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海洋,魔女与深夜酒馆 » 第十二章 重建信仰(2)

第十二章 重建信仰(2)

    “租的这套正装似乎有点小,而且还不便宜啊。”

    “不知道算不算公务消费,教会给不给报销……”亨德尔哭丧着脸抱怨道。

    他扯了扯紧紧勒在胸口的领带,走进了一个位于上城区的占地辽阔的园林。

    一进门,只见花繁草茂,春色满园。

    这四进院落也借助了风水术的力量,使得四季的花卉都得以常开不败。

    既见红杏闹枝,白桃艳灼,更有睡莲梦池,风荷点头……

    亭榭精美,重楼叠阁,飞檐翘角,山水萦绕……处处都彰显着主人不俗的审美与雄厚的财力。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注1)”亨德尔感叹道。

    行经曲径通幽,再过流水小桥,潺潺清琮不绝于耳,鸟惊庭树更有回声……

    亨德尔一边赞叹于许久未见的东方艺术,一边重新思忖起谈判时自己应该采取的态度。

    走到一处三角亭前,亨德尔看到主人早已入座,两个侍应沉气静立,各自端着盥盆食器,等待着亨德尔的到来。

    “亨德尔先生,您是西方的客人,所以我就按照西方的礼仪来招待您,您觉得还合适吗?”那年轻人说道,露出了友善的笑容。

    “非常感谢您的招待,李郑春殿下。不知尊君近来安否?”

    亨德尔开始说客套话,但同时也直接将话题引入正轨。

    “有劳费心了。家父抱恙日久,早已不理世事。”

    李郑春也在试探着亨德尔的来意。

    “竟然如此!”

    亨德尔故作惊讶道,“怪不得前几日我到访贵商会,小厮们只知有冯德顺二东家,而不知有李家天下!”

    亨德尔直接抛出对方的心腹大患。

    “唉……”李郑春叹息道,“这自然是我无能,我久溺山水,不问世事,而商场多变,诡谲难测……”

    亨德尔看出了李郑春内心的犹豫,于是干脆说道:“其实我今日之行是受人之托,李郑春殿下是否略知一二?”

    “莫非,你受冯德顺掌柜委托而来?”李郑春失去了一直以来保持着的平静,拳头稍微握紧了一点。

    亨德尔注意到了他的小动作,于是笑着说道:“既然两位殿下都不愿为商会俗务劳心,那不如就此让贤,由冯德顺掌柜一揽商会内外大小事务,您二位也可以乐享清闲?”

    ‘我和这个东方人身份地位差距悬殊,必须以绝对性的气势压倒对方。’

    亨德尔站起来,用双手撑着桌面,身体前屈,以一个进攻的姿势面对着李郑春。

    “殿下,此地不宜再多留人!”

    李郑春听懂了亨德尔的弦外之音,挥了挥手令两个侍应退下。

    “殿下,您当真愿意将祖宗的基业拱手让人?”

    李郑春苦笑道:“若是冯德顺掌柜确有此意……”

    “不,我可不是冯家的说客。”

    “相反,我将与他为敌。”

    亨德尔居高临下凝视着冯郑春。

    闻言,李郑春也站了起来。

    他问道:“阁下何出此言?”

    亨德尔从口袋里摸出了教会的圣徽,一把拍在桌上。

    “我愿意相信您,因为我知道我与您有共同的敌人。”亨德尔说道。

    “想必在我来之前,你已经对我摸了个底吧?”亨德尔问道。

    李郑春点点头,“你的底细我是清楚的,那我直接了当的说吧。”

    “我凭什么相信你区区一个【授业神父】呢?”

    “殿下,我去过东方。”

    “我知道。”

    “按照贵国的海禁政策,拿到皇帝陛下的特许证,才能展开对外的贸易。而且据我所知,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拿到这个资格。”

    “没错。”

    “而‘冯’姓并不在此列。没有‘李’字做招牌,东华商会在海外根本寸步难行。”

    “所以我比其他西方人都清楚——冯德顺掌柜看似是牢牢地掌握了东华商会,但实际上完全没有得到天子陛下的认可。”

    “犯上作乱,这恐怕是华族文化的大忌!”

    “但你们西方人可不认这个。”李郑春无奈的说道。

    “如果我们取得了胜利,教会会认可的。”亨德尔说道。

    “我认为,无论从继承的法理还是实际的才能上,您都有资格继承东华商会,而不是那个以下犯上的冯德顺掌柜!”

    “您是东华商会的正统继承人,这是我们胜利的第一张底牌。”

    不知不觉之间,亨德尔将自己成功地与李郑春归于了同一条战线。

    “你说得对。”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李郑春,对亨德尔有关正统性的说法非常受用。

    “东方有一句谚语——【得人心者得天下】。”

    “东华商会的势力,主要就是在东昂区,没错吧?”

