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我一介书生,你让我辅国! » 第二十六章(营生、虚伪、贾正经)

第二十六章(营生、虚伪、贾正经)

    “琮公子来了!”其中一个儒生长袍的清客起身拱手行礼道。

    贾琮认得他,他叫詹光众清客其中一个,也是和贾政经常走动,两人时常一起下棋谈聊。

    只是贾府失去势时,这货也是第一个辞去的了可见其虚伪,原著中对贾宝玉,也是百般奉承,尽显丑态。

    见他上前来见礼,贾琮傲睨不屑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拱手回了一礼以示尊敬。

    眼看吃了一记冷灶,詹光依旧挂着笑脸,脸皮厚出了一个高度,显然并不不在意。

    反而上首的贾政见此心下略显不悦,还未等他开口,便见贾琮从卷筒里拿出一张折叠的宣纸递了过来。

    “这是?”贾政眉头微皱,疑问道。

    贾琮拱手回道:“二老爷,这是小子这段时间研读先贤经典时,从中受得启发故编撰写下了这本声蒙读物,特拿来给二老爷鉴赏。”

    他这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惊讶,实不敢相信眼前这少年还未下场科举,便已经提前著书了?

    哪怕是他们这些平日里为贾政马首是瞻,不停拍马屁,这会子也生出了满脸不可置信与不以为然。

    贾政也是一脸茫然,但他是很清楚贾琮根底儿的,统共不过认真读了一年书,平日里虽巧言如簧有些独特见识,但也绝不相信他能写书这回事,毕竟有些读书天赋是正常的,纵观整个大顺朝有能力有天赋的人不比他少。

    自开朝以来内阁中不少士大儒两鬓斑白,学其一生期间没少想过要集毕生精力学识著写出一本传世之作,可最后都不了了之,不管是蒙学书籍还是士学经本都只能沿用先贤经典,前朝传习。

    也就太祖皇帝写下了不少独引典句,可那些文章其内容实在太过惊人不讳,差点动摇朝本根基。

    这也是本朝现今为何重文轻武的原因。

    况且此刻县试下场在即,这会子听他这番豪言,贾政接过之后将文章卷放在一旁茶几上。

    深沉着脸,眉头紧皱道:“琮哥儿,你现下不是应该加紧复习预备十日后县试下场么?

    现在怎又开始作弄起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来?”

    在他看来,先不管贾琮有木有具备著书的学识资历,哪怕真写出来了也定然不会是什么好文章。

    笑话,当朝众多大儒都未能著写出一本能教学传世的蒙学经典,你一个还未踏入士学的小孩就能写著出来了?

    面对他深信不疑的质疑,贾琮早就联想到了,再次拱手道:“二老爷,县试下场小子已早有把握,定然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妄然提笔著文,实含有轻率之意,可是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若是只顾着阅读万书典籍,不将学用而来的东西尝试着动笔实践,那妄读万卷经书又有何用呢?”

    “你.......!”

    贾政被怼的顿时哑口无言,满脸不愤的喝了一杯茶,半响才稍稍稳定了心神。

    这时,一旁若有所思的詹光,开始带着好奇走近前来,将案桌上的章卷文打开看了一眼。

    宣纸很长,他只是打开了其中一小侧面儿,看了看前面几行字迹。

    “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詹光不看不要紧,这一看简直差点惊掉下巴,遂越看越兴奋。

    贾政这边还沉思着,叹了口气道:“先贤有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

    此句之理,你应当懂得——为人者只有中午和恭谦,虚怀若谷者,才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罢了,你今日之过便不多以计较,你当下正该将学业放之为重,其他杂学思意万不可再触碰。”

    “喵的,这贾正经是真的固执啊!都跟他说的那么明白了,还是不肯看一眼?”贾琮这会子已经没有耐心了,真想一气之下就甩脸子离开。

    但回头忽想,今儿个若是得不到他的支持,那生展营生的法子岂不是就搁浅了?

    这边,贾政话音刚落,贾琮还在思绪着想什么法子再劝一劝。

    一旁詹光倒是将卷文拿到下首与众清客们展开同观,不一会便开始阵阵称奇,连连赞叹起来。

    贾政自然也看到了他们围在一起窃窃私语讨论,这会子心里正泛着气儿呢!

    面露不悦,正欲发言,却见詹光面露欣喜,拱手走上前来赞道:“政老爷,琮公子这篇书文对韵写的真是奇了,我等一时看的入目,不免几分失敬。”

    清客单聘仁也上前来拱手称赞道:“是啊!老世翁,琮公子真乃神童之才也,竟能写出如此优秀的声律对偶文章来。”

    贾政闻言一愣,忙起身走上前去看:“快,拿过来我瞧瞧。”夺过卷文就开始细观起来。

    贾琮也是有些傻眼,未曾想最后竟是靠着这群清客们三言两语就让贾政意动了?

