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发出突破令 » 第4章登顶祁山峰

第4章登顶祁山峰

    只见小钟媳妇廖香,提了一箩筐的水果和花生,站在房子出口,要给每一个爬山的人,每人带去一兜食物,黄总跟在钟师傅后面,他使劲摆手。

    “不用了,谢谢!”

    廖香不管不顾,抓了把花生只往黄总手上塞,接着又抓了几个李子,放在花生的上面。

    “远方的客人,带去路上吃吧,路途遥远,一定会饿的。”

    钟师傅返身,见大家都有迟疑,就大声说。

    “廖香说的没错,每人都揣上一把,今天行程四五个小时,中途一定会饿的。”

    听这么一说,黄总就把接到的花生、李子塞进了背包,其他人陆陆续续也装上。挥手告别憨厚的老钟师傅和热情的廖香,走出了围档的木门。

    “祁山古道,我们来了!”申姑娘面朝祁山古道,一声呐喊,山谷传来阵阵回声。

    小曾认真叮嘱她,别太大声,惊动气候,会带来风雨,这住了神仙的大山很神秘的。城里长大的申姑娘只是笑笑,算是回复。

    一行人顺着羊肠小道,来到了古驿道上,顺着层层的梯田,可以看见小道向上面延伸。

    考察组的成员们沿着古驿道向上艰难前行,早已荒芜的梯田边沿长满了大树,郁郁葱葱,每到一丘田坎边,古驿道台阶少有石头塌落,显得更陡,需要借助边上的树枝向上攀登。此时的太阳已经高挂在半空中,照亮了这条历经风霜的古老道路。

    阳光洒在古道上,把道路两旁的古老树木镶嵌在一片金色的光晖中,那些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在讲述着千年的故事。古老的石板路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沧桑,每一步的脚步声都像是在敲击历史的钟声。

    随着队员继续前行,阳光开始穿透森林的层层密布,将一部分照亮的地方与阴影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阳光宛如金色的织网,将古道的一端连接到另一端,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连接。

    “来,大家拉住这颗藤条,往上走。”钟师一边挥刀开路,劈掉拦路树枝,一边提醒大家。

    大家都上气不接下气,来到一小陡坡,经常野外徒步的黄总、王总已顺利爬上去了,跟前面的钟师傅聊着什么,一会就噼里啪啦响起,像是钟师傅砍树的声音。

    “上呀,申姑娘,跟上。”跟在申姑娘后面的炳宣催促她。

    “哎呀,太陡了,腿都在打抖。”申姑娘站定,转身望着满脸冒汗的炳宣。

    “抓住边上的藤条上,一步一步踩稳了。”炳宣教她。

    “刘委员,你先上吧,让我缓一口气。”申姑娘喘着大气。

    “那我就在上面等你。”

    “还是不行,你也等会儿,你上去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害怕。”他俩说话的空档,小曾已经攀上去了。

    “好吧!那缓两分钟,赶紧上。”炳宣边擦汗边说。

    三分钟过去了,申姑娘还不想动,炳宣看见离得他们得越来越远了,赶紧催促申姑娘。

    “走吧!要跟上,不然就掉队远了,我们会迷路的。”

    “不会的,跟着刘委员哪里会迷路?”

    申姑娘口里说着,但还是迈起了腿,一步两步,往上挪动着。

    炳宣看见她走上几步,也紧跟了上去。

    “哎呀,哗啦,两声。”申姑娘没踩稳,后脚顺着土坡往下滑,炳宣原本往上看着,赶紧伸手推住她的后腰,放上一只脚蹬上,刹住她往后移的脚,申姑娘来了一个大撇叉,好险。

    “哎哟,受不了了。”申姑娘惊叫着,停止了滑动,定在那儿,修长的大腿像个拱桥。

    “赶紧收回前腿,重新上去。”

    “不急,有你顶住,我就放心了。”

    “放心什么,等一下我没站住,我们两人都掉沟里去了。”

