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魔改修真界 » 46 风起

46 风起

    皇宫深处。

    一片翠盈盈的松林中,三间茅草屋倚着一汪清澈的池塘。

    池塘边,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戴着斗笠,身穿粗布麻衣,手捏一根黄灿灿的金丝琉璃竹做成的钓竿,悠闲垂钓。

    老人坐在那里,似乎与那塘、与那屋、与那竿融为了一体。

    老人身后的茅屋里。

    一个同样年岁的老人,佝偻着腰,在那儿将垂钓老人钓上来的鱼儿去鳞开膛之后,削制成薄薄的鱼片,在瓷碗中摆了满满一碗。

    他动作舒缓自然,虽然老态龙钟动作缓慢,却让人看得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舒畅自然。

    茅屋之后,还有一老。

    这位老人,长得豹头环眼虎背熊腰,手里擎着一把大砍刀。

    一根丈余长短,成人合抱粗细的梨木,在老人的大砍刀之下,眨眼间便成了拳头大小方方正正的小木块。

    用来烧火做饭,最是适合不过。

    三人各行其是,在这静谧安详的环境里,让人见之心生羡慕。

    一阵风吹过,银发老人手中的钓竿微微轻颤。

    老人了“咦”一声。

    轻轻拉动钓竿。

    “咻”

    钓竿连着渔线,被老人甩了起来。

    渔线尽头,一尾金鳞红尾的鲤鱼摇头晃脑拼命挣扎。

    老人哈哈大笑。

    笑声清越,瞬间打破了这一方天地的静谧。

    “唐守、西霜你们快过来看,老夫钓到了什么!”

    佝偻着腰,正在切鱼片的老人唐守一步跨出,来到银发老人身边。

    满是褶皱的脸上,笑得皱纹都舒展了开来。

    “哎哟,快让老奴看看,陛下又钓到了什么稀罕宝贝儿?”

    茅屋后面劈柴的西霜同样是一步跨出,似乎是穿越了三间茅屋,瞬间来到银发老人跟前。

    一样的满脸笑容。

    “哈哈!陛下好手段,这一条红尾金鳞怕是有七八斤的样子,咱们今天可算是有口福啦。”

    银发老人将红尾金鳞拉到近前,摘了渔勾,将鱼儿递到唐守手中,笑看着西霜说道:“你确实是个有口福的,回来不到三天,竟叫你碰上了一条红尾金鳞。”

    西霜乐呵呵道:“这东西我可有年头没见了,托陛下的福,今日总算可以大快朵颐一番。”

    说着话,银发老人收起了钓竿,与唐守、西霜一起走进茅屋。

    唐守捧着鱼来到案前,手起刀落间犹如疾风骤雨。

    银发老人与西霜站在唐守身后,一边看唐守片鱼一边说道:“你一直在西边荒漠之地镇守,放眼之处尽是黄沙,哪有机会见到红尾金鳞,这些年可苦了你啦!”

    西霜摇着手哈哈笑道:“陛下不用在意,当初远赴西域,乃是臣主动请缨,也是臣爱西域那大漠落日之景,谈不上辛苦。”

    两句话的功夫,唐守已经将一条七八斤重的红尾金鳞打理成一盘薄如蝉翼的生鱼片儿。

    三人相互招呼着围着餐桌坐下,用翠盈盈的菜叶包裹起一片片生鱼片,大口咀嚼。

    红尾金鳞生于屋外那一池寒潭的极深处,肉质细腻鲜美,入口冰凉丝滑。

    吃得西霜大呼过瘾。

    一顿饭毕,西霜抹着嘴说道:“今日这一顿生鱼宴,足够我向东风、南雨、北雪那三个老家伙炫耀数年。”

    “尤其是东风,如今东面不太平,他可没空回圣京来享受陛下亲手垂钓的鱼。”

    银发老人笑骂道:“越老越像个小孩子。当年你们五人可没少吃我亲手做的东西。”

    西霜眼里,露出满满的缅怀之色,似乎想起了当年的金戈铁马,与几位兄弟一同驰骋疆场的往事。

    “哈哈哈哈……我还记得,当年唐守最小,每次吃饭都被我们四个挤到一边,直到他急得哇哇大哭,才哄着他多吃一点。”

