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红尘医道 » 第38章 因祸得福

第38章 因祸得福

    这份报纸本来只有公社订了几份,大多数单位都没有,因为有林馨的长篇报道,报社特意多送了二十份,结果被一抢而空,卫生所也抢到了一份。

    卫生所的人拿着报纸,到处找郭星的名字,结果没有找到,在那近两个版面的报道中,郭星的名字根本没有出现过,只在其中的一个段落中,以一个见证历史的路人一句话带过。

    看了报纸,陈宝莲气得在那骂人,虽然她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经过,但是在卫生所处理伤口的时候,听过几个当事人的聊天啊,还有比这更直接的证据吗?

    按照他们当时聊的内容,感谢郭星时说的话,如果没有郭星,他们三人是死是活都难说,还谈什么保卫国家财产?难道盗贼的凿子是吃素的?铁锤是吃素的?那人虽然瘦了一些,矮了一些,毕竟是男人啊,三个妇幼组合,没有郭星,最后能够打得过?

    就算那些话有点艺术性的夸大,大家还能接受,但离事实也不应该太远吧?不提名字也就算了,变成了一个过路人?深更半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谁吃多了撑得,没事散步到那里去?莫非是盗贼的同伙?或者另有图谋之人?还是故意使用过路人,暗示郭星别有用心?

    郭星一个劲的劝她要往好处想,自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算在报纸上出了名,又有什么好处?枪打出头鸟,说不定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

    换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母子三人就不一样了,生活本来就很艰辛,还有好色的领导常常给小鞋穿,现在树立了他们做典型,至少领导不敢随意为难他们了,说不定工作上,生活上还会给点好处。

    再说了,林馨不是要下放吗?我们想帮忙也帮不上,记者这样写,不是帮了大忙吗?以后推荐上大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事迹啊,还有更好的吗?

    你说过路人?那也没有说错,在历史上,我们谁不是过路人,除了那些大英雄,那些史诗一般的人物,谁还记得其他人?如果把我们写成路人甲,路人乙什么的,也要烧高香才会有的。

    不信?看看那些电影,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里面有多少群众演员,你们谁记得他们?

    陈宝莲听的一愣一愣的,不明白这人脑子里在想什么,共产党员可以不为名不为利,可是你还不是党员吧?再说了事实就是事实,篡改总是不对的,总不能让大家以后都去说假话吧?

    郭星心想,我求什么?说实话,真没什么好求的。

    求名?都是浮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曹操对统一中国有大功,可是千古留骂名。

    求利?有饭吃,有衣穿就够了,难道你一人能睡两张床?死的时候钱能带到阴间去?还不是一杯黄土?

    《红楼梦》里说的好,“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篡改?不算吧?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没有那么严重。

    假话?谁说那是假话?记者采访时我不也是那样说的吗?能为自己的朋友帮点忙,善意地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不算错吧?

    算了算了,我们都是小人物,最基层的草根,平平静静就是福,安安稳稳过日子吧。

    很多时候,吃亏是福,举头三尺有神明,老天爷亏待过谁?

    事情还真给郭星说中了,在林馨来拆线的时候,告诉了郭星一个好消息,公社有一个指标,是县卫校的,九月份开学,问她愿意不愿意去。大学指标今年没有,要想上大学,只能再等了,什么时候有公社这一级是没有可能知道的。

    当林馨问郭星的意见的时候,郭星就说了一个字:去!

    为什么不去?去知青点劳动,那完全是没有办法的事,大势所趋,又找不到其他理由,只能如此。现在有了另一条出路,为什么不选择?

    像林馨这样聪明的孩子,有机会读书,就一定要争取,等年纪大了,就是有了机会,也不一定能读的进去,真的是时不我待,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时机。

    再说了,下放农村,是农业户口,现在城乡差别巨大,以后想恢复城镇户口千难万难,托关系走后门都不一定办得成。而上卫校读书,毕业以后不论分到哪里都是城镇户口,每月定时拿工资,多好的事?一个没有关系、没背景的人,想要这个商品粮指标,求人都不知道求谁去。

    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没有后悔药可吃。

    想当医生?卫校就有医士班,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事在人为么。

    以前的扁鹊、华佗,有什么学历?还不是成为了医中圣手?

    只要有理想,不断的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的。

    再说了,学校毕业就是国家干部,至少吃皇粮比挣工分强吧?你一个女孩,又能挣多少工分?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想到这,郭星问她去卫校读的是什么专业,林馨还不知道,因为只是口头询问,并没有看到通知书。

    郭星建议她一定要读医士班,即使分到护士或者其他专业,也要鼓起勇气求学校领导改一改专业,这是今后一辈子的大事,如果没有其他原因,一旦工作了极难转换职业。

    看在林馨现有的光环上,估计学校领导通融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想上医学院?那得要有大学指标才行,多少人盯着?就是有指标,你谁呀?凭什么给你?

    再等一次破墙行窃?还是不要了,太危险。就算再次遇到了,也抓住了人,还要有张处长才行,还要有记者帮你才好,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不行。

    这次不就是如此吗?仔细想一想,这次其实非常危险。

    如果郭星不是一个细心的人,根本就注意不到墙体振动的事。

    就算是有所怀疑,后来检查室内、室外都没有发现异常,粗心大意的人可能就回去睡觉了。

    没有那道闪电,恰巧郭星正在四处张望,也发现不了供销社后墙的破洞。

    如果郭星犹犹豫豫,耽误了时间,晚去了十分钟,结局真有可能完全不同。

    这么多的巧合集中在一起,一环扣一环,是那么容易复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