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堪称明主的皇帝——论汉献帝 4

堪称明主的皇帝——论汉献帝 4

    (1)、擅自迁都许昌。曹操要迁都许都,有战略上的考虑,许昌是曹操的一亩三分地,是他经营多年的一个基地,粮草充足,兵精将勇,相反,洛阳经过多次战乱,已经毁坏不堪,不适于再做首都,至少暂时不适于做首都。当然,也有迷信方面的考虑,因为,许昌一带,对曹操的事业有帮助,认为许昌可以兴旺他们曹家。本来,迁都之事,理应由汉献帝定夺,可是,曹操绕过汉献帝,自己定夺,最后就是通知一下汉献帝而已。《三国演义》叙述得清清楚楚:操意遂决。次日,入见帝,奏曰:“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食艰辛。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臣敢请驾幸许都,惟陛下从之。”……特别是“惟陛下从之。”这一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你汉献帝——你只有从之!说白了,曹操迁都许昌,是从建立他的大魏朝廷的角度去考虑的,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说,怎么不正确?完全正确,人家曹操为什么不应该做下一任国家元首?完全可以嘛。不存在着欺凌汉献帝的事情,但是,在封建社会,曹操这就是叛逆!这就是欺凌汉献帝。

    (2)、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三国演义》中记载:……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特别是最后一句: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那就是典型的是在政治上欺凌汉献帝了。这一点,我们平心而论,曹操应该是对汉献帝的一种欺凌,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那都是一种欺凌。为什么?因为朝廷大务,属于皇帝处理的,相府事务,才是你曹操处理的,也就是说:凡有朝廷大务,必须先禀告汉献帝,汉献帝才通知你曹操等大臣商议,最终,由汉献帝拍板决定,这个程序,不仅在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也是一样。曹操呢?他代替汉献帝把朝廷大务拍了板,最后通知一下汉献帝就行了,汉献帝成了名义国家元首,曹操成了国务院总理兼任国家元首了。

    (3)嫁女汉献帝。从我的观点出发,嫁女汉献帝,是曹操对汉献帝厚恩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恩重如山的。要知道,曹操有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而且,据其他资料反应,这三个女儿中,还有一个是幼女。这三个女儿,肯定是很漂亮的,至少是不丑的。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是这样看的。但是,作为后宫佳丽很多的汉献帝,不一定会这样看,他只会认为这是曹操派来监视他的。作为一个皇帝,被人监视,他一定会感到奇耻大辱的。

    (4)许田围猎。许田围猎,曹操在汉献帝面前可是扎扎实实地表现了一回老丈人的架子的,《三国演义》中记载: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曹操这个行为,在现代社会,根本算不得一回事,曹操人家用了一下你皇帝的弓箭,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梅花鹿是曹操射到的,人家本身就该接受欢呼。这在古代,曹操就犯了汉献帝两大忌:擅自用了御用之物——宝雕弓与金鈚箭,冲到汉献帝前面迎受“万岁”的欢呼,须知,“万岁”是对皇帝的尊称的,这在古代,曹操这种做法,则是狠狠地欺凌了汉献帝的。曹操这种做法,就是说一个国家总理跑到一个国家元首前面去迎受欢呼,恐怕也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