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这个战魂太逆天 » 第五章 无知的刘安邦

第五章 无知的刘安邦

    地府内的自然环境和冥河之外的阴间天地类似。

    但是多了一些人工雕琢的痕迹,以至于生活在里面的各种智慧生物都显得是那么的文明。(野蛮的都被地府的神仙干掉了,想不文明都不行了。)

    不仅有巨大的城池,还有错落有致的村落。

    甚至还要纵横交错的道路,俨然一副人间格局的翻版。

    其实也不奇怪,地府是天庭下属的势力,是一个组织架构清晰,管理层级明确的机构。

    如果和蛮荒一样残暴无序,那么也不会是合格的三界主宰势力了。

    当刘安邦遇到第一个地府内的村落时,就看到了一幅有趣的画面。

    在鬼差村长的管理下,一群阴灵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生产劳作。

    虽然种植的东西,刘安邦并不认识,可是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和人间的五谷杂粮效果差不多的东西。

    其实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进入地府的鬼魂也是需要吃东西的。

    毕竟能量守恒定律,在三界也是适用的。如果鬼魂长时间不吃东西的话,也是会被而死,从而彻底消散的。

    对三界来说,智慧生命诞生不易,每一个鬼魂都是宝贵的财富。

    投胎转世之后,成为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很大。

    那个鬼差村长的法力很弱,根本不足以和刘安邦相提并论,但是管理那些没什么战斗力的鬼魂,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刘安邦就来了兴趣,打算仔细的观察一下地府底层的远转逻辑。

    别看地府里有名动三界的后土娘娘,地藏王菩萨,五方鬼帝,十殿阎罗王,罗酆六天宫,四大判官,十大阴帅等等强大的神仙。

    可是真正地府中的普罗大众,其实刘安邦了解的很少。

    就好比说,十八层地狱,究竟是谁在守护,里面的狱卒是怎么选拔的,由谁来管理他们,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他都不清楚。

    地府里是有一座十八层地狱,还是有很多座十八层地狱,他也不清楚。

    维持庞大的地府运转的组织架构到底是什么,他就更是一头雾水了。

    他的名字还在不在生死簿上,阎王和判官会不会通过生死簿找到他,他也不知道。

    人间每天死那么多人,那些灵魂是如何进入地府的,进入地府后变成了鬼,又是如何管理的,他更是两眼一抹黑了。

    而且传闻中拘魂拿鬼的黑白无常,在拘拿魂魄时,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他更是两眼一抹黑了。

    还有那些被接引下来的庞大鬼魂数量,最后要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投胎转世,他就更不知道了。

    所以说,地府对于刘安邦来说,完全是一个听着熟悉,其实非常陌生的势力。

    其实不仅仅是地府,天庭也是如此。

    没在天上当过官的刘安邦,根本就不知道天上到底有多少个神仙,那些神仙平时都是在做什么的。

    雷神,风婆,真的是掌管人间的雷电和风雨吗?

    他们到底是通过掌控自然权柄,来影响自然变换,还是严格的制定了一套规则,让天地按照他们的规则行事。

    就好比说,那个和袁守城赌斗下雨点数最后输了的龙王,真的需要将每次的雨水精确到点数吗,还是说,平时只是顺其自然,在必要时,才会施法干涉自然的远转?

    以上的这些,刘安邦都是一知半解。

    在那个地府管辖的小村庄里观察了几天之后,刘安邦突然发现,之前他有些莽撞了。

    嘴里叫喊着要逆天,实际上心里却对天地人三界是如何运转一无所知。

    简直是狂妄自大,无知者无畏。

    怪不得,盛极一时的仙道三教,最后会还政天庭。

    怪不得,曾经打上天庭的二郎真君,最后会上天为官。

    怪不得,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在成为斗战胜佛之后,会常年困居峨眉山。

    怪不得,当年大闹天地的刘沉香会选择道化天地。

    怪不得,经历了佛劫之后,佛门会关闭灵山圣境,红尘绝迹。

    怪不得,经历了重重危机之后,玉帝依旧能够稳稳的高作九重天阙。

    ......

    只不过是观察了一个小小的地府村落就给刘安邦带来了如此多的触动,不得不说,老天爷实在是眷顾他。

    令他真正的学会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这让他原本有些虚浮的心境,在这一刻变得无比的厚重。心境的变化虽然不能给他带来直接的武力提升,但是对他未来的修行很有好处。

    原本刘安邦对为了的修行好有些迷茫。

    此时心中的迷茫尽散。

    重铸肉身,修炼不灭金身,

    锻造战魂,炼不死战魂,

    磨砺心智,炼不朽意志。

    可以说,在这一刻,刘安邦真正的明心见道了。

    ......

