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论十常侍 2

论十常侍 2

    但是,《三国演义》没有用很多篇幅来写十常侍杀人,他们杀的人,屈指可数的,这十常侍中,最先弄权的人是曹节,他把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给杀了。但是,那是政治斗争,首先是窦武、陈蕃认为曹节在弄权,他们向曹节发难,要杀他,结果被曹节抢了先机,把窦武、陈蕃给杀了。从《三国演义》描述的来看,曹节是在政治斗争中的一种自卫行为,因为,曹节不杀窦武、陈蕃、那么,窦武、陈蕃就要杀曹节,要么杀人,要么被杀,那只有傻子才选择被杀,对吧。其他就好像再也没有看到有十常侍杀大臣、杀百姓的事情了,他们不像董卓,董卓可以随意杀皇帝、大臣、百姓,只要高兴杀就杀,甚至可以杀着玩,曹操也是,为了报父仇,在徐州杀戮百姓,掘人坟墓,也是无恶不作。如果十常侍想像董卓、曹操那样做,完全可以的,因为十常侍中很多人有军职的,其中的赵忠、曹节甚至做过车骑将军,蹇硕在朝廷之中曾经专掌军权。他们要想过杀人的瘾,随便找一个理由就行,比如:要杀皇帝,可以说是为江山社稷除去昏君;要杀大臣,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灭贼;要杀百姓,可以说是消灭了黄巾军;要杀俘虏,可以说是为国家除害……嘴生两张皮,理由随便说。当然,十常侍一点点枭雄、奸雄、英雄的影子都没有,那也不符合事实——要是他们一点点枭雄、奸雄、英雄的影子都没有,怎么就把什么窦武、陈蕃、何进给弄死了呢?两个大将军,一个太傅啊!窦武、陈蕃、何进也可不是吃素的啊!

    《三国演义》中也叙述了这么一段话,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十常侍没有杀多少人:“却说十常侍既握重权,互相商议:但有不从己者,诛之。”意思简单明了,不顺从我的,杀!但是,没有具体说杀谁?没有!我想,可能没有杀几个“不从”的人,你要知道: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是:顺从权势,明哲保身。管他呢!有奶就是娘,那个时候,谁有奶?十常侍啊!

    综上所述,十常侍不是枭雄,不是奸雄,也不是英雄。

    其次,十常侍受到皇帝信任,是皇帝的近臣。十常侍受到皇帝信任到了什么程度?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呀。《三国演义》上说:“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从“崇信”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十常侍不仅被皇帝信任,而且,被皇帝崇拜,甚至“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这可是皇帝从心中发出来呼唤——“爸爸”。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张让以外,做了皇帝“爸爸”的大概就只有三个人——董卓、曹操、诸葛亮。

    我们先看董卓,汉献帝尊称董卓为“尚父”什么是“尚父”尚父,亦作“尚甫”。指周朝吕望,即姜子牙。意为可尊敬的父辈。毛传:“尚父,可尚可父”,这本来是指姜太公,大有尊称之意,把这个词说成“爸爸”,也说得过去。不过,问题的关键是,董卓是强迫汉献帝尊称自己是“爸爸”的!请问:哪个人愿意被人强迫着喊人家“爸爸”?没有的!汉献帝的内心痛苦是可想而知,他嘴上喊着董卓“爸爸”,心里却恶狠狠地骂“董贼”。所以董卓没有享受到十常侍中张让这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