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重生之修魔长生 » 5

5

    等曹操自扬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时候,各路气势汹汹的讨董联军已经解散,联军内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韩馥怕袁绍危及自己,动不动就减少对河内的粮食供给;兖州作为反董的票王则自己集团先闹出了人命。

    兖州刺史刘岱跟东郡太守桥瑁从第一天就不对付,后来刘岱联合了张邈和济阴太守吴资直接杀了桥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东郡太守。

    等于从头到尾,所谓的讨董讨了半天,就曹操给了董卓一家伙,还被人给扇回来了。

    这次再回来,曹操并没有再找老朋友张邈。

    而是投奔了另一个老朋友,袁绍。

    陈留是大郡,张邈又是酸枣联军中名气最大(当年大名鼎鼎的士族“八厨”之一)实力最强的,而且陈留离谯县老家近,为啥曹老板放弃了再从张邈这等机会呢?

    俩原因。

    第一是张邈跟曹操并没有好到那种地步,张邈对喊打喊杀的曹操处于防着的状态,不然曹操作为炮灰打光后张邈不可能不表示,还弄的曹操又跋涉上千里去老家和扬州搬兵。

    第二是兖州现在已经乱了,火并已经出现,兖州这帮爷们早就开始划分地盘打上了。

    曹操看出来了张邈的水平,这位爷根本不是个能把事搞大的人。

    那谁能把事情搞大呢?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我本初兄啊!

    曹操去河内投奔了袁绍。

    到了河内,当年洛阳城鸡飞狗跳二人组再次见面,袁绍问曹操:如果事情不顺利,后面有啥打算呢?

    曹操反问:袁大哥以为如何?

    袁绍对他说:“我当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收戎狄之众,向南以争天下。

    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基本上体现出了两人此时的人生规划路线。

    袁导是名人堂级的历史系名导,从导演汉末大戏时就看出来了,袁导在总结治乱兴衰为我所用上那真是高手。

    他上一出顶级历史惊悚剧“汉末崩塌”,参考借鉴的是东汉所有外戚宦官乱斗的剧本。

    他在这出大戏演完却被男八号收割票房后,迅速跟董卓拔刀然后第一时间就奔往了冀州。

    他的第二幕大戏,是河北。

    借鉴的蓝本对象,是光武帝刘秀。

    当年刘秀借河北发家,然后打残中原,随后定两京,拿山东,最后定凉、益。他基本上也是全部借鉴的。

    他对曹操说我要向南拒守住黄河,北面拿下燕、代,然后收下幽云铁骑和外国雇佣军,向南再气吞山河。

    曹操这边则狗屁打算没有,或者说根本就还没有规划他的乱世剧本。

    他比较晚熟,在不久之前还能当炮灰去打董卓呢!

    他的梦想在前35年比较保守且正统,想当征西将军曹侯,梦想的是洗掉宦官背景成为世家大族,对于割据当刘秀的打算根本没有过,因此也就谈不上为此有啥远见和规划。

    人家袁导眺望远方的说出了下一幕大戏的框架,他基本上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说了句“任天下之智力”的片汤话,省的让袁导看不起。

    刘备跟曹操比,是一天一地。

    曹操跟袁绍比,其实差距也有点那个意思。

    不光寄生虫与资本家之间有此差距,“四世三公”和“赘阉遗丑”之间,其实也有着类似量级的鸿沟和差别。

    不过,有的时候,风云际会的历史剧本会帮你神奇般的跨过那天差地别。

    人生有时候很多规划当然是借鉴历史、引经据典的越完美越好,越周全越好。

    但是,当年刘邦一路向西时不会知道自己能最后第一个稀里糊涂闯进咸阳。

    当年刘秀踏进河北修罗场后不知道自己会有多么的窘迫和最后稀里糊涂的躺赢。

    如今的曹操也并不知道,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独特剧本。

    当它来找你时,请微笑的当好演员。

    曹操重返河内后不久,时间来到了190年冬天,董卓在搞定谈妥并州白波军后开始反击了。

    闹腾了快一年的时间,董太师有种被欺骗感情的感觉。

    你们这折腾的挺大,宣传的挺吓人,弄得我跟神经病一样都迁都了,结果连屁都没放就都散了,太可气了!

    先是屯兵河内的王匡被董卓烫揍了,董卓派疑兵在平阴津佯装渡河,暗派精兵在小平津偷渡绕过王匡军在后方猛击,在津北大破之,王匡主力基本被灭。

    在扫清洛阳北边后,董卓军开始向外出兵。

    准确来讲自始至终,这十好几路关东诸侯根本对董卓没造成任何伤害。

    令董卓这西北军头疼的,确切来说,只有一个人。

    不是曹操,他被董卓手下徐荣杀的差点光荣了,是族弟曹洪把马让给他才跑了的,此次会盟曹操的最大收获就是悟明白了大汉早就完了。

    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其实应该叫做“孙大炮北伐”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说是孙武的后人,家里世代没出啥有出息的人,陈寿同志说他“孤微发迹”。

    《吴书》里面则说孙坚他们家世代在吴地当公务员(坚世仕吴)。

    出入来了。

    《吴书》里的可能性不高,属于给脸上贴金的做法。

    因为后面孙权称帝后不立七庙,只有孙坚在长沙临湘有一庙,孙策在建邺有一庙;

    祖上如果所谓的“世仕吴”,是不会不给祖宗们也挂上编制的,实在是没法提了。

    《宋书·符瑞志》里面倒说“孙坚之祖孙钟与母分居,遭岁荒,种瓜为业”。

    这个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孤微的孙家祖坟葬在富春城东,到了东汉后期,他家的坟上特别神奇的老闹鬼,总有异光出没,坟头上空还总飘着块五色的云。

