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西游纪 » 第四十一章 玉龙化马 观音禅院借袈裟

第四十一章 玉龙化马 观音禅院借袈裟

    孙行者正在涧边叫骂,闻得菩萨来了,急纵云跳到空中,叫道:“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

    观音乃七佛之师,虽仍是菩萨果味,但地位崇高,不弱诸佛,但由于成佛就得去西天灵山,失了自家道场,所以一直未成佛。

    菩萨道:“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蠢愚的赤尻!我倒再三尽意,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反来与我嚷闹?”

    行者对紧箍一事耿耿于怀,又被如此谩骂,心中不爽,但势不如人只好暂且隐忍。

    说起孽龙之事,菩萨道:“那条龙是我亲奏玉帝,讨他在此,专为求经人做个脚力,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玉龙惧怕行者,潜躲不出,菩萨便叫揭谛去叫。

    “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你出来,有南海菩萨在此。”

    揭谛去涧边叫了两遍,那小龙翻波跳浪,跳出水来,变作一个人相,踏了云头,到空中对菩萨礼拜道:“向蒙菩萨解脱活命之恩,在此久等,更不闻取经人的音信。”

    菩萨指着行者道:“这不是取经人的大徒弟?”

    帮双方介绍完后,菩萨又说今番前去,还有归顺的,若问时,先提起取经的字来,却也不用劳心,自然拱伏。

    菩萨并没有说还有几人在何地归顺,只是说还有人归顺,这就得让取经人一路高调西行,一方面将大唐向西天求经的事宣扬出去,另一方面嘛也方便安排劫难凑够九九八十一难。

    此事已成,小龙项下的明珠自然按照约定归菩萨所有。

    摘了明珠后,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玉龙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变”,玉龙变做原来那马匹马的样子,又吩咐道:“你须用心了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

    那小龙口衔着横骨,心心领诺,没了明珠,他的实力大打折扣。

    菩萨让悟空领龙马去见三藏,她则要走。

    行者扯住菩萨不放,称不去了,一来心中怨气难平,二来,以他的聪慧怎么能不知道前路的坎坷。

    菩萨许诺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她也亲来救助,而且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

    这三根毫毛坚韧无比,是观音为了帮助取经团对付数万里之外的一样法宝而准备的。

    行者得了好处,这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

    那菩萨香风绕绕,彩雾飘飘,径转普陀而去。

    孙行者才按落云头,揪着龙马的顶鬃来见三藏。

    三藏得知原委后撮土焚香,望南礼拜,拜罢,起身即与行者收拾前进。

    鹰愁涧水神化作渔翁,撑船渡过了鹰愁陡涧,上了西岸,唐三藏跨骑着马,随着行者,径投大路,奔西而去。

    师徒前进,不觉的红日沉西,天光渐晚,来到个庙宇庵院借宿。

    此处乃西番哈咇国界,这座庙宇叫做里社祠。

    化作的老者解释里社祠的由来

    这庙后有一庄人家,共发虔心,立此庙宇。

    里者,乃一乡里地;社者,乃一社上神。

    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

    落伽山山神土地乃是蒙菩萨差送鞍辔来的,原本的鞍辔连同白马在鹰愁涧被小龙吃掉了,故此送来上好的鞍辔。

    第二日起来收拾向西而去……

    行了有两个月太平路,光阴迅速,又值早春时候,山林锦翠色,草木发青芽;梅英落尽,柳眼初开。

    太阳西坠,三藏勒马遥观,山凹里,有楼台影影,殿阁沉沉。

    三藏道:“悟空,你看那里是什么去处?”

    行者抬头看了道:“不是殿宇,定是寺院,我们赶快些,那里借宿去。”

    三藏欣然从之,放开龙马,径奔前来。

    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

    长老下了马,行者歇了担,正欲进门,只见那门里走出一众僧来。

    一番介绍,进了山门。

    山门里,又见那正殿上书四个大字,是“观音禅院”。

    三藏大喜,就要拜谢,行者拴了马,丢了行李,同三藏上殿。

    和尚打鼓,行者撞钟。

    祝拜已毕,那和尚住了鼓,行者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

    此时却惊动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长老,听得钟声乱响,一齐拥出骂道:“哪个野人在这里乱敲钟鼓!”

    行者雷公模样,吓得众僧连滚带爬,解释过后,众僧方才礼拜,见了三藏,都才放心不怕。

    本寺院主请师徒到后方奉茶斋供。

    后面有两个小童,搀着一个老僧出来。

    这老僧满面皱痕,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

    老僧是这座观音禅院的老院主,牙齿脱落、弯腰驼背,被众僧称为祖师。

    三藏躬身施礼迎接,二人一番言说。

    老院主年寿已达二百七十岁,远超凡人寿限。

    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

    三藏见了,夸爱不尽,却没想过禅院之内怎会有如此物件。

    老僧也想见识一下广览奇珍的天朝上国有什么宝贝,三藏推辞,行者在旁说起袈裟。

    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

    原来,众僧这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袈裟,老僧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

    老僧说过并未远行,想必此处僧人皆是如此,若是所言为真,此处偏僻,如何得来这数千件袈裟呢?必有蹊跷!

    行者让拿来看看,那老和尚也是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

    满堂绮绣,四壁绫罗,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