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五百七十九章 本侯的话就是规矩

第五百七十九章 本侯的话就是规矩

    江南文华繁盛,士子儒生数不胜数。

    像是《仕林时文》这等名儒创办的报纸本就是最受欢迎的刊物,今日又特别刊载了六元文魁贾琮的文章,那就更受关注了。

    原本士子文人还以为会看到文辞华丽的诗词文章,不想贾琮用了整整数千言,以一个个小故事串联展现了整个义务教育国策的提出、筹划跟施行过程。

    一时间,秦淮河畔似乎变得安静了许多。

    画舫上的少年们停下了他们的高谈阔论,望着报纸上的文字静静发呆。

    “竟是如此不易……”

    “我原以为不过是开间学堂罢了,没什么难的……”

    “前些日子城西布商杨家给他家附近的公学捐了两千两银子,我还觉得杨家家主仁义无双。可跟朝廷的投入一比,似乎……大概……好像也就那么一回事。至少朝廷投入如此之大,也没专门立碑刻篆宣扬一番。”

    “这也正常,你看永丰侯就说了,施行教化,开启民智,这是朝廷的责任……”

    “非也非也,自三皇五帝至今,历代王朝可有一年投入千万两白银,让天下幼童免费读书的事?责任,是咱们大夏朝廷主动揽下的,实际上这并非责任,而是陛下泽被苍生的恩赐!”

    义务教育啊,推行全国的义务教育,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以前没怎么关注倒也罢了,如今细思之下,众人这才看到了朝廷的不易。

    按照永丰侯在报纸上的描述,就按前年国朝正式将义务教育推行全国的时候,那年的岁入不过七千万两白银。

    投入一千二百万两白银,占据整个朝廷岁入的六分之一。

    如此大的投入,这得多大的气魄与决心?

    有教无类这四个字孔圣人喊了一辈子,中原王朝历经千百年,何时有过如此这般的文教盛世?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经不住人去细思。

    以往豪门世家“施舍”点银子就能买好大的名声,如今与朝廷大气魄大毅力大规模的投入一比,他们的那点打算立马就无所遁形了。

    类似的言论从秦淮河逐渐扩散,只三五天时间,贾琮在报纸上的那篇文章就开始在江南各地发酵,最后形成了新一轮的风暴,引起了规模宏大的大辩论。

    以周怡昌为首的官方书院一派,大规模多层次的将朝廷这些年的投入、牺牲以及一条条国策深入分析,刊载在《仕林时文》、《金陵晚报》等主要刊物上。

    其中不止是义务教育这一件事,还有中枢直属的养济院、药王坊等官方扶贫机构的完善,新政变法的各项政策解读,反腐治贪以及《钦定大夏宪法》中的法律解读……

    以往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国策律令,一下子变得亲民了起来,这就让看不懂之乎者也的老百姓爱上了读报看报。

    哪怕你不识字,乡老里长也要遵从永丰侯的命令,将大家伙召集起来,为乡里百姓每日诵读他在报纸上的文章。

    哦,原来朝廷又一次取消了今年的皇粮国税。

    哦,原来朝廷今年要施行新的律法,还设立了新的司法监管衙门,叫什么法院。

    哦,原来咱老百姓今后遭遇乡绅欺压,是可以向那个什么监察院举报。

    ……

    南直隶乃至周边的浙江、福建等地又一次刮起了风暴,地方官吏、乡绅、豪商巨贾无不胆战心惊。

    贾琮的强硬命令,逼得南直隶布政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不得不断尾求生,寻了些不大不小的弃子将其扔进了大牢,想要将贾琮的命令应付过去。

    可惜,他们终究是要失望了。

    黛玉在扬州呆了整整一个月,将扬州治下各州县转了个遍,贾琮就在林家宅子里宅了一个月,连大门都懒得出。

    这就导致了南直隶的官员、豪商提心吊胆了整整一个月,想要主动去向贾琮“交待”,连人家的面都见不到。

    去黛玉那里明里暗里的打听吧,公主殿下也懒得搭理这群人。

    本宫奉旨巡视地方教育工作,只谈教育,不谈其他!

    “这就算是先收一部分利息吧,他们让我不开心,那谁也别想好过!”

