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三国演义 » 第九章:京师政变(下)

第九章:京师政变(下)

    又是一日深夜,又是在皇宫深院,还是那十常侍,不,应该说是九常侍。

    张让大发脾气,怒道:“真咽不下这口气,想那何进原本只是一杀猪的屠夫,要不是靠我们抬举,能有今日?可是现在竟然骑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可恶,可恨!”

    张让已经很多年没向别人低头过了,就连当年的灵帝都是称自己为阿父,可如今,竟受此奇耻大辱,真是越想越气。

    段珪:“唉,虽说如此,但形势如此,何进如今权倾朝野,谁还敢忤逆他?”

    赵忠:“唉,虽然这次何进说放过我们,但那些朝中大臣,恐怕还是容不下我们啊。”

    段珪:“不如我们告老还乡,回家安享晚年吧。”

    张让:“无稽之谈,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有今天的地位,岂能轻易放弃!还有,我们的家族子弟也都是因我们在朝才可以官运亨通。如果我们回老家了,那我们的整个家族都没了。”

    段珪:“那现在怎么办?”

    赵忠:“太皇太后也看不惯何进,我们何不把她拉拢过来。”

    张让:“太皇太后?”

    赵忠点头:“我们可以挑动太皇太后,让太皇太后与何家斗个两败俱伤,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张让:“嗯,好计,你们怎么看?”

    余人:“我等附议。”

    次日,九常侍就来到太皇太后宫中,刚叫了几声“太皇太后”,就听太皇太后骂道:“哼,你们还好意思来见我。先帝把协儿托付给你们,你们现在却投靠了何进。”

    张让急忙辩解道:“太皇太后,冤枉啊。不是我等不扶殿下为帝,实在是何进权势滔天,带兵入宫,直接把龙袍披在皇子辩的身上,我等也是无可奈何啊。”

    太皇太后:“唉,那你们说现在怎么办啊?”

    张让:“虽然何进权倾朝野,但您还是太皇太后啊,身份同样尊贵。”

    太皇太后:“你直接说怎么做。”

    张让给了一个眼色给段珪,段珪说:“太皇太后,那何进直接给皇子辩披上龙袍,立为皇帝,大皇太后也可以直接封殿下为陈留王啊。那何太后有娘家人,太皇太后您就没有娘家人吗?您可以加封国舅(董重)为骠骑大将军。给他来一个分庭抗礼,如此一来,朝中必有很多大臣愿意支持太皇太后,那何家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太皇太后:“嗯,好计策,不过我想更进一步,我再来一个垂帘听政。”

    张让等人拜道:“太皇太后英明。”

    何进做事雷厉风行,张让等人也不遑多让。就在次日早朝,太皇太后就垂帘听政,并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加封国舅董重为骠骑大将军。

    何进的亲信立马便将此事报给了何进:“今日早朝,大将军未到,那董太后突然垂帘听政。降旨立皇子协为陈留王,加封国舅董重为骠骑大将军,并重用十常侍共理朝政。”

    何进:“有这等事?此事若不是十常侍的主意,则就是太皇太后胡作非为,速召袁绍、曹操等人进府议事。”

    亲信:“诺。”

    闲话休叙,袁绍等人得大将军何进的召令,急忙赶至何府。

    何进:“今日早朝,太皇太后突然垂帘听政,降旨立皇子协为陈留王,加封国舅董重为骠骑大将军,并重用十常侍共理朝政。你们怎么看?”

    淳于琼:“十常侍与太皇太后都已没了势力,此举必是他们互相勾结,意欲与大将军争权。”

    何进翻了一个白眼,这傻子都看得出,要你多说:“说怎么办?”

    袁绍:“大将军手握重兵,何惧他们。直接出兵围住董重府邸,逼其交出印绶。那董董在京师,无权无势,只是一个虚名的骠骑将军,谅他也不敢反抗。”

    何进:“那太皇太后呢?”

    袁绍:“太皇太后原是藩妃,出身不正。明日朝议之时,可令三公同时奏请,藩妃居于正宫,不合礼法,应该迁回原封地。太皇太后初临朝政,无权无势,无力反抗。”

    何进:“本初所言甚是,就这么办。还有,我之前说过,十常侍倘若再敢谋害我,我就把他们杀个干净。他们还敢勾结太皇太后,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诸君有什么办法可以杀光阉党?”

