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贤大帝 » 第15章 屯田整军

第15章 屯田整军

    任命屯田司马潘濬,刘贤也不落下,着手准备向刘度请示,召开关于开展屯田整军的会议。

    是日,赵云、夏侯兰二人,分别返回零陵复命,得知二人都出色的完成各自任务。

    赵范已经发出邀请,欲成立荆南同盟,将于建安十四年(209年)三月十二日,在桂阳郡治所郴县举行会盟仪式。

    刘贤嘉奖一阵,引二人去拜见刘度。

    刘度早就仰慕常山赵子龙之名,待亲自见到其人,更甚传闻,大喜之下,便正式任命赵云担任都尉,掌军事。

    见夏侯兰沉稳持重,刘度也是称善,任命夏侯兰担任军司马,在刘贤的建议之下,夏侯兰又兼任军正一职。

    现在正好是建安十四年(209年)三月一日,离会盟时间还有良久。

    是以,在刘贤的建议,刘度的授意之下,刘贤召集麾下文武,商讨关于屯田整军的相关事宜。

    与会人员,涉及邢道荣、赵云、赵雨、夏侯兰、恒阶、恒纂、恒嘉、蒋琬、潘濬、刘敏等文武骨干,一一到场。

    左列以长史蒋琬为首,依次是恒阶、潘濬、恒纂,恒嘉。

    右列以都尉赵云为尊,依次是赵雨、邢道荣、夏侯兰、刘敏。

    望着下方满堂文武,刘贤身着白袍,风华正茂,堂下众人亦是气宇轩昂,意气风发,刘贤坐在上首,此刻才感觉自己像个诸侯的样子。

    刘贤目光如炬,望着下方,一一扫视众人,最后定格到主簿恒阶身上:“伯绪,你来说一下,我零陵整体情况。”

    “诺。”

    恒阶领命,稍微整理一下思绪,便朗声道:“启禀少主,零陵现有登记造册的户数八万零四百七十九,人口三十万八千六百三十七,直属军拥有5000,再加上各县驻守的城防军,共有军队约10000,外加桂阳之战的刘备军3000俘虏。”

    人口比刘贤想象之中要多一些,应该是此前荆南相对稳定,未经多少战乱(只有黄巾起义和张羡反刘表两次较大战乱),历史上刘备孙权反复争夺荆州,才导致人口急剧下降。

    此时这个人数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黄巾之乱前,零陵可是突破百万人口的大郡。

    不过军队是真的少,三十几万人口,才一万军队,而太守府直属军才5000,刘贤大感无奈,真是少得可怜。

    “子龙,那三千俘虏本是你的麾下,可尽量招降,然后再征一万二千大军,尽快训练,力求尽速成军,我要保持至少两万大军的机动力量,可随时随地作战。”

    “诺,请少主放心,云保证完成任务,为少主奉上一支精锐之师。”赵云喜悦之情,言溢于表,身为一个将军,自然希望麾下人马多多益善。

    “道荣,你从各部之中,选取3000精壮,身手矫捷之士,组成近卫营,由你统帅,直接受我指挥。”刘贤继续下令道。

    “诺,少主您放心,属下一定挑选全军最好的壮士出来,以护少主万全。”邢道荣憨憨道。

    “其余将领协助子龙完成大军招募与训练。”

    “诺,末将领命。”

    军队先扩充,等以后荆南四郡一统后,再进行改革,刘贤现在不着急去办。

    刘贤继续沉声问计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军将要扩军一倍多,粮饷问题必会加重,各位有没有妙策助我解决此困?”

