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朝,宋制天下 » 第九十四章 夜袭

第九十四章 夜袭

    “断其樵采,使其无薪可用,倒是个计策。”

    刘义真听得端起续好的茶水,轻抿一口,看向亭子外飘飞的雪花,赞许地说道。

    这个时代,只要涉及到吃的,就离不开柴薪。

    烧火也好,做饭也罢,都得靠这玩意儿。好些人家还以打柴为生。

    刘裕早年,就因家境贫寒曾靠砍柴、打渔、卖草鞋维持过生计。

    郑县虽小,里头却也住了五六百户人家,再加上如今挤进了五千人马,每日里所需的柴薪更是不少。单靠郑县里头各家各户的存货,可是坚持不了多久。

    赫连昌想要死守郑县,柴就是他必备的战略物资。

    想到此,刘义真笑道:“赫连昌错了一步!他不该驻守郑县,就该抢了就走,然后学王买德,寻个易守难攻的地势,在大山上安营下寨。”

    “现在困守郑县,倒是给了我们机会。”

    “桂阳公英明!”

    毛修之也跟着笑道:“比起王买德的老奸巨猾,赫连昌终究是年轻了些。”

    “郑县虽好,于潼关道的拂拂人而言,就是座孤城,我军前后堵截,再断其樵采或者部分水源。”

    “赫连昌要么领兵进入深山,寻机再攻。但五千人马,若入了深山补给就能将其拖垮。”

    “要么赫连昌只能北渡渭水,逃回岭北。否则死守郑县,迟早成我军囊中物。”

    “就是不知这赫连昌会作何抉择?”

    王修这会儿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望着亭子外漫天的雪花悠悠说道。

    ******

    “可恶的南蛮子!”

    郑县,县廨!

    如今已是拂拂人太原公,前将军赫连昌行辕。

    此时的赫连昌,咬牙切齿地坐在上首的几案后,面目狰狞。

    两侧,十数名跟随他堵塞潼关的文武,个个低头,噤若寒蝉。

    “现在不说话了?”

    赫连昌愤怒地盯着底下的十余個文武,怒声道:“当初是谁在孤面前信誓旦旦的说,我们粮草充足可驻守郑县?”

    “又是谁说,我军只要以逸待劳,就不怕南军来攻?”

    “现在好了,那些个吴儿,竟然每日里在我樵采之处设下埋伏。这些日子为了寻得柴火,我匈奴儿郎折损过百人!”

    “献计者,都给孤站出来!”

    话落,十余人中,就有一半站了出来。

    看着这些人,赫连昌是又气又怒,恨不得把他们都给拖出去砍了。

    奈何自己才是此次潼关道上的决策者。

    记得南渡渭水之前,王买德还专程派人告诫过他,千万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当保存有生力量,劫掠潼关道上的商旅粮队,寻机击败索邈,而后占领潼关。

    自己就是看不惯王买德忠诚于赫连璝,这才不听他的劝告,犯了兵家大忌。

    如今南军断了樵采之路,唯一的办法就是拆屋舍做柴烧,但这又能顶多久?

    何况如今天寒地冻的,天上还下着雪,拆卸屋舍,绝非长久之计。

    “殿下,我认为南军既以如此阴损之计对付我部,我部决不可坐以待毙。”

    左侧一名年岁比之赫连昌大不了几岁的年轻将领出列,朝赫连昌禀奏道:“实在不行,留两千人守郑县,弟弟我领三千骑兵,天黑之时出城,屠了段宏和王康,而后再寻处易守难攻之地安营下寨。”

    看着说话的年轻将领,赫连昌愤怒的神色缓和了不少,沉声道:“兄长所言我也考虑过,但段宏、王康定是有了准备。夜袭不一定可取。”

    被赫连昌唤作兄长的年轻将领,正是赫连勃勃兄长,夏国丞相、幽州牧、代公,赫连右代地长子,赫连璧。

    “殿下,莫要犹豫!”

    赫连璧神情严肃的看着赫连昌,再次劝说道:“南征之时,陛下再三叮嘱,我部一定要钉在潼关道上,堵塞潼关,不让南军西进或者东出。”

    “我部现在困守郑县,想要学王买德寻易守难攻之地驻扎,就必须减除南军堵截我部的段宏、王康或是索邈部。”

    “只有败其一,我部才能在战略上有回旋的时机,完成陛下交给我部堵塞潼关的军令。”

    “否则,我部有任何动向,都会招到两部的夹击。此于我部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这......”

    赫连昌听后,捏着下巴沉思许久,看向赫连璧道:“兄长,可有把握?”

    “不成功便成仁!”

    赫连璧迎着赫连昌的目光,语气坚定地说道:“如今这般情况下,于我部骑兵而言已经没有选择。”

    “一旦樵采之路彻底被断绝,我们只能是拆屋以为柴,可这样不过是杀鸡取卵之举,得不偿失。”

    “时日一长,反而会影响军心。”

    “不如趁着我军此时军威尚在,寻其一部作决战,为我军方略调整取得余地。”

    话落,眼见着赫连昌似乎还在犹豫,赫连璧竟是伏跪于地道:“太原公,时不我待。”

    见赫连璧说得如此坚决,赫连昌猛地起身道:“如此,孤便应了你的请求,准你今夜领兵袭击段宏、王康部!”

    “诺!”

    ......

    是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

    郑县外十里,比邻大山处,有一座低矮的山丘,一条清澈的溪流自山丘上蜿蜒而下,一路向北。

    段宏、王康部四千人的大营就设于此。

    中军大帐内,段宏和王康坐在一堆篝火边,上面炙烤着一只‘嗞嗞’冒油的鹿腿。

    “这雪是越下越大了!”

    段宏听着帐篷顶上,簌簌掉落的雪花,拿起匕首割下一块鹿肉递给王康,笑着道。

    王康倒也不客气,接过鹿肉笑道:“如此大雪,就是不知郑县的赫连昌今夜是否睡得着?”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掉以轻心!”

    段宏自己也割下一块鹿肉放进嘴里,吧唧了几下道:“这民间有句俗语,叫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赫连璝困于郑县,在樵采断绝之下,拆屋舍作柴烧,绝非其首选之计。”

    “除了每日里派人袭扰其樵采队伍外,我部驻防之地亦要加强防范。”

    “段中兵莫不是认为,如此大雪天,拂拂人还会来攻打我部吧?”王康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

    “不好说!”

    段宏稍作沉思后道:“还是加强防范得好!”

    “这样!”

    段宏说着起身道:“这些日子,你我就辛苦一下,夜里轮流值夜,确保万无一失。”

    “好!”

    王康倒也干脆,再次把一块鹿肉放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点头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