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七章 诸葛大名垂宇宙(二)

第七章 诸葛大名垂宇宙(二)

    刘璿坐在胡床上,双足垂地,安安静静的听着诸人议事。

    胡床不是床,是一种类似于后世钓友们去钓鱼时随身携带的小马扎。在秦汉时期,经过古埃及、古希腊辗转从西域传入华夏境内。

    《搜神记》里有记载:“胡床、貊槃,翟之器也;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太始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备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太始是汉武帝的年号。说明几百年前中土就已经开始出现胡床了。

    到了几十年前,汉灵帝时期,更是风靡一时。据《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可以说高端玩家汉灵帝以一己之力带动了一个家具新产业。

    其实这也不奇怪。诸夏向来就是奉行实用主义,以博大、开放、包容等特征而立足于世。诸夏先民以前都是席地而坐。搞得案、几、榻等生活用具又低又矮不说,一双膝盖也是大受折磨。正式场合如朝会,需要正坐。要是时间久了,年轻力壮的没啥事,上了年纪的官员心里面什么滋味,可想而知。

    到了东汉末年,战乱频发,无数的百姓和士人,他们为了躲避战火,很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走了他们一辈子都没走过的远路,也见了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风景。再加上胡骑也时不时的来凑个热闹。胡床等用具,就开始更迅速的普及开来。

    只是其他地方的,原来是什么样,如今仍然是什么样。只有季汉这边的,却是经过不断改良,已经逐渐趋近于后世的模样了。

    关于这一点,刘璿并不惊讶,表示非常能理解。没办法,谁让诸葛亮就是个大发明家呢。而发明家,手工活大抵都还算不错。诸葛亮为了运粮搞出了木牛流马,为了前线将士兵刃更加锋利,甚至亲自指挥打铁。还有名传后世的诸葛连弩……那么为了坐得舒服点,把胡床改一改,又会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呢。

    刘璿心里面各种念头转着,却是听见诸葛亮那边在商议要遣使到东吴,约其一道举兵,往攻曹魏。

    刘璿心想,打铁还得自身硬,东吴靠不住呀。好像记忆里,东吴这一次拖拖拉拉,到了五月才出兵。结果孙十万久攻合肥不下,军队士气低迷,在听到魏明帝曹叡御驾亲征的消息后,立马就带兵跑路了。

    不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或许丞相早就知道孙十万靠不住,但是东吴能出兵,分散下曹魏那边的注意力,在东线消耗一下曹魏的兵力和物资,也是极好的吧。

    议定了联吴攻魏之事,诸人无事,便各自散了。魏延路过刘璿身边时,脚步一顿,本欲想说些什么,只是还未曾开口,旋又离开。

    刘璿混进军队的目标已经完成,正想跟在人群之后鱼贯而出,却被诸葛亮喊住。

    诸葛亮道:“吾府中再议事,会遣人招你来听,若遇事不明,可来问我。”

    刘璿听了心中大喜,心想有机会跟在大佬身边耳濡目染,咱这经验条还不飞速的往上涨呀。忙忙的又拜了下去,感谢丞相的栽培之恩。

    这却是诸葛亮顺手而为。他为教导刘禅,用了不少心血,甚至还专门抄写了《申》、《韩非子》、《管子》等书用来当教材。刘禅如今的表现,说不上好或坏。但比起曹叡等曹氏子弟来,显然是相形见绌的。当年先帝率部征战四方,因时局艰难,子嗣稀薄,到得中年之后,方有刘禅。

    经历过长坂坡一战后,为了避免唯一血脉出现意外,刘禅并没有被刘备随时带在身边,而是养在了安全的大后方。直到益州安稳落入手中,刘备才派人接刘禅入川。这也导致了教育方面缺失很多。

    反观曹魏,从曹昂到曹丕、曹植乃至于如今的曹叡,都曾跟在曹操身边被悉心教导过。没办法,曹老板能生,就算出了意外死那么一两个他完全能承受得住。

    今天看到刘璿之后,诸葛亮莫名想起了很多。他想,自己终将会老去,而朝廷贤良也逐渐凋零。既然曹叡无论朝会还是征战,都可以被孟德带在身边来教导。吾又为何不可?

    刘璿乃刘禅长子,未来百分百便是季汉基业的继承者。既然刘璿有这份心,诸葛亮也便愿意成全。

    诸葛亮又命左右唤来诸葛瞻与诸葛攀。然后对刘璿道:“此瞻与攀也,汝亦相识。日后可多来府上,与二子为伴。”

    诸葛瞻是诸葛亮次子,算下来,比刘璿还小三岁。诸葛攀则是诸葛亮长子诸葛乔的嫡子。跟刘璿一般大年纪。

    诸葛亮也和刘备一样,年纪一大把了,儿子都没有一个。也不知道是征战四方,水土影响还是什么原因。一度搞得诸葛亮都怀疑自己要绝后了,于是在很多年前,诸葛亮就去信东吴,请兄长诸葛谨把他的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自己。

    诸葛乔来蜀地后,被诸葛亮当成嫡子来培养,他原字仲慎,被诸葛亮改为伯松。然后被诸葛亮带在身边,悉心培养。甚至让他早早就接触了军务,在汉中等地,与诸将子弟一道引兵屯守以备曹魏。可惜天不假年,诸葛乔于前几年因病而英年早逝了。

    诸葛乔的早逝,给诸葛亮的打击很大。若是诸葛乔不死,可以说他就是诸葛亮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或许是诸葛乔早亡的原因,也或许是诸葛瞻和诸葛攀年龄太小,诸葛亮从此便再也没有带着自己的子孙上过战场了。

    历史上的今年,诸葛亮就会病逝于五丈原。而缺少了诸葛亮的亲自教导,诸葛瞻和诸葛攀,一直名声不显。诸葛瞻绵竹一战,虽然以鲜血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血性,但是诸葛瞻若有他父亲的五分本事,也不至于连绵竹都守不住。真是令人遗憾之极。

    不过诸葛家的基因还真的是好。诸葛攀眉目间英气渐显,诸葛瞻也是萌得可爱。

    关于如何与小孩子打交道,刘璿显然很拿手。既然诸葛亮把儿子孙子都喊出来了,那摆明就是想让自己培养以自己为主的小团队呀。那还客气啥。

    刘璿想当带头大哥,自然要拿出真本事来。于是就问道:“你们都读过什么书了?”

    诸葛瞻道:“《诗经》、《左传》。”

    诸葛攀跟着道:“《春秋》、《管子》、《太公兵法》。》

    刘璿羞愧得几欲掩面而走,好多自己都没看过,就是看过了也记不起来了。喂,你们还是个孩子啊,看这些容易长不大的知道吗?

    刘璿略一沉吟,面不改色的道:“嗯,不错,这些我也都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