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涅槃 » 第十二章 如烟往事

第十二章 如烟往事

    席铭正自满腹狐疑,旁边吴三桂道:“席老兄,以后我俩就是一个战壕的了。”

    席铭道:“还望多多关照。”

    “那是一定,自家兄弟还客气什么。”

    此时,阔合台过来与两人告别,又闲谈了几句,这才挥手分别。

    众人全部散去,席铭陪着老薛头回到房间,正欲开口询问。老薛头却从床头拿过一个油布包,简单包了些衣服用品,道:“事情有变,我需即刻启程。”

    席铭知他遇到了为难之事,问道:“这么着急?”

    老薛头道:“老孙头发现我藏身于此,即刻便会派人来拿,我需待他还没下令之前逃脱。记住了,大丈夫遇到紧急之事,必须立下决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席铭听出老薛头似乎与孙督师有什么过节,虽不明就里,但看他态度如此坚决,便道:“我送老师一程。”

    老薛头点点头道:“甚好,我还有些话要与你交代。”转头看到地上那几坛酒道:“可不能忘了它们。”从床边掏出一个鹿皮囊,自酒坛中灌了满满一囊酒挂在身上,道:“我们走吧。”

    出了房间,席铭径直走向一匹纯白色高头大马,自他学习相马之术以来,便知这是整个马场最好的一匹马,他把缰绳递给老薛头道:“老师,请骑这匹马。”

    老薛头点点头,翻身上马,席铭也选了匹枣红色的良马,师徒俩一前一后向营门奔去。到了辎车营口,守门军官名叫罗云,平日跟席铭很是熟悉,此时看到席铭,满脸赔笑道:“席兄弟,听说你即将调入关宁铁骑,真是可喜可贺,以后可不要忘了兄弟啊。”

    席铭笑道:“当然当然,患难之情怎能相忘。”

    罗云甚是欣喜,又问:“这是要出去?”

    席铭道:“这不,马上要调离了,马场上有些事情还是要交代一下的,出去转转,看看外面是否还能找到新鲜的草料。”

    “席兄弟即将调任还如此敬业,真是佩服佩服。那就请便吧。”罗云一挥手,军兵将营门口的栅栏推到一边。

    席铭朝罗云一拱手,师徒二人出了营门,走了半里许,两人同时鞭打马匹,两匹骏马飞快的向南方奔去。

    纵马奔驰了约一个时辰,已经距离宁远城很远,此时夕阳西下、天色渐暮,老薛头放缓速度,慢慢勒住缰绳道:“我们便在此地休息一下。”

    两人下马,将马栓在路边树上。老薛头走上一个上坡,席铭默默跟在他身后。

    到了坡顶,老薛头看着远方即将沉入远山的落日,此时正是三月里的天气,东北大地上虽然没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景象,那不知名的野花一直蔓延到远方,也是一片春色盎然。

    老薛头沉默片刻,转头对席铭说:“人生在世有太多不确定,年轻时拼尽全力要做的事,到了年老却发现一点都不值得。说什么尽力不让人生留有遗憾都是假的,心态在不停转变,境遇也在不断变化。比如我和老孙,争斗了一生,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

    席铭听出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伤感,知道他在感怀自己的一生。

    老薛头接着道:“我们相处数月,总算很有缘分,在我晚年时分,有这样禀赋的年轻人传承衣钵,甚感欣慰,今日远遁他乡,也就了无牵挂了。”

    席铭想到几个月来的朝夕相处,老师的倾心传授,不由得眼眶发红:“老师的教诲,弟子终身不忘。“

    老薛头道:“好孩子,分别在即,有些事情还是要告诉你的。尤其是我跟老孙的那些纠葛,是非曲直相信自有公论。”

    席铭心想:老师这么高的才学,在历史上却丝毫没有名气,而孙督师身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可谓位高权重,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仇怨呢,谜底就要揭晓了。

    老薛头道:“我本名薛明祖,浙江绍兴人氏,十六岁中了秀才,两年后家严过世,母亲与我迁往北京舅舅家居住。舅舅姜壁乃是当时的大理寺右丞,家中子弟众多,请了一个年轻教师教授学问,此人便是孙承宗。我跟他年纪相仿,又一起备考举人,所以很快成了无所不谈的好友。二十岁那年,我听得一个消息,同乡大才子青藤居士从边关回乡路过京城,你可曾听过青藤居士之名?”

    青藤居士在明朝历史中鼎鼎有名,席铭怎会不知,他立刻接到:“青藤居士乃是徐渭,字文长,曾做过胡宗宪幕僚,跟戚继光、俞大猷等合力抗倭。胡宗宪被严嵩牵连狱中自尽后,他漂泊江湖,在边关传授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兵法,李如松后来入朝作战,抗击倭寇,也成了一代名将。”

    薛明祖赞许的点点头道:“看来你对我朝人物了解颇多。由于我余姚薛氏和徐氏渊源颇深,可算是几代世交,因此赶忙前去拜会。跟青藤居士畅谈许久,对他的学识佩服的五体投地,便要拜师。他执意不肯,在我再三苦求之下,青藤居士答应传授学识,但不以师徒相称。当时我跟孙承宗关系好过兄弟,便拉他一起求教于青藤居士。青藤居士见我们聪颖好学,心中欣喜,传授很是用心。他所长颇多,在文章、绘画、书法、戏曲、军事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有趣的是,在这诸般学问中,我和孙承宗都对一个门类最感兴趣,你猜是什么?”

    席铭道:“军事!”

    薛明祖笑道:“对了,我二人虽然考的是文举人,却偏偏对打仗最感兴趣,因此青藤居士便重点教授我们兵法、计谋、火器等方面的知识,他任胡宗宪幕僚时,曾对戚继光、俞大猷的行军战法有过亲身接触和深入研究,在长达一年的传授中,我和孙承宗获益颇多,一年后青藤居士启程南下,我们与老师洒泪分别。”

    听到这里,席铭心想:没想到这几个月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很多传承自青藤居士,原来大名鼎鼎的徐文长算是自己的师祖啊。

    薛明祖接着道:“可以说二十岁那年的苦学,奠定了我和孙承宗一生的军事基础,无论我后来远赴蒙古苦研相马之术,还是孙承宗打造关宁铁骑,都传承自青藤居士徐渭的教诲。二十岁那年我们踌躇满志,立志报效国家。”

    讲到这里,薛明祖停了下来,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春天的晚上,寒气依旧很重。席铭在山坡下升了堆火,从包袱中取出干粮,又在坡下的小溪中取水。两人席地而坐边吃边谈。

    席铭问道:“老师,既然您跟孙督师彼时亲如骨肉,后来又怎会反目成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