    唐守眼中露出一片柔和,轻轻笑着说:“其实,每一次我都不着急。只是一直被你们惯着,不哭一下,怎么能将你们碗中的食物骗到我的碗里来。”

    西霜拍着桌子,哈哈大笑。一只手指着唐守,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银发老人眼中也有柔和之色,看着西霜与唐守笑闹,他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说道:“当年,我们六人一起闯下这大唐江山。原以为天下太平,就可以安心修炼养老,没想到,子孙不肖,老来老来还得让你们各自东西,镇守四方。”

    西霜闻言,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陛下此言差矣,当年我们五人追随陛下披荆斩棘,历经千辛万苦才平定这大唐天下。岂容那些妖魔鬼怪再来祸害!”

    “只要我等几个老朽还活着一天,这大唐天下便稳如磐石。”

    “更何况,我李家的子孙也不乏出类拔萃之辈。”

    “这次我专程送来圣京的李安,虽然年仅十八,也上过了几次战场。”

    “而且他修行资质出众,当初突破开窍境之后,便同时与四人融命,收下了四位追随者。”

    “再说他以十八岁的年纪,已经修行到了神通境中期,修行速度比我们当年可快了不少。”

    “若是培养得当,过上几十年让他坐镇西域,老臣就可以返回圣京追随陛下左右。”

    银发老人点了点头。

    “他是老七的儿子,就让他入太学宫吧。能有多大造化,全看他自己。”

    西霜笑道:“他是陛下的儿孙,怎么安排,全凭陛下。”

    “如今,我已将他安全送到圣京,也算是完成了任务。最近西域那边好像不怎么安生,我这就要返回西域,去看看那些域外的家伙们究竟在搞什么鬼。不知陛下可还有什么交代?”

    银发老人白了西霜一眼。

    “你以后想回圣京,就正大光明的来。想见老夫了,你也可以随时回来。只要西边安稳,没人会管你。”

    “回一次圣京,用不着找一些蹩脚的借口。”

    “他小小一个李安,不值得你西王殿下亲自护送回京,没的掉了身份!”

    西霜挠着头,嘿嘿傻笑。

    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孩子般的羞涩。

    是啊!

    他是大唐西王!

    是大唐帝国的缔造者之一!

    在这大唐的土地上,除了面前的银发老人——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李世民之外,没人能给他眼色看。

    想通这一节,西霜挠着头道:“不知怎么的,这两年既然害怕别人的流言蜚语。”

    李世民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在茅屋中回荡。

    “你是西王,是我李世民的追随者,什么时候轮得到别人说三道四。”

    “莫非有人忘记了昔日玄甲军的威名,欺我李世民钢刀不利吗?”

    “记住,你是西王,若再有言不服者,你尽可杀之。”

    顿了顿,盯着西霜,斩钉截铁的说道:

    “不论是谁!”

    西霜眼眶发红,陛下还是那个豪气干云的君王,主公还是那个率领自己平定天下的主公。

    他心神激荡之下,俯身下拜道:“西霜记住了!”

    一拜之后,西霜起身,与唐守交代了几句,辞别而去。

    看着西霜离去,李世民对唐守说道:“老大有些过分了,他将自己的兄弟们逐出圣京,老夫不闻不问,只因那是他巩固王权的行为。”

    “如今,他怎么敢质疑起昔日的叔伯?”

    “东南西北四王,还有你这位镇守圣京的唐王,你们五人可都是老夫的追随者啊。”

    “今日他敢质疑你们,明日他是不是就敢将老夫驱逐出这皇宫?”

    唐守见李世民越说越气,连忙笑道:“陛下言重了,太子对我们几个老朽还是恭顺的。”

    “只是,虽然我们几个老家伙不问军政已久,但终究各镇一方,名头太大,太子有些忌惮也情有可原。”

    李世民更加愤怒。

    “他忌惮什么?他忌惮什么?难道他忌惮老夫还没有死,会夺了他的太子之位?”

