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武林外传之公门传奇 » 第一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

    正月。

    淫雨连绵,江湖泛涨。

    自南京至苏、松、常、镇诸府皆被淹,圩岸溃决,庐舍倾颓,暴骨漂浮。

    城都、宫阙、屋舍,即便在高燥之地,今亦荡为水乡,街衢市肆尽成长河,舟航行于陆地,鱼鳖游于人家。

    是二百年来未有之灾。

    二月初四。

    松江府,华亭县。

    一名公门打扮的青年男子立于船头,望着汪洋大水,伫立良久。

    这青年身高约莫八尺,二十四、五左右的年纪,身着黑色獬爪服,头顶梳着发髻,用一道黑色的网巾包裹。

    黑丝流转之下,朗目剑眉,眼中虽然难掩疲色,依旧掩不住眸中的光芒。

    肤白无须,面容俊朗,鼻梁英挺,满是侠气。

    任谁看见,都得夸一声丰神俊朗。

    一手平端着官帽,一手扶着后挎的腰刀把,望着无尽的洪水,忽的叹了口气。

    “难!”

    “朱捕头,外头风大,还是进去避避吧。”

    身后的舱门突然打开,一名捕快伸出头来说道。

    那男子点点头,转身进入了船舱,里面坐满了六扇门的捕快,约有十几人之多,个个面带疲色,似是经历了一场连日的奔波。

    地上还有一名男子,双手反缚。

    瞧那模样,身材瘦弱,面白无须,一副内监打扮。

    头颅低垂,神色怯怯,时不时地微微抬起观望窗外。

    “啪!”

    一名捕快见状,抄起刀鞘,狠狠地扇在了这内监的腮帮子上。

    “你这狗东西,还指望谁来救你吗?!”

    “大人饶命,小的不敢,小的不敢啊!”

    面对捕快的厉声呵斥,这内监疼的哀嚎连连,涕泪齐流,不停地磕头求饶。但那狭长的眼中却充满了憎恨和恶毒。

    “哼,没卵子的杂种!”

    那捕快面带狠色,作势还要再打,被身旁的老捕快一把拦下。

    “刘哥!这狗东西在松江府为非作歹这么多年,此番恶有恶报,你拦我作甚!”

    被拦下的捕快怒气不减,接着发力,却发现手臂被刘捕快死死抓住,动弹不得。

    “他是辽东案的重要证人,你想打死他吗?我知你松江程家被他害的不轻,但现在不是时候,教训一下就行了。”

    那刘捕快显然是个人精,嘴上给程捕快打着圆场,将此事避重就轻的转了过去,眼睛瞟着刚进门的朱捕头,不断给程捕快使着眼色。

    那程捕快虽然气愤,但也不是傻子,知道刘哥在给自己台阶下,也不敢再动手。

    但那行动前突然空降而来的上司已然看见了,也不好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程捕快一撩下裾,单膝跪地,闷声请罪:“属下一时冲动,请朱捕头恕罪。”

    “程捕快家中遭难,一时义愤,下手没了轻重,还请大人宽恕一二。”

    一旁的老刘也帮着圆场,心下暗道这新来的捕头行事倒是雷厉风行,这种事上也不知是不是个不讲情面的。

    朱姓捕头扫了一眼趴在地上的内监,面部青肿,但也无大碍。

    一双眼睛盯着程捕快看了半天,一言未发。

    程捕快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但始终感觉到面前的捕头在注视着自己,只觉得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嗒、嗒、嗒……”

    程捕快脸上冷汗直滴,不断地打在甲板上。外面风浪虽大,但静谧的船舱内,每个人都听的清清楚楚,不敢插话。

    “风浪颠簸,内监杜忠义不慎磕撞脸颊,面受轻伤。”

    “大人英明!”

    见朱捕头终究是袒护自己人的,众人齐齐松了口气,那股子威压也随着他的话语逐渐消散开了,对这新来的捕头也多了几分敬畏和服气。

    “起来吧。”

    朱捕头弯腰扶起程捕快,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句。

    “下不为例。”

    似是关照、似是警告。

    程捕快闻言一抖,本要站起来的身子差点又要软下去,幸得老刘手疾眼快,伸手将他扶住。

    程捕快定了定心神,双手抱拳,凝声道:“谢大人!”

    朱捕头这手立威显然是奏效了,就连程捕快也不敢有丝毫的腹诽,因为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朱捕头可怕的实力。

    “放在江湖上,至少是二流高手。”

    口服心服的程捕快小声的跟身旁的老刘讨论着,惹来对方不屑的白眼。

    “你小子懂个屁,这样的威势,就算不是一流,也是已经摸到一流的门槛了。”

    这老刘是多年的老公门了,历任辗转多地,见多识广,在一众捕快里也是颇有威信。

    见老刘如此说,程捕快偷偷瞟了一眼正在闭目养神的朱捕头,缩了缩脑袋,接着讨好的说道:“嘿嘿,这次多谢刘哥了,回头请你喝酒。话说刘哥,你怎么知道朱捕头的实力到一流的地步了?”