    草,他心里不禁碎骂一句,现在算是明白那些皇帝身边的太监为何受宠了,也终于明白为何明朝那群太监能那么牛了。

    这说话才是一门真技术啊!特别是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这样的人最可怕。

    果然这阿谀奉承的马屁精,不管去哪儿都很受欢迎。

    现下看着贾政在一旁与清客们在他谈论文章句意,对其妙妙称赞时。

    贾琮无奈摇了摇头,刚才说的口干舌燥,索性就让他们继续吹嘘讨论,自己就坐在椅子上喝一喝茶,歇歇也好。

    那本笠翁对韵,不仅仅是一本启蒙声韵那么简单。

    其中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对仗、用韵和修辞训练。

    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便更见韵味。

    这本书集结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道德修养内容,比之其他声律启蒙,更加容易学懂,毫无疑问是最适合少童蒙学书籍之一,可以开阔知识眼界,增加阅历见识和对偶韵律。

    大顺朝如今最缺的便是自著的启蒙书籍,如此又多了一本注重声律排韵的启蒙识字教材,这往后也能减少朝廷拿四书五经典籍来教学充数了。

    “这么说来,我还是个功臣了?”贾琮暗自洋溢自得意打趣道。

    良久,贾政与众清客们才将整篇卷文看完。

    他们嘴边依旧异口同声的连连赞不绝口,一半是称赞这篇文章,一半是赞赏贾政授教有方。

    贾政表面露着正色,嘴上连连谦虚回敬,实际上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贾琮站在一旁则是听的却是脸都黑了,“实在没有看出来,这本书跟他贾正经有什么半毛钱关系?”

    贾政笑意不减,坐在上首这会明显态度转变,说道:“琮哥儿果然大有长进,不负期望,这篇卷文内容颇多,对字言韵多样,用语简练易懂,音韵铿锵,最适合少童蒙学启用,若是.......能受翰林斧正收录,用作于本朝官印蒙学推本,才算不辱没贱费了此书。”

    詹光率先拱手附和道:“老世翁言之有理,此书若是能得翰林收录,实乃一件传世之名作也!老世翁亲自执笔作序,届时与琮公子之名也可随之流芳千古。”

    他这番马匹拍的很响亮话,其余清客见状也都接连开始异口同声的赞叹起来。

    贾琮却是心里禁不住讽笑,一个个真是胡乱吹嘘啊!先别说能不能流芳千古这件事,光是想收录进翰林这个天真想法,就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个个真把自己当成什么了?贾政在朝廷为官不该这么天真糊涂才是啊?

    贾琮正一番暗讽,却听贾政摆了摆手罕然道:“作序便罢了,只要能为百姓为朝廷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番话再一次引来清客们称赞,说他大公无私,为廉清正。

    反正一堆牛头不对马嘴的称赞话,直弄得贾政心脏砰砰直跳,开心的嘴都合不拢。

    贾琮对此倒也有些意外,就在他以为贾政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人时。

    却又听贾政说道:“此等青史留名的文册,自该有一位德高望重大儒作序才是,待明日我便去拜会衍圣公,届时再与他一同上谏翰林院。”

    “啥玩意?”贾琮差点忍不住要爆粗口,这衍圣公他当然清楚,是孔圣人之后,衍圣公是世袭封号,世代衍圣公代代如此,哪怕改朝换代也没用。

    从未例外,大顺也是一样,当代衍圣公年过花甲,乃当世大儒。

    当然这不是重要的一点,最重要的是贾政真跑去找这位衍圣公作序的话,那联名上谏翰林院收录的事就多半没阻碍了。

    他是没想到,这贾政竟与衍圣公有些交集,若真如他这般去做。

    贾琮一年来苦心计划的营生法子,刚出师未捷就身先死了。

    反而辛苦抄写出来的“笠翁对韵”这书,就成了他人增名人之作了。

    毕竟有了那衍圣公作序,世人皆会认为这就是衍圣公所做,而作序也不过是为竖子邀名罢了!

    不成不成,这白给他人做嫁衣的事,咱可不能干。

    贾琮拼命摇着头,心想着这翰林院也是万万不能进的,否则就相当于白白将书贡献给朝廷了,你连提幸苦费的资格都没有,全靠人家意愿,多半也是称赞两句,其他?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