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红尘医道 » 第164章 改进中药

第164章 改进中药

    “就如优点一样,中医的缺点太明显了。以前几千年,没有西医,没有多的选择,也许还不觉得,有了西医以后,一下子把中医的缺点放大了。比如说,如果是感染,西医可以找出细菌来,涂片让你看;中医不行,不论是六淫还是七情,都是主观的判断,虽然道理上说的通,只是很多人奉行的是眼见为实,如果人家反问一句,假如你分析错了呢?如何证明?就有些坐蜡了;比如说病灶,哪里长东西了、穿孔了、出血了,西医可以通过手术或者设备,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蒙不了大家;中医呢,都是肝郁气结、痰湿阻滞之类的,依旧是主观的推论;更麻烦的是在用药上,如果是小孩,那么苦的中药,怎么喝得下去?如果是老人,有的人饭都吃不下去,怎么喝药?更别提还要煎药,不能急用,不方便携带,味道难闻等等。特别是煎药,在农村无所谓,隔得远,药味不影响他人;在城里,很多人住一栋楼里,煎一次药,全楼都可以闻到,要是天天煎药,谁受得了?”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是郭星想让程巽远难堪,而是明白他的意思,自己从西医、以及普通人的视角看问题,对他只有帮助,没有害处,所以毫无保留,都倒了出来。

    只有先发现问题,才可能去找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有人说的,提出了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最怕的是故步自封之人,只能停留在原地,无法与时俱进,中医现在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

    有了西药作为对比,中药的不方便之处显而易见。比如晚上感冒了,或者周末生病了,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到哪里去找中医看病?都休息了。就算有人值班,开了方剂,还得回家去煎。不少人住的地方比如集体宿舍,连炉灶都没有,更别说砂锅了,拿了中药也喝不了。这导致很多人只能首选西医,而不会想到中医,久而久之,中医的没落是可以预期的,

    “那,你有没有解决办法?”程巽远有些迟疑地问郭星,搞中医中药的人也知道这些问题,只是想不出好办法来,所以只是问问,没抱太大的希望。

    “有啊,好多办法,我先从用药说起,首先要免除病人煎药的烦恼,怎么方便怎么来。比如我把治疗烧伤的中药制成粉剂,消毒以后,一个办法与凡士林纱布混在一起使用,一个办法是直接把药粉洒在伤处,或者包在小纱布袋里敷在伤处的外面,既可以杀菌,又可以吸收渗出液,还可以促进皮肤的生长,一举多得。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这样的药制成水剂,直接喷洒在伤口上,携带使用方便,又快又省事。如果是疼痛,可以制成不同的贴剂,仅仅伤湿止痛膏一种是治不了百病的,比如痛风,因为结石引起的关节疼痛,就需要不同的药才行。仅仅外用药,就可以做出涂抹的,喷雾的,粉剂,贴剂。口服的,就更好办了,制成冲剂,应该是最简单的,还有丸剂、口服液、粉剂,稍微改良一下,大有可为。至于注射剂,要求较高,可以暂时不搞。从单味中药中提取单一的成分做药,比如已经广泛使用的654-2,这是研究机构的事,有钱、有闲也可以参与。”

    “问题是这样搞,就没有辨证施治了。”

    “您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推广中医中药,发挥我们的长处,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像西药一样,让每个病人都可以使用中药?”

    “是啊,只是单靠人力制药,量太少了,制作特殊的药,还可以,制作常用药,力有未逮。”

    “中医中药要走出困境,必须得学习西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不然一直沿袭过去的传统,结局会越来越差。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有的疾病,个体差异不是很大,对辨证施治要求不高,我们可以选一个代表方剂,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让中成药像西药一样,只要医生开了处方,病人可以根据说明书,随时随地服药。国人对中医中药还是信任的,只要去掉了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中医中药打开新局面指日可待。”

    “你认为这个方法可行?”

    “应该可行。您要是还不确定,我们可以先选一到两种常见病,各选一个代表性方剂试试,看看效果如何,看看大家的接受度如何?从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来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不怕你笑话,我们一直使用传统的方法,思路有些窄。只是现在西医越来越强势,百姓接受度越来越高,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不做改变,中医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我们不熟悉机器,不懂工厂管理,所以一直没敢付诸行动。你的意见,让我增强了信心。”

    “不论是工业化生产,还是管理,现在都不是大问题,只要找到一个懂行的人,这些困难都很容易克服。真正的难点是外行人不懂中医中药,比如说西医,遇到一个慢性病,不能手术,西药效果不好,想用中药,自己又不懂,怎么办?手边没有可用的中成药,只能放弃,继续用作用不大的西药。如果把一些疗效明显的方剂变成了中成药,西医只需要看说明使用就好,最大的障碍就不复存在。”

    “方剂是我们的强项,经过上千年的运用,效果完全不用担心。确实可以按你说的,先选一个病种、一个方剂试试。在选方上,我们可以尽量考虑周到一些,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方便医生、病人对症使用。”

    “您要是真的开始大量生产常用的中成药,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功一件。举一个例子,就说最常见的感冒吧,西医没有特效药,吃不吃药都差不多,但是中药确实有效啊,吃了解表药,出了一身汗,症状就明显缓解了。这样的成品中药一定会民众成为居家旅行必备的良药。您想想看,它的贡献有多大?不论是对个人、对家庭、对医院、对社会、对国家,节约了多少时间?减少了多少无谓的消耗?所以美好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个多赢的局面。不过,这样搞的话,我们这里的人不就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