    贾琮是打定了主意好好治一治江南这股子妖风,每日会有一篇文章送去金陵城,但人是绕着金陵城走。

    南直隶的官员这会反倒是盼着贾琮赶紧入城,想着是生是死给个痛快,总比一直提心吊胆的强。

    可贾琮却在黛玉巡查完扬州府后,转身就一同去了金陵城外二十里处的贾家老宅。

    随后一纸手令传到了南直隶布政使司衙门,其上只写了一行字,却令整个布政使司的官吏深吸了一口凉气。

    “尔等的脖子真能扛住本侯的刀锋?”

    永丰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明眼人都看出来贾琮的意思了,他们断尾求生想要拿些弃子来糊弄贾琮的事,被人家看了出来。

    金陵城中很快就传出了一则似真似假的消息,永丰侯仁善,不想金陵城血流成河,最后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没人敢怀疑这则消息的真假,因为贾琮真干过大炮轰城的事。

    亲兵不断的往来金陵城与贾家老宅,给贾琮传送着最新的消息。

    “瞧瞧,这就是咱们国朝的地方官,不把刀架在脖子上,永远想着如何糊弄朝廷。”

    经过这些年的整治,中枢与京畿的吏治真可以说是史上最清明的时代了。

    不过在地方,除了皇帝老爷派遣的钦差,亦或是三年一次的大计天下,地方能做到不祸祸百姓,就已经算是吏治清明了。

    最可恶的就是捂袋子的行为,这是贾琮最为厌恶的!

    “若不是我先前拿马道元与廖万益的人头杀鸡儆猴,如今又迟迟不露面,信不信他们还敢拿几颗无关紧要的棋子来糊弄我。”

    贾琮将手中的情报递给了黛玉,上面写着的,正是南直隶提刑按察使司的最新动向。

    除了直属中枢的市舶司暂时没动,南直隶治下各衙门、州县在短短三日间,几乎是大地震一般,被抓的官吏多达三十几人。

    其中七品以上八名,不入流的吏员二十七名,人数还是不断增长。

    同时南直隶布政使司求到了龙禁卫金陵镇抚司,请动了龙禁卫与金陵城卫联手出击,开始抓捕治下不法豪商。

    黛玉看完纸上的消息,最终只是长叹了一声。

    贪官污吏还真是抓都抓不完,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就算你这一次重拳出击,你走后又能保持多久呢?”

    “那就不断的挥出重拳!”

    这就是贾琮的坚持,他亦是明白只要有人在,贪官污吏是抓不完的。

    不过他被皇帝敕封御猫,老爷子生前更是把“打王金锏”都赐给了他,就是让他为天下抓尽硕鼠。

    多抓一只,老百姓就能好过一点。

    “我既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与尊崇,拿了朝廷发给我的俸禄,我若只享受不付出,那我还是人吗?”

    这就是贾琮简单而又朴素的为官原则,对别人来说或许是幼稚可笑。

    但贾琮是见过大公无私之人的,魏文正公、海笔架,就连周炯老爷子还有朝中那几位老大人,他的师父徐青藤,哪一个不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周炯老爷子为了从思想上解除理教对百姓的钳制,古稀高临依旧埋首古卷,编撰整理圣道经典。

    夏令行为了让新政持续下去,甘愿放弃登临百官之首的机会,主动推荐了岳父林如海。

    他的老师徐青藤,明明可以在中枢稳坐钓鱼台,却不断奔走于中枢与地方之间,数年如一日,充当朝廷最锋利的刀。

    前辈如此,他深受这几位大贤良的教导指点,岂能与那蝇营狗苟之辈同流合污?

    不,他连躺平享受都做不到,那样他还不得羞死!

    想到此处,贾琮翻身坐起。

    “十一叔,让人传出消息去,就说永丰侯贾琮两日后进城!”

    ……

    金陵城的“扫黑除恶”行动,在持续了五日后似乎是告一段落了。

    中秋节的前一天清晨,南直隶的大小官员,凡是能赶到金陵城的,全都来到了南城门外。

    南直隶左布政使赵茂良、右布政使宋文星、提刑按察使祝语台、金陵守备熊阔海等等一应文武,在朝阳初升时就抵达了南城门外。

    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城中乡贤宿老,留守金陵的各家勋贵族人……

    林林总总怕是有上千人,大清早就等在了城门口,侯了一个多时辰都没人敢抱怨。

    实在是金陵城最近太吓人了,动不动就有官兵破门,阖族被抓的消息传出。

    据说各州府衙门的大牢都被塞满了,短短五日就有二十余家豪商巨贾被抄家,三十余名朝廷官吏被扔进了提刑按察使司的大牢。

    “来了!”