    一度孙家坟头成为了富春景点,乡亲们经常去看,据当地的老人们讲:这个“气”可不同寻常,孙家要发达了。

    等到孙坚出生后,他爹慢慢明白他家坟头上老闹鬼是啥意思了。

    原来自己生了个鬼见愁。

    孙坚长大后容貌不凡,性格阔达,武力不俗,初步具备了乱世当流氓的潜质。

    十七的那年,孙坚和他爹在一次行船中看到了一群海贼刚刚抢劫完商人们的财物正在岸边分赃很是嚣张。

    所有船全都不敢靠岸,这个时候,孙坚跟他爹说:请您批准我宰了他们。

    他爹说:你给我哪凉快哪呆着去。

    孙坚果然哪凉快哪呆着去了,他跳船来到了凉快的河中,随后操刀上岸,大手一挥如指挥部队围捕这帮海贼的样子,大有领导人风范。

    海贼们心理素质欠佳,以为真有官军要来,开始逃跑。

    本来对面跑了就完了,但小青年孙坚还追上去砍死了一个海贼。

    江中大量的围观旅客纷纷鼓掌叫好,孙坚开始亮出了名头,后来被当地政府召署为假尉。

    为啥说孙坚有乱世当流氓的潜质呢?

    有他媳妇的证词。

    孙坚他媳妇吴姑娘是当地有名的才貌双全,孙坚比较有想法,他没有找他爹去帮他说媒,他知道他爹只会让他哪凉快哪呆着,他自己去吴家表达了想当姑爷的想法。

    结果人家吴家讨论后是啥结论呢?

    这货是个二流子,好白菜不能让猪拱。

    “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

    人家嫌孙坚“轻狡”。

    轻浮狡诈,不是啥好人。

    说句实在的,人吴家没看错,孙坚这辈子就是这俩字的真实写照。

    那后来咋又嫁了呢?

    首先是孙坚“甚以惭恨”,然后极有可能放出了话要血洗老吴家。

    是吴姑娘本着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大家的觉悟为了保平安献身了。(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命也。于是遂许为婚)

    瞅瞅,不嫁闺女会“取祸”,话外之意就是这大流氓回来会跟咱家拼了的,为了咱家我这辈子认命了。

    吴姑娘后来捐躯变成孙夫人后绝对没有后悔,她确实救了吴氏一族。

    她爷们除了这份“轻狡”外,老天还给他配上了帮他“轻狡”的勇猛技能包,以及看不起我我就弄死你的人生信条。

    这只江东猛虎迎来了汉末乱世,开启了自己大炮轰一切的人生之路。

    172年,会稽郡妖贼许昌自称阳明皇帝,煽动诸县,众数万人,被此时已经小有名气混成郡司马的孙坚募召了千余人与会稽郡兵合作剿匪成功。

    当时的扬州刺史对这位猛男请功,孙坚随后历任盐渎丞,盱眙丞,下邳丞。

    在淮泗三县的这十多年中,孙坚开始培植起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和人望(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虽然人数不多,但足够帮孙坚拿出筹码进入乱世的历史进程了。

    184年,黄巾起义天下乱,朝廷的三路讨伐主力中,中郎将朱俊是会稽人。

    朱俊听老家说这些年出来了一个祖坟冒烟的富春猛男,马上征招孙坚为自己的佐军司马前来帮场。

    孙坚随后利用自己十多年间的威望募集了淮泗精兵千余人,带着自己的股本开始了征程。(和曹仁一样,淮泗地区黑老大)

    孙坚打仗的时候有着近乎于疯狂的勇敢,经常自己操刀往上冲,所以同志们看到这种领导普遍也容易被冲昏头脑以为自己也是超人的往上冲,但往往裤衩穿外头的超人只有孙坚一个人。

    而且孙坚也不总是全身而退,有一次孙坚在又一次冲垮黄巾军后中了埋伏,孙坚被人打下了马,所部被打散。

    孙坚随后开始卧倒装死。

    他的坐骑则机灵鬼般飞奔回营,各种哭天喊地嗷嗷叫,撒泼滚地蹄子刨,表示你们赶紧跟我救我家老孙去。

    孙坚的兄弟们后来在老马识途的帮助下从草丛中发现了装死的孙坚。

    十多天后,孙坚养好了伤,又跟疯子一样的杀出来了。

    汝南、颍川的黄巾军被官军打的走保宛城,然后孙坚在攻打宛城的战役中高难度先登,杀出了滩头阵地,随后弟兄们蚁附入城,拿下宛城。

    当年吴姑娘怕他报复是对的,楼门楼子先登都当玩,你家那墙才多高?

    孙坚此战后功封别部司马。

    转过年来185年,凉州边章与韩遂叛乱,董卓征讨不利,朝廷派张温平叛。

    特别巧,张温是吴郡人,赶紧带上了勇烈盛名的江东老乡一起前往,孙坚随他屯军长安。

    结果张温到达关中后征召董卓,董卓目无军纪与等级,不仅误时,还言辞傲慢。

    孙坚劝张温:董卓是祸头,让我宰了他吧!

    张温没有采纳,董卓是不能动的,杀了以后他手底下那帮人没一个人控制得住。

    孙坚这辈子看人很准,但他缺乏大局观,很多时候他并不能看清事物背后的本质逻辑。

    他的一生,就像一个武勇非凡的狡猾公牛,一路靠着自己的天资猛冲加诈骗,所经过的地方往往一地狼藉。

    此时的他,还没有到主掌一方司命的地步,但人生观上却大有阎王爷的行事逻辑。

    后面的他,干出了很多今天他怂恿张温要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