    “启禀少主,扩展军备所需粮饷,可下令向世家大户进行征收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蒋琬眉宇微皱,略加思量,献策道。

    “公琰此言甚善,少主可行之。”恒阶亦是如此想法。

    “此法虽好,却只能应急之需,濬以为,少主应该是想实施屯田之策。”潘濬俯首苦思一阵,突然想起少主封自己的官职为屯田司马,故愁容一展,方进言道。

    “承明所言,正是我意,不知诸位以为如何?”潘濬不负屯田司马一职,这份应变能力,可见不凡,刘贤颇为赞赏目光,对潘濬表现很是满意,扫向其他人,笑问道。

    “少主英明,零陵地方辽阔,荒地众多,可屯田之处颇多,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蒋琬是地地道道的零陵本土人士,自然清楚零陵土地状况,率先表态赞同,心中对少主刘贤的韬略,更加敬佩。

    “少主英明,实施屯田正是解决粮饷问题治本之策,应当速行。”赵云冠玉般的俊脸,此刻笑容绽放,心中喜悦不言而喻。

    “少主英明,不知少主准备如何实施这屯田之策?”赵雨美眸微转,也是眉开眼笑,越来越觉得这个少主不是常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少主英明。”其余众人也是纷纷觉得此策可行。

    蒋琬眉宇紧锁,思索片刻,便有了主意,故道:“眼下大战在即,军队得加紧训练,不宜轻动。

    不过可让各地城防军先开垦荒地,进行屯田。

    另外,还可召集流民,集中进行管理,亦可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公琰果然大才,与我所思,大致相同。”刘贤开怀一笑赞道,历史上蒋琬不愧是蜀汉名相,这政务能力果然非常人可比,几乎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

    “少主缪赞,琬愧不敢当,还望少主示下?”蒋琬的才智,自是听得出少主刘贤的言外之意,显然少主还有更完美的方法,当下虚心求教。

    “我意,将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两部。

    各县城防兵,由各县具体负责,实施军屯。

    除此之外,等荆襄战事结束,其他军队在保持日常训练之余,也得适当进行屯田。

    至于民屯,不只限于召集流民进行屯田,还可向广大没有土地的农户,让其加入民屯。”刘贤将心中所谋,一一介绍。

    “少主此策想法故好,但恐触及世家大户利益,不利于治下安稳。”恒阶皱眉,提出质疑,忧虑甚重,在内心盘算着世家反对,甚至反扑的危害。

    “琬亦有同感,请少主明察。”

    “濬也请少主明察。”

    “云以为,少主此策,未尝不可,天下大乱,追其根由,乃是百姓食不饱腹,宿不安寝所致。

    倘若人人有田可耕,家有余粮,有衣可穿,家有余钱,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又岂会烽火连天,硝烟不息。”赵云神情激昂,言辞凿凿,对少主刘贤所作所为,敬佩万分。

    “我哥所言甚是,百姓安则天下定,少主明断。”

    “子龙言之有理,兰也是如此认为,少主明断。”

    ……

    恒阶、蒋琬等人担忧不无道理,这个时代世家影响之大,足可以左右朝堂政局。但他们身为世家,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偏向世家立场和利益。

    赵云、夏侯兰等这种寒门子弟,深知百姓处境,民间疾苦。他们大多怀有为民请命,解民倒悬的理想,可以说一切出发点,都是基于天下贫苦百姓。

    刘贤自是能明白、理解,堂下的反对、赞同声音,凌厉的目光扫视堂下一圈。

    “咳。”

    刘贤发出一声轻咳,示意大家不用再进言。

    方说道:“诸位所言,皆不无道理,世家影响之深远,我自知晓。天下祸乱之根源,我更清楚。

    所以,百姓屯田,我们大可步步为营,先召集流民开垦荒地,然后将少部分土地开放出去,以几几分成的形式,布告周县,让部分百姓自愿参与。

    等以后参与的百姓多了,我们再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土地,等到此时,木已成舟,大局已定,世家如果敢反对,可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少主英明。”众人感受到少主刘贤最后两句话的强烈杀气,不禁纷纷心头一颤,异口同声拜服道。

    刘贤很满意,颔首道:“至于几几分成,开始可定高点,消除世家顾虑,等广泛普及之后,必须调低,屯田之事,全由屯田司马潘濬负责,其余文武全力支持。”

    “少主英明,属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