    哐、哐、锵!

    贾琮这会是摆出了全套的仪仗,传国侯加之黛玉的公主仪仗,前前后后两千余人的队伍,硬是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队伍的最前方,数名骑兵手持名帆,各自上书奉天翊运推诚永丰县侯、光禄大夫、驸马都尉、镇国文安公主、礼部侍郎、钦差大臣……

    金龙旗与凤旗迎风猎猎,队伍明明还有数百步之远,却已有人快要被这气势吓得腿肚子都在打颤。

    “臣等拜见镇国文安公主殿下!”

    “拜见永丰侯!”

    黛玉在贾琮的搀扶下下了凤撵,入眼间竟有数十文武官员以及成百上千的士绅百姓。

    “虽说本宫是奉旨巡视地方,可诸位如此隆重的迎接,也太过张扬了些。”

    领头的左布政使赵茂良就差骂娘了,论张扬,我等有你们夫妇张扬?

    两千多人的仪仗,若不是龙凤旗帜不是常人敢用,他都以为是哪个想不开的要造反攻城!

    不过他现在可不敢在这对年轻夫妇面前拿大,只得躬身解释道:“回禀殿下,殿下身份高贵,如今又是奉旨巡视地方,礼制如此,臣也不能违了国朝礼制不是。”

    黛玉颔首示意,虚扶一把:“赵公请起,本宫也就是随口一说。劳烦赵公与诸位迎接,本宫在这里谢过了。”

    “不敢不敢,这是臣等该做之事。驻跸之处臣等已经安排妥当,还请殿下与侯爷入城休息。”

    钦差驾临,规矩仪程自然不会少。

    好在黛玉这些年也算是锻炼出来了,与这些地方官打交道,她比贾琮要更强些。

    两人入驻金陵城中一座面积颇大的园子中,其名梦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入城首日,黛玉召见了南直隶提学以及金陵国子监的祭酒、司业等教授学官。

    而贾琮则是带着亲兵直扑提刑按察使司,什么接风宴,压根就没打算去,目标直指南直隶官场、商场。

    “看到本侯官袍上绣着的御猫了吗?先帝亲赐,专抓尔等国贼禄蠹。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正堂中跪了十余名被抓的贪官污吏,贾琮看着这群吃民脂民膏吃的肠肥脑满硕鼠,怒气值当即就飙升到了极致。

    一旁的按察使祝语台颇为头疼,人家提学官的顶头上司文安公主吴音软语柔和待人,他要面对的却是令南直隶官场风声鹤唳的“大魔王”贾琮。

    他不得不找了个话题,想要缓和一下堂中的肃杀之气。

    “侯爷,您身上绣着的不是麒麟吗?”

    “麒麟就不是猫了?我贾琮说它是猫,他就是猫!”

    圣人老爷子最后赐给贾琮的官袍上,大橘猫变成了威风凛凛的金麒麟。

    《周南》有载:麟之趾,振振公子;吁磋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吁暖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吁暖麟兮!

    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

    老爷子对贾琮的期望,就是让他辅佐圣王明主,让大夏成为真正的盛世王朝。

    而贾琮亦是想要斩尽天下污秽,铸造朗朗乾坤。

    故此,他对面前祝语台没有半点的客气。

    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祝语台作为按察使,南直隶官商勾结,吏治崩坏至此,他是一点消息都没往京城送,不说别的,一个失察之罪他是怎么都逃不了的。

    “来人,去敲锣宣告,本侯于今日开始受理南直隶不公之案,凡有官吏、乡绅欺压百姓,贪墨、枉法之事,皆可入提刑按察使司上告。”

    “南直隶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各州府县衙门不得阻拦百姓上告,违者,斩!”

    哐当,祝语台哆嗦了一下,连桌上的茶盏都打翻了。

    他咬牙道:“侯爷,这不符合规矩。虽说您身份高贵,可也没有权力不经朝廷允准,私开公堂……”

    贾琮只是冷眼瞥了其一眼,将腰间的御赐金令摘下来,往桌上一放,冷笑一声:“堂堂敕封永丰县侯,手持御赐金令,元祐六年陛下就赐我监察天下之权,你跟本侯谈什么规矩?”

    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