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重生之修魔长生 » 9

9

    袁绍在做了冀州牧后,以广平人沮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魏郡审配为治中、钜鹿田丰为别驾,南阳许攸、逄纪、颖川荀谌皆为谋主。

    袁绍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阳、颍川全都在起步阶段加盟。

    这也和当年刘秀刚起飞时一样。

    不过,即便长袖善舞如刘秀,后来在团结各方面势力时仍然玩砸了一些环节,经历了史诗级的叛变,刘杨、彭宠、邓奉三大地头眼镜王蛇对他轮番进行了考验。

    还记得暴打光武所有云台将的东汉开国第一神将邓奉吗?

    老家心腹的自己人为啥急眼了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派系间各种各样的不平衡与明争暗斗。

    各地股东给你助力的同时,也会不断内耗撕扯,刘秀曾经面对的这些试题,未来你袁绍和你的儿子们也全部都会一项不少的通通考一遍。

    客观来件,袁绍和当年的刘秀是真像。

    1、两人都是名满天下。

    袁绍是四世三公袁家的第五任翘楚冀州牧,刘秀是昆阳城下三千破百万的玄汉大司马。

    2、两人都是才堪大任。

    刘秀的开挂人生自不用说,袁绍随着后面我们描写的不断展开就会发现,这个人真的是即便群星璀璨如三国,任然是前几的存在。

    3、两人都是得到了各地士族的归心。

    刘秀是天下豪族总代表,袁绍是士族圈子的头号投奔对象。

    两个人唯独有两个区别:

    第一,袁绍比刘秀的准备要充分得多。

    当年刘秀是一无所有的懵圈来到河北,袁绍却是提前知道考题,有预案规划的飞奔冀州。

    袁绍知道河北对于统一天下有着多么关键的意义,人家是有备而来。

    但是,在“天下”这份答卷的面前,有备而来似乎并非那么重要,它只能增加你的概率。

    轮到这种顶级的功业,谋事也许在人,成事却从来要看“天”的。

    他的那位一生之敌后来既没有“金角”、也没有“银边”,靠着“草肚皮”就挥鞭扫北了。

    所谓的成事在“天”,其实是运气。

    两人的第二个区别,是刘秀比袁绍要幸运的多

    因为他极其意外的得到了天下兵王幽州突骑的鼎力加盟。

    在上谷渔阳高喊幽州有资格选择自己的未来后,幽州突骑呼啸南下,助刘秀迅速平定了王朗政权,然后扫平了河北的盗贼流寇集团成为了铜马帝,随后在下中原,定山东的过程中,耿弇和盖延的幽州军力起了巨大的助力作用。

    幽州突骑在这里面不仅仅是出力的问题。

    天下兵王帮助刘秀节省了时间!

    刘秀统一整个关东,仅仅用了五年。

    袁绍彻底拿下河北,却用了整整八年。

    幽州突骑还是那个兵王。

    但袁绍,唯独少了这份运气。

    这让他在三国开局时段,在所有开局主公中面对了最强的开局难度。

    幽州军力在对立面的那一边。

    此时的幽州,最大的武装头目,叫公孙瓒。

    公孙瓚,辽西令支人(河北迁安),家世二千石。

    家世挺显赫,不过公孙瓒的出身和袁绍一样,是丫鬟生的,但是公孙瓒没有袁绍命好,没有个早死的大爷过继,所以起步就是个郡小吏。

    但是,公孙瓒长得帅,声若钟,脑子聪明,每次汇报工作常常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的工作量,而且条理清楚从不出错。

    当时的领导侯太守爱其才,把闺女嫁给了他。

    不要兴奋感动,这不是啥婚姻改变阶层的故事

    侯太守那闺女大概率也是个丫鬟生的,高门豪族正妻生的闺女在汉末那都是门第间配种搭关系的稀有资源,是不太可能配给“母贱”的公孙瓒的。

    公孙瓒后来在涿郡卢植那上学搭关系,不久举上计吏(地方派往中央递账本的官员),后来公孙瓒的上司刘太守因罪被抓到洛阳受审,公孙瓒乔装打扮成侍卒一路伺候。

    随后刘太守被判罚流放日南郡(越南),公孙瓒决定继续相随,在北芒山祭先人,举酒杯动情道:“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当陪太守流放千里相随,日南瘴气,我估计是回不来了,与先人们在此别过了!

