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海云远 » 第二章 封于山

第二章 封于山

    “你是何人?”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强大魂体中传出,魂体的虚影中幻化出一个持剑的年老修士,长眉鹤发,面目慈和,端坐其中

    “晚辈天一阁修士杨远。”杨远抱拳作揖,不敢拿大,心想:这老者的魂体之强,远超想象,礼多人不怪。

    “天一阁?未曾听过.”老者摇头道:“我被困此洞几万载,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人””随即又打量了杨远一眼,“你也修魂道?”

    “地阶魂道法诀上的粗浅功法,入不得前辈法眼.”杨远回道。

    “确是很粗浅,且是旁枝外道,何以不学正统功法?”老者奇道。他一眼便看穿杨远只修了此法。

    “前辈有所不知”,杨远苦笑摇头,把人族修士的遭遇大略说了一遍。

    老者听后一阵唏嘘:“几万载沧海桑田,未曾想我人族竟落到如此境地,师兄啊,当初你的顾虑是对的.可惜….”

    杨远也不知老者在可惜什么,老者又问道:“小友认为我人族何以会败?”

    “人族之败,非一朝一夕之事,”杨远理了理思绪道:“晚辈愚见,权当抛砖引玉。”

    老者笑笑道:“但说无妨.”

    “人族修仙,极其耗费天材地宝,天材地宝又非旦夕而成,动辄几百上千年,长此以往,何来这许多天材地宝供我等消耗呢?几万载前尚有合道境大能,如今却连元婴境也极难突破。反观塔族所居之地,灵气凋敝,但其族上下并未怨天尤人,反以天地为道场,万物为对手,纵横搏杀,人人打熬出一副铜皮铁骨,极力避免对天材地宝的过度依赖,他们能赢,是天道选择了他们.”

    老者听完,脸色变了数变,默然半晌道:“后生可畏,不瞒小友,老夫姓封名于山,正是你口中的合道境大能,当年我师兄向思醒也曾提出同样的疑问,如你早生个几万载,师兄必引你为知己。”

    老者眸光流转,似沉浸在回忆之中:“彼时我们修至合道境之后,只觉步步维艰,我师兄便怀疑人族修炼之法大有缺陷,遂以天洪大陆第一高手的身份,召集数位合道境大能共商对策,后来….哎.”

    “后来如何?”老者说话说半截,杨远急忙问道。

    “后来我师兄失踪了,我寻遍了天洪大陆也不见其踪影,功法之事便不了了之,我寻不到师兄,怀疑他已渡过天劫去了别处,一气之下便也强行渡天劫,最终落得个身殒道销,幸而我修的是魂道,神魂修到了最高境界不死不灭,一缕神魂被困于此洞中。”老者说完,神色黯然,脸上似有不甘之色。

    杨远嗟叹一声,替他惋惜,又想到人族功法之隐患,心中修道之火熄了大半。

    难道自己再世为人,只配以挖矿了此残生?杨远不甘心

    辞别封于山后,杨远收功回府,将前世所研究的道家典籍,于脑中一一回想,过了片刻,脑中纷乱如麻,毫无头绪。

    何不从道之本源入手?杨远暗忖。

    何为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修真,便是催动体内的炁,炁一动,必然产生一阴一阳两种物质,阳清阴浊,浊者下沉,沉入丹田,清者上升,去往何处?

    杨远眉头微皱:有没有可能在人体的外部也有一个丹田,一内一外,一阴一阳?

    苦思无解,咬牙再去寻那封老。

    封老见杨远急急而来,笑着引他坐下,耐着性子听完。

    “人的身上另有一丹田未曾开辟?”封于山神色凝重道。

    “非是开辟,应是两个丹田同时诞生,”杨远左手一挥,在虚空中显出一副太极图来,指着阴阳双鱼道,“恰如黑白双鱼,鱼头衔鱼尾,相生相克,从不独存,这便是道之基也.”

    封于山听的出神,良久才道:“想法很大胆,也并非天马行空,如要找到这个外丹田,恐怕得从运功时产生的那一缕“阳”入手.”

