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异世界归来:高中生也要修习魔法 » 第三十八章 韩屿寻仙记 上

第三十八章 韩屿寻仙记 上

    借由小韩屿的视角,竟见到自己的曾祖父林青崖,还是在一千年前的大唐咸通年间,一时间林柯飞速思考起来。

    如果眼前的一切是幻境,那这幻境应该是林青崖布下,出现自己的形象倒是说得通。

    但眼前的一切真实无比,无论是韩屿家人还是大唐风物,都让林柯愿意相信这是一段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往事。

    同时林柯也确实在古籍上见到过寥寥几笔韩屿之名。

    那如果这是一段回忆的话,就有些令人细思极恐了。

    曾祖父林青崖到底是什么人?难道他掌握了穿梭时间的术法?

    还是说此人只是与林青崖长相相同,是一个巧合?

    在林柯思考之时,那从天而降之人已经整理好自身形象,向小韩屿走了过来。

    “小子,你家大人呢。”那人一边往前走,一边打量着四周。

    小韩屿原本以为是遇见仙人,转念一想到刚才这人的狼狈模样,却又有些怀疑,仙人哪里有这么笨的,怕不是哪里来的歹人。

    他忍不住后退两步,却还是鼓起勇气说道:“他们都在我身后呢,马上就到。”

    “你这小子,倒是有几分机灵。”那人已经发现附近并无他人,看穿了小韩屿的虚张声势,笑着说道。

    他已经走到小韩屿跟前,伸出手来。

    小韩屿有心想逃跑,两条腿却不听使唤,只好掩耳盗铃般害怕地闭上眼睛。

    却感觉到一只温热的手,在自己头上轻轻抚过。

    “咦?竟是个有仙缘的。”只听那人有些惊讶地说道,转而语气中又带着几分遗憾:“好一个灵慧俱佳的童子,可惜,可惜。”

    小韩屿偷偷睁开眼睛,仔细观察那人,只见他面带微笑,双目如星,一身说不出来的非凡气质,让小韩屿不禁失神。

    “你是如何寻到此处来的?”那人问道。

    小韩屿此时已不再害怕,回答自己刚刚在追逐一只蝴蝶。

    “哈哈,蝶引童子,桃林遇仙。”那人点头笑道:“妙哉,妙哉。”

    接着又说了一句小韩屿听不懂的话:“只可惜,这世上已无仙人也。”

    “韩屿少爷,韩屿少爷!”

    “少爷!跑到哪儿去了?”

    远处传来丫鬟们的呼唤。

    “小子,你家大人来找你了。”那人仰仰头。

    小韩屿转身看去,隐隐看到丫鬟的身影,他回应道:“小翠姐姐,小环姐姐,我在这呢!”

    “是少爷!”

    “少爷,怎么跑得这么远。”

    “我在和……”

    小韩屿回过头,却发现身后之人已悄然离去。

    他急忙望向四周,却找不见一丝踪影。

    小韩屿走到刚刚那人落地之处。

    只见一枚玉佩系在桃枝上,正微微晃动。

    ……

    “是刚刚那人遗落的吗?”林柯见状想到。

    却又发现那玉佩还在桃枝上系了一个好看的绳结,看来应该是那人故意留给小韩屿的。

    小韩屿踮起脚尖,拉住桃树枝,解下玉佩。

    玉佩解下来的一瞬间,林柯眼前一恍,一切如同电影快进般,逐渐变得模糊。

    再次清晰时,视角已是来到一张书桌前,一盏烛灯忽明忽暗。

    “还带转场的吗这是。”林柯觉得颇为有趣。

    这时一人走进屋来,正是韩屿的父亲,和刚刚比起来,却是苍老许多。

    “还在读这些旁门左道!”韩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读这些东西如何能考取功名?如何光大我韩家门楣?”

    “咳咳……”说了两句,韩父止不住咳嗽起来。

    韩屿连忙起身为父亲顺气。

    韩父抓住儿子的手,苦口婆心地说道:“为父已经老了,只希望能有一天活着见到屿儿金榜题名,出人头地,难道你连这也不能满足爹爹吗?”

    “知道了,父亲。”韩屿无奈点头答应,听他的声音已是少年。

    在父亲的注视下,韩屿收拾起桌上的书来。

    《老子道德经注》《南华真经疏》《古代仙人志》……

    林柯这才发现,韩屿面前的书桌上,除了道家典籍,便是传说轶事,刚刚捧在手上阅读的,也是道人王太霄所著的《玄珠录》。

    将这些“旁门左道”放进箱子锁住,韩屿从书架拿出一本《礼记》,诵读起来。

    韩父见状满意离去,少年韩屿一边读书,一手下意识把玩着腰间的玉佩,正是那日“仙人”所赠。

    场景再度变换,韩屿来到书院,与众多学子一同学习。

    数年后,他乡试通过,韩府大摆宴席,韩父与亲朋四邻推杯换盏,似乎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岁。

    又过几年,韩屿与几名同窗赴京赶考,不中。

    同乡有人中第,韩屿赴宴,酩酊大醉,失意而归。

    咸通十二年春,韩屿娶妻,次年得一子。

    咸通十四年,皇上驾崩,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太子李儇继位,次年定国号乾符。

    懿宗器本中庸,承大中之治却未能中兴大唐,国库空虚,藩镇割据,百姓生活愈加困苦,韩家虽富贵,也已不如前。

    乾符二年,韩屿再试不中。

    乾符三年,韩父去世,这位当地有名的豪商一生富贵,唯一遗憾,便是终未见到儿子金榜题名的一天。

    守孝三年间,想起在病床前,父亲拉着自己手欲说还休的神情,韩屿发奋苦读,他本就聪慧,一经明志,学问一日千里。

    乾符六年,韩屿中进士。

    登科宴上,人人皆来道贺。都说金榜题名时乃是人生最大喜事之一,韩屿却有些麻木,只是逢场作戏。

    宴罢,韩屿回到卧室,打开尘封已久的木箱,取出一本仙人志记,于灯下细细奉读一夜。

    次年韩屿拜校书郎,赴京任职。

    同年黄巢作乱,强渡长江,兵势甚盛,皇帝李儇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奔,田令孜恐圣上见责,独归咎卢携,贬卢携为太子宾客。卢携仰药死。

    听闻宰相身死,韩屿再无心治学,每日修道养生,不亦乐乎。

    听闻黄巢军势不可当,韩屿携家眷归乡。

    中和元年,黄巢军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中和四年春,李克用率兵五万,自河中南渡,连败齐军,七月叛乱平复。

    同年六月,韩母去世,借丁忧之名,韩屿并未返京,于家乡守孝三年。

    三年后复官,韩屿自觉已修道有成,身强体健,神识清明。

    为官数载,经历亲人离世,见惯战乱四起,终于顿悟功名如浮云,钱财如粪土。

    大顺二年,韩屿辞官而去,周游四海,欲访仙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