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论董卓 2

论董卓 2

    第二、董卓很有抓住机会的战略眼光。有战略眼光,可以是枭雄的一种素质。纵观《三国演义》,董卓是不懂得治理国家的,但是,董卓是非常会抓住机会上位的。应该说,这是一种战略眼光,而且,是比鹞子眼睛还要会抓住机会的战略眼光。可以说,董卓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三国演义》上这样叙述:“是时得诏大喜……”何进召他进京的诏书,他一看到就非常高兴,没有任何人给他提点。这个时候,他的谋士李儒建议:必须上表,名正言顺。《三国演义》中这样叙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董卓也马上采纳,没有半点迟疑。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快刀斩乱麻,为什么这么快?董卓从这件事情中看到了他控制朝廷的机会了。由于董卓用先发制人之策,他跑得快,他进朝以后,就抢占了先机,使得后来的丁原什么也没有捞着,只得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来对付董卓,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分析。

    第三、董卓很有谋略。谋略可以说是枭雄的一种能力。《三国演义》之中,没有明确写董卓有什么谋略,特别是在镇压黄巾军的战争中,完全把董卓写成了一个二吊子货色。但是,《三国演义》往往在字里行间又透漏出董卓很有谋略。《三国演义》叙述:(何)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你看,董卓到了,屯兵渑池,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等着你何进和他们十常侍杀一遍,然后,来个渔翁得利——这个算计,可是不得了哇。《三国演义》又叙述:“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把军马屯驻城外,每天进城,至少有两个好处:

    1、防范城外其他诸侯比如丁原等部队前来抢占洛阳。

    2、每天进进出出,让洛阳的东汉朝廷不知道董卓到底来了多少部队。因此,你不怕董卓那是不行的

    从这件事的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董卓的谋略是非常高的。

    再比如董卓招降何进的军马,《三国演义》中这样叙述:“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其中,“招诱”“尽归掌握”一个词,写了招降的方法,一个短语写了招降的结果,请问:董卓没有谋略,他能够做到吗?我是大将军何进的嫡系部队,凭什么跟你一个刺史做杂牌军?对不对?但是,人家董卓就做到了。

    还有曹操借献刀的名义刺杀董卓,也被董卓怀疑。这也可以看出董卓的谋略。

    第四、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东汉末年,董卓可以说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虽然,董卓没有把“挟天子以令诸侯”上升战略理论来考虑,但是,他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践做得非常彻底。《三国演义》叙述,董卓可以不通过皇帝,直接封弟董旻(读音:民)为左将军、鄠(读音:户)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废帝刘辩为弘农王、袁绍为渤海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