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重生之修魔长生 » 13

13

    曹操在195年底拿回兖州后,在196年集团方向战略讨论会上迅速做出了下一步部署。

    拿下豫州。

    刚刚打了近两年的兖州内战,为啥不休养生息呢?为啥不去打之前一直热衷的徐州呢?

    曹老板有三个原因:

    第一,两年鏖战后,兖州没啥余粮了,必须上别的州去抢。

    第二,前面在徐州有屠城残暴的黑历史,所以再打徐州人家同仇敌忾仍然不容易。

    第三.豫州是袁术和黄巾余孽的主要活动范围,比较菜,属于低垂的果实,摘下来的成本低。

    曹操开始再度抽袁术。

    时隔两年多,袁术一如既往地不禁抽。

    196年,曹操开始在豫州四处开疆拓土,正月军临武平拿下了陈地,袁术的陈相袁嗣投降。

    二月,兵入汝南、颖川,对战归附袁术的刘辟、何仪、黄邵、何曼等黄巾军。

    这帮黄巾,其实实力不俗,每个人名后面都是数万的队伍。(众各数万)

    但是,曹老板军入豫州后如牛刀宰鸡,刘辟、黄邵临阵被斩,何仪等大败后投降。

    由此可见,接壤豫州的张邈这帮废物蛋这些年确确实实没干啥正事。

    战事的演化方向也确实如曹操所料,一路摧枯拉朽的顺利拿下了豫州半壁,并最终推到了曹军团的第二故乡,荀彧们的老家,颍川。

    屯田!

    颍川,地处豫中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颍水、濮水、汝水都从颖川境内流过,河床宽浅,水流缓慢,无论是种粮食还是运粮食,那都是相当的方便。

    除了交通和水利,颍川地区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金不换的好地,当年魏国愿意在这片四战之地下血本投入力量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片土地实在收益太高。

    颍川郡上等肥力的土壤占总面积的40%以上;一半左右是中产田;低产土壤不足十分之一。

    没有经济基础怎么能成为士族的三巨头呢。

    当时曹操集团决定大生产有两个重要前提:

    1、颖川这些年在李傕这帮太师系军阀的破坏下,当地的本土士族要么就跑了,要么就死了,不像兖州那样,还有一大帮本土士族豪族得那绿着眼盯着,标准的无主之地,之前的主人还是黄巾军呢!(许昌之屯,乘黄巾之乱,民皆流亡,野多旷土也)

    2、打刘辟这帮黄巾贼的时候得了豫州黄巾军这些年过日子的家底,大量现成的耕牛和农具。(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

    都是黄巾军,人家山东兄弟们跟了曹操一年到头满世界砍人,你们却大部分时间砍地,当然不禁打。

    曹老板决定要把这些现成的生产资料用起来,下令屯田。

    但是没多久,枣祗院士找来了,说领导现在的这个“计牛输谷”的政策不行,丰收的时候政府得不到额外的好处,水旱灾年又把佃农们都逼死了。(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

    啥叫“计牛输谷”呢?

    简单来说就是固定税率一刀切,你租多少土地,租多少头牛,我明码标价你交多少粮食,到了秋收的时候我就找你要这么多粮食,无论丰收还是灾年,你自负盈亏。

    这是旧制,这些年政府收租就是这么运行下来的。

    这有一个巨大好处,在于省行政成本。

    我政府官员就是计算你家的田亩和租牛的头数,折合成一个数字,到了秋天你自己把粮食拉来,我一过秤就完事了。

    像颍川郡,大乱之前近二百万人的体量,必须这么运行,否则根本管不过来。

    枣祗对曹操说:不能这样干了,现在不是盛世,管理不要粗放,好年头我们要多收,差年头我们要防止佃农被佃租逼的逃跑,要实行我的最新研究成果“分田之术”。

    啥是“分田之术”呢?

