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不那么纯真的年代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对健身房的安排(一更)

第二百一十二章 对健身房的安排(一更)

    跟高森简单的聊了几句健身房的情况之后,张十三心里大体有了主意。

    投资康力健身只是一步闲棋,自从手里的现金上了八位数之后,投资康利的那一二十万他已经有点不太放在心上了。

    目前来看,康力健身的状态顶多算是不温不火,甚至还比不上最开始时合伙人健身的盈利能力。

    谈到生意的时候高森的情绪是有点低落的,简单点来说就是他的能力并没有他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当店长跟当老板明显是两码事。

    不过张十三倒是对他挺满意的,虽然高森在工作上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他的进步与潜力。

    康力大致的经营状况张十三心中早就有数,毕竟有李小花这么尽职的钦差大臣,健身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会事无巨细的汇报给张十三。

    只不过作为一个前台,李小花的信息来源比较片面,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听听高森的说法。

    高森现在也是有苦难言,自从合伙人健身运作成功之后,北都商业大学附近的健身市场突然火爆起来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除了合伙人和康力之外又先后开了两家,无序竞争之下各家店铺的生意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影响。

    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肯定还是合伙人,一是合伙人是开业最早的,作为后来者,其他人想要挣钱只能去挖合伙人的墙角,就连康力最初的会员也是从合伙人挖过的。

    第二就是开业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当时张十三选购的器材都是一些中低档的,质量只能说是过的去,再加上学校的客流量太大,不到一年的时间,像跑步机、动感单车这类最常用的器材已经磨损的差不多了,大部分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而高价盘下股份的新老板们刚刚花费巨资买下店铺,哪里舍得淘汰旧机器换新的,只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将就着。

    所以作为开业最早的健身房,合伙人的硬件条件跟校外的新店完全没法比,因为条件太差的缘故很是流失了一批会员。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机器旧了没人来,没人来就没钱换机器,没钱换机器越发没人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老会员大部分都被新开业的同行抢走了,不过就算这样,外边的健身房其实也吃不饱,毕竟北商就这么大一个盘子,哪里容得下这么多饿狼。

    很多时候张十三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天朝的小商人们总是喜欢扎堆,北都市里那么多的空白市场不去拓展,非要挤在北商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学校里面抢食吃。

    在这种群狼环伺的情况之下,高森能让康力保持盈利已经非常不错了。

    其实高森也是挺幸运的,也就是当时郭祥瑞这个暴发户财大气粗,比起后来的两家来说,康力健身不论设施还是位置都是上上之选。

    否则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之下,康力还真有可能步了合伙人的后尘。

    不过就算这样,康力仍是微利经营,投资回报率低的一批。

    沉思了一会,张十三给高森建议道:

    “利润不够规模来凑,趁着马上放假,你考察一下其他大学哪些还没有校内健身房,不要只盯着北商一只羊薅毛,开荒可比守业挣钱多了。”

    见电话那头的高森有些犹豫,张十三又补了一句:

    “另外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再投100万,对自己有点信心。”

    综合各个方面来看,虽然眼下康力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但是只能说是非战之罪,健身房依旧是一个朝阳行业,找准地方,赚钱还是挺轻松的。

    “十三,我考虑一下,毕竟这也不算个小事情。”

    高森明显有些心动,比起上学来说还是创业更有意思,不过很多时候人们做决定都是身不由己的,如何做选择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

    张十三自然表示同意,学业还是创业绝大部分时候就是一道2选1的问题。

    对于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算是一个关乎未来命运的选择,如果高森不谨慎一点的话,他还不放心呢。

    挂了高森的电话之后,张十三又翻出了刘处长的联系方式。

    作为一个从没上过课的行政官员,刘处长显然要比学校的老师更加务实一些。

    自从那次在派出所里知道了张十三的身份之后,他再也没有把张十三当做一个普通学生看待,大有种平辈论交的意思,所以说话很是客气。

    寒暄了几句之后,刘处长很知趣儿的承诺张十三考试出不了什么问题。

    语毕,又适时的提了一下他妻子打算加盟七色阳光的事情。

    张十三也很爽快的向他保证会帮他留一家条件比较好的门店。

    对刘处长这种有公职在身的中产阶层来说,加盟七色阳光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投资。

    除了出钱以及查账之外什么都不用管,妥妥的甩手掌柜待遇,虽然挣得钱看上去要比自己经营少不少,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经营就一定挣钱呢。

    张十三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投资,对他来说只要能把钱弄出来,加盟商选谁不是选。

    更何况有了刘处长的关照,他以后在学校绝对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想想也是挺荒诞的,连考试这种看似最公平的方式都成了交易的筹码,而且两个人表现的还都是那么自然,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

    跟刘处长打完电话后,早饭也差不多吃完了,张十三看了看表,已经将近十点,突然有点无所事事的感觉。

    最后干脆坐在阳台边上晒起了太阳,望着窗外忙碌的人群,张十三突然想起了上辈子看过不少鸡汤文章。

    就是那种《马星人每天工作18个小时》、《雷布斯每天只睡四个钟头》、《王首富每天五点起床》之类的。

    在他还是一个小丝的时候,没少拿这些狗屁不通的东西激励自己,误以为自己没有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努力不够。

    但是这辈子当上老板了,他才发现这些全是扯淡。

    就拿他自己来说:

    有没有过连轴转的时候呢?有。

    有没有一天只睡四个小时的时候呢?也有。

    有没有早上5点起过床的经历呢,依然有。

    但是其实这些东西跟自己能赚到钱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能当老板挣大钱的依旧没有几个。

    写这些文章的人良心是大大的坏,总是喜欢偷换概念、拿个例当普遍来忽悠职场小白。

    比如一天睡四个小时,可能他昨天事情比较多,确实工作了很长时间,但是作为老板,他今天想不去工作就可以不去工作,但是普通上班族可以吗?

    如果普通上班族把每天睡四个小时当真,最后的结果不是猝死就是崩溃。

    平均算下来张十三每天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好像还不到八个小时,连最普通的员工都比不上,但是挣的钱却是对方的成本上千倍。

    资本家的本质就是剥削,不论表现的多么节俭多么亲民,依然改变不了员工越努力越能为老板挣更多钱的事实。

    摇摇头,把这些悲天悯人的想法抛出脑后。

    眼下他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好像突然没了追求,整天闲着好像也挺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