    封于山毕竟是合道境大能,一眼窥破关键所在.又向杨远招手道:“你过来,我传你一门内视法门,或许能有所帮助.”封于山只是魂体,无法运功内观,唯有传法于杨远。

    杨远依言把身子凑过去,封于山伸出一指点向杨远的泥丸宫,一息之后功法已传。杨远直呼神奇,在脑中阅览了一遍,请教了一些疑难之处便回。

    此后多日,杨远每晚运功内视,却始终未找到任何蛛丝马迹,不免有些气馁,但转念一想,此事本就极难,古往今来多少能人智士亦未曾有所发现,何不重整思路再寻突破口?

    杨远思索道:阴阳两极有太极点,而内外两丹田也必有一个“通道”相连,寻到这个“通道”或能解开谜团,

    他又把内丹田附近的穴位推敲了一番,觉得神阙穴最有可能,人在母体之中就是靠神阙上一根脐带连通母体,从而发育长大,神阙既是生命通道,亦有可能是阴阳两丹田的“通道”。

    杨远收拾情绪再向虎山行,一边催动功法一边用内观法意守神阙穴。

    几息过后,杨远兴奋地发现有几丝“阳”物质进入了神阙穴,似火焰的焰朵和温水水汽的结合体,炎炎向上,充满活力,而更神奇的是,神阙穴有一道“闸门”,这道闸只开了一条缝,仅有两丝阳物质通过了闸口,

    随即炎然而上,与守候在膻中穴附近的阳物质汇合,至此可以确定,外丹田就在神阙到膻中这块区域之间,无影无形,阳物质在此区域不停游走,内外两丹田之间仿佛有一股吸力吸住了彼此,不让彼此挣脱。

    外丹田既已现身,何不用功法催动一番?杨远暗忖,

    随着一层层白雾蒸腾而上,

    几息之后,外丹田产生了两种物质,一种是内丹田里的阴物质,温润似水,向下游走,经由神阙的“闸门”回到了内丹田,

    杨远看了看太极图,略一思索就已了然,阴阳两丹田从来都不是纯阳纯阴,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而另一种物质更是让杨远惊喜万分,竟是一道先天罡气,绕着杨远的身体不停游走,

    杨远的意念集中于手指,它便缠绕指间,集中于胸口,它又汇聚于胸口,

    杨远童心大起,朝着不远处的一棵小树虚弹一指,那罡气竟极速射去,只听“啪”一声脆响,小树拦腰而折。

    杨远不禁咂舌。又将这一功法命名为大慈大悲极乐往生弹,杨远心软,只盼中弹者早日往生极乐。

    又想这外丹田神通之强毫不逊于内丹田,逃出这个鬼地方指日可待!

    他心中快意非常,又再催动外丹田,未料折腾了半天再无罡气产出,急忙内视一番,一观之下恍然大悟,这么多年从未修炼过外丹田,总共就那么点存货,一下子就被他消耗殆尽。

    本想继续修炼,但念及封老在翘首以盼,还是决定要去他洞里走一遭。

    洞中,封于山双指点向杨远的泥丸宫,几息后,杨远身上发生的一切如走马灯般在封于山魂识里闪现,他呆立半晌,即而大笑,笑声中老泪盈颊,“师兄,你我自诩为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哪曾想还不如一个练气小儿,可悲,可叹,可笑!”

    又用家乡话骂道:“修了几千载,修了个季伯。”

    杨远知他受了刺激,也不知该如何劝慰。

    过了半晌,封于山心绪渐平,记起一件要紧事,出声提醒杨远:“神阙穴的那道闸口必须要冲破,否则内外丹田流转必受阻滞。但想来过程凶险万分,用力过猛则会使穴位一并冲破,丹田里的灵力便会喷涌而出,不死也是个废人了。”

    杨远推测:人自出生后,命蒂便停止了生长,久而久之生出了这道闸,主要是挡住外界的污染侵蚀,阴差阳错反成了修真之士的拦路虎。

    “是否要冲破呢?”杨远心中衡量得失,最后一咬牙:干了,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大不了魂体出窍去和封老做个伴。

    他心中有了事,连招呼也不打便跑了。

    封于山笑叹道:“少年郎就是沉不住气”又想到自己和师兄年轻的时候,心里一阵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