    枣院士的科研成果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对佃农实行类军事化、标准化管理,每个佃农分得的田都是一样的,这样方便网格化管理,不能说你租多少就租多少,将来我收粮食时不好管。

    2、政府和佃农的收成按比例分成,不租牛的官私五五分成;租牛的官私六四分成,每年秋收的时候有专员去每家监督收成过秤。

    你没租牛了收1000斛,那就咱俩一人五百,灾年你收了600斛,那咱俩就一人300。

    3、公布屯田政策,招募佃农,承诺军事保护,实行自愿原则。

    不能在屯田上浪费宝贵的军事力量,军队要正常训练,营造强大安保氛围。

    曹操听完之后认为还是老方法好,毕竟那么多年都过来了,但是架不住枣祗反复的搁那劝。

    曹操于是又找来了集团二哥荀彧听汇报。(祗犹执之,孤不知所从,使与荀令君议之)

    荀彧来了也拿不准主意,但枣祗仍然自信,表示他的政策成果禁得起考验。(祗犹自信,据计画还白,执分田之术)

    忘了前年蝗灾兵祸活不下去的时候吃的谁的粮食啦?

    不是都到我东阿吃饭来了嘛!粮食就这么来的!

    最终曹操拍板,专门给枣祗设了一个岗位叫“屯田都尉”,专门负责他的屯田工作。(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

    在枣祗的政策推广下,曹操集团开始大规模的招募流民和被打散的黄巾余孽,只要是活不下去的都来我曹地主这!来了就有地种!

    虽然说我们的条条框框比较多,虽然说曹大地主的租子比当年的地主可高多了,但是,这个租子在乱世却是人人愿意争着掏的保护费。

    你投奔的是这些年中原混战到最后的铁军,从此你可以踏踏实实的种地,有军队保护你,再没有人能随便抢你来了。

    在天下大乱之时,在各位大帅打来打去之时,壮丁要去守卫坞堡城郭,干活的都是老弱病残,根本没办法安心从事生产。(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度空虚)

    这就好比如果2020年4月,我国宣布如果同意被征收百分之60的个税就可以来中国的话,我相信“自由世界”的很多“自由民”们会哭着喊着说我愿意。

    枣祗屯田的背后,是天下大乱十年背景下,曹操的百战铁军做的背书。

    枣祗开始在许昌附近大规模的实行了“分田之术”,使曹操当年就得到了百万斛的粮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相比下,目前风头正劲的袁绍和一路吃屎的袁术这哥俩,一个在河北要靠路边的野枣糊口,一个则在淮河寻找贝壳充饥,军粮根本谈不上什么制度化的强有力保障。

    袁绍边打仗边吃枣还算好说,枣也不怕坏,顶多把沿路的树都啃秃了,但袁术那就不好弄了,因为江淮地带水产虽然相对丰富,但是当时还没有冷链技术,水产品是无法当出征的军粮的,所以贼王袁术治下的横征暴敛也相当严重。

    曹操从兖州这个四战之地最终脱颖而出,有四个关键点:

    1、大汉天子的招牌。

    2、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集团。

    3、天纵英才的军事能力和百战铁军。

    4、屯田大生产。

    除了他自己的那点军事优势外,其中三项的集中爆发,都是在196年的建安元年。

    这一年,是曹操继192年入兖后的关键腾飞年,当年兖州修罗场的艰难胜出渐渐让曹操意识到了一条铁律:战乱时期,最擅长筹措军粮的势力,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吕布当初被打出了兖州,并非是军队被打没了,就是从兖州再也找不到粮食了。

    枣祗的成功使得曹操随后将“分田之术”发展到了自己的所有地盘,每打下一块地盘就铺开一块地盘,到后期,屯田每年的粮食产量已经可以达到了几千万斛了。

    枣祗在确定完善屯田政策后不久,就英年早逝了,后来曹操怀念他的时候给出了这样的评语:

    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兴其功,不幸早没···祗子处中,宜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

    秦奋六世余烈之基座为商鞅。

    高祖威加四海,还歌大风之背后是萧何。

    光武中兴乘时龙而御天,盖因寇恂系兵转食,以集鸿烈。

    魏武挥鞭扫北,枣祗奠基之功矣!