    结果半路上,刘太守被平反赦免,随后忠心义气的公孙瓒得到了顶级回报,得到了举孝廉的名额,正式进入了高级公务员队伍。

    到了汉末的时候,门第间的阶层确实是已经固化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即便你公孙瓒“家世两千石”,即便你有“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的个人素质,但由于你“母贱”,你就是个郡小吏而已。

    家族的名号、财产、仕途,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你家是“家世两千石”的世代高门,但这种家族本该很轻松的举孝廉资格,却是公孙瓒自己给落魄领导烧冷灶,然后一路小心伺候,甚至赌上未来和生命的情况下才搏来的。

    听上去也许很心酸,但慢慢习惯吧,在这个时代,你至少还能看到公孙瓒这种豁出去的阶级跃迁者。

    到了下一季,除了土匪和蛮夷,正常途径下,无论你怎么“豁出去”,史书中也几乎不会再出现“公孙瓒们”的篇幅了。

    公孙瓒举孝廉为郞后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长史(掌兵马,助太守掌兵),开始边境武官的仕途之路。

    在边境跟乌桓、鲜卑这帮少数民族打仗的过程中,公孙瓒渐渐选拔出了自己的核心军官团,他选取了“善射之士数十人”全都骑白马,自号“白马义从”,在边地干出了很多相当骇人听闻的壮举。

    比如带着数十骑出巡,突然碰到了数百鲜卑骑兵,公孙瓚先是退入边塞空亭,随后对身边人说:“现在这个亭子什么都没有,咱们守不住,必须杀出去,不然就都死这了。

    随后公孙瓒带队冲出,自己拿着两刃矛杀伤数十人冲出了鲜卑包围圈,自此声威大震。

    这个两刃矛就是双边都有枪头,一般武功高强的人才敢使这家伙。

    枪法如果不纯熟的话其实很容易伤到自己和马匹,但如果使的好,则是非常威猛的武器,后面五胡乱华中的所谓“项羽再世”的冉闵就是使用这个枪的。

    公孙瓒长得帅,骑白马,枪法好,实际上他本人应该更类似于传统印象中赵云的形象。

    后来凉州叛乱,朝廷命令公孙瓚督辽西乌桓突骑三千随车骑将军张温去讨凉州贼。

    结果公孙瓒一行到了蓟城时,因为出兵费用拖欠问题,人家乌桓人不干了,然后被前中山相张纯和前泰山太守张举抓住空子策反了这三千人的领导乌桓大人丘力居,乌桓骑兵不仅不跟公孙瓒混了反而调头打他来了。

    张纯等在乌桓骑兵的助力下攻蓟城,烧城郭,劫掠百姓,还杀了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后来张纯又策反了乌桓峭王等部,乱兵人数一度达到十余万,入青、冀二州,劫掠渔阳、河间、勃海甚至一路杀到平原郡。

    幽州匪重势大,灵帝在转年后将“威信素著,恩积北方”曾经干过幽州刺史的刘虞升级为了幽州牧,把幽州打包批发出去了。

    州牧比刺史牛的多,军、政、财三位一体的大领导,刘虞到了蓟城后,表达了幽州现在我是军政一把手了,都别闹了,少数民族既往不咎,然后又开出了暗花去悬赏张举、张纯等人的脑袋。

    少数民族们听说厚道领导刘虞来了纷纷表示我们不闹了(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张纯等人后来也很快被杀,余众降散。

    刘虞非常轻松的搞定张举反政府武装的另一面,则是公孙瓒非常苦逼的跟少数民族一刀一枪的没完没了的血腥拼杀。

    公孙瓒自打督导乌桓骑兵征西被放鸽子后,就一直怒火中烧,在张纯一路入寇的过程中不断作战,一度追击大败张纯等在辽东属国石门山,缴获了大量的俘虏。

    公孙瓒并不见好就收,随后他继续追击,最终被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围于辽西管子城。

    一连二百多天,公孙瓒军粮尽食马,马吃没了煮弩楯上的兽筋吃,最终全军分散突围逃跑,乌桓军在围城的过程中也已经困顿不堪,后远走柳城。

    在辽东的大雪中,公孙瓒军死于路途中十之五六。

    等公孙瓒回来发现,张纯等已经伏法,被大领导刘虞很轻松的拿悬赏令搞定了。

    公孙瓒很不平衡,要不是我把局面打开了,你能这么轻松,而且还在丘力居遣使见刘虞时派人暗杀使者,破坏和谈。

    但刘虞作为厚道人,也并没有追究公孙瓒,而是诏拜公孙瓒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复兼领属国长史,职统戎马,而且解散了各地武装,只留了公孙瓒率步骑万人驻扎右北平。

    刘虞很有领导艺术,公孙瓒你那点小九九我不放在心上,只留你的兵权是充分认可你的工作能力,给你封侯是对你差点死辽东的革命补偿。

    另一边呢,对于乌桓等少数民族刘虞也进行了表态,后面不打算打仗了,把各地武装都散了,但是跟你们有仇的公孙瓒在那咬牙切齿,你们再不老实可想好了。

    不过公孙瓒这位辽北地区著名狠人有点类似于北方孙坚,对于面子比较看重,对于栽面子比较不接受,而且比较认同不要怂就是干的人生信条,他对于乌桓人的痛恨有些超乎于自己岗位的执著。

