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青州刺客传 » 第四十三章 江边的夜

第四十三章 江边的夜

    看见那老者怪异的神情,白晓天有些惊讶,这一会儿怎么又泪光闪闪,不知道的,这还以为我欺负老年人呢!

    立即接话说道:“即是太多泪,不如放晚辈离去,前辈也不必回想往事。”

    深吸了一口气,那老者倒是没有理白晓天的话,转身又缓缓地把旁边几桌的茶碗收到一盛满凉水的木桶里,浸泡在其中。

    随意地瞟了一眼那土路尽头刚走的几位行人,才转身回来,看着白晓天,又是一阵摇头叹气,说道:“只给你两个忠告。

    其一呢,把这黑刀收好,再也不要在外人面前露出来。其二呢,去天机山,找些老人谈谈,他们会告诉你关于暗夜诀。

    我只能说,它是一本剑走偏锋的武学,也是一本足以引起江湖大乱的武学。”

    说完便起身,缓步地回到了茶摊儿前的那个小木凳上,恢复了以往的慈祥神色,望着白晓天来时的那条小道。

    而一旁的马三自然是听得稀里糊涂,一脸疑惑地看着白晓天。

    而他则是深深地震撼,初步判断,那老头已经得知了自己是夜老的传承者,整理了一下思绪,白晓天对天机山的好奇到了极点,恨不得现在就到天机山脚下。

    可实际上还有十几天的路程才可能到荆州观圣山。不过白晓天倒是很听话,先前确实是自己疏忽了,以为几百年过去,没有人会记得那神秘的一战。

    没想到,这才多久,就被人当面认出来了,走到了茶摊儿的一角,看了看那垂落下来遮阳的白布。

    也没问那路边的老头同意不同意,直接撕扯下一长长的布条,一圈一圈地把那黑刀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才松了口气,重新插回了腰间,又把水袋装满凉茶。

    朝着马三打了个眼色,两人才缓缓地走出了茶摊儿的遮阳布顶,站在路边,白晓天朝着那老头轻轻地拱手抱拳,行了一礼。

    又恭敬地说道:“晓天谨记前辈良言,告辞。”

    说完便朝着土路走去,而那老者也是罕见地撇过了头,朝着白晓天望去,直至白晓天二人的身影消失在了土路的尽头。

    ...........

    不知行了多久,天空渐渐地暗了下来,夜晚的清风渐渐清凉,夹杂着一丝水汽,拂去那山野间的燥热,也使得行人神清气爽。

    不远处,看着漆黑的江边依稀亮着几处灯火,夜下的渔家正整理着一天的收获,在船上清理着自家的老旧渔网。

    白晓天二人看着那微波粼粼的湖面闪烁着月光,隐隐约约之中,可见一缕炊烟升起,迎面吹来的江边凉风中混杂着鱼虾的清香味,不知是哪条渔船上的渔夫,忙到深夜。

    缓步走向渡口,那里,一间低矮的茅草房旁边,江边石阶上的一位老人正一口一口地抽着旱烟。

    干瘦而黝黑的身子像是皮包骨一般,一看便是江边寻营生的老汉,穿着一白布短衫,头发却是一根一根竖立起来,如同老者的精光小眼一般,精神抖擞。

    白晓天轻咳一声,一言不发地也坐到了石阶旁,看了看那小船上,一火烛散发的微弱光亮随着小船也摇曳在风中。

    就这样,待到那船夫将烟枪中的旱烟抽完后,才在石阶上轻轻地敲击了两下,把那烟渣滓敲出来后,才缓缓地收了烟枪。

    问道:“过江吗?一人三个铜板。”

    白晓天倒是轻叹一口气,干笑一声,问道:“不知走荆州观圣山,需要过江吗?”

    那老者点了点头,又抬头看了看天色,今夜的圆月倒是光亮,把宽阔大江的湖面照得闪烁亮眼。

    跳上了船,那老者熟练地解开了栓船的麻绳,又朝着白晓天和马三招了招手,待到两人跳上穿后,那老者才身子直立,站在船尾,撑着一竹竿,缓缓地划向对岸。

    不久,徐徐前行的渡船便到了对岸,那老者接过马三递来的六个铜板后,便又往对岸划去,马三看了看走在前面的白晓天,终是一嗓子喊住了那刚划离岸不远的船夫,随即把一小包东西扔到了那渡船上。

    没有多说什么,马三便转身朝着前方走去,追上了前面的白晓天,那老者看见半空中飞来的一包东西,砸在船上也是一声叮当响,打开时才激动得坐在了船头,看着手里那几锭白银,一时也是老泪纵横。

    白晓天倒是看在眼里,却也没有过问,只是轻轻一叹,看着从后面追上来的马三儿,又把包袱交给了马三儿,缓步走在了土道上。

    按照刚才那渡船的老人家所说,他们要先到一两百里远的江城里,置办辆马车,在沿着寻阳古道行上几日,便可到天机山。

    又是一夜未眠的步行,白晓天倒是没有一点疲惫之感,马三却是累得想昏睡下去。

    等到了江城后,白晓天便找了家客栈,安置了马三休息后,才沿着青石铺就的街道缓缓前行,要说这地处大荒边上,挨着大江,风俗气息就是鲜明。

    且不说酒楼里飘出的鱼肉香味,就连路边都有些身形佝偻的老阿婆坐在一小摊儿旁,贩卖着晒干的小鱼,白晓天吃腻了肉干,也上前买了些风味独特的腌制鱼干。

    又是掏出些碎银,直把那两鬓斑白的老阿婆笑得合不拢嘴,又是连忙把手里的碎银收好。

    缓步前行着,穿过了繁闹的街区中心,渐渐远去了小商小贩的叫卖声,白晓天来到了一小巷的角落,看着门前的牌匾上车行千里四个大字,才缓缓地松了口气。

    还真是让他一顿好找,接连问了不下三位路人,才东拐西斜地找到了这个偏僻的小院。

    透过大门,里面传来一阵锯木头的拉锯声,入眼,一四观端正、身穿灰衣的中年人正低着头一丝不苟地制作着一辆车马。

    仿佛没看见白晓天似的,双眸紧紧盯着那细细的墨线,平稳地拉着长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