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

第280章 徐达的震撼(4k)

    徐达跟着朱元璋走进一处大殿。

    然后他便被眼前所见的场景给震惊到了。

    “这是?”

    在徐达的眼中,整个大殿地板竟然是一个巨大的沙盘地图,戎马半生,身为大明军神对于全国各地的地图都了如指掌。

    可徐达从未见过眼前这个地形地貌的地图,徐达不由地眉头紧皱。

    因为眼前不仅有简单草皮铺就而成的草原,有小树枝林立的森林,有白色小石子堆砌而成的高山,有黄色沙子代表的沙漠,甚至还有河流和海洋?!

    就在徐达心里想着眼前这张地图究竟是哪里时,两个字突然映入他眼帘。

    徐达那双眼睛猛地睁大,转头看向一旁的朱元璋。

    “陛下,这难道是?!”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轰!

    徐达脑袋瓜子“嗡”的一下,彻底炸开了。

    因为他方才看到的两个字正是“大明”,也就是眼前这副地图,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是世界万国地图!

    此时这个大殿上这个巨大的世界地图沙盘模型,朱元璋在得到杨宪的世界地图后,便已经开始叫人打造,前前后后,耗费了他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终于制作而成。

    期间朱元璋请教问询过杨宪多次,务求这副地图准确。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一张世界地图不算是一件希奇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张地图就是当之无愧的无价之宝。

    当初杨宪为了让朱元璋“合理”地看到这张地图,多少也是耗费了一些心思的,还编造了一个童年时代遇到的外国老师出来。

    为了力求真实,杨宪甚至还真的自己用英文手写了一份航海日志,只为了让朱元璋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的地方等着他去征服。

    当时杨宪带给朱元璋的震撼有多大,此时朱元璋带给徐达的震撼就有多大。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朱元璋只能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向杨宪请教。

    他本人走不开,那就由朱标代劳,然后再进行转述。

    在明朝洪武这个时间节点,除了欧洲、亚洲和北非,然后就是美洲的少数地区。

    除了这些地区外,很多地方都没有文明诞生,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没有现代文明的诞生。

    那些部落土著,还过着与原始人无异的狩猎生活。

    可以说有无数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占领,有无数的资源等着大明去掠夺。

    朱元璋一边和徐达介绍,一边豪情万丈地说道:“天德,按照杨宪那小子说过,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咱们汉族强大!咱们要建立的是前人从未达到的功业,什么三皇五帝,唐宗宋祖,他们穷其一生,都只是在这一块土地上折腾而已。”

    朱元璋说着指了指如今大明的版图。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亲手将大明的王旗插遍这个世界!”

    在这个时代,汉族本就是全世界最为强大的民族。

    此时全世界其他国家加在一起,人数都不一定有汉族人多。

    可原时空,先是让欧洲的那些蕞尔小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继而让移民组成建国历史不足200年的白头鹰骑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头上拉屎近百年。

    近现代那百年屈辱不用多说,后面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死了多少人。

    这是让杨宪接受不了的事情。

    这才是为什么,他会如此大力去做这件事,去改变老朱的认知。

    杨宪想要的就是改变这一切,让大明、让华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让所有人都以学中文为荣,会说中文为荣,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以中华文明为主导的世界。

    杨宪当然可以等到他实现另一个目的时再推进此事,可他不想再等了。

    因此哪怕杨宪当时明明知道,他突然提供的世界地图会引起朱元璋的怀疑,可最终只要证明这一切都是真的,那就足够了。

    杨宪在那份世界地图上,标注了好几处大型金属矿洞。

    有一些就在大明四周,朱元璋只需要派人去查,就能查的出来,有了这些矿山,就能佐证其他地区,同时佐证这幅世界地图的真实性。

    出云国石见银山的白银矿就是其中代表。

    而到了那个时候,来源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比如此时,朱元璋就没有和徐达讲,这份世界地图是来自杨宪的什么外国人老师。

    而是直接将这份天功直接安在了杨宪头上。

    要知道这种事情,是要记入史书,载入史册的,大明史书上如此光辉的一页上,怎么可能写一个外国人的名字。

    至于杨宪为什么会知道这些,按朱元璋的说法是杨宪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本天书!

    天书山就记载了这些内容。

    这本天书就是老天赐给大明的,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如今这本天书(杨宪编写的航海日志)就在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看着徐达,开口道:“天德,这个大殿,算上你,只有四个人来过。要不是咱看你得了个王爵,怕你胡思乱想,也不会这么早带你过来。”

    “在看过这个世界地图后,你这下总应该明白,我为什么会让你从日本回来的原因吧,封你的这个中山郡王爵位,你就踏踏实实地拿着!”

    一个小小的日本,在朱元璋眼中根本就是囊中之物,杀鸡焉用牛刀。

    朱元璋拉着徐达的手,开始豪气冲天地给他介绍起眼前的世界地图。

    “天德,你看这里叫做美洲。按照杨宪的讲法,这一片大陆上,只有一些野人存在。可这里和你刚刚拿下的石见银山一样,盛产金银矿。这个大陆从这,你看,一分为二了。”

    “北边根据估算大概有八千多万平方里,南边也有一半的面积。这一条狭长的区域,杨宪把这里起了个名字叫做智利,他说这里有一大片地区,全身露在外面的铜矿。而它的中部地区土地非常肥沃,有无数良田,只可惜那里的野人不会耕种,大片良田被荒芜浪费。”

    有地不种?

    徐达好奇问道:“那他们吃什么?”

