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山野大主播 » 第95章水月观,仙鹤炉!

第95章水月观,仙鹤炉!

    丁修开着三轮车在县城附近一处深山的山脚下停下,下车,上石阶,朝山上的水月观走去。

    他见周围没人,就他一个,心想这水月观倒也冷清,没啥游客。

    阳光明媚,石阶两旁的树木繁盛。

    过了一会。

    丁修上到了青瓦灰墙,古朴典雅、玲珑清秀的水月观门前,踱步走了进去,见院中种着一棵银杏树,一个衣着朴素,长相恬静的尼姑正在扫地,对她道:

    “我想借一下你们这里的丹炉,可以捐赠一万块香火钱,你看怎么样!”

    “丹炉,这事情,你稍等一下,我去问一下观主!”

    尼姑停止扫地,打量了丁修一眼,朝一处房间走去。

    丁修见院中的石鼎中燃烧着香,袅袅升腾,鼻子抽动,闻了闻,感觉很好闻。

    不一会。

    尼姑从房间出来了,对丁修道:

    “我们观主请你进去谈!”

    “好!”

    丁修淡然一笑,朝尼姑出来的房间走去。

    他走进屋里之后,见到一个穿着靛蓝色道袍,白色衣领,秋水剪瞳,狮子鼻,嘴唇薄薄的,挽起头发插一个挂着葫芦木簪,面容端庄,气质出尘,正在用小火炉焙着橘子,红枣、龙眼的尼姑。

    尼姑看向丁修,见他衣着朴素,面容清俊,问道:

    “你怎么知道水月观里有丹炉?”

    丁修淡然道:

    “算出来的,周易!”

    尼姑眼神中闪出一丝惊讶,一闪而逝,问道:

    “你会炼丹!”

    丁修走到尼姑身边,在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淡然道:

    “会!”

    尼姑问道:

    “要炼什么丹药呀!”

    丁修淡然道:

    “摄生丹,延年益寿,养生用的!”

    尼姑翻了翻焙着的东西,问道:“一炉多少!”

    丁修说道:“99颗!”

    尼姑问道:“成功率多少!”

    丁修正色道:“百分之百!”

    尼姑开口道:

    “我叫净璇,施主,你怎么称呼!”

    丁修淡然道:

    “丁修!”

    净璇开口道:

    “现在社会,清心寡欲,求仙问道之人寥寥,懂得炼丹的人更是绝迹了,我们道观的仙鹤炉长期搁置不用,倒也没发挥什么价值。香火钱不要,只要你能给我炼制一炉摄生丹,我就把丹炉送给你,也算是物尽其用!”

    丁修浅笑道:

    “净璇,你们出家人不是六根清净吗,还吃什么丹药呀!”

    净璇认真道:

    “遁入空门修行,都是修身养性,为了活得久,走下捷径也未尝不可!”

    丁修朗声道:

    “好,你带我去拿丹炉吧,我炼成摄生丹,一定将丹药给你送过来!”

    净璇一边剥龙眼,一边说道:

    “不急,先喝茶再说!”

    丁修说道:

    “净璇,我见过许多泡茶的,还没有见过有人像你这样用橘子,红枣、龙眼泡茶的!”

    净璇淡然道:

    “放橘子,红枣、龙眼泡的茶好喝!”

    丁修说道:

    “喝茶,第一看心情,第二才是茶!”

    净璇将剥了的橘子、龙眼放进茶壶中,又放进去了焙好的红枣,加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说道:

    “你说的也对,也不对。抛去心境来说,喝茶要经过洗杯,落茶、冲茶、刮沫、倒茶、点茶、看茶、喝茶等步骤,一个人喝茶,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品茶无味,与饮水何异!”

    丁修点了点头,说道:

    “有道理!”

    净璇俨然道: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

    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

    苏轼有《和蒋夔寄茶》一诗:“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解除烦腻。

    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

    有大夏人落脚的地方,就有饮茶的习惯,文化应该被传承和尊重,不然时间久了,人们就会忘记了它原本的面目,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

    丁修说道:

    “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人生如茶,一沉一浮,心如茶清,自然万事通明。

    林清玄说:“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可像陆游一样,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也可如苏轼一般,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品茶,乃是国人最极致的浪漫!”

    不一会。

    茶壶里的水开了。

    净璇从一个小罐子里捏出来点茶叶,放进了茶壶之中,煮了片刻之后,倒了两杯,对丁修谦和道:

    “丁修,铁观音,你尝一尝!”

    丁修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认真道:

    “这茶清甜幽香,不错!”

    净璇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说道:

    “现在人忙忙碌碌的,落不得一个清闲,干不成自己喜欢的事,也无暇去看周围的风景,这是一种可悲!”

    丁修说道:

    “人往往被境遇所困,不能顺心如意。禅宗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觉得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便能活得洒脱自如。然而,认识自己,无法改变,便是一种苦,这是一种无法自渡的苦,要想超脱这种苦,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

    “好一个活在当下,看似俗套,却最为不俗,……丁修,走吧,我带你去拿丹炉!”

    净璇说了一句,将茶杯放在小火炉上,起身朝屋外走去。

    丁修也将茶杯放在了小火炉上,起身,跟着净璇走了出去。

    之后。

    净璇带着丁修来到了一个房间,伸手指着屋内地上放着一个半米多高,携刻着一只仙鹤,以及许多晦涩难懂铭文的青铜丹炉,说道:

    “仙鹤炉,它随着水月观一直在,也没人用过,你既然会炼丹,又过来了,那证明与它有缘,就带走吧,记得来送摄生丹!”

    “好的!”

    丁修说了一句,走了过去,俯身扛起仙鹤炉,朝水月观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