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斗姆外传 » 洗髓经

洗髓经

    真通重伤,脸上呈现血红之色,而非一般人之惨白。

    真通叹道:“一切者是业报啊,愧我身在佛门,不知修为精进,功利之心太盛,至有今日之祸。”

    鉴心道:“善哉,师叔何出此言?”

    真通道:“方丈,你虽说是我师侄,但少林门规森严,于情于理,我尚有许多事情没有禀告,实为少林罪人。”

    “方丈不计上代人的前嫌,拼舍内力,以少林绝学易筋经内功为我治伤续命,真通死而无憾矣。”

    柔铁曾经听闻,少林前代方丈为天童禅师,其师弟为利刚和尚即真通武学之授业恩师,天童之徒弟为真觉,当年利刚和尚号称少林武学弟一,真通深得其真传。

    天童禅师早年曾有意真通为少林方丈,后来不知何故,真觉做了方丈。

    也有人说是利刚和尚违反少林寺规,以一已之力挑战剑魔而败,大失少林面子。

    天童圆寂后,真觉坐了少林方丈之位,却将真通远远派去安微哈马山少林别院为主持。说是怕真通威胁他的位子。真觉即位不久,突然又发病身亡而寂。

    那几年少林事情频发,武林中对此虽颇有疑问传言,但属少林门派内务,自又不便多问。

    真通道:“我现下已中了一种极为厉害的武功,你们不必再费心,我对此心中有数,这种武功是我一生心心念想欲得到的,哪知道自已终于死在它之下,你们说这不是报应吗。”

    柔铁道:“什么武功?”

    真通道:“游丝真气?”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吃一惊。

    因为这游丝真气之说,牵涉一桩数年前的莫大惨案。

    游丝真气的传说,在江湖上已传了数代。

    据武林中历来口耳相传,世间最厉害的武学之道,载于两本秘笈之中,其中一本是道家的《通玄秘典》,还有一本是佛家的《游丝宝鉴》。通玄秘典当年为两湖祝家所藏,而游丝宝鉴则在中州洛阳之龙家。

    数年之前,楚王谋逆在朝堂引发铁面奇案,魔教为了《通玄秘典》在江湖掀起血雨腥风,好在当今圣上心灵福至,在江湖正义人士襄助之下,一举平叛,虽说其间艰险无比,但终于诛奸登基继位,楚王命丧大海,奸相妖妃也已伏法。朝堂和江湖又终归平静。

    这《通玄秘典》因祝允明辛五官事迹而名动江湖。可是这两人虽说因缘际遇而得以修成绝世神功,扬名一时。可最终却皆是惨淡收场。祝允明死于大火之中,魔王辛五官家败名裂不容于江湖,为武林同道所追杀,在藏边之雪谷不知去向。

    这游丝宝鉴就更是邪门,据传其上载有一门极厉害的武学,称为游丝真气,此书一向为洛阳龙氏所藏,百年来秘不示人。洛阳龙氏本是一方豪雄,家传武学自是不俗,虽说比不上少林武当为首的五派一帮,但也足于称雄中州。其武学之道,却也并不似当年祝家横空出世,并无惊世骇俗之招式内功。因为百年来既无人见过此书,更遑论书中所载之武功,因此武林之中颇多疑义,也有人认为龙家是故弄玄虚,自高身份,世间压根就没有此书。

    但十数年前,龙家却莫名其妙摊上了一件横行不法,图谋不轨的罪名,被抄家灭族。虽说和此书并无关系,可自此之后,武林中对此二书讳莫如深,也有暗中称之为妖书邪法,会给主人带来无妄之灾。

    真通道:“其实,娄恩东所中也是此功,那日在洛阳我一眼看出,怕骇人听闻,便故意说成是夜郎国的自大一气,唉,其实这两种功夫是如此相似,也说不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件事说来话长,你们将我抬至后山之地藏殿。”

    鉴心道:“地藏殿长年关闭……难道还有人?”

    鉴宁道:“师兄,你忘记了一人,咱们不是还有师叔吗?”鉴明道:“这却不是,怎地把他老人家忘记了。”

    当下众人穿过大雄宝殿,再绕过藏经阁,已到山脚之下一个小屋,进入小屋,竟是一个山洞的入口,这小屋只是遮阳避雨之用。

    进了洞中,却是十分低窄的一条通道,仅容一人通过,低矮处人还得侧身俯首而过。过了一段平路,石级缓缓向地下延伸,两个小沙弥举着松明一前一后引路,约莫有半蓖茶的光景,终于已恢复了平路,这次只百十步前面豁然开朗,竟是一间小小的殿阁,装饰古朴,有门檐。上面挂了一匾,上书“地藏殿”三个金字。两扇大门紧锁。

