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涅槃 » 第三十五章 重金相赠

第三十五章 重金相赠

    席铭打定主意,若要将手下这一千铁骑调至关内,还得通过吴三桂策应,自己去兵部职方司请讨,必定碰一鼻子灰。

    进入堂馆,却见赵泉正在门口等候,一见席铭,急道:“参将大人,吴将军在里面等候多时了。”参将?席铭有些别扭,半晌才反应过来,赵泉已在称呼他的新官职。

    正要去找吴三桂,他却自己来了,席铭兴奋的疾行进屋。屋内吴三桂正自喝茶,吴应桂和杨泰昌站在一旁侍立,栾雄、周普、何翔陪着几人闲聊。

    吴三桂一见席铭,满面笑容,站起身拱手道:“参将大人回来了,真是恭喜恭喜啊。”

    席铭连连摆手:“兄弟无功而升迁,实在惭愧啊。”

    吴三桂道:“听到老兄升职的消息,在下也很纳闷,早间在平台之上,首辅大人严厉攻讦,皇帝拂袖而去。没想到下午一切逆转,老兄竟然荣升新职。听说下午皇帝单独召见,不知有何指示啊。”

    席铭与吴三桂向来亲厚,当然也就实话实说:“皇帝询问讨伐流贼之策,便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盘托出,不过最终皇帝一条都未采纳。”

    吴三桂又问:“不知是何高明方略?”

    席铭便将那十六字方针讲出,又详细解释一番。

    吴三桂听罢,象不认识一般打量席铭一番,惊道:“没想到老兄还有如此之才,难道身边有什么高人指点?”

    席铭没把顾绛指点一事言出,倒不是他故意隐瞒,只是认为这是不相干之事,便没有多说。只淡淡一笑道:“在下没事的时候琢磨出来的。”

    吴三桂笑道:“老兄之才略令人钦佩,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此次我朝大军已将流贼困于河南,老兄这一去,又是立功受赏,自不必言了。”

    “提到去往中原剿匪,在下还有一件事相求。”席铭肃然道。

    吴三桂见席铭突然变得郑重,惊讶问道:“但讲无妨。”

    席铭道:“老弟知道,我手下这支千人队,跟随身边两年,用起来得心应手,此次前往中原剿匪,也想将他们带去,望老弟成全。”

    吴三桂惊道:“老兄不早说,今日午间高监军已下令,登州平叛兵马不必入京,直接赴关外集合,老兄的千人队,此时已在回归宁远的路上了。”

    席铭一阵懊恼,心道:此事只能向高起潜开口,而他本就反对我调入关内,自然不会同意又将千人队带入。想到将孤身去往河南,率领陌生部队,不由心中焦虑。”

    吴三桂见他愁云挂在眉梢,不由笑道:“席兄不必烦恼,在下还有一件礼物相赠。”

    言罢朝左右一使眼色,吴应桂和杨泰昌立即会意,对赵泉、栾雄等人道:“咱们哥几个出去聊聊。”众人出门,房间内只剩吴三桂与席铭二人。

    不一刻,两个吴三桂的亲兵挑着一个红漆箱子走进房间,放下箱子,行个礼,退出房门。吴三桂神秘的一笑道:席兄请自己看。

    席铭望了吴三桂一眼,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走到哪红色箱子之前,轻轻打开锁扣,掀开箱盖,却见箱内一片耀眼生花,整整齐齐码放了十锭黄金。

    席铭心中惊异,一时说不出话。吴三桂笑道:“席兄莫要不安,目下你也是关宁军首领之一,这些金子是一年多应得之钱款,正好赴中原任职时可用,也算小弟一点心意。”

    席铭见吴三桂满面笑容,知他一番好意,这所谓应得之款,恐怕便是辽东高官们从辽饷中克扣的钱粮,再分发给各个部队首领。至于如何克扣,不外乎吃空额、虚报账目等手段。

    但自己自从进入京城以来,眼见大明官场情状,若然没有钱财开道,去中原部队任职恐怕寸步难行。这十锭大金在明末可是不小的钱款,不由对吴三桂暗暗感激。

    席铭一抱拳道:“老弟思虑如此周到,小兄心领了。”

    吴三桂叹了口气道:“这几年来,你我弟兄出生入死、肝胆相照,没想到如今便要分别,兄在中原剿匪,弟在辽东抗贼。不知何日才能再次聚首,共同沙场杀敌。”言语之中不胜唏嘘。

    席铭心中也是一阵感动,赶忙道:“老弟不必感伤,你我虽远隔千里,但都存着效死君命、血战疆场之心,日后若能做出一番事业,也好青史留名。”

    吴三桂听席铭对于中原之行如此有信心,半开玩笑的道:“如此也好,你我弟兄两线作战,将来比比谁对大明的功劳更大。”

    席铭心道:其后吴三桂长期据守辽东,又升任辽东总兵,统辖关外人马,孤军抗清数年。李自成兵围北京后,奉崇祯皇帝命令将关外人口撤进山海关,并挥兵京师解围。却最终因太监打开皇城城门,北京失陷。到此时,吴三桂都是大明功高盖世的忠臣。可是后面的人生却灰暗无比,他迎接清兵入关,挥师南下,帮助清军平灭大明江山。这样看来他对大明的功过应如何计算呢?

    吴三桂未想到席铭想的如此之远,见他有点走神,便道:“还有件事需要提醒,中原剿匪诸帅情况小弟略知一二,便为老兄言之:三边总督洪承畴小弟未曾接触,据说此人雄才大略,文韬武略,乃是诸葛、韩信一类的人物,小弟渴慕已久,老兄见了应当多多请教。”

    席铭心道:洪承畴乃当世大才,目下唯一能与皇太极抗手之人物,当即点头道:“那是当然。”

    “还有曹文诏,他是辽东旧将,跟小弟曾有一段矛盾。兄台也知晓,便是宁远教军场挑灯夜战之事。万一你分到他的手下,或许迁怒于你,可要小心,不过此人倒是个忠直勇将。”

    席铭点头称是。

    “至于左良玉,乃是侯恂大人提拔的武将,从侯大人这层关系上,你们应当多多亲近。不过此人一向恃才傲物,谁的话也不听。此时成了一方雄镇,更是骄傲无比,千万莫要冲撞了他。”

    “左将军在辽东时倒是经常见面,他的性格一向孤傲,在下自不会去招惹他。”

    “至于京营总兵王朴、总兵汤九州等人,并不是辽系将领,小弟不太熟悉。不过他们总要给关宁将领一些面子。”

    席铭道:“多谢老弟费心指点,在下尽心任职,不去招惹是非,专意带兵打仗便了。”

    吴三桂突然面色一肃,道:“小弟如此费心一一言明关内将领的性格喜好,所为何来?老兄这种想法是不能成事的,将来可是要吃大亏的。”

    席铭见他说的郑重,不由一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