    曹操的许下大丰收博得了杨奉的好感,后来又收到了还乡团成员董承的勤王密召。

    董承的目的比较不纯,召曹操来是为了削比较狂还打过他的白波军韩暹。

    在多方肯定下,曹操终于顺利到洛阳朝见天子。

    曹操见到瞎话大王董昭时说:“克农同志辛苦了,下面咱接着该咋整啊?

    董昭说:“现在这人心各异,您留这匡扶天子不是好选择,得把天子弄您那去!

    曹操说:我也那么想的,但杨奉就在跟前的梁县,我要是硬夺天子怕带来的这点队伍不够打的啊!

    董昭说:“杨奉现在开始约束自己的士兵,足以看出他是想当个好人的,您应该时常给他送送礼,让他安心,然后说京城缺粮,想将圣驾暂时移至鲁阳,鲁阳离许县近,物流成本低,咱就再也不怕缺粮了,你说多好。

    鲁阳离他的梁县也近,他不会疑心的,等到了鲁阳再赶紧开溜。”

    九月,曹操就是用这招,将献帝偷渡到了自己的大本营许昌,等杨奉反应过来时已经追不上了。

    杨奉比较愤怒,自己一路抢回来的过气女明星让你曹操给转包了!于是和韩暹等到颍川的定陵县劫掠骚扰,曹操没搭理,大有理亏之意。

    十月,“理亏”的曹操偷袭了“占理”的杨奉梁县大营,杨奉大败,势力大衰,投奔强盗流氓大盟主袁术去也。

    瞅瞅,那个冢中枯骨才是你永远的家啊。

    献帝的这部三毛流浪记,自公元189年开始到公元196年终于结束,历经八年。

    献帝由一个9岁的孩子长成为一个17岁的青年,整个青少年时期,献帝几乎天天活在惊惧之中,一个个妖魔鬼怪从他身边肆意妄为,不仅睡不好,还吃不着,献帝这一年多东游记下来,几乎变成了叫花子。

    曹操的出现,理论上讲,是对他乱世中的最大仁慈了。

    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皇帝的真正“里子”了。

    在回许昌后,曹操用精兵七百围守宫阙把献帝控制软禁了起来,坏人太多,谁也别想接近他了,随后自己盖章当上了大将军。

    曹操为了安抚袁绍,给了大哥太尉的官。

    袁绍很愤怒,说:曹操这货要是没有我死八回了!是我可怜救的他!现在这小子敢挟天子号令起我来了!(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随着献帝被曹操控制,袁曹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本初哥可以随便骂你,你现在还不能得罪他,曹操赶紧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自己做了三公中最低一级的司空,行车骑将军。

    随后曹操把持了尚书台。

    献帝从长安带回来的尚书班子中所有不是自己人的全部被干掉了。(诛羽林郎候折、尚书冯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

    二把手荀彧变成了尚书令,主持了政府的政务运作。

    荀彧的侄子荀攸也入尚书,颖川名士钟繇成为了侍中尚书仆射。

    尚书台被颍川人彻底承包。

    荀彧随后也大爆发般的给曹操带来了大量人才,颍川人才库开始发力,荀攸、钟繇、郭嘉等关键人物开始在这个时候进入曹操帐下。

    很多避乱荆州的颍川兄弟们接到了荀彧热情洋溢的来信,像荀攸、杜袭、赵俨这帮当时都在刘表那当客座教授。

    等到献帝都许、荀彧尚书令后,所有四散天涯的颍川兄弟们抬眼望见启明星,比如赵俨就说:“曹镇东必能匡扶天下,我知道去哪了!”