    二人跟着众僧,本以为要推门而入,哪知众僧却从门前经过,折而向西,来到长廊的尽头,是一面纸窗,轻敲了三下,纸窗缓缓开了,里面伸出只骷髅手,寻常骷髅是白色的,这只手竟是黑黄黑黄的,苏聘吓了一跳,那手竟然还是活的,五指还在动弹。

    竟然是一只活人的手,只是太过瘦,竟无半点肉,只乘下皮包着。

    鉴明将黄布递到那人手上,那人将手缓缓缩回,过了片刻,里面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道:“这是哪里来的,你们进来。”鉴明迟疑道:“师叔,你真的要我们进来么。”那人嗯了一声便不再言语。鉴明急令小沙弥返回去,过了一会,取来钥匙。打开殿门。

    只见一名僧人手中抓着那块布,一双手微微颤抖。

    鉴明到了那人面前,双手合什,躬身道:“师叔。”那老者并不答礼,道:“这是哪来的。”声音中竟微微带着颤抖。鉴明道:“是这位小兄弟……”

    鉴明道:“这是我师叔真通。”

    真通问明了情形,带领众人绕到佛殿后面,这里面竟是一间小小的净室,借着微弱的灯光,室内除了供有地藏菩萨圣象,四周壁坎点着昏暗的油灯外,便只有西首角落悬着的一口大钟,钟下坐着一个精瘦的老者,长发披肩,胡须及胸,窗外灯光映在他脸上,但见他眼窝空洞无物,脸夹深陷,面色灰黄,没有丝毫的表情。

    柔铁料定此人必中少林寺中一位得道高僧,便向前拱手施礼道:“前辈……。”刚说了二字,手臂一陈酸痛,竟抬不起来。真通一摆手,止道:“柔大侠伤势未俞,不必多礼,这是我寺九地禅师,已圆寂多年了。”苏聘本走在前面,一听此言,心中一惊,向后急缩了半步,张口啊地险些叫出身来,眼前这口大钟下面盘腿枯坐的老僧,竟是一具干尸!大钟之侧,立着一根九环锡杖,深深插入地下方砖之中。杖身在灯光照耀下泛着青灰色的班驳幽光。

    真通道:“大师,这游丝真气的由来,你说说吧。”

    那老僧道:“要说到这游丝真气,就不得不说我少林寺的源流。”

    其实我佛门一系,说来话长,自“佛”及“祖”,“祖”后有“师”。当年世人愚昧,西方遂有七佛应世,灭幽照冥,超拨苦难。这七佛乃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之终乃是释迦牟尼佛,即我佛如来,为世所尊,故又号世尊,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和《五灯会元》所载,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乃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便将正法传诸摩诃迦叶,使其成为西天祖师,其后摩诃迦叶护持正法,历代相传,凡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摩,达摩渡海东来,传法中土,遂成东土第一代祖师,是为禅宗初祖。

    达摩祖师当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寓止于嵩山少林寺,在山洞中,面壁九年,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苦苦思索天地循运,万物化育之道,以至身影岩壁。一日豁然开朗,与壁上人影相对而笑。这一笑一间,不但参透了佛学之中明心见性,即心即佛的无上禅理。更是悟出二门可令凡人脱胎换骨的武功绝学。一是易筋经,二是洗髓经。这易盘经之要义在易经锻脉,移宫换穴。洗髓经则讲求养内气而清浊髓。

    当年如来佛祖遗下的禅法心灯,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摩。达摩老祖跨海东来,宏法江南,一苇北渡,只履西归。“只履西归”之事,江湖所传,要么玄之又玄,几近怪诞。要么讳莫如深,语嫣不详。其实,当时达摩禅法东传之后,在少室山创立道场,开禅宗千年基业,这便是今日之少林一派。但佛法宏深,禅之顿悟法门,非大根器之人实难领略,而大根器之人,万万人之中不得一人,如此一来我佛如来普慧众生之愿便难于达成。老祖面壁九年,苦思如何将佛学化作方便法门,教化世人。当时南北朝之际,天下纷争,尚武之风尤为盛行,时人习武之勤,至有闻鸡起舞之说。乃于禅宗心法中悟出二门绝世武学,这便是易筋经和洗髓经了。

    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中曾记载: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

    这易经锻骨之法,是达摩传下,道育祖师,这便是后来的《易筋经》。

    而炼气洗髓之法,达摩传下,慧可所得,这是后来的《洗髓经》。自少林创派以来,只有初祖会,二祖慧可一心向佛,并未习学。此经图文并茂一直在藏经阁中,百年来历代高僧详参其文字,无人学会,初尘大师本是一名屠夫,以杀猪牛羊为生,百年前半路出家,带艺投师,并不识字,但看了图之后,竟然从屠宰之道中触类旁通,悟通了洗髓经。原来这才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真意。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竟然不知何故,不容于少林。少林众僧迁怒其师,谓其秘传于外人。其时少林方丈也是个一来误信人言,二来心胸不宽,导致其师不幸圆寂以明心志。初尘大师于一个月夜留下一偈后不辞而别,少林以叛徒视之。对外秘而不宣。寺中藏经阁中对此事的记载语也不详。