    沉下心来,仔细的观察,一个小村落的运行,管中窥豹,刘安邦总算了解一些地府的运转情况。

    在三界法则之下,能够被地府接引的魂魄,是智慧生命的灵魂才能享受的待遇。

    那些魂魄在下地府之后,首先会经历夹杂了鬼气的阴气洗礼,从而蜕变成有形的鬼魂。而黑白无常就是负责接引这些鬼魂的。

    黑白无常并不是在人间游荡,他们跟多的是在地府里到处游荡,接引那些突然下来的鬼魂。

    想要去人间抓鬼,那是相当于出差了。

    需要持有判官的手令才行。

    而且是黑白无常中的长舌无常,才能担当的重任。

    刘安邦也了解到,其实黑白无常也非级别的。最低等的被称之为无常鬼,晋升之后,并赋予黑无常或白无常的官名。

    然后才是各种担当具体职位的无常。

    最后,才是那种嘴里叼着长舌头,帽子上写着字“正在捉你”、“你可来了”或者“一见生财”、“天下太平”等字样的高级无常鬼。

    晋升到那个地步,他们事实上已经脱离了鬼差的范畴,成为了最低品级的鬼神。

    先不说无常了。

    说说那数量庞大的鬼魂吧。

    根据刘安邦的观察,那些在村里劳作的鬼魂只会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当他们身上的阳气全部消散之后,就会被批量的带走,送去胎转世。

    一些身上有淡薄怨气的鬼魂,会在那里生活的时间长一些,等他们身上的怨气散尽之后,也会被鬼差批量带走。

    他们的投胎转世,并不会通过判官来审判。

    想想也是,人间的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官府也都不会管的。那些能够被判官审判的鬼魂,肯定都是一些特殊的鬼魂,不是有善功傍身,就是有罪孽附体。

    普通人想要得到功德或者罪孽,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并不是说,你救了一个人、种了一棵树,就会有功德;或者是你杀了一个人、烧了一间房就是有罪孽。

    功过判断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如此简单的话,就算地府中拥有再多的鬼神,也会忙不过来的。

    普通人死后,最多会产生一些怨气。

    倒不是说,他们具体怨恨谁,而是一种对死亡的不甘心。

    只要让他们在地府里待上一段时间,那种怨气就会消散,然后成为一个可以重新转世的鬼魂了。

    当然,如果不想转世也是可以的。

    可以在地府里申请当鬼差,或者直接拜入哪个神仙的门下修行鬼修之法,从而踏上道途,只不过这条路,比鬼差要难的多,是需要讲究机缘的。

    所以在地府里当鬼差,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长生之法,一路晋升,有机会变成享受香火供奉的鬼神。

    但是大多数鬼差,也就是当个几十年的时间,时间到了也是要去轮回转世的。

    如果不轮回,那就等着直接魂飞魄散吧。

    当鬼差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积累功德,将来可以投个好人家。

    也可以到四大判官那里申请进入转生池重铸肉身,在地府里再活一世。

    当然,通过这种方式,所塑造的身体和凡人没什么两样,也会经历生老病死,就是地府里的凡人。

    没错,地府里也是有凡人生活的,他们一般在特定的区域里生活。

    但是地府里的凡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更加适合修行阴兵之法,他们可以选择加入十大阴帅的军队,当一个正经的阴兵。

    这种转生方式,多用于那些拥有特殊能力的鬼魂。比如说,在人间时就是骁勇善战的士兵,等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安邦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秘密。

    成为黑白无常的关键,并不是判官指派,或者阎王任命,而是他们头上戴的那顶帽子。

    任何一个鬼魂,只要戴上黑白无常的帽子,就会成为新的黑白无常。

    只是一旦成为了黑白无常,就必须听从判官的调遣。

    正因为这个漏洞,地府里就诞生了一种抢帽子的游戏。

    刘安邦观察的那个村子里,就有一伙鬼魂打算去抢几顶帽子。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投胎转世,有些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另类的长生。

    没错,成为黑白无常也是一种长生之道。

    只要积累足够的功德,就能在帽子上刻下他们的印记,从而显化出四个字,成为享受香火供奉的鬼神。

    到那时,他们的帽子外人就再也抢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