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三国演义 » 第二十九章:董卓身死

第二十九章:董卓身死

    董卓带貂蝉去往郿坞,百官齐到城门外相送。

    王允:“将军,好久不见啊。”

    吕布没搭理王允,一脸愁闷。

    王允:“老夫最近染病在家,数日未出。今日相国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没想到将军也在此,将军为何一脸愁闷呢?”

    吕布:“哼,正是为你的女儿。”

    王允:“哦,我女儿?有我女儿何事?”

    吕布:“董卓那厮,以看儿媳妇为名,自己霸占了貂蝉。”

    王允:“什么,不可能!没人能做出这种禽兽不如之事。”

    吕布:“如果董卓那厮真比禽兽还不如呢。”

    王允:“这,将军,且到我家中,我听一下此事的详细过程。”

    吕布点点头,和王允一起到王允家中,吕布把貂蝉被董卓收下和凤仪亭的事都和王允说了,这些自不必再重复讲了。

    王允叹息:“唉,不曾想相国竟然真的做了这禽兽不如之事。”

    吕布听后又气又怒。

    王允看到吕布满面怒容,继续加猛料,道:“唉,太师淫我之女,夺将军之妻,这种事传出去,必被天下人所耻笑。唉,笑我也就算了,我本就是一个老迈无能之辈,行将就木,不足道哉。可是,将军乃是盖世英雄,岂能受此大辱。”

    吕布怒火冲天,再不能忍,大叫一声,将桌案掀翻,骂道:“吾定当杀此老贼,以雪吾恨!”

    王允急忙摆摆手,慌道:“将军慎言,会连累老夫啊。”

    吕布瞋目,喝道:“哼,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王允小心地说:“难道,将军真想……?”

    吕布:“唉,我是真想杀了这老贼,只是,奈何我们有父子之情。杀了他,恐惹后人议论。”

    王允笑道:“将军此言差矣。其一,那董卓祸乱朝廷,肆虐百姓,人人得而诛之。将军若能诛杀董卓,乃是为国除害,是大汉的功臣,天下人都会称赞将军,岂会议论?其二,当今乱世,父子兄弟自相残杀者尚且不计其数。将军姓吕,那董卓姓董,只是有一个虚的父子之名罢了。后人又怎么会因这个而议论将军呢。其三,方才将军说董卓在凤仪亭掷戟要杀将军,那时,董卓可曾想过父子之情?”

    吕布听后,恍然大悟,离席而拜,道:“司徒一言,使布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我意已决,誓杀董卓,匡扶汉室。”

    王允拜道:“将军此举,必能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吕布冷哼一声,似乎在对董卓说:“董卓,你竟然为了一个女人就要杀我,好,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

    王允和吕布连日筹划诛杀董卓之事,又连结了士孙瑞、黄琬等多位朝中大臣,共同参与此事。众人合计,选一能言善辩之士,告诉董卓皇帝要禅让于他,骗董卓入朝。然后在宫内埋伏甲士,待董卓进宫,一齐杀之。众人推荐李肃前去。李肃因游说吕布归降后却未能升官,心怀怨恨,于是欣然允之。

    闲话休叙,且说李肃来到郿坞,将皇帝要禅让的事和董卓说了。

    董卓听后大惊,却不敢相信,道:“什么,天子要禅让于我?是真的吗?”

    李肃:“千真万确。天子自感无德,早就想禅让于太师了。朝中大臣也都想成为从龙之臣,开国元勋,都极力赞同皇帝禅让于太师。”

    董卓大喜道:“哈哈哈,我早知道这一天会来的。哈哈哈,不行,我得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家人。”

    董卓来到内房,对其母,说道:“拜见母亲,儿子即将受禅为皇帝,母亲就是太后了。”

    董卓母亲:“儿啊,我近日心惊胆跳,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董卓:“母亲要为国母了,这样的大事自然会有些征兆,母亲不必担忧。”

    董卓然后又把兄弟姐妹,妻子儿女等人都叫来了,足有数百人。

    董卓:“我即将受禅为皇帝,你们以后都是王侯贵族了。”

    众人听后大喜。

    董卓笑道:“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哈哈哈。”

    众人又说了一些“恭喜陛下”“祝贺陛下”之类的吉祥话,不必细说。

    董卓在李肃等人的拥护下赶往长安。李儒看着董卓的车队,摇摇头,长叹了一声,道:“主公,这是我为你做的最后一点事了。剩下的,就看天命了。”貂蝉在城楼上也看着董卓的车队,也微叹了一声,如释重负。

    且说董卓的车队,走着走着,其中一辆马车的辔头断了,车轮也折了。

    车队停下来,董卓问明缘由,然后问李肃:“车轮折了,马辔断了,这是何征兆啊?”

