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论十常侍 4

论十常侍 4

    最后我们看看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享受到张让的这个待遇。诸葛亮被蜀汉皇帝刘禅尊为相父,所谓相父,是特指国君对丞相的尊称,对其他重臣很少这样称呼。古代时期,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表示视之如父。同时也是一种对丞相极为尊敬的称呼。一般老的国君驾崩之后,新国君遵从父亲的意见,对待丞相(宰相)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其言听计从,恭敬有加。比如周武王的相父——姜子牙,刘禅的相父——诸葛亮。实际上也是名义上的“爸爸”,但是,这个“爸爸”喊了没有多久,刘禅和诸葛亮成了儿女亲家,既然是儿女亲家了,这个“爸爸”还怎么喊,就不再喊了。口头上也不喊,我想,不光口头上不喊,可能行动上,刘禅也不会再将诸葛亮当“爸爸”来看待了——请问:哪个人会将自己的亲家当爸爸看待的?当弟兄看待就不错啦。

    所以,我说十常侍是皇帝的近臣,这个近臣的近,可能比什么辅政大臣、什么外戚大臣,甚至比什么托孤大臣还要近。比如董卓,他是辅政大臣,皇帝是面子上跟他近,实际上,心中恨之入骨,比如曹操,不仅是辅政大臣,而且是外戚大臣,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汉献帝依然是面子上跟他近,里子里对他恨之入骨。比如诸葛亮,他是托孤大臣,也是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的。

    再次,十常侍是疯狂的近臣。我们知道,十常侍都是奴才爬上去的,奴才可就不像君子,君子不管处在位置都是君子,是不会疯狂的,而奴才处在底层的时候,他们是奴才,而他们上位之时,他们可就要疯狂。所以,十常侍既然受到了皇帝的信任,那么自然就要疯狂了。他们具体是怎么疯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干政。蔡邕就向汉灵帝上疏,称“乃妇寺干政之所致”妇寺在这里就是十常侍。干政这个事情,有没有。有。《三国演义》中也记述了十常侍干政的例子,比如:汉灵帝要废长立幼,立刘协为太子,蹇硕就对汉灵帝出了这么个主意:“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就是说要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杀了大将军何进。这个主意,可真算是最大的干政,为什么这样说?何进是什么人?大将军!出主意杀大将军那还不叫干政叫什么?张让给董太后出主意,请董太后垂帘听政,并加封刘协为陈留王,封董重为骠骑将军,并且要求董太后重用他们十常侍,这也算是干政。

    第二、行贿受贿、卖官鬻爵。郎中张钧就对皇帝说过:“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三国演义》上也叙述:“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巾将士索金帛,不从者奏罢职。”就是明明白白地问征讨黄巾军的有功将士要钱,不给钱就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