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浮仙若梦 » 第21章荒山遗骸应是我

第21章荒山遗骸应是我

    在某个温暖的午后,退休的高警官翻开儿子花费三块钱买的《故事会》,读到了这三篇故事时在心中补充道,‘随着斑斓光晕一同没入地面的,还有王大爷的那件军大衣’

    想到此处,他背后的汗毛微微立起,他从警三十载,直至退休都一直待在岱顶,从来不信神鬼之说。

    直到那夜之后,他开始偶尔在下班之后,褪去一身制服,到碧霞祠上两炷香,敬一敬神明,也静一静内心

    忽然一种如同那晚目睹斑斓光影的剧烈不安涌上心头,他猛然转身、迅速翻滚,将自己全部藏到沙发后边,只露出半只眼睛望向窗外

    一只青色的黄鹂鸟站在窗台明净的玻璃外面

    歪头盯着他

    ..............

    四百二十年前,也就是洪武180年,垂柏村的任五四家中诞下一子

    任五四怀着喜悦又忐忑的心绪,在巩昌城内空旷的长街中走了一夜

    巩昌城内有城隍大庙,庙前有一白面书生常常来自此卖些书法字画。他说起话来文绉绉的,所作字画书法也是极佳,有时也会给不通文墨的黔首乡邻代写一些书信

    某日城中一户人家收到了远游在外的儿子托梦,说身死异乡,魂困囹圄,幸得故乡神明庇佑,见信才知归,得以魂归故乡

    一来二去,在口口相传之间,百姓们都说是那户人家托白面书生写的书信如有神助,可保平安,于是来托他写信作画的人更多了

    他也乐的如此,于是顺水推舟,偶尔也兼职干些给百姓算命取名的活

    任五四家那福薄坠井的三子便是他给取的大号

    此番任五四再得一子

    任五四便在值夜结束后,带着孩子的生辰八字找到了白面书生

    书生说起话来温温吞吞地,不似那些故作玄虚的神婆巫汉

    书生看过写着八字的红纸,抬头问任五四对这个孩子有甚期盼没有

    任五四嘴唇蠕动半天,最后嗫嗫说道,“我只愿他能长得壮实些,平安长大就好”

    书生有些诧异

    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皆有所求、所愿

    无非是一些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想,托付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子登科、望子优秀、望子传嗣香火

    这里的子,不但指儿子,还有女儿

    所以他也好久没有听到这么朴素的祈盼了

    当书生看见任五四眼角含泪之后,他没认出眼前这个苦命的汉子,但明白了眼前这个父亲

    他抽出一张红纸,写下三个名字

    “辅尧、长旺、耕实”

    并且将其含义一一解释给任五四听

    任五四听罢,当即选定了第三个“耕实”

    书生又问他姓氏,任五四如实相告

    书生翻过那张写着生辰八字的红纸,在背面写下“任辅尧”三字,吹干墨迹正要递给任五四

    心中有感

    任五四双手去接,书生却将红纸收回,有些腼腆地笑了笑

    说道

    “你这儿子命中有劫难,这红纸暂存我这里,你且在心中默记他的大号回家去,若你记准了这大号,便可化解灾劫,若是记不准,日后你遭了难,再来此处,我会给你指条明路。你可听得明白?”

    任五四听闻此言,顿时心情更是忐忑不安,又听到书生安慰道

    “无需如此不安,到时候你莫忘了来此寻我便是”

    任五四目不识丁,只是在手心一边又一遍的写着“耕实”二字

    走到村口垂柏时,只记得大号的意思是‘耕田的宝头’

    任五四的阿爷相问,他心中一慌张,就说先生取名“二牛”

    后来洪武186年深秋,有妖云血河犯境

    任五四心中便有了个念头,让二牛跟着那有大本事的书生学些本事

    那书生却没收这个徒弟,而是让任辅尧拜周家堡子的姬老堡主为师

    人间红尘短,匆匆四百载

    洪武六百年,人皇禅位

    此次人皇禅位,乃是千年一遇的人族盛事,三山十二观、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世外高人都来恭贺一二,就连很少见的域外五方国、甚至是妖族都有使者出席

    而任辅尧作为上古八姓之中正值壮年的子弟、又是西陲府城中赫赫有名的一方镇守--姬老堡主的的关门弟子,得以受诏随师前来观礼

    三仙观上修玄清子相邀观海于灵墟山畔,任辅尧欣然应允

    一者是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玄清子与任辅尧一见如故,甚是投脾气

    再者二人都是各自师承下一辈中的佼佼者,谁又能拒绝拥有一个志同道合且优秀非常的朋友呢

    而且上古八姓与灵墟山向来关系匪浅,也应该去走动走动

    任辅尧这样想着,赴仙山观海之约

    玄清子拂尘一挥,召出祥云一朵

    二人云端谈玄,一路风清云扬,好不畅意

    “辅尧者,扶摇也。鲲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果真是冥冥之中自有缘法呐,任兄此名内蕴气象万千,令尊真是好气魄啊”。玄清子赞叹道

    “哈哈,家父在算命小摊上随便选的”,任耕实含笑捻须,谦逊答道

    他白面星目,修髯长须,身着青色劲装,内衬软甲,外套锦绸华袍。更有一雄壮大角牛跪伏在旁,端的一副神异好皮囊

    “果然是万丈红尘江湖里,隐世贤能蕴其中啊”玄清子再赞

    “后来我也曾前去探访一二,落魄一凡俗书生耳”,任耕实再谦

    “哎呀,定是大道生圣人,托凡赐名号啊”,玄清子三赞

    “哈哈哈,此生未入灵墟山为平生第二大恨矣”,任耕实三谦

    “哦?任兄的第一大恨,不知愚弟可有幸为兄解忧?”玄清子顺着话茬问道

    “第一大恨,见贤弟何其晚矣!~”任耕实也恭维道

    “哈哈哈哈”,玄清子只觉得通身舒泰、道心通达,身边风清云扬、好不畅意!

    东行六万里,后见灵墟山

    灵墟山上有仙观,仙观白墙青瓦隐于青山翠峰之间,仙鹤瑞兽高高立于瓦檐之上,清风扬云,檐兽飘然欲飞

    任辅尧打量着仙山气派

    福至心灵,突然问起玄清子

    “我听闻贵观有一问心路,可否一观”?

    玄清子闻言一笑,领着任辅尧拾阶而下

    一路之上山泉淙淙、山风涛涛、山石险峻、山花烂漫

    有皓首老者走在陡峭山路之上负柴而上,有眼盲俊郎端坐松柏小亭之中拈子独弈

    山溪畔、山花旁,两具小小的尸骸倚山靠石,山风徐徐,灰白骸骨微微摇晃吱呀作响

    任辅尧脚步稍缓

    玄清子笑而不语

    任辅尧脚步未停,继续前行

    二人皆是修行高深之人

    不一会儿便穿过一扇柴门

    这时玄清子停了下来,任辅尧不解,疑惑地看向玄清子

    旋即回首,凝望着已被云烟仙霞覆盖的下山小路

    “莫非?”

    “然也”

    任辅尧细细品味一二,一无所获

    只当自己无这份道缘,他一向洒脱豪爽,也并不纠结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