    “因为我亲身体验过!”

    见一顿酒到手,老刘倒也来了兴致:“想当年,我在开封府当差的时候,参与过围捕盗神姬无命。嘿~那可是江湖上公认的一流高手!……说时迟、那时快,那姬无命一掌向我面门打来,我这条老命眼见就要送掉,亏得开封展家那几位公子,联手逼退……”

    老刘兴致勃勃的侃着大山,如说书般绘声绘色,引得周围几个捕快齐齐看向了这边,仔细听着老刘的光荣往事。

    唯独挨了打的内监杜忠义,将脑袋埋起来,蜷缩在角落,也没人管他的伤势。

    “该死的,等高公公从辽东回来,一定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干爹,您可一定要来救儿子啊~”

    杜忠义心里念叨的干爹、高公公,便是如今的辽东税监——高淮。

    此人本是个市井泼皮,年轻时在崇文门主管收税的工作,捞了不少油水。

    后来张太岳当政,严查吏治,断了他的财路。

    这高淮也是个狠人,无奈之下,自宫一刀,找门路进了宫去,凭借着一番钻营逢迎的本事,一路混到了尚膳监监丞的位置。

    恰巧当今皇帝是个好口欲的,高淮便想尽了办法,搜罗各地的美食,来讨好今上。

    果不其然,口腹得到极大满足的皇帝对高淮十分的满意。

    万历二十四年,恰逢辽东税监出缺,吃着美食的今上便想起了高淮来,钦点了高淮补上这个肥缺,受命开矿、征税辽东。

    而高淮本是一介无赖,并无治一方之才,上任之后只知克扣军饷、搜括士民,弄得辽东之地天怒人怨。此后,更兼招纳亡命、蓄养死士。

    此后数年,高淮一党在辽东横征暴敛,横行无忌,激起了多起民变,朝野多有怨言。

    巡察御史多次弹劾,但无奈今上对高淮信任有加,对雪花似的弹劾奏折置之不理。

    万历三十一年,高淮率领家丁三百余人,诳称进京陛见,实则潜驻广渠门外,意图不明,朝野哗然。

    吏部尚书李戴、刑部尚书萧大亨、给事中田大益、御史袁九皋等人亦皆上疏劾。

    然无济于事。

    高淮闻言,愈发猖狂,辽东上下,无论官民,只要敢与之为敌的,都没有好下场,就连辽东总兵都因此被撤换了好几任。

    高淮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势,甚至活活鞭死了一名名叫张汝立的指挥。

    巡抚赵辑怒而劾之,无果。

    此时的高淮,野心已经不止于金银财富,开始对朝廷的底线进行试探:他先是上疏自称镇守,协同关务。兵部驳斥其狂妄。

    帝曰:“朕固命之矣。”

    至此,高淮彻底放下心来,行事更加肆无忌惮。不仅进一步招募死士,时时出塞射猎,发黄票龙旗。更是大胆逾制,向大明属国朝鲜索取冠珠、貂马。

    又数次与边将争功,时时尅扣军士月粮,山海关内外咸被其害。

    这样扎眼的人物,自然为朝廷内众多清流所不容。上文提到的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等都憋着要将高淮拉下马来。

    世间本没有破绽的事情,更何况高淮如此横行无忌,不知收敛。

    很快,六扇门便查到了高淮积累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都安置在了松江府。

    这高淮很聪明,他并没有急于将大部分财富兑换成实物,而是派出数名心腹分别拿着资金到各地做起了生意。这松江府的杜忠义便是高淮的义子、心腹之一。

    松江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日照气候,于粮食、棉花种植、棉纺织业、盐业等方面都堪称发达。

    更兼隆庆年间开放海禁,在福建漳州府设立月港,成立督饷馆,允许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只是不允许往日本去罢了,否则以“通倭”论处。

    在松江府经商,无论明面或是暗中,获利皆是不小。

    正因此,在高淮的十数个义子中,杜忠义获利最多,最受器重。

    而船上这一行人,便是受六扇门一众大佬之命,来缉拿这杜忠义,带回京城受审的。

    罪名是“违禁走私,私通倭寇”。

    六扇门的大佬们丝毫不担心打草惊蛇,他们早在几年前就跟高淮撕破了脸皮。

    此番作为便是要敲山震虎,引得高淮有所动作。

    而只要高淮有所动作,六扇门便有信心循着线索,顺藤摸瓜,将这位辽东假王连根拔起!

    此正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