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崛起,科技制霸! » 第45章 实践检验真理(求追读)

第45章 实践检验真理(求追读)

    看着走远的王佐,朱易心里一哆嗦,想起王佐上次为工部请赏的事。

    羊肉没吃成反而惹来一身骚,五年内,为每个士兵配备一杆火枪,这他妈的是人干的活吗?

    “我擦,阁老,您这次千万别请赏不成,又弄来一堆麻烦,希望不要如此。”

    朱易双手抱拳,放在胸前,祈求上天诸神保佑,“老天爷保佑,三清天尊保佑,玉皇大帝保佑,佛祖保佑,观音菩萨保佑,真主,阿门,无量他哥鹅米豆腐。”

    朱易来到抽水机生产线最后的环节,这里有一个大水坑,方圆三丈,水面距离坑沿近三米,数十个匠人正在挨个实验成型的抽水机。

    固定好抽水机,几个人通过齿轮转动,抽水机出水口顿时流出浑浊的泥水,哗哗流淌,重新流回水塘。

    朱易仔细查看,发现抽水机被优化了许多,有的地方用木头,有的地方用钢铁。

    两米一截,如果水面较深,可以把两节抽水机连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抽取到更深处的水,已经有了后世螺旋抽水机的模样。

    非但如此,还能在人力和畜力之间转换,只需换上齿轮即可。

    “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我只提了个意见,他们就能做到这种程度,甚至许多我没注意的细节都补上了,如果再把蒸汽机制造出来,根本无需我推动,整个大明王朝就会朝着我原本想象的轨迹,拔足狂奔。”

    地上铺着一条十余丈长的皮管子,不知用什么皮做成的,柔韧性和密封性都很好,可以把抽出来的水运到远处,这样可以减少中间损耗,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浇灌干旱的农田。

    “大人,这些都是检验过的,只要按照步骤操作,就可以抽出水来,可比水车快多了,还可以借助管子,把水送到远处,关中大旱可以缓解了。”

    曾樱不知藏在了那儿,正当朱易想询问一番时,突然从人群里跑出来,满身满脸都是泥水。

    “曾大人怎么躲在这里?”朱易被突然冒出来曾樱吓了一跳。

    “此事关系重大,不能不上心,如果能成功,不管如何,咱们工部都立了大功。”曾樱的老脸笑的跟一朵菊花似的,再弄一头卷毛,活脱脱的一位于大爷。

    朱易道:“嗯,确实如此,这是解救万民的大事,水源解决了吗?”

    “没有旱情的地方,只需挖上三尺,坑中便能聚水,哪怕在旱情严重的关中,只需挖上九尺,也能聚水,以往没有抽水机这般利器,虽能挖到水,却不能用之灌溉,只能干瞪眼,即使有水车,汲水的速度也太慢,百姓只能用水桶担水灌溉,如此怎能缓解旱情?”曾樱仰天长叹,随即又笑了起来,“如今却不同了,全是朱大人的功劳啊。”

    朱易连忙道:“曾大人过将来,此乃皇上之功,工部诸位大人和匠人之功,我只不过是提了个小小意见,可不敢居功,曾大人,你的功劳也不小,如果旱情解除,皇上封赏,曾大人功劳不小。”

    “哈哈哈,朱大人说的不错,是皇上鸿运齐天,才得了朱大人这样的福星,朱大人少年老成,不骄不躁,谦虚待人,前途不可限量啊。”曾樱大有深意的看了眼朱易,随即大笑起来,心中愈发畅快。

    朱易看着畅快大笑的曾樱,心里暗道:“当初看电视,老农民遇到大旱年,姓牛的就带领村名挑水浇地,另外那个懂知识成分却不好的家伙弄了个水车,浇水速度就快了许多,最主要的是还省力气,原以为不太真实,没想到真是如此。

    那个年代,大旱之年都不能普及水车,各地百姓只能各自想办法,幸好众人齐心,总算能支撑过去,可明末是什么世道?谁管老百姓的死活?只要自己不死就成了。

    想团结?地主老财不给你按个聚众造反就很好了,更别说让普通人造出水车了,所以,要么用水桶挑水浇地,要么成为流民,四处要饭,饭都要不到了,易子而食也过去了,就只剩下一条路,造反,只要有一看饭吃,中国老百姓都会待在祖地活下去。”

    “朱大人想什么呢?想得如此出神?”曾樱见朱易望着远方,神色复杂,好像隐藏着无数隐秘,连忙提醒了一句。

    “呵呵呵,没什么,曾大人,只在这里实验,总有些局限性,附近哪里有旱情严重的地方,咱们拉上数十套抽水机,去地里实验,才能证明究竟有没有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然,都是空谈。”朱易大手一挥道。

    “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朱大人说的太好了,真是把我心中憋藏了十余年的东西,一句话总结了出来,畅快,只是事关重大,还需征得尚书大人同意才成。”

    曾樱仔细打量朱易,发现此人虽然年轻,脑子里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保罗万仙,随意一句话都让人幡然醒悟。

    “难道此子真是天生圣人?生而知之?可允修兄为何对此子评价极差?难道是故意的?怕年轻人无法沉下心来,惹出大祸?定是如此了。”

    曾樱自以为猜中了,心中愈发惊叹。

    “阁老?您怎么回来了?”

    朱易正打算等王佐回来,打个招呼就拉着曾樱去附近旱区实验抽水机,谁知一转头就看到一脸凝重的王佐正朝这边来。

    王佐笑道:“去的路上,老夫仔细想了想,感觉还是稳妥点好,免得封赏没讨到,还给朱大人惹来一堆麻烦,所以,老夫决定,等抽水机大规模铺开,真正解决了关中旱情,再一并上奏。”

    “阁老,您来得正好,朱大人刚才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算带上数十套抽水机去最近的旱情实验,咱们在这里检验的是能否抽上谁来,去旱区才能检验是否能大规模灌溉农田。”曾樱说完实践真理标准名言,顿觉逼格高了一个档次,满面春风的看这阁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话是贤侄所说?不错,不错,这就是老夫十余年来最想说的一句话,也是工部最应该遵循的一句话,好,既然如此,咱们今日准备,明日出发。”

    整个工部顿时忙碌起来,研究如何运输才能有多有安全,保证抽水机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