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那罗马紫袍之下 » 第二章 未雨绸缪

第二章 未雨绸缪

    公元1444年君士坦丁堡

    约翰八世端坐在王位上,额头沁满了细密的汗珠。这位皇帝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结果,等待着一个关乎帝国存亡命运的战争结果——尽管拜占庭并未参战,而且这场战役是由他们厌恶的罗马教宗国支持的。皇帝在心里默默地向上帝祈祷——尽管他并非和城里的主教那样如此地忠诚于上帝,甚至并不是那么虔诚。虽然那些人是信仰异端的土匪,正教的叛徒,但是同为基督徒,同时他们也是拯救帝国于异教徒手中最后的希望,皇帝不得不强忍着恶心在心里默默祝愿着。

    “尊敬的巴西琉斯,瓦拉几亚的密探传来了最新的关于波兰国王率领的十字军和奥斯曼人战况的消息。”

    皇帝站起身来,大声吼道:“立刻把他带过来见我,告诉我那边的一切,告诉我战争的结果!”

    御座下面的主教和大臣们都有些惊愕,这位皇帝生性比较随和,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也从未见过皇帝如此的焦急。他们议论纷纷,引得皇帝有一些懊恼。

    一个浑身肮脏,几乎是从死人堆里逃出来而散发着臭味的密探进来了。皇帝见到他这幅面容,心中不禁为之一惊,同时非常的紧张和害怕,就像是看到了什么妖怪。不,更准确地说,皇帝害怕从这个看着就像战败者的口中冲出一些足以让皇帝昏厥的话。皇帝的心中此时更加焦躁不安,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皇帝预感是对的。

    那场发生在君士坦丁堡不远处的瓦尔纳战役失败了。波兰国王被斩落马下,头颅被献给了苏丹。他自己所联合统治的波西米亚,匈牙利,纷纷和波兰断开了联系,对波兰人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大批大批的天主教战士们或是死于战场,或是死于土耳其人残忍的折磨和摧残。这些异教徒从不会宽待可怜的战俘。与此同时被击碎的,还有西欧继续进行十字军的决心。教皇和西欧的国王们对战胜土耳其人的信心一落千丈,他们觉得根本没法战胜这些受到安拉保护的异教徒了。他们纷纷撤出金钱上的投资援助,撤回在东欧准备作战的士兵。哈布斯堡家族开始在失去了国王的波西米亚安插并渗透自己的势力,不久后波西米亚就会变成哈布斯堡的家族财产。匈牙利进入了空位期,国内局势动荡,波兰也如是。

    皇帝向后退去,瘫坐在王座上。主教们和大臣都缄口不语,甚至有人哭出声来。皇帝仅仅闭上了眼睛。绝望,绝望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了自己的胸膛,涌入了自己的脑海。远处已经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进布满阴霾的宫廷之中。皇帝不禁感叹,自己的帝国,千年的罗马帝国,马上就要和这夕阳一般谢幕了吧。

    御前的一位将军鼓起勇气,向皇帝分析了现在的局势:奥斯曼人对君士坦丁堡这座富有的城市的垂涎已经人尽皆知。这里遭到攻打只是时间问题。帝国唯一能够依仗的强力盟友,为了信仰和对异教徒的厌恶而愿意慷慨援助拜占庭的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三世已经战死。能够依仗的盟友国家因为国王的战死和联合统治的中断而大部分进入了空位期,国家的政治事务处于停滞。阿尔巴尼亚、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人根本不想再掺和和奥斯曼人相关的事情。爱琴海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只关注还能不能通过出售军备和士气低落的雇佣兵从帝国捞钱。总而言之,帝国已经失去了盟友。

    皇帝皱了皱眉。何等的不识时宜的人,难道这些悲剧的情况我不知道吗?难道这个人想要让我直接烦躁到心肌梗死,然后让禁卫军又上演夺取帝位的好戏吗?但皇帝转念又觉得,此人说不定有化解危机的办法,遂没有让他停下分析。

    将军继续说道:“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和土耳其人的战争,暂时只能靠我们自己。我们的筹码在于达达尼尔海峡的制海权。瓦尔纳战役虽然十字军死伤惨重,但是异教徒的伤亡人数是他们的两倍之多。同时他们在巴尔干的领土很大一部分地区遭到了战争的蹂躏,短时间内交不出充足的税赋和兵源。大部分人又是东正教的信徒,未来苏丹补充军力一定是在小亚细亚,而不是在海峡西部已经因为战争而凋敝的巴尔干。未来战争爆发,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定的军力,并且我们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海军能够封锁达达尼尔海峡,苏丹在亚细亚的大军就无法穿过海峡对我们造成威胁。”

    皇帝的眼睛一亮,饶有兴致的问他:“你怎会知道苏丹不会将军队调往巴尔干继续进行对基督徒的清扫,而是会将主力放在小亚细亚呢?”