    李郑春点点头,承认了这个不争的事实。

    “而我知道您并没有完全失去对东华商会的掌控。”

    “但是,只凭借您在商会内部的势力,是无法翦除冯德顺的党羽的。”亨德尔说道。

    此言一出,如平地惊雷在李郑春心中炸响。

    “你打算怎么做?”李郑春发现,面前这个神父对商会内部的格局了然于胸。

    他真正开始重视起了这次合作。

    亨德尔将桌面上的七八个茶杯全部装满。

    “茶碗虽小……”

    他将所有茶杯中的茶水倒进盥盆,盥盆中的水瞬间满溢而出。

    “积少成多,亦能填湖覆海。”

    “我打算把他们从人们中夺走的,重新夺回来。”

    李郑春看着浅浅的茶碗填满了宽大的盥盆,但仍然没有解开他心中的疑虑。

    “你的意思是……依靠那些弱小的灾民?不行,灾民无非是一些乌合之众罢了,一旦碰上职业军队便会做鸟兽散。”

    “虽然我可以拖住东华商会的盟友。但是教会,彼得教,还有总督府……冯德顺的朋友无处不在,一旦有一家出兵,后果不堪设想。”

    “据我所知,您在教会里的地位并不高。恐怕无法影响教会的决定吧?”

    李郑春并不像他自称的那样不问世事。

    “【授业神父】确实人微言轻,但是,【东昂区】的负责人比您想象的要更重要。”

    “这就是我的第二张底牌。”

    “我已经和东昂区居民达成了共识,并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与帮助。”

    实际上,由于教会资金与人手的紧缺,亨德尔目前对东昂区的掌控还十分有限。

    ‘可是,我与冯德顺的对峙在华族圈内恐怕早就无人不知了。’

    ‘为了减小疑似上位不正的负面影响,他一定会想尽办法让人们不去相信我所说的话。’

    “大掌柜被囚禁起来了……”

    ‘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手段,就是将我塑造成一个强大而残暴的敌人。’

    ‘用【强大的外敌】激发华族人的团结意识,使人们不得不团结在他的身边。’

    ‘为此,他需要做的是——夸大对手造成的影响。’

    “想必这一点,您也有所耳闻。”亨德尔毫不犹豫地说道。

    “我听说过您的义举。”

    “听说您派人强行关闭了东华商会所有的产业,还发话说除非东华商会降息,不然永远不许东华商会开张营业。”李郑春说道。

    ‘果然啊,但没想到会传得这么离谱……’亨德尔想道。

    这时亨德尔已经骑虎难下,只好顺势硬着头皮承认了。

    “而且,我有办法拖住教会内的反对势力……”亨德尔对李郑春附耳告之。

    “我将向教会说明你的情况,并尽量去拖延总督府的出兵。”

    “而彼得教,我有办法吓得让那群圣徒不敢作声。”

    “方法,刚才我已经告诉你了。”

    “后顾之忧已经解除,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直面商会内部的敌人。”

    “您愿意冒一次险吗?”亨德尔咬破自己的手指,将血滴入碗中。“我愿意相信您,在此与您立下君子之盟。”亨德尔说道。

    “我为您夺回东华商会,而您为我持续提供粮食和资金。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我们并肩作战,如何?”

    “你刚才跟我说的方法……每一步都风险很大,”李郑春思考了片刻说道,“而且只要错了一步,我们两个都会坠入万丈深渊。”

    “但是,我欣赏你的魄力。”

    “我确实并非不问世事,而是在一直隐忍,等待合适的时机。”

    “爱护子民,为苍生挺身而出……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仁】。”

    “我,博远郡王李郑春,奉陛下成命,随父通商海外。身为东华商会正统继承人,我身上担负着的,是尊卑有序的【义】。”

    “铲除奸凶,恢复商会的秩序,让东昂区的人民都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真正的【礼】。”

    “分析利弊,陈述形势,深入浅出,面面俱到……在您的身上,我也看到了【智】。”

    “我认为对我来说,您是一个可靠的盟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补上君子五德的最后一项——【信】。”

    “愿与您立下君子之契。”李郑春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刺破了手腕,将血滴入碗中。

    ‘这些东方贵族什么都好,就是太讲诚信了,而且还不懂骗人。’亨德尔暗想道。

    这种契约根本不像炼金术一样具有强制的效力,它的约束力完全依靠于一种对亨德尔来说虚无缥缈的东西——【德】。

    亭外,磅礴大雨骤然降临。雷声阵阵,狂风呼啸而过。

    两人饮下鲜血,正式缔结盟约。

    “按照承诺,由我来全权控制您手下的粮食库存。”

    “嗯,我会跟手下人吩咐好的。同时,我也希望您尽快为起事做好准备。”李郑春眉头紧锁道,“家父安危,仍不可知。”

    ……

    两人看着亭外风吹落叶,雨打河池,内心却被激昂的情绪填满。

    “如果我们失败了,”李郑春最后笑着说道,“您有考虑过后果吗?”

    “我想,到那个时候……”亨德尔说道,“我们会被钉在十字架上。”

    “但是,不是耻辱的,而是光荣的。”

    “不是短暂的,而是永恒的。”

    数十年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句东方谚语,随着东方商品的流行,传遍了西海岸之都的大街小巷。

    “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才得以彰显。”

    每当人们提起东方园林的神秘与美丽,脑海中第一时刻浮现的,却是两个伟大野心家的第一次相遇……

    注1:出自民间对苏州园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