    听这么一说,申姑娘收起了玩笑话。

    申姑娘看到已稳定,听话照做,很快就调整了姿势,小心上移,一场险情就化解了。

    他俩紧赶慢赶,上拉下拽,互相帮忙,看到好多处狭窄的通道上,留下了钟师傅开劈过的痕迹,每一处丛林的岔道口,看见了,黄总他们留下的标识。

    拐过一个“之”字行山道,漫山遍野的毛竹立在那里。接近山顶以下,一片密集的毛竹林延伸开来,形成了一道翠绿的屏障。这些毛竹高耸入云,挺拔秀丽,绿得清新脱俗,生机勃勃。

    每一根毛竹都像一位高傲的战士,笔直地站立在山腰上。它们沿着山坡铺展开去,形成了一片翠绿的海洋。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将竹叶染成了金黄色,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毛竹林中,空气清新宜人,凉爽悠悠。这些毛竹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还为他们带来了清凉的感觉。走在毛竹林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的世界,因为出了汗的缘故,此刻让人感到冷飕飕的。

    “刘委员,这些竹子有什么用啊?”申姑娘抱住一棵毛竹。

    “毛竹的叶子和竹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食材。祁山、仁风嶂的毛竹笋更是被誉为“山珍海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毛竹笋的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可以做成多种美食,如清炒毛竹笋、毛竹笋炖肉等。

    另外,毛竹的用途广泛,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毛竹的材质坚硬、耐用,可以制作成各种筷子、牙签、旅游工艺品等。同时,毛竹还可以制作成竹炭、竹纤维等环保材料。”

    随着他们离山顶越来越近,阳光也开始变得更加灿烂。它从叶间的缝隙中洒下,形成一道道光束,照亮了他们前方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们的内心。每个人都沐浴在这暖洋洋的阳光中,仿佛被赋予了新的力量和勇气。

    到达山顶后,他们回头望去,看到阳光已经开始染红了整片山谷,山间的雾气开始散去,显现出绿油油的田野和远处的村庄。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宁静而神秘。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敬畏和喜悦,这是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对祁山的敬仰,也是他们对山林的认识和徒步的追求。

    “坐会休息一下,从这里就开始下山了。”站在排头钟师傅看到大家都上来了,望着刚刚路过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毛竹说。

    “那感情好,我都快走不动了。”申姑娘第一个赞成。

    “果然是姑娘,仅拖后腿,”小曾秃噜了句。

    “女人嘛,爬力耐力确实更差,小曾可以照顾她。”

    “不用他照顾,还好有刘委员,不然刚才都摔跤了。”申姑娘回怼。

    “大家吃点水果和花生吧。补充等能量。”钟师傅热情招呼大家。

    “对,对,也可减轻负担。”炳宣拍拍身上的袋子。

    黄总赶紧制止。“不要吃太多,留着需要的时候吃,这是野外徒步、生存技巧。”

    钟师傅挥着手,“大家听专业人士的。”

    于是大家都停止了吃东西。

    “钟师傅,这里有什么故事吗?”王总看着眼前刻了“盘古山和祁禄山”石板的界坝问。

    “有啊,我给大家讲下。”

    1934年秋冬,留守红军和赤卫队员在这一带拖住国民党军队主力,跟他们周旋,打游击。这条道是当年两个乡镇的秘密交通、运输小道,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离圩镇相当远,敌人很怕深入腹地,所以方圆三十多公里的三县交界处,便于打游击。这一带山后是当时仁风区,茶梓区的地盘,东边是会昌县,西边安远县,和南边的登贤县,组成一个方圆100万亩的山林地,敌人来了也毫无办法。就在这下面的山坳上,红军与敌人发生了一起遭遇战,打得十分激烈,牺牲了不少红军,现在这一带还有无名红军烈士墓,我们在山下劳动时,偶而能捡到子弹壳,手雷和马刀等。

    钟师傅顿了顿。听说,长征时期,从这条路上过了很多红军战士,老人说是红五军团一个团去支援茶梓区的一场战斗。当时汇集在安远版石一带的国民党军队,想要占领茶梓区,仁风山一带,垄断钨砂开采,在茶梓区寨脑打了一场阻击战,十分残烈。双方都死伤无数,尸体堆积如山,打到最后,红军没子弹了,只有挥动大刀,刺刀去杀敌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

    大家静静地听着,山风吹动树叶,发出呜呜呜的响声,像是为这场战争发出哀叹。

    故事讲完了。大家准备下山了,背上背包,走了几步,突然,炳宣发现脚下出现了几朵伞形珍奇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