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二十一章 告密者一案草草结案

第二十一章 告密者一案草草结案

    李善长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此案,当这些数据出来之后,他虽然表面上稳如泰山。

    其实内心里也有些慌。

    不过这个慌不是他要遭了,而是胜利来得太突然的慌。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此案朱元璋肯定又要大开杀戒了。

    就可以借机铲除一些人了。

    此案对于自己的地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李善长他是一个文人,但他是属于淮西武将集团的开国权臣,这让他觉得自己和一帮武夫为伍很不耻。

    以前打江山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他作为为数不多的读书人,看着这些大老粗脏话张口就来,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所以李善长想脱离淮西集团。

    另外就是他有自保的意识,让朱元璋看到他主动和淮西集团决裂,而不是统领他们,这是朱元璋最像看到的。

    而李善长自己,真正的目的是那个读书人的崇高理想。

    不说成不成圣贤之类的,但作为明朝第一文臣第一功臣,让后世千代万代传颂功德,还是可以的。

    但要脱离他们也不容易,毕竟交往太深,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他无从下手,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送他们下去见阎王。

    不然自己的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也知道朱元璋迟早会对这些大老粗动手,所以他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他认为这也是在帮助朱元璋。

    就是出于这种想法,李善长开始了对临川侯的调查。

    要说起来李善长调查和朱柏他们锦衣卫以及三法司调查不一样。

    后者去查,很多时候会其余的功臣武将拒绝和不配合,没有证据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李善长这位‘大家长’去找他们,他们自然是相信的,几乎是有问必答。

    而李善长了解到了情况之后,就拟了一封书信,然后上面有当时还在世的许多位公侯的联名签署。

    最后李善长还承诺只要将实情说出,将物质追回,会向陛下求情保全他以及家人。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胡美不会信,但要是李善长说的,他就绝对会信的。

    此案并非只有胡美一人,就是李善长所找的那些公侯里面,都还有同伙。

    但胡美看到了这些名字之后,他彻底失望了。

    这些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分赃的兄弟,现在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居然出来作证要自己全部承担下来。

    不过,人有了侥幸心理,就会冒险,尤其是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

    胡美选择相信李善长。

    他想活下来,虽然这些公侯,这些兄弟不靠谱,但李善长并没有参与其中,他答应自己的事情就会做到。

    这是这帮淮西集团功臣是一致认同的。

    他就这么把自己的全家性命交在了李善长的手里,将事情全部交代了出来,并承认是他一人所为。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当然是三法司的官员们了。

    他们终于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项上人头了。

    朱柏则是有些担忧,作为穿越者,他思考的当然会更远。

    李善长为什么会这样帮助自己呢,难道是他和这起案件有关,他拿住了胡美的七寸,让他甘心情愿的顶下了这所有罪了。

    现在朱柏还想不明白,但他不打算放弃,因为尔雅那里还一条线,那个雇主如果不是胡美,那此案就不是胡美所说的这样了。

    至少会是胡美的同谋。

    朱柏没有将尔雅这条线说出来,也没有问他是不是有雇人杀害告密者。

    因为他始终觉得李善长此举有些异样。

    朱柏留下的伏笔,其余人并没有关心,因为他们以为临川侯胡美,有权有势宫中还有人,已经是最大的老虎了。

    他都交代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而且他还把所有的罪都认了,那就可以交差了。

    于是由刑部尚书王忠,将此案拟呈奏折,上报给了朱元璋。

    朱柏见此事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也上了奏折,希望将矿场和兵仗局的其余人员放回去,继续开工,对于这些工匠不要为难,只对具体官员进行问责。

    他怕朱元璋一时气氛,将这些人都杀了。

    朱元璋看到这两份奏折,都进行了批复,同意。

    现在还有就是丢失的优质铁矿还没有完全追回,根据胡美的交代,铁矿是通过互市渠道,偷偷的卖给了北元人。

    想要找回是不可能的了,北元人是用马匹和珠宝等换的,胡美可以将这些非法所得,全部上缴,只求一死。

    这是李善长教胡美说的,李善长对朱元璋很了解,他知道如果胡美主动求死,那就是自己知道错了,朱元璋或许会绕他一命,但如果胡美说‘请陛下饶命’那就一定会没命的。

    另外李善长也上了一篇奏折,内容是求朱元璋放过胡美,不能让开国功臣寒了心。

    这封奏折才是李善长真正的杀招,字面上没有一字不是为了胡美求情,其实背后的意思却没有一字不是要胡美去死。

    他对朱元璋了解,知道朱元璋是很矛盾的人,一会儿又是全国去寻找曾经的同乡好友接来京城享福,一会儿又是恨铁不成钢,老朱待你们不薄,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呢?

    大杀特杀。

    所以当朱元璋看到刑部上的奏折,胡美说的那些话后,朱元璋打算收回铁劵,编为庶人,让他们一家老小回凤阳算了。

    毕竟有免死铁劵,给天下人也能够交代。

    但看到李善长的奏折后,朱元璋改变了主意。

    什么叫开国功臣寒心,你们陪朕打天下,朕都记得,现在却在背后搞这些事情,是朕寒心吧?

    什么叫看在胡妃是自己的妃子面子上,朕的身边人如此,更应该重罚!

    还说什么养一大家子人不容易,谁容易,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当年饭都吃不起,都过来了,现在比那时候不知好多少倍,现在刚建国就开始这样搞,你们这样搞下去,以后是不是又冒一个‘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

    又出来一个周重八,张重八的?

    至此,朱元璋下定决心,处死胡美全家三族,他就是要敲一敲这些仗着自己有点功劳就乱来的人。

    胡妃曾经为胡美求过情,鉴于她是朱柏的生母,而朱柏是本案首功,于是将胡妃打入清净庵为尼。

    你们看,连朕的妃子,一样不放过。

    你们看,咱老朱家的人是真的血性,朱柏大义灭亲。

    并处死了兵仗局和鞍山矿场的相关人员。

    于是昭告天下,轰动一时的告密者案,表面上就算是结束了。

    李善长此举受到了淮西集团的无比爱戴,让他更加有威望,他们只看到李善长为了给临川侯求情,整日忧心,他们哪里知道,李善长是忧心才死一个临川侯。

    朱柏则是在关键时刻,保住了兵仗局的大部分人员,这是朱柏有目的而为之的,这些受他恩惠的人员,以后还会帮助他制造很多火器。

    朱柏长远的打算下,知道兵仗局自己现在无法渗透,但该出马收人心的时候,他还是果断出手了。

    朱元璋看到奏折,只是觉得朱柏和朱标一样,能够仁慈待人,并没有多想什么,他觉得老十二越来越懂事了,心里很高兴。

    此案,朱柏还打算查下去,那个雇主还没有找到,尔雅她们为什么会出现在曹府,为什么要杀曹国公?

    李善长为什么要帮自己?

    还有优质铁矿全部没有找到,是真的如胡美所说的那样吗?

    这个买卖双方的介绍人又是谁?

    这是朱柏想象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介绍人,按照后世的习惯是会有的。

    难道真的只有临川侯胡美一人作案吗?

    朱柏现在还想不通,他还是要先找到尔雅。

    而李善长同样再想这些问题,他找来吏部尚书吕本,让他把矿场和兵仗局的候补官员换成自己人,等着看,还有没有大鱼上钩。

    朱柏放回了三法司的官员,这一次算是救了他们一命,在这些部门里,又多了一个人情,对他来说这是好事。

    朱柏带人去到曹府,继续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