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身而为龙 » 第十七章 果然是你

第十七章 果然是你

    李佩娟回到公主府,丫鬟婆子都一脸紧张的递姜汤,架火盆,禀告着厨房热水一直备着,可以马上洗热水澡。她们并不知道李佩娟的实力,只是知道这春雨绵绵,即使带伞了,一身湿气的在外面待了这么久,对于女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生病的,公主生病,那是大事情,所以她们比谁都紧张。

    李佩娟自无不可,知道她们也是好心。进了浴房,好好的泡了个澡。

    穿着内衣,批着浴袍坐在书房里,丫鬟在帮她擦干头发,丫鬟偷偷看着公主的侧脸,精致,细嫩,因泡澡现在脸上红扑扑的,把眉目间的清冷压下,反而愈发的妖艳妩媚,小丫鬟顿时转头不敢多看。

    天就要黑了,李佩娟就趁着这个时间把书桌整理一下,她是不让人碰书桌的,倒没什么秘密,只是她喜欢自己整理,这样她能知道东西在哪,当然,也只限于书桌,其他的是无所谓的。

    当手拿起一叠诗文随手翻阅时,看着眼前自己抄写下来的《咏蛙》,脑海中突然就明白过来那对联的字为什么看着熟悉了,当初初试的试卷,因为思路撞车,她可是好好的研究了一下风浪的经文内容的,对他的字,不能说无比熟悉,但至少看着眼熟。

    衣袍宽松,锁骨半露,浑身粉红的李佩娟,轻咬着唇角,看着手上的诗句,双眼仿佛散发着明亮的光芒。

    ‘可算是让我找到你了。’

    ...

    京城,深夜。

    春雨绵绵不停,整个京城都已经停滞了下来,街面上,各坊间,都已经没有行人了,就连青楼画舫,也已经关上了大门。

    因为有宵禁,此时还能在京城里活动的,只有各防卫司,还有陛下的暗卫,这些算是京城黑夜中的守护者。

    京城某一处的地下,三个黑袍人在此聚会,一个四方桌,桌上一点小小的烛火,三个人各坐一边,显得极为诡异。

    沉静了一会,东边的黑袍人率先说话,开口却是一阵苍老的口音:“已经拖了很久了,你们还没有下定决心吗?”

    又等了一会,见两人还是不说话,东边的老人身体微微前倾:“你我寿数将尽,岂能不自救。”

    听了这话,剩下两人终于是同意了,只是坐在南边的老人还是有些疑虑:“上有天道,不可不慎重啊。”

    西边坐着的老人却是解释的说道:“人族有儒圣的例子在,人定胜天也并非不可能。”

    话已经说开,三人密谋不止。

    ...

    皇宫,御书房。

    李景今天没选择去后宫,就在这御书房躺下休息了,六十多的老人,听着外面连绵不停的春雨,显得有些焦躁,最近朝堂上基本就围绕一个事情在讨论,防洪。

    去年京察,在大朝会上,罢免了不少的官员,其中更多的,也是百姓不知道的是,裁撤了数量不少的吏员,虽说对朝堂,对天下的运转没有起到波澜,但是此次想要防洪,想监察中洲各地的堤坝时,就发现吏员人数不够了。

    今年科举,当然不只是选官,民间之中也是选了不少吏员进入各个衙门的,但是他们都是新人,是否是能吏,有没有水平,现在都还是考察阶段,如今拖了这么久,也是因为要从各洲,各郡府火速抽调一批人来中洲,现在刚刚分配下去,算是告一段落了。

    李景焦躁,是因为天下十三洲,都有山脉险峰。唯有中洲,一马平原,肥土万里,也算是天下除了江南外,唯一的粮仓,加上中洲两边的两条南北走向的运河,中洲算是天下最为富饶的地方了。

