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挽明稳健帝 » 第23章 燧发枪之威

第23章 燧发枪之威

    消完食后,朱由检又来到了孙元化处。

    “孙卿,这段时间,苦了你了。”朱由检拉着孙元化的手,长叹道。

    孙元化一脸感动道,“陛下为了臣下的安全,想的如此周到,微臣感激不尽。”

    “孙卿,”朱由检道,“朕原本的打算,是想让你做兵仗局掌印。”

    “不过现在,时机还不太成熟。”

    孙元化望着朱由检的眼神,释然的点了点头。

    朱由检道,“不过兵仗局掌司官有空缺,朕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孙元化眼前一亮,道,“陛下既然这么说,臣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朱由检也是精神一震,道,”不知孙卿有何良才与朕?“

    “犬子孙和鼎,”孙元化一脸骄傲的神色:“自幼对于器械有超人的天赋,对于火器性能极为稔熟,性喜静,不爱苟且之事,忠正严谨,可为兵仗局掌司。”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孙卿这是在让朕徇私吗?”

    孙元化脸色微红,自信道:“陛下,所为举贤不避亲。”

    “老夫见过许多工匠,能被老夫高看一眼的,除了孔有德这个叛逆,就是犬子了。”

    朱由检听到孔有德这么名字,眉头微微一皱。

    明末有许多行为恶劣,遭人唾弃的汉奸。

    而孔有德是其中恶名昭著者。

    孔有德因为畏罪投降了满清,为满清带去了火炮技术,并不遗余力的帮助满清炮轰自己的同胞,因为卖国卖的太用力,被满清封为恭顺王。

    这个为满清带去第一生产力的铁杆汉奸,论危害性,绝不比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平西王吴某人差。

    孙元化见朱由检一皱眉头,以为是自己哪里说错了,额头上冷汗直流。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朕只不过是想起来孔有德这个反骨之徒罢了。”

    “说起来也是朕的过失,让此贼投降了满清。朕如果能稍稍宽待一些军士,就好了......”

    孙元化道,“陛下不必自责。”

    “孔有德此贼,臣知他不是忠义之士。臣只是苦于找不到必杀他的理由,且做事还算勤恳,但一旦风向有变,此贼必会摇摆不定。”

    “只是陛下要拿臣进京的时候,臣已经来不及处理这个隐患了。”

    “现在臣蒙皇恩,必会造出无坚不摧的火器,把这个卖主求荣的奸贼轰的渣都不剩。”

    “臣不是自夸,论火器,孔有德的水平,再给它五百年,它也赶不上它师父我。”

    朱由检叹了口气,道,“是朕对不起孙卿啊。”

    “和鼎就为兵仗局掌司官吧。”

    “记住,和鼎暂时不能在兵仗局露面,且朕想要三百把质量上佳,不炸膛,冷却时间短,寿命长的火铳,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孙元化道,“陛下,火铳,只是臣和犬子玩剩下的东西。”

    “臣曾有从传教士汤若望那里,听到过只言片语高级火器的设想。“

    “臣和犬子经过日夜研究,臣研制出了西人所说的燧发枪。”

    “臣研制的燧发枪,只需在药池内灌入足够的火药,扣下扳机,铅弹就会射出。”

    “经试射,喝口水的功夫,射出一个子弹。且喝口水的功夫,就可以把铅弹装满。”

    “且臣的燧发枪,在一百五十步外,可破甲,最大有效射程,三百步。但精度上,有些不那么精确。”

    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应该是改良版的滑膛燧发枪,比之火绳枪和火铳,先进了不知凡几。这个孙元化,自己没有保错。

    “孙卿,”朱由检微笑道,“不知孙卿的火器,可否拿来让朕大开眼界?想要装备到军队,又需要多长时间?”

    孙元化道,“陛下,臣的滑膛枪,陛下若想把玩,臣自可以献上。”

    “只是以臣对工匠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的估计,陛下想要三百把燧发枪,没有半年的时间,怕是下不来。”

    “那以孙卿家工匠的水准,一天可以制作几把合格级别以上的滑膛枪?”

    “陛下,臣家里的工匠,皆是常年受臣熏陶,人数大概在十数人,一天可造三把合格的滑膛燧发枪。”

    朱由检脸色一阴,沉声道:“朕可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而且朕也不养吃闲饭的。”

    “算了,兵仗局朕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朕要卿和孙和鼎一起,用卿家里的工匠,一个月的时间,把五百把合格级别以上的滑膛燧发枪制造完毕。”

    “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卿父子二人廷杖二十,罚俸一年。”

    孙元化一脸激动的跪在地上,道:“臣孙元化,代犬子,谢过陛下信任!”

    “陛下放心,犬子若是不尽心尽力完成陛下的托付,臣第一个饶不了他!”

    “孙卿平身吧,”朱由检道,“朕相信卿父子二人。”

    孙元化起身后,朱由检继续道,“朕大明火器的研究与制造,就托付孙卿了。”

    “朕大明的国运,可是寄托在孙卿身上啊。”

    孙元化激动的跪在地上,眼含热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孙元化也不知道朱由检是何时离开的。只见书案上翻开着一本宋词,映入眼帘的是文天祥的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一处简陋的农房,农房边就是望不见头的田野。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自己的田地中,仔细的观察秧苗的涨势。

    老人腰已经弯的直不起身来了,汗水不停的滴落在田地里,化作秧苗的养分。

    “好苗子,好苗子......”老者嘴里不停的嘟囔着,“这一次,应该能成功了吧......希望老天爷保佑我大明朝,保佑万民,不要挨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