    后来天下大乱,魔教乘势而起,占州夺县,竟有七十二路烟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武林正义之士,路见不平,与魔教数次对决,互有胜负。其后有西域魔王,以绝世神功,将中原武林各派尽数扫平。大有劫掠天下,一扫宇内之势。如此一来,天下百姓将遭涂炭。

    少林寺中九地乃藏经阁首坐,少林藏经阁之富,冠绝天下,尽收世间各家各派武学之妙悟天下,九地于百姓苦难方深,一日在佛前叹道:“魔王之武学,乃是西域绝学,当今世间武学皆无可奈何之,唯我少林武学之洗髓经可以破之,但出家人不问世事。世间众人所受,皆因业力之故,尔等谨记。”

    其时,左右二侍者,一是利刚,一是利根。利刚性性刚烈,利根性情沉稳。一日利刚将洗髓经盗去。在界首山与魔王大战七日七夜,最终以洗髓经绝学真气,将魔王百脉巨废,以天魔遁逃去,中原众豪奋起反击,其中原的各路烟尘,群龙无首,渐渐灰飞烟灭。其后明主降世,中原再次得以一统。

    但利刚从此也没有再回少林,洗髓经并未录有副本,从此失传,再无音信。

    那一役之后已是四十年了。

    九地因失经之责,被罚,在地藏殿枯禅四十年,发下毒誓,洗髓经不回少林,誓不出地藏殿半步。九地直到圆寂也没能了却心愿。

    少林上下皆以找回此经为大愿。

    真通叹道:“九地便是我师祖,利刚便是我师父,二十年前,江湖传言,此经武学重现江湖,我修行有年,自信得窥佛学武学门径,于此颇有造诣,哪知始终没能窥破名利这一关,终于误信奸人之言,欲将早年轶失的洗髓经复归少林,嘱其事于得意弟子娄恩东,哪知所托非人。终于大造杀业,致洛阳龙氏一门六十余口遭灭门惨祸。”

    辛冰道:“这事如何起因?”

    有一年八月中旬,真通接到弟子娄恩东一通书信。

    这娄恩东本是孤儿,流落江湖冻饿将死,在娄底东村为真通救下,带入少林下院,授于武学,为人精明刻苦,深得少林真传,是真通爱徒。后来天下大乱,下山投军,在河南立下军功,已升任洛阳游击之职。

    娄恩东深知师父所思所想,这些年来一直派心腹之人密访此书无果。

    书信中言道,自已在洛阳无意中听得,此书竟然在洛阳龙家,只是龙家一直秘而不宣,也没有从中习得武学,不知何故。

    柔铁道:“他听何人所言,为何如此确定。说不定只是传言未可全信。”

    真通道:“若中旁人如此说,我自是不会相信,但一来娄恩东是我心腹弟子,二来传给他信息这人身份十分特别。”

    辛冰道:“什么人?”

    真通道:“这个人倒不是武林中人,是洛阳龙府的大管家龙福。他和我这弟子,其实是亲兄弟。早年失散,后以机缘重逢。这龙福无意间得悉,洛阳龙家的游丝真气其实便是洗髓经。原来当年初尘和尚从少林出走,游历江湖,于极大机缘收龙氏先祖为徒,将少林功夫传于龙氏,盼其将来有机会找到德根俱佳之人将武功回传少林。后来不知何故,一直未能实现。可能是未得其人,也有可能起了贪念。其后龙氏以游丝真气崛起江湖。”

    又指了指立在地上的锡杖道:“九环锡杖,是当年师父遗我,说是与那洗髓经有莫大关联,我参悟多年始终未得门径。现在看来竟是这等妙用,可惜的是……”

    真通说到这里,欲言又止。

    鉴心道:“柔大侠等不是外人,便说不妨,不然也不会舍命援救少林。”

    真通道:“这几年少林麻烦颇多,连宝杖都失了。你们看到的这根,并非当年大战柳下直的少林至宝伏魔九环宝杖。真的宝杖已在十年前被盗了。”

    众人听得越来越是心惊。

    真通复道:“古云地狱门前僧道多,我今将去,必堕无间地狱。追杀我的人既然已经练成了这门神功,必然和龙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上门为龙家报当年灭门之仇。”

    柔铁忽然想起一事,问道:“那日在洛阳,龙家废园,地道之中那蒙面人,也便是你?”

    真通苦笑道:“正是,我一直疑心此事,便再去察看当年伏击龙氏的地道?那二个黑衣人想必也是陶公陶婆。”

    柔铁点头。

    方白华道:“龙福是如何得知龙家这个天大的秘密。”

    真通道:“他是听……”说着,在禅床之上喘个不停。

    忽然外面小和尚报,陶公陶婆去而复返,还带来大队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