    每次一听说有警报,公孙瓒拧眉瞪眼的骂着街就杀出去了,史载“瓚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动不动就往死里打,打不死还要夜战,打不尽乌桓就绝不下战场。

    咱大汉的幽州突骑时隔近二百年依然保持的强悍的战斗力,碰见猛人带领照样血洗北方,乌桓等北部少数民族由于太过痛恨公孙瓒,在训练射箭的时候都制作了公孙瓒模型,乌桓同志们扎小人般“驰骑射之”(估计是模拟一边逃跑一边回头射),射中的同志被族人们高呼万岁。

    后来乌桓全族觉得跟大愣子公孙瓒犯不上,基本上不是日子过不下去的情况下是轻易不敢来的。

    一般听说公孙瓒来了就赶紧跑,让这小子撵上他跟你没完没了,这大哥外号辽西狗皮膏药。

    公孙瓒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了一个目标:“扫灭乌桓”。

    这和长官幽州牧刘虞的思路是相违背的。

    自从黄巾闹起来后,由于刘虞宽厚而且总揽地方大权,他开始劝督农植,还开了上谷地区的汉胡市场,并国营了渔阳的盐铁业,使得幽州的小日子开始爬坡。

    青、徐地区避黄巾之难者逃奔刘虞处有百余万口,刘虞全都妥善安抚,给地给政策的让他们安立生业。

    刘虞的思路是,要建设不要兵火,要买卖不要杀害,他本人也天性节约,朴素待人,但是这就和职业军人出身的辽北地区著名狠人公孙瓚不对付了。

    公孙瓒没事就喊打喊杀誓灭乌桓!

    刘虞看见这大哥就一肚子火,灭什么灭!你灭的了嘛!忘了差点死东北了吗!招降就得了,你非整的全面开战了干啥!我还得满世界找钱给你报销军费!

    幽州本就不富裕,由于地处边境,军费消耗特别多,过去每年需要冀州、青州挤出两亿钱来支援。

    由于公孙瓒同志民族觉悟比较高,斗争热情分外高涨,导致了幽州军费一路上涨,由于灵帝又打包了新创意的“州牧”,整个幽州打包给了刘虞,中央啥也不管了,所以公孙瓒的军费单子让刘虞看见就一肚子气。

    一个是当家知柴米贵;

    一个是要通过打仗实现种族灭绝理想,还脾气特别大。

    双方从最开始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刘虞希望他不折腾,公孙瓒天生爱折腾,两个人开始产生剧烈的分歧。

    后来,袁绍的突然出现,加入进了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算是某种意义上缓和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袁绍和韩馥首先打算立刘虞当皇帝作为自己的谋利益的招牌,被刘虞严词拒绝了。

    袁绍、韩馥后来第二次又请刘虞领尚书事时双方撕破脸了,刘虞把袁绍的使者给杀了。

    双方撕破脸后,韩馥军屯安平打算要搞些动作,结果被刘虞派公孙瓚给暴打,公孙瓒乘势入冀州,以讨董卓为名打算抢韩馥的冀州。

    结果再后来,公孙瓒接到了袁绍导演的来信,相约南北夹击,结果还没来得及打,冀州那边就和平易主了,这回票房全都归了袁绍,公孙瓒连毛都没摸到。

    这让公孙瓒非常的愤怒。

    而且公孙瓒不久前还派了弟弟公孙越带着千余骑兵去和袁术还结盟了,在袁绍派会稽周家为豫州刺史袭夺孙坚的大本营阳城时,袁术就派遣了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去帮孙坚,结果公孙越中流矢而死。

    弟弟被杀,冀州被抢,公孙瓒新旧两仇一块算,出军屯磐河,上书陈述袁绍的十项大罪跟袁绍正式开战。

    袁绍刚刚拿下冀州,根基不深,开战后“冀州诸城多叛绍从瓒”,形势一度非常危急。

    比如说常山赵子龙就被推举带着本郡兵马投奔了公孙瓒。(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袁绍之所以混成这样有三个原因:

    第一,你袁绍当这个冀州牧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明眼人都知道你这是逼人家韩馥抢来的地盘,这跟刘备先生后来入蜀一样,只不过刘先生更加臭不要脸。

    人家河北很多地方是看不起你的。

    第二,你袁绍薅河北羊毛薅的有点狠,对不交份子钱的豪族袁导手段比较黑。(绍又上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贡,横责其钱,钱不备毕,二人并命)

