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崛起,科技制霸! » 第5章 被质疑了(求追读)

第5章 被质疑了(求追读)

    工部,六部之中排名最末,权利最小,最不受人待见的地方。

    但不管如何,也是六部之一。

    所谓不受待见,是相对于其他五部来说的。

    但凡进入仕途之人,都想着如何进入吏部,礼部,兵部和户部,至于工部,能躲就躲。

    虽说如此,对普通人来说,工部也是需要仰望的地方。

    朱易来到工部大门外,仔细打量,这就是传说中的六部之一的工部,终于见到活的了。

    曾樱办公的地方很靠里,走了一会儿才来到一间不算太大的房间里,此时正埋头翻阅文件。

    “贤侄来了,跟我走。”

    “去哪儿?”朱易疑惑道。

    “自然是做实验的地方。”

    工部之人,除了仕途出身,还有许多手艺人出身,有真本事,尚书王佐,听说就是位有真本事的人。

    北京城内虽不能大规模建造炼铁高炉,却有用来做实验的小铁厂,方便实验改进,然后全国推广。

    距离工部不远,有片院子,占地十余亩,用高墙围住。

    一进入里面,便见院中耸立着四个炼铁炉,高约九米,底径三米,中间较粗,散发着高温热浪,外面用砾石砌成墙。

    不远处放着煤炭和矿石,还有数十名工人劳作,有点像小作坊,再远处还有不少人忙碌。

    王佐,工部尚书,身材瘦小,手上生满老茧,双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实干家。

    他一身素衣,普通人打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身旁跟着两个身穿侍郎官服的人,乃是工部左右侍郎,神色不善的看着朱易。

    “这位就是朱易贤侄吧?老夫早就听说你心灵手巧,不但弄出来个指甲剪,还弄出来了比铜镜清晰无数倍的琉璃镜,厉害。”

    王佐哈哈大笑,朱易做了不少镜子,通过各种渠道卖了出去,工部尚书能买到,并不奇怪。

    “朱易见过尚书大人。”朱易躬身施礼。

    “贤侄年少有为,如你这般出身,对工部之事感兴趣的,世上是少之又少,有所成就者,更是凤毛麟角。”王佐笑着拍了拍朱易的肩膀。

    “大人过奖了。”朱易不卑不亢,不骄不躁道。

    见朱易如此年轻,却不骄不躁,沉着稳重,愈发欣喜。

    王佐道:“贤侄,咱们废话不多说,还是先说高炉改造的事吧。”

    朱易点头,来到一座早就熄火的高炉前,仔细观察,大致构造与他想的差不多,但细微处有许多不同,特别是没配备热风炉,很难把高炉的温度维持在一千五百度以上,许多杂质无法解析出来,无法炼出纯度极高的铁水。

    “王大人,曾大人,我曾做过几个小实验,能提升炉子的温度,这是我做的模型,如果能把高炉按照模型建造,应该能把炉内温度再提升几百度,炼铁成水,生铁纯度会提升许多。”

    “胡说八道,炼铁成水?你以为是谁啊?神仙吗?”说话的是工部右侍郎张庭,刚才一直看戏,此时不屑的看着朱易。

    “不错,一个毛头小子,他炼过铁吗?竟敢大言不惭的指挥工部改造高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此人是工部左侍郎赵达。

    两人说的不错,一个毛头小子随便提个建议,工部的人就照着做,如让外人知道了,其不被笑掉大牙?

    “尚书大人,希望您仔细考虑,如果按这小子说的改造,最后失败,咱们工部可就没脸了,如果出了什么事,我们可不承担责任。”两位侍郎神色凝重的看着王佐,先把责任撇开。

    “把铁炼成水?怎么可能?”

    “确实不可能,我就从未听说过。”

    “炼出来的生铁绝不可能更纯,更别说炼铁成水了,瞎胡闹。”

    众人议论纷纷,他们从未见过铁水,在他们的印象里把铁炼软就了不得了,把铁炼成水,恐怕只有神仙能做到。

    见两位侍郎甩袖离去,王佐神色极其难看,这两人另有靠山,与他不是一路,此时逮住机会,怎么可能不与他为难。

    但他知道朱易有真本事,有的人不能以年龄揣测的。

    “贤侄,你可有把握?”被两位侍郎反驳,他还是有些心虚的。

    “绝无问题。”朱易斩钉截铁道,为了实现理想,这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他不再理会众人,从背上的兜搭里拿出个三寸来高的模型,递给王佐。

    模型不是整体的,被他分成许多小块,可以像积木般拼装,朱易这般做,是想让工部的人更容易理解,建造时少出纰漏。

    王佐接过模型,拆开查看,顿时惊的合不拢嘴。

    “这……贤侄用了多长时间做成?如此复杂,却能完美拼接在一起,老夫只能说句夺天地造化。”

    “王大人,你们先研究,然后按照模型建造高炉。”

    见朱易眼神坚定,知道对方不是乱来,心中稍安,再加上前些日子朱易的指点,他相信对方绝不可能是胡编乱造。

    “这是图纸,可以两相参照,以工部各位大人的手段,定能成功。”

    朱易说了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便打算回去,只是高炉图纸就耗费了他半个月时间,模型则差不多消耗一个月,以这个速度计算,给他五十年时间,也无法把脑中的图纸模型全搬出来。

    “我得加速了,尽量多弄些图纸,免得图到用时方恨少。”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蒸汽机、煤炭和钢铁,大明境内,煤炭不缺,只要有上好的钢铁,加上我提供的图纸和模型,蒸汽机也不是问题,唯一的短板是大量的钢铁,优质钢铁。”

    “只要工部的人按照我提供的模型建成高炉,肯定能成功,那时我就可以加快推进了。”

    送走朱易,王佐带着数位工匠来到办公的地方,让他们仔细研究模型。

    “诸位,你们都是工匠大师,刚才亲手拆解了模型,现在开始还原,等熟悉后就开建新型高炉,开始吧。”

    数位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的汉子围坐一圈,开始组装模型。

    初始相当顺利,当组装到三分之一时,卡壳了。

    几位黑脸汉子,拿着小巧的模块试来试去,就是不知该往哪儿装,有点像黑狗瞎子玩玩具,笨拙无比。

    “看着挺简单,怎么就拼不起来了?”

    “万一建成了没用,岂不是白白耽误许多时间?”有人不满道。

    “就是,这么年轻的瓜娃子,怎么可能知道炼铁的事?岂不成神仙了嘛。”

    “大人不是被骗了吧?咱们都不敢这么玩,这小子肯定是瞎胡闹的。”

    “嘘,小声点,听说那小子有点背景,咱们就等着看笑话好了,大人不听咱们的,看到时怎么收场。”

    “不错,如果这么简单就弄成,不说咱们,老祖宗早就弄出来了。”

    众人议论纷纷,没一个看好朱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