    李肃笑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陛下接受禅让,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说实话,李肃这个反应能力啊,真是绝了,虽然在三国时期此人并不出名,但确实也是有着很强的能力的。

    董卓听了此话后,疑云尽散,大喜,继续坐车前行。

    董卓的车队走着走着,又遇到路边有三个小孩在唱童谣,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古代人很信这些童谣的,董卓听后,心中又有疑惑,遂问李肃:“这童谣是什么意思啊?”

    李肃的脑袋是很聪明的,听了一遍就知道这童谣是什么意思:千里草,这是一个董字,十日卜是一个卓字,这句话是说董卓不得好死。这谁呀,尽给我捣乱!

    李肃心里虽然在骂人,但是脸上仍然装作一副思考的表情,片刻之后,如恍然大悟一般,对董卓一拜,笑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此童谣是说刘氏当灭,董氏当兴之意也。”

    李肃想不出怎么把这首童谣的含义讲好,索性直接说个结果,说个董卓爱听的结果。果然,董卓听后大喜,也不管这个结果是否和这童谣的字面意思对得上对不上。

    一个时辰后,董卓的车队来到长安城内。董卓进城,自然有人提前清路,所以城内街上很安静。董卓在车队坐着,心情激动,遂掀开帘子,想看看还有多远,却见一个道人,站在高处,手持长竿,竿上有一块白布,白布上写了两个口字。

    董卓疑惑,问李肃:“这个道士在干嘛呢?”

    李肃看到此幕,心中又在骂人:两个口字是吕,写在布上,就是吕布。白色就是丧事、吊唁的意思,这就是说有人将被吕布所杀。难道我们之中有内鬼,谁啊?一直在给董卓暗示。

    李肃心中明白,对董卓这个将死之人也有些不耐烦,被人暗示了这么多次,肯定很烦躁,但还是挤出一点笑容,又略带随意,道:“他有病,得了失心疯了。”

    董卓听后,点点头,心中暗道,看样子也是,这人八成是疯了。

    董卓来往长安的这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奇异的事,若是在平时,董卓肯定会有所警觉。但是呢,董卓来长安的目的可是接受禅让啊,当皇帝啊,这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甚至不敢想象的事,这件事,实在是可以让绝大多数人疯狂。

    董卓的车队又走了几十步,就来到了皇宫门外,吕布等人早就在迎接了。

    吕布喜道:“孩儿拜见父皇,我等,在此久候多时了。”

    董卓:“哈哈哈,好好好。”

    吕布:“孩儿恭贺父皇,受禅于汉,继承大位。”

    董卓喜道:“哈哈哈,我为皇帝,就让你当大将军,总督天下兵马,哈哈哈。”

    吕布听后,还真有些心动,不过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笑道:“谢父皇。”

    董卓:“走,随我一同进去。”

    吕布:“诺。”

    董卓下车,在吕布等人的拥护下前往宫内。

    董卓等人来到嘉德殿门口,看见王允全身披挂站在门口,心中疑惑,这王允为何这身打扮。

    王允突然拔剑大喊道:“反贼已至,武士何在?”

    王允话音刚落,突然,从四面八方涌出许多全副武装的侍卫,或拿长戟,或握腰刀,皆来杀董卓。

    董卓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武艺非凡,片刻之间,竟然还杀了五六个侍卫。

    董卓此时终于意识到危险了,急忙大呼道:“吾儿奉先何在?奉先救我!”

    吕布此时却突然出现在王允的身边,并拿出了一纸诏书,大喊道:“奉诏讨贼!”说罢,吕布一跃而下,持方天画戟将董卓封喉。

    董卓倒地,血流如注。吕布哈哈大笑。

    李儒将董卓尸体游街示众,百姓足践其尸。原著中写的很详细,董卓家人的结局啊,董卓的部下啊,蔡邕伏董卓尸上哭泣,等等,这些事,此书中就不描述了。

    我简单描述下几个画面,百姓把董卓尸体点天灯,长安城内皆张灯结彩庆祝,无数臣民欢饮达旦。貂蝉驾车远去,归入尘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