    没有这些关键人才,曹操根本赢不了三年后的那场世纪大战。

    总部设颍川、尚书台是颍川老乡会,曹操在用豁出去的信任答谢荀彧枣祗等颍川兄弟们在过去几年对他的风雨相随。

    咱们地狱中闯荡,修罗场拼搏,这天下我就是打算跟咱颍川兄弟们分的!

    不对啊,荀彧不是忠臣吗?

    献帝都成政治犯待遇了,咋没见荀彧有啥表示呢?

    忠臣不是傻子。

    把献帝软禁控制在这个时代并非是不忠的体现。

    现在天下已经狼烟四起大乱十多年了,献帝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又已经极大地磨损掉了大汉天子的威仪和尊重。

    叫花子天子的新闻成为了天下的笑柄。

    必须神秘,方能重塑威仪。

    必须隔绝中外,才能堵绝那些别的派系和势力的阴谋和触角。

    汉祚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先活下去。

    必须得帮你曹操成为乱世中的最后胜出者,才谈得上什么大汉的未来!

    谯县集团总揽军权,颍川集团总揽尚书,是此时曹操集团紧紧绑定的两大支柱。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颍川集团也一定会成为最后分蛋糕的第二大集团。

    忠臣不意味着要把权力还给你刘家。

    说到底,士族进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将所有的权力抓到自己的手上。

    此时此刻的权力结构,对于荀彧来讲,其实堪称完美。

    献帝看上去是很可怜的一个皇帝,一辈子都硬不起来。

    但得看咋理解。

    献帝自打洛阳那惊魂一夜之后,八年了,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他再也没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了,但那并不是他的错,祖宗作孽报在他身上了。

    作为亡国之君,他的“里子”虽然不再,但吃穿用度等等“面子”却不再是奢望。

    曹操,给予了献帝最起码的尊严。

    继任的曹丕,给了献帝亡国之君的最好结局。

    曹操从此刻开始,也从献帝这里获得了老刘家的四百年积淀加成。

    到他曹操这上班的人,不再仅仅是给曹老板干活,上面还有一块金子招牌:你在为大汉尽忠。

    大量的士族,因为献帝,开始选择曹操。

    大量的士族开始千里迢迢的向许昌汇聚,比如说在福建被孙策打秃后投奔而来的王朗,比如说在北海被袁谭赶出来的孔融。

    曹操开始获得了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人才优势。

    不仅人力资源获得加成,曹操此后在一系列战争中,都展现出了极大的政治优势,在人心这条看不见的阵线上占尽上风。(和袁绍对轰时期不算)

    这是献帝的好处。

    当然,凡事皆有两面性,该说坏处了。

    坏处就是,你曹操将被永远画成一张大白脸面对后世指摘。

    因为你说到底,都是在利用献帝的这块招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要你用了人家还最后把人家踹翻了,你从道义上就永远站不住脚!你曹家的这份基业,就永远来路不正!

    而且不仅如此,献帝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之前我们说过“献”这个谥号是“聪明睿智”的意思,这孩子从小就是在妖怪堆里长起来的,别看一辈子没权力,但把曹操后面弄得很多次狼狈不堪,时不时就给你捅个刀子啥的。

    别看控制的是傀儡,但曹操这辈子的汉相,其实当的并不轻松。

    你祭起了这柄诛仙剑,也必然要受他的反噬,这是曹操的选择。

    无论是现实,还是冥冥之中的天道,这都是必然的规律和代价。

    你曹操并不像刘邦、刘秀那样,完全靠着自己的名头打下来的天下。

    你背后,有人家大汉四百年的闪闪光芒!

    曹操的这次选择,使他终于获得了最终和他的那位一生之敌掰手腕的资格。

    选择后的曹操,开始了事业的迅速爬坡。

    爬坡之前,他也作了一回大死。

    这次作死,仅次于他暴打陶谦前忘了接他爹的那件事。

    中国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政府高官招嫖被扫黄打飞的大戏就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