    将军耸了耸肩,回到:“对于苏丹来说,进行下一步的征服是必要的。但是,究竟是先去征服同为逊尼派信仰,而且是突厥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小亚细亚的那些独立的小贝伊国最能补充国力,还是继续进攻那些背靠西欧大国而且收不上来几个税和人力的巴尔干呢?很明显,在短时间内,苏丹将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小亚细亚。同时出于对自己海军优势上的自信,他们的主力会在小亚细亚驻扎,然后通过海峡。但是这些愚蠢的异教徒,大部分的海军都是由临时拼凑的商船和运输船组成,很少的桨帆战舰还是从基督徒渔夫手里抢来改装的。愚蠢的突厥人过惯了在大陆上的生活,只留下了对海洋的傲慢。只要我们在海上取胜,未来是有机会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保住帝国的。我们需要大量的桨帆战舰以取得优势。更何况,匈牙利的大空位期很快也会因为选出善于抵抗奥斯曼的国王而结束,届时我们仍然有机会结交盟友。为战争准备更加充足的人力。”

    皇帝赞许地点点头,决定听从将军的意见。他立刻命令海将去清点船只,准备联系商人卖掉运输船和轻型商船,筹备资金和材料,大规模建造在内海战争具有优势的桨帆战舰。同时为了保持低调,不过多引起苏丹的注意力,导致其担忧未来海峡将会被拜占庭封锁,使得大军无法进军君士坦丁堡而大量调兵到巴尔干,皇帝特别密令大臣要严格保密建造计划,并且将建造的舰船秘密封存,但是保留相应的船员在已有船只上进行积极训练。在未来爆发战争的时候再将舰队解封,投入战场,挽救局势。

    几个星期后,一位改信东正教并且在圣索菲亚大教堂接受洗礼的匈牙利裔商人,这位商人便是日后能够帮助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对抗奥斯曼的关键人物。他包揽了帝国售卖和改装战舰的事务。帝国将不能够改装的运输船和轻型商船通过这位商人售卖到其他需要此类舰船的国家。这位商人在这个过程中捞取了不少的经济利益。同时,他还成为了帝国在匈牙利地区重要的消息来源。这个商人精湛的物资管理和理财能力让皇帝十分钦佩,最终这位商人担任了帝国的重要的行政顾问。他经常游走于巴尔干地区,收集情报,为帝国未来的战争,进行准备。

    两年后,大名鼎鼎的匈雅提即位,成为匈牙利的摄政王。这位摄政王以勇武著称,坚持着反对奥斯曼和***世界扩张的政策。在得知此消息后,皇帝大喜过望,立刻派遣外交官前往匈牙利请求结盟,同时努力地改善两国的关系。匈牙利人最终以拜占庭帝国国力弱小为由,拒绝了结盟和联姻申请。但是匈牙利承诺保障拜占庭的独立。摄政王保证如果拜占庭遭到了奥斯曼的入侵,匈牙利愿意给予拜占庭军事上的支援。

    在匈牙利愿意帮助拜占庭以后,塞尔维亚和瓦拉几亚的态度也开始松动。巴尔干的国家是时候团结在一起对抗奥斯曼了。否则失去了这次机会,日后一定会被奥斯曼狠狠的踩在脚下。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也很快的接受了拜占庭的结盟请求。当然,为了不引起苏丹的注意导致主力调到巴尔干,这些结盟都是秘密进行的。同时,这几个国家都答应届时会秘密出兵帮助拜占庭,但是不会同意听从拜占庭的统一指挥,而是各自为政。尽管皇帝听到此事后很不满,但是毕竟有了保障独立的力量。皇帝最终派遣自己宫廷的匈牙利商人顾问周转于这些盟友国家,进行商业和信息情报上的往来。帝国和自己的盟友们秘密的保持着联系。

    1448年,约翰八世皇帝没有等到奥斯曼的入侵,与世长辞。临终前,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君士坦丁十一世担任继承人,同时希望他能够处理好混乱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此外,他秘密召见了自己十分信任的那位匈牙利富商,让他前往匈牙利,继续加强帝国和他们的联系,同时依旧严格保密海峡的封锁计划。在奥斯曼人入侵的时候,他应当回国向君士坦丁十一世具体的阐述该计划,同时让舰队和盟友的秘密联军启用。

    这位匈牙利商人一直守护着这个秘密。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外层的城墙已经被苏丹在巴尔干半岛的军队轰开,苏丹在亚细亚的军队即将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增援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巴尔干方向的军队之际,他跨越战线,返回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立刻就认出了昔日在自己哥哥身边这位关系紧密的商人,并且对他报以信任。约翰八世的未雨绸缪,即将向高傲的征服者,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显现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