    淳于琼:“大将军,末将请借精兵五千,杀进宫去,尽斩阉竖。”

    曹操:“大将军不可,带兵进宫,声势太大,容易泄密。”

    何进:“那你有什么办法。”

    曹操:“此事简单,十常侍祸乱朝政多年,所犯之罪何止千百,随便抽出一条都是死罪。直接命令几个狱卒进宫捉拿十常侍就是。他们敢反抗,就地诛杀。他们不反抗,哼,抓起来,处以极刑,死得更惨。十常侍一死,其阉党势力自然瓦解。如此一来,朝廷必定再次安宁。”

    何进:“本初,你怎么看?”

    袁绍:“孟德之言不无道理,但是,之前孟德又说宦官势力祸乱朝政百余年,根深蒂固。如果直接杀了十常侍,他们那些余党呢?肯定是心怀怨恨,暗流涌动,可能还会来刺杀大将军。属下以为,还是应当把这些宦官全部斩尽杀绝,不留遗祸。”

    何进:“嗯,本初也言之有理啊。那你说具体怎么办?”

    袁绍扫视了众人一眼:“大将军,如果只是解决阉党之祸,还算不得彻底。前些年,黄巾造反,朝廷下令各州郡自相募兵守备,虽然加速平定了黄巾之乱,但是也让各地积留了大量的兵马、钱粮,这些人有可能将来会成为割据的诸侯,甚至重现当年的七王之乱。”

    何进点点头。

    袁绍:“大将军可借陛下旨意,令那些有兵马的州牧、太守领兵进京,共同诛杀阉党。阉党的势力如何比得过这天下的兵马,必被各地州牧太守所杀。待到庆功宴上,大将军尽夺各地州牧太守的兵权,再赏赐他们大量的财物,以表其功。而后,再像之前一样,严禁各地私自募兵。如此,京师和地方的隐患都解决了,可谓一举两得。如此,汉室可兴矣。大将军也必然流芳千古,名载青史。”

    何进哈哈大笑:“本初……”何进正要夸奖袁绍,却被曹操打断。

    曹操:“不可,大将军,不可啊。”

    何进不高兴,道:“孟德,为何不可?”

    曹操:“本初此举,乍一听,确实是万全之策。但实际操作很难。第一,召各地诸侯进京,此事极难保密,必会惊动十常侍。其二,各地州牧、太守的兵大多都是私自招募的,较为忠心,怎么可能用一场酒席就剥夺了他们的兵权?其三,各地兵马齐聚京师,京师附近的百姓必然遭殃。此计断不可行。”

    何进:“那你说怎么办?”

    曹操:“还是之前臣说的那样,一个一个来,先剪除元凶,杀十常侍,然后缓缓清除阉党势力。而对于那些各地有兵马钱粮的州牧、太守,可以用官职爵位诱至京师,能来几个算几个,剩下的再慢慢清除,逐步瓦解他们的势力,一步一步的做。请大将军慎重。”

    何进冷哼了一声:“窦武、陈蕃也是像你说的一样,用几个狱吏就捉住了宦官,结果他们反而被宦官所杀。你还年轻,不懂政事。本初之计,你觉得自己做不成,不代表别人做不成。我官居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谁敢不从!再者,袁家四世三公,有本初相助,谁敢在京师撒野!本初之计,一石二鸟,可谓妙计。”

    曹操看了一下袁绍,袁绍没说话,曹操有些脸红,但此事关系汉室,还是忍不住再说了一句:“大将军,此事稍有不慎,汉室必将倾覆,请大将军三思啊。”

    何进思索了一下:“哦,我想起来了,孟德乃宦官之后,如今百般阻止,莫非是害怕自己也受到牵连?”

    曹操:“你!”

    何进哈哈大笑。

    曹操愤然起身离去,出门望着天上的明月,发出一声长叹:“我曹操一片忠心,为国为民,天地可鉴。如今,唉。”

    闲话休叙,却说何进兵围董重府,董重惊恐,于府中自缢;太皇太后被迁到封地后,随即被鸩杀;何进密信召各地州牧、太守领兵进京,准备诛杀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