    第三,你袁绍不太可能打得过公孙瓒。

    这些年白马将军的战神名号响彻河北,把黄巾贼和少数民族各种暴打,但袁绍先生却从没显露过战绩,小弟王匡和董卓军打仗时露了一面,随后全军覆没。

    不仅舆论不看好,袁绍自己也很虚,对于公孙瓒在“十大罪”的讨伐广告中将他说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畜生不但不敢跟人家急,还第一时间把所佩的勃海太守印绶送给了公孙瓒从弟公孙范。

    渤海郡是人口百万的冀州第一大郡,袁绍希望通过割地的方式得到公孙瓒先生的原谅。

    结果公孙范到了渤海郡后就带着当地的留守武装帮他哥哥打袁绍来了。

    刘虞是个厚道人,他的种种保境安民人家是奔着名留青史去的,但袁绍居然要运作他僭越当皇帝,人家想演好干部,但袁绍却想让他拍三级片,刘虞由此开始不再计较公孙瓒的满世界祸祸,随着这位白马将军去剿灭袁绍反动派。

    公孙瓒不是个厚道人,他希望在这个乱世得到自己阳光下的地盘,并不仅仅局限一个小小的辽东属国,于是看上了袁绍的地盘。

    而且公孙瓒非常牛气的自署将帅为刺史,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开始和袁绍的全方位开战。

    公孙瓒开始南下找袁绍的麻烦,但在双方开战之前,出现了一个插曲。

    一股非常凶猛的青、徐黄巾军共三十万众自山东开始北上沿着海边蝗虫过境般的打到了勃海,进入了冀州地界打算吃河北大户顺便与黑山黄巾军回合。

    这股青州黄巾军在汉末最终局势走向中非常重要,具体来龙去脉下一章再讲,总之,百万(算上家属)黄巾入渤海了。

    渤海此时已经是公孙瓒的地盘了,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在东光南(沧州南)狂屠了这伙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

    还是那句话,骑兵打流民那基本上就是收割。

    山东黄巾在东北人的秃噜下开始弃辎重奔走渡丹水,被公孙瓒老师一路追击再次撵上,这次杀数万,俘虏七万并打包了这伙黄巾军在青州的劫掠收入。(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公孙瓒打垮青徐黄巾军后,这伙百万流贼向南方而去,河北人太生猛,不是咱们爷们混的地方,还是去河南发展吧。

    这伙山东流民军,继两百年前的赤眉后,最终再度以特殊的方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此战后,公孙瓒对袁绍的优势继之前的“冀州诸城多叛绍从瓒”之后进一步拉开,冀州各地长吏开始纷纷不响一炮的开门投降。(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

    公孙瓒不仅能把北方游牧打的听见他声音就跑,还通过屠黄巾在冀州造成了极其轰动的舆论影响。

    市场上的投资人们脑海中的判断比较朴素,你袁绍之前导的都是“权力的游戏”这种高层宫斗剧;

    但人家公孙瓒这伙东北猛男天天打外国人,拍的是实战动作片。

    河北舆论普遍认为张艺谋要被吴京打死了。

    袁绍头疼的不光如此,继河北此时肉眼可见的众叛亲离之外,背后也已经不再太平。

    首先是虎踞南阳的自家兄弟袁术则巴不得自己早点死。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也开始攻略魏郡、东郡,兖州刺史刘岱安排的王肱被打跑。

    在背后一片大乱的情况下,此时跟本初哥哥生死与共的孟德弟弟自河内挥师入东郡,击破白绕于PY,将手伸入东郡。

    袁绍迅速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守住黄河渡口,准备随时逆流而上阻击趁火打劫的黑山诸贼。

    黄河对岸的兖州,以刺史刘岱为首在观望,袁绍为了安抚刘岱把妻子儿女都送过去当人质了。

    曹老板刚离开了河内,南单于于夫罗本来跟袁绍是友军,但此时看出来袁绍要完蛋,于是劫持了另一个小弟张杨叛变袁绍,自黄河顺流而下屯于黎阳准备分一杯羹;

    老仇人董卓随后迅速官方任命被劫持不肯叛变袁绍的张杨为河内太守,来瓦解张杨的意志,让他帮着一块打袁绍。

    除了东边背靠背生死相依的孟德弟弟之外,四面八方几乎危机四伏。

    说句实话,比当年刘秀遇到的局势还要凶险,毕竟当年天下兵王是在刘秀那一边的,而此时北境的幽州铁骑则踏着风雪向他呼啸而来。

    191年年底,袁绍和公孙瓒双方的大军会战于界桥南二十里(邢台威县东)。

    强弱悬殊,危机四伏。

    败则土崩瓦解的“官渡之战”,

    并不仅仅属于他的孟德弟弟。

    远早于他的小兄弟之前,

    本初哥哥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生死存亡的界桥之战,即将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