    “土豆你知道吧,之前杨宪带给大明的土豆种子,就来自这里。听说那里除了土豆外,还有另外两种粮食,一种叫玉米,另一种叫红薯,这两种粮食都和土豆一样,一亩地能产二三十石。正是因为有了这三样宝贝,所以那里的人不需要精耕细作就能收获吃不完的粮食。”

    徐达听得两眼发光,虽然红薯和玉米是什么,他没有听说过。

    可土豆他知道,而且吃过。

    要知道杨宪当时正是靠着土豆,救了数百万三晋之地的灾民。

    徐达死死盯着美洲的地图,看了好一会儿,恨不得马上就替大明将那块地盘给打下来。

    有了如此大片肥沃的良田,再加上土豆、玉米、红薯,到时候将彻底解决粮食问题。

    在徐达看来,土豆哪里都好,就是吃了会放屁,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放弃了将其当成大军军粮储备。

    玉米、红薯如果有相同产量,还没有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朱元璋将徐达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微微点了点头,对于徐达的反应,朱元璋很满意。

    只见他接着开口介绍道:“这里叫澳洲,面积和我们大明仿若,它的北边是荒原,那里有着极其丰富的铁矿资源。南边则是平原,适宜种田,而且还盛产黄金。”

    朱元璋手中拿着一根木棒,指了指澳洲上面两个位置。

    “这两个地方分别都有一个巨大的黄金矿,按照天书记载,这两座黄金矿年产黄金都能达到五十万两以上!”

    徐达这边还来不及震惊。

    下一个让他更加震撼的信息,便已经从朱元璋口中说出。

    “澳洲即便如此盛产黄金,可那里依旧不是黄金最多的地方。”

    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朱元璋可是做了非常充足的功课,如今对于当今世界局势可谓是了然于胸。

    “这一块地叫非洲,是昆仑奴的家乡。在非洲最南部这块区域,据说有能够年产百万两黄金的金矿。”

    一个个越来越夸张的大数字,已经将徐达给彻底震麻了。

    这时徐达忽然想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陛下,这两个地方都没有国家?”

    朱元璋开口道:“按照杨宪的说法,澳洲只有一些野人,非洲同样只形成一些部落,没有国家。”

    听完朱元璋一番介绍下来。

    徐达激动地全身都在发抖,开口道:“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只有咱们大明周边附近和西方这块土地上有国家?”

    “没错。”

    君臣二人相视一眼,都是看出了双方彼此的想法。

    徐达直到这个时候,才总算明白,朱元璋那番要建立前人未建立的亘古功业的话。

    从这座秘密大殿里走出来之后,徐达总算放宽心,再也不觉得自己手中的这个中山郡王的王爵烫手了。

    不过征服世界,说得轻巧。

    做起来,却不简单。

    眼下第一步,还是得先拿下大明周边所有领地才行,想要远征,前提必须保证大明本土的安稳。

    日本方面也有隐患存在。

    徐达在走之前,同时向朱元璋汇报了日本那边的情况,特意提到了日本方面在打大明火器的主意,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得不防。

    虽然徐达在离开日本前,对于此事他已经再三叮嘱朱樉了,可不知为何,仍旧还是有些不放心,纯粹是出于身为大明军神的第六感。

    “那些倭人要是敢对大明火器伸手,伸左手砍左手,伸右手砍右手。”朱元璋神情阴鹜,冷声道。“对于咱们而言,只是说目前这个方式对咱们大明最有利,可并不代表,咱们不能灭了它们。”

    归根结底,还是大明人口不够,即便打下了日本,统治方面还是会有很大的问题。

    毕竟中间隔了大海,如果只是更换领导层少数一些人的话,隐患太大。

    还有就是,到时候真有一天,大明人口数量够了,是否会有这么多的大明子民愿意放弃故土,迁徙到日本。

    另一边。

    扬州,神侯府。

    来了一位北方的客人。

    蒙王朱棣!

    明朝藩王无皇帝召见,不得离开封地。

    朱棣这次是受诏进京,向朱元璋汇报了经过这一两年时间发展,如今漠北草原的情形。

    因为有杨宪插手,如今大明藩王制度,与原时空比起来,还是有所不同。

    除了把所有藩王往外封外,同时也加大了他们的权利。

    原时空朱元璋开国之初,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但是各藩王的领地内又有朝廷直接派任的地方官。

    藩地地方官员与同城亲王是以定期朝见的方式体现君臣关系,但行政上并不隶属。原则上明朝亲王不能参与地方政务,不署理军务财税(经常截胡)。亲王单独有一套内属管理班子。

    也就是说,各藩王的领地等于是有两套行系。

    朱元璋封王的本意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又不想让这些子孙留在京城勾结朝臣,怕对明朝继他之后的皇帝的统治造成威胁,而且开国之初,各地都还不稳定,只有自家人前去镇守,朱元璋才能放心。可以说,开国之初的藩王还是有比较大的权力的,与地方官的分工也比较明确,此时还没有较大的冲突。

    杨宪现在则是让朱元璋相信他的这些儿子们,施行的是谁的领地谁负责,出了事情藩王是第一当事人。

    而藩王则是一年要到京城汇报一次情况。

    藩王的这个权利,即便朱元璋此时不给,等到朱标和他死后,藩王同样会自己动手去拿。

    而且那样的话,他们还不需要负责。

    如今的模式,各地藩王其实就是等于是地方长官plus版而已,反而比原时空更容易受到朝廷节制。

    类比的话,和后世xg长官类似。

    朱棣在进行完他今年的履职报告后,在京城陪了朱标一段时间,毕竟兄弟情深。

    返回封地的途中,来扬州拜访杨宪,也不是他自己一个人来的。

    朱棣还喊来了朱标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