    唐守没想到李世民会说得如此直白,直接给他干不会啦。

    李世民见唐守不说话,以为是唐守默认,顿时更加的怒发如狂。

    “你看看,你看看他都干了什么?就连西霜想要进京,想要跟朕见上一面,都要千方百计的找个借口。这天下还是大唐的天下吗?朕还是大唐的皇帝吗?”

    唐守怕他怒气攻心,连忙劝慰:“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太子行事虽然操切了些,但他也是为了大唐的天下。”

    李世民强压下怒火,长出一口气。

    “你不用为他开脱,他当然是为了这大唐的天下,想早日坐上大唐皇帝的宝座。”

    “也罢!就让他一个人在这皇宫里搅风搅雨。”

    “前些日子,南雨不是来信说起,南疆大邺城出了几个有趣的小家伙吗?咱们君臣这就往南疆走一遭,去看看南雨说的那几个小家伙到底如何?”

    唐守笑道:“正好!这些天老奴也接到好多的密报,都在说大邺城小四的镇南侯府得到了一个什么惊天的阵法,着实为小四培养了好些个年轻俊杰。说不定,跟南雨说的是同一帮小家伙,咱们君臣正好去一探究竟。”

    李世民终于露出笑容。

    “那还等什么?咱们这就出发!”

    李世民出宫,无声无息。

    西王辞别太子却是声势浩大,朝中文武百官,皆出城三十里相送。

    他与李世民一番相谈,解开了心中的顾虑,安安稳稳坐在马上,与太子畅所欲言,丝毫不管跟在马后两侧,神色各异的文武群臣。

    “太子须当时刻谨记,亲贤臣,远小人。那些在朝堂上一味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的家伙,太子须当慎用。”

    “那些阳奉阴违,行私舞弊的家伙,太子尽可逐之;那些造谣生事,诽谤同僚的家伙,太子尽可杀之!”

    “大唐有我等老臣在,乱不了!”

    “太子尽可放开手脚,一展胸中抱负!”

    一席话说得马后众臣欢喜者有之,汗流浃背者有之。

    就连太子,也是脸色青黄不定,笑容越来越是僵硬。

    太子这些年来手握大权,他几乎已经忘记了大唐的江山就是这些老家伙一刀一枪定下来的。

    长久的身居高位,让他变得颐指气使,逐渐对这些老家伙呼来喝去,少了几分敬重。

    直到此时,他才倏然惊醒,倘若这些老家伙想要办他,李世民多半不会护着他。若是他与老家伙们起了冲突,恐怕李世民是第一个向他挥起屠刀的人。

    想到这里,太子的后脊梁上汗毛倒竖,他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个自以为很得体的笑容,躬身施礼道:“三叔今日所言,令小侄矛塞顿开。小侄承乾感激之至。”

    这几句话,确实是李承乾的肺腑之言,倘若不是今日西王的态度言语点醒了他。

    他几乎要将东南西北四王都得罪个遍。

    到那时,别说他只是一个太子,就算他做了真正的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恐怕也没人能保得住他。

    西王见太子态度诚恳,语声真切,不似作伪的模样,也是心头一宽。

    李承乾毕竟是大唐的太子,是主公的子嗣,虽然跋扈了些,老兄弟们也只能忍耐。

    今日西王肆意张狂,对李承乾宛如子侄,对朝臣们更是视若无睹,便是在点醒李承乾,谁才是大唐帝国真正的掌控者。

    如果今日李承乾依旧我行我素,目中无人。西王以后便不会再多看他一眼。

    西王去了心头的一块大石,顿感浑身轻松。

    他扬起马鞭,“啪”的一声抽在马屁股上。

    骏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前蹄虚空蹬踏两下,箭一般窜了出去。

    西王的哈哈大笑声,从飞扬的尘土中传了出来。

    “今日一别,请太子保重。西疆有老夫镇守,太子尽管放心。老夫去也!”

    一句话说完,西王早到了数里之外。

    李承乾毫不在意飞扬的尘土,他扳鞍下马,站在漫天的尘土中,朝着西王远去的方向拱手躬身。

    身后文武百官,也只得扳鞍下马躬身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