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修仙界影帝 » 第五十五章 聊斋风暴

第五十五章 聊斋风暴

    始安城已入夜,虽无宵禁之说,但也几乎没什么人在城里走动,城南的李氏书坊内却是灯火通明、一片繁忙之景。

    “工头,这次一共要印四万册,咱书坊以前从来没一次印这么多书过。况且大小姐只给了十天的时间,咱们赶的急么?”

    “你不会算啊?”“算?怎么算?”“笨啊!我问你,上回三千册我们印了多久?”“两天!”

    “好,两天印三千册。那十天印几册?”“几册?”“你真不会算?”“不会。”“笨,我来算。”

    工头开始掐指,良久后道:“哎呀呀,那十天只能印一万五千册,这还差的远哩!”“那可怎么办?”那名工人着急道。

    “怎么办?埋头干!那是洪掌柜该想的事,你操那心作甚?”“也对哦!”

    说曹操曹操到,洪掌柜突然出现在了他们身后,叱喝道:“你俩还瞎嘀咕啥?赶紧干活!”“是!”

    洪掌柜快六十了,还算精神矍铄,他抄着手环视了一圈,满怀欣慰,唔!属于李氏书坊的盛世到了啊!人手有些短缺,看来明天还得多招些工人才是。

    兴王府李氏书坊,两位书生一前一后跨进门槛,卢掌柜忙迎上前去,还没来得及开口,当先那位书生便问道:“掌柜的,聊斋志异到了吗?”

    得!又是问聊斋志异的,已经断货好些时日了,卢掌柜何尝不是眼巴巴的盼着新书到店呢?

    “两位客官,新的聊斋志异还需等十来日,要不二位先翻翻其他书?近日有一批唐国的书刚到店。”

    “还需十来日?怎么这么久?”那书生闻言不由蹙眉。另一位书生也道:“今日我们就是为了聊斋志异来的,唐国的书有甚好看?”哎!卢掌柜只得在心里一声叹息。

    以李氏书坊的人手和实力,即便加印万册原本也不需要等这么久的,但大小姐说再版的聊斋志异需要新附什么插图,所以耽搁了几日。

    而且同一时间还有另一本新书也在书坊里印,到时候会和聊斋志异一起发来。聊斋志异加印一万册还可以理解,可那本新书却要印三万册。

    我的天!三万册!那是什么神书啊?李氏书坊自创立至今还未有哪本书能印过万册的,现在好了,一本聊斋志异破万,一本木兰从军首印就三万。

    不管怎样,大小姐看好的书肯定差不到哪去,而且大小姐说了,木兰从军也是宋浩然写的。

    卢掌柜对大小姐有信心,对宋浩然更有信心。如今那宋浩然进了李府,当了首席,想来以后李氏书坊的生意只会越来越红火。

    从始安城发来的讯息里提及始安城的书坊扩充了人手,现在正彻夜加印,可还需要八天完成,再加上两天的路程,那最快也还要十天才能到店啊!

    卢掌柜苦口婆心的解释一番后,两位书生这才带着些许不甘离去,离去前交代卢掌柜等新书到了务必要留两本,他们十日后再来。

    西南边陲大理国,苍山中和峰下,正是国都羊苴咩城,说是国都,城并不大。

    就在这座小城的城南一角,藏着一家不大的店铺,店里卖的货物五花八门,从吃的到用的皆有,但所有的货物皆来自南汉。

    张掌柜目送一个客人离店,那个客人买走了店里最后一本聊斋志异。没想到啊!居然卖完了。

    当初南汉来的自家商队从一辆马车中卸下这三百本聊斋志异时,张掌柜是一脸懵逼的,他搞不懂大小姐是咋想的,居然千里迢迢运书来大理国卖。

    虽说店里原先也卖书,可那些都是从南唐转道而来的经书啊!本着求知的精神,张掌柜立刻拿了本聊斋志异回屋读了起来。

    读完后悬着的心放下大半,大小姐的眼光果然不会出错,书是好书,可在大理能卖的出去吗?

    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书就卖完了。看来大理国不是没人读书,大理国的人并不是只读经书。

    商队再来大理是一个月后,从始安城传来的讯息中得知此次随商队来的不只再版的聊斋志异,还会有另一本新书木兰从军。

    大小姐信里特别有交待,那本新书木兰从军要摆放到最显眼的位置,而且还要拿出几十本送给大理一些达官贵人的女眷们。

    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能让大小姐如此看重?张掌柜还在深思,一袭白衣走进店来,“掌柜的,听说店里来了本书,叫聊斋志异?”

    回过神来的张掌柜道:“是,可惜姑娘你来晚了,卖完了,方才一个客人买走了最后一本。”

    “哦?所以没有了?”她语气略带清冷的道。张掌柜定睛看了看她,是一名白衣女子,挂着面纱。

    “姑娘,是的,没有了。”“不,你有!”白衣女子目光炯炯的看着张掌柜,不容置疑道。

    “姑娘,真没……”张掌柜话还没说完,那白衣女子解开了脸上的面纱,张掌柜心头一震,“见过高姑娘。”

    白衣女子将面纱重又挂上,“书!”张掌柜道:“高姑娘,新书要下月方能运到……”白衣女子眉头微蹙。

    这人可得罪不得呀!对了,我自己有一本呀!张掌柜忙道:“高姑娘,在下手中有一册翻看过的,若高姑娘不嫌弃的话……”

    白衣女子点了点头。“那还请高姑娘稍候片刻,我去去便回。”高掌柜告罪后匆匆离去,白衣女子则百无聊赖的翻看货架上的其他书。

    唐国的书最多,蜀国次之,大周亦有少许。不是大周的书没唐、蜀两国多,恰恰相反,大周的书比任何国家都多,只是大周太远,又比诸国强盛,故诸国都对大周都有防备孤立之意。

    好在白衣女子没有多等,高掌柜很快便捧着书回来了,毕恭毕敬的双手向白衣女子奉上。

    白衣女子有点漫不经心的翻开封面,那首赠李离便跃然眼底。好诗啊!她脸上的慵懒之意瞬间消散全无。

    闭上双目又在心里默念一遍,然后郑重的合上书本,宋浩然?此子大才!白衣女子转身离去,高掌柜如释重负。大理姓段,高姓次之。

    不只是大理,在楚国国都潭州,聊斋志异亦卖的如火如荼,新书上架短短几天时间,口碑发酵的很快,库存肉眼可见的在减少。

    至于蜀国和唐国,因地理位置相对较远,新书刚上架一两天,但掌柜们都已经发觉这书易推,拿起此书的顾客再将书放回货架的,只有十之二三。

    一场属于聊斋志异的风暴正在酝酿中,要不了多久就会席卷周遭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