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封神:我帝辛再也不模拟了 » 第四十三章 始作俑者

第四十三章 始作俑者

    商人筑城有数百年历史。

    故而朝歌建城之际,便早已规划成熟。

    朝歌城中心,亦是最高处,便是王宫。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朝歌城城内的水道建设,技术极为先进。

    明渠宽约一丈,两侧皆砌以厚石块,就连底部,都需铺设石板。

    暗渠与明渠类似,但上面还铺设了石板,以防落叶、泥土落入其中。

    城中明暗两渠构成网状,连同城外河道,可供朝歌百姓用水、排污,便利之极。

    而朝歌主水道淇水,自东向西流淌。

    上游水清,下游水浊。

    加之,商人向来以东北为尊,所以朝歌城中也是东贵西贱,北富南贫。

    位于朝歌城外城西边的陶瓷作坊中。

    一个白发老者得意的哈哈大笑,“大哥,看看我们烧的这个陶俑,是否能以假乱真?”

    却被另外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一顿暴击,“你以为这尊陶俑以假乱真就够了?陛下要求我们制作最少千尊陶俑,九尊瓷俑,你还敢到我这炫耀?加紧功夫,让儿郎们赶紧干活!”

    交谈者乃是陶氏一族的族长兄弟,家族世代制陶,便以陶为姓了。

    匠作区的其他氏族也是类似情况,世代制作篱笆的以樊为姓,制作木棒木槌的以终葵为姓...

    陶氏一族本就掌握了制作白陶的方法,在大商制陶业也算是金字塔的存在。

    但是在帝辛传来制瓷之法后,陶氏一族便彻彻底底服了。

    白陶算个屁啊,瓷器才是王道。

    他们陶氏都已经准备好将姓氏改为瓷氏了,但被帝辛劝住了。

    如今朝歌城中,瓷器千金难求,如若他们陶氏光明正大的改为瓷氏,怕是出了匠作区便会被掳走。

    这两个老头方才压下族中呼声,低调烧瓷制瓦。

    虽然工匠地位与贵族不能比,但远强于其他行当,果腹之外还能有些余财。

    加上最近烧制瓷器有功,帝辛赏赐了不少美酒。

    陶氏族人,近来工作热气暴涨。

    当帝辛要求他们在两月之内赶制千尊陶俑之时,他们差一点崩溃了。

    但在帝辛许诺的美酒的激励下,他们还是鼓足了干劲。

    照着帝辛给他们的步骤,历经一月,方才成功的做出了第一尊陶俑。

    还好,他们本就是流水线式作业,工序调整好之后,接下来就简单多了。

    帝辛见过陶坊献上的第一尊陶俑之后,便知以陶俑代奴隶献祭先祖之法可行。

    这陶俑技艺精湛,不细看,几乎发现不了与生人的区别。

    倘若瓷俑烧制成功,那便万无一失了。

    瓷器珍贵,颜色又极为纯净,献祭先祖,足显心诚。

    日日献祭先祖,所耗费的奴隶,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商国力,还养肥了各路奴隶贩子。

    最重要的是,养肥了西岐。

    西地贫瘠,羌人们一贫如洗,西岐劫掠羌人原本也缴获不了多少财物。

    但得益于大商对羌人无限的渴求,西岐原本无法消化的羌人,居然供不应求,溢价极高,贩卖出去,一本万利,却是给西岐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以战养战,西岐便可以良性循环。

    倘若一日,大商不需要这般多奴隶,那西岐劫掠羌人的这条财路便断了。

    想到羌人,帝辛便记起那日妲己所言,这羌人居然是人族圣人炎帝之后。

    而他们大商先祖,乃是另外一尊人族圣人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

    至于轩辕黄帝,却和炎帝又是兄弟。

    这样算来,多年以前,羌人和商人居然也算同出一脉。

    但如今,他大商,却一直视羌人为世仇,将羌人当做牲畜,但凡祭祀,必然会杀几个羌人祭祖。

    两族之间,仇深似海,几乎无解。

    但有一支羌人,却早已臣服于商朝,如今势力还不小。

    正是东伯侯,以东鲁助他镇压东夷。

    如果他帝辛不倒行逆施,杀死姜后和东伯侯,他那小舅子姜文焕日后是否会反他大商呢?

    帝辛念及此处,便传召东伯侯,希望他带着姜文焕一同吃个家宴。

    待东伯侯入宫,帝辛便客气道:“东伯侯,朕近来忙于国事,却是怠慢了岳丈大人!今日家宴,且尝尝炮烙烤肉的滋味...”

    在御厨的改进下,如今的炮烙烤肉比当日宴席之时,又提升了几个档次。

    单单是调味料,便多了数种组合,吃起来便是不同的滋味。

    后宫诸女,吃了许久,硬是没有吃腻。

    姜文焕便不客气的直接撕下一只鹿腿,吃得满嘴流油。

    而东伯侯姜桓楚就吃得文雅很多,慢条斯理的吃着眼前的美食,却未言语。

    待用餐完毕,帝辛方才向东伯侯请教他心中疑惑:“岳父大人,朕曾闻,姜姓出自炎帝,可是如此?”

    东伯侯笑道:“确实如此,我姜姓古老无比,除去风姓,便应是我姜姓最为古老了!但炎帝已经数千年前的人物了,我族中知晓他名号的都不多。”

    帝辛继续问道:“岳父大人,朕曾闻,我大商先祖有名为轩辕黄帝者,和炎帝乃是兄弟。如此算来,大商子民和羌人也算同出一脉了,朕却不知,何以如今,两族之间丑深似海?”

    东伯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陛下,莫说羌人和商人同出一脉,便是羌人内部,也是仇深似海!”

    “昔年尧帝在世,禹为司空,契为司徒,稷为司农,而我羌人先祖,亦有四岳,地位极尊。”

    “而四岳之后,各自带领族人,建立了申、吕、许、齐四国。”

    “但现在,申国、许国早已衰落,齐国、吕国虽然尚在,但彼此之间,早已仇深似海。”

    “那西伯侯之妻太姜,便是出自吕国。但西伯侯虽与吕国成为姻亲,却并未因此而对其他羌族部落手下留情,申国如今便已经近乎灭族了。”

    “至于我东伯侯,祖上算起来也是齐国血脉。但如今,我东鲁与那四国关联却不大,国中子民,亲近大商,最厌恶被人称之为羌人。”

    姜文焕在旁边补充了一句道:“我东鲁之民可没有将牛羊角顶在头上的习惯!身上也没羌奴的羊膻味!”

    帝辛回答道:“谢过岳丈大人给朕解惑!今日只是问下历史渊源,大商从未将东鲁视作羌人,不然朕也不会以姜后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