    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人皇太祖,当初开凿两条运河,加上本来就有的两条向东奔涌的大河与大江,生生就把中洲困在这“井”字的中间,天下河流在其他洲郡因为有山脉阻挡,河流蜿蜒平缓,水流不急,但是在中洲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单单每年因为水中暗流的冲击就损失不少船,所以历年来中洲这个“口”字的防洪工作都是需要时刻注意的。

    往年有龙族在帮衬着,加上两条运河分担运力,一直相安无事,这次居然已经让龙如海来预警了,可见事情不小。

    在榻上躺了许久还是没能安心睡着的李景起来,也没有传唤殿外站岗守夜的人,披着衣服就着长明灯的微光走到御桌前,伸手摸上玉玺,打入一道神念“速来御书房。”

    盏茶之后,龙如海挪移到御书房,见李景站在窗边,拱手行礼:“陛下,深夜唤臣何事?”

    “你上次预警,说防中洲水患,但是这事多有波折,今天朝中才刚刚安排下人去做。中洲算是安排完了,但朕还有些不放心。想麻烦你北上三洲之地走一趟,果真有事,你也能及时传来消息。”

    “臣遵旨,陛下不必过于担心,臣之前就说了,四条河流的运力是能够承载的,只是中洲之地是天下水运中心,港口堤坝众多,是重中之重,所以臣才前来预警。”

    “唉,朕也知道。但是既然这次有此风险,那就是不能大意的。天下承平千年,你龙族居功至伟,这次天道循环如此汹涌,也不知是福是祸。”

    “天道循环臣也不好猜,但既然陛下忧虑,那也能暗中多做一些准备,无事自然最好,真能查缺补漏一番,也是好事。我这就去北上巡查三洲,陛下安歇吧。”

    李景看着龙如海认真的说:“麻烦爱卿了。”

    ...

    龙如海挪移到了天涯海阁,龙眼睁开,在院子里四周看了看,他是第一次来,看着西面墙角的架子下,葡萄树已经种下了,院子里生活气息很浓厚,他也不打招呼,就这么在院子里看着,连绵的春雨也丝毫没有沾到他。

    不久,心有感应的风浪就穿着衣服打开卧室的门,他看着龙如海站在院子里,疑惑道:“爹,你这么晚怎么来了?被娘赶出来了?”

    龙如海嘴角抽搐了下,也不回答,直接说:“我要出京,最少应该要半个月,你多去看看你娘,有事直接用神通找我。”

    说完也不等风浪回答,点了点头就挪移走了。

    风浪看着已经没人的院子,想了想,也没觉得有什么事情,就回屋睡下了。

    ...

    第二天。城外。

    李长歌一身青蓝色道袍站在城外官道上,看着城外忙碌的人们和依河而建的村镇。感叹一番都城的繁华。

    他这次是身负师命而来,拿着罗盘在都城兜兜转转,最后在天涯海阁门前站定。

    “应该就是这了。”

    看了看牌匾,李长歌走进门内,看到一个壮汉在屋里打扫,作揖闻到:“打扰了,在下道门李长歌,奉命来见新出世的真龙。”

    “稍等。”正在打扫的马忠闻言回了一句,就往里走。

    拉开布帘,对着风浪说:“公子,外面来了个道人,自称道门李长歌。”

    “哦?我还没入世行走,这就找来了?请过来吧。”

    不一会,李长歌走来,对着风浪作揖道:“道门李长歌见过新龙。”

    “你是当今道门行走?你可以叫我风浪。”

    “见笑了,我此次下山也只是师门任务,来送请帖的。”

    说完,李长歌从怀里拿出一张烫金的请帖,递给风浪。

    接过请帖,风浪也客气的说:“有劳了,我还没有天下行走,没想到你们道门却先找来了。”

    “新龙降世,总是一件大事。这请帖也只是提前送了,以后风浪兄要天下行走时,可以凭此帖来我道门。”

    李长歌说着话,手中不停,把戴在手上的戒指摘下,“这是掌门师尊让我交给你的。”

    ...

    聊了许久,正要送李长歌离开,在门口处分别之际,忽听耳边传来一句话语:“果然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