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七十四章 平静的京城

第七十四章 平静的京城

    朱柏知道徐达暂时是不会有危险的,但他也不能提前出来。

    李善长等人之所以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控制住他,肯定有些担心这个魏国公。

    魏国公的战斗实力,以及在军中的威望都很高。

    现在徐达已经去见过朱元璋了,这一段时间,朱元璋也不会再召见他了。

    他知道徐达是回来帮助女儿筹办婚礼的,肯定不会去管他了。

    太子那边也是一样,基本上不会去找徐达。

    所以这一段时间,徐达在五军府衙门被关起来的事情,暂时是不会被朱元璋知道的,

    至于徐达的家人,徐辉祖和徐增寿等,他们也肯定早就被李善长控制了起来。

    就以丢失财务为由,也可以暂时将他们控制起来,让他们在家里等候结果。

    毕竟五军都督府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部门,这里面掉了东西,那可以说是可大可小。

    小了来说就是有人贪财,大了来说可以说成有人谋反。

    因此徐辉祖作为长子,还是分得清轻重的,他相信自己的父亲是清白的,所以不会去增加什么麻烦。

    所以他们也就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呆着,等着五军都督府查案的结果。

    这就是李善长的操作,要不是他提前坐镇,按照那些武将的习惯,那就是直接将徐达杀了。

    人被杀了,还是徐达将军,这风声那肯定是相瞒都瞒不住了。

    到时候还没有造反,就被镇压了。

    但这种缓兵之计就很高明了,一来可以继续控制局面,另一个就是万一有什么不测,徐达还可以作为一个谈判的砝码。

    大家还有一条退路。

    所以李善长派人对关押徐达的地方进行严防死守,他当然知道五军都督府里面还是有派系的。

    只是淮西集团的力量更大而已,要是这些人想救徐达,那还是有可能的。

    不过,不能让他们救成功,就算要救也不是现在。

    等到淮西武将带人都出发之后,还可以弄一个空城计,让他们来救。

    这样正好减少他们一部分力量,更有利于自己成功。

    李善长是一个知己知彼的人,他也满打满算去计算了朱元璋那边的力量有多大。

    算下来,就京城里面的,加起来也就几万人,而自己这边有13万。

    只要指挥得当,此举是必胜的。

    朱柏让秦淮酒家老鸨通知蒙民联盟,这些在京城的蒙民,现在大多数都是做着生意的商人。

    士农工商,商人是地位最低,朱元璋虽然没有采取什么种族灭绝计划,但土地是不会划给蒙民的,当官的机会也不会给他们了,除了之前就在官场里面的以外,新招收的非常少了。

    所以蒙民一般只能从商,如果有技术的当然是可以做工的。

    他们大多数地位都是卑微的,也过得不如意。

    因此朱柏打算用钱雇他们,雇他们作战。

    他们不需要有任何政治立场,只需要按照朱柏的指示去打仗就行,然后就按照成果计算钱财就行了。

    朱柏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老鸨,让她去选人,愿意干的就干,不愿意的也不强求。

    组织起来之后,就找一个地方进行训练,至于训练他们的人选,朱柏交给了老黄。

    老黄武功高强,还有锦衣卫百户的级别,在京城办事相对来说会方便一些。

    老鸨就是商人,她听到了朱柏的条件她自己都心动了,一个人头三两银子,战死者无论有功与否,统一抚恤十五两。

    只有给得起钱,才能让他们舍得卖力。

    就像后来宁王的朵颜三卫一样,只要给得起钱就行。

    蒙民都擅长骑马,这一次让他们有了经验,以后朱柏还可以继续利用他们。

    成了一支自己的骑兵队伍。

    至于这支队伍的解释,朱柏想到了,万一打胜了,朱元璋一定会封赏大家,但这一只突然冒出来的蒙军,就是很麻烦的了。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很合理的解释才行。

    想来想去,朱柏这次还是只能借助周癫了。

    似乎只能通过信仰才能合理的解释,周癫可以说他提前观测天象看出帝王有危险,因此组织了这一批蒙民。

    而蒙民所信仰的撒满教,又是一种变化过的佛教,周癫正是在教化他们,让他们积累功德福报,所以才有了这一次救驾。

    不管怎么说,周癫一定是有办法圆场的,而且周癫神通广大,朱元璋是知道的,他也曾经一直在找他,所以这一次再看到他,或许不管他说什么,朱元璋都不会去怀疑了。

    因为他对周癫的感情是真挚的,周癫是一个神人,有神通,那么对于帝王来说,这种人就不得了了。

    可以帮助自己出谋划策这都是小事,要是真的能够帮助他长生不老,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历史上朱元璋没有出现要去炼丹求长生的事情,但他去寻找神人周癫也是事实,只是没有找到而已。

    因为长生这种说法在古代一直都有,就算大明后期的皇帝,也有一个嘉靖皇帝天天不上朝,在后宫搞炼丹求长生的。

    因此周癫就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加上周癫现在本来就在湘地涌泉寺当主持了,也有据可查,他手下就有50名蒙民出家人。

    这些是朱柏的探马军司,但朱元璋不知道。

    这只是说朱元璋如果不相信,要查的话,还是可以有证据的。

    但是按照朱元璋对周癫的信任,应该是不会查的。

    朱柏想好了对策,这一批蒙民就是将来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提前去试炼一下,也是好的。

    只是朱柏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这样做,会不会失去周癫。

    因为朱元璋再次看到周癫,一定不会让他走了。

    那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周癫,会不会就成为了太子的臂膀啊。

    要是周癫这么厉害,那太子朱标会不会就能活下去,那么历史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朱柏对于其他的都有底,很多都能有办法去解决,可是这神人周癫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自己是无法左右他的了。

    看来一切还是得去请教他的意思才好。

    现在一切都如期的进行中,李善长等人还是在暗中操作着,计划着一切的可能。

    蓝玉和常茂加上浙东文官等人也是组成了联盟,再想办法去挖他们的罪证。

    只要一有明确的罪证,就可以上奏折给朱元璋了。

    没有罪证只是怀疑的话,这是不敢去上奏折的,就好比他们之前将这种担心告诉太子朱标一样。

    朱标不会相信他们,朱元璋也不会相信这种没有证据的事实。

    锦衣卫和三法司,这段时间还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还在紧张地审理郭桓案,此案是朱元璋当下最关心的所在。

    他要借此案,去挖出很多宝藏来,因此全国范围内,牵涉官员众多,审理也需要很多的人手。

    另外锦衣卫还要查内奸,因为在西安的谭明,收到了截取了一封信,此信是寄给王敏的。

    由于情况紧急的原因,他用的是官纸,而这种官纸恰恰是锦衣卫所独有的。

    因为锦衣卫的特殊性,所以朱柏上任之后,就改革了他们所用的纸张。

    这种纸张要比普通的官场用纸要稍微厚一些,而且颜色也要深一些,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透过光线看到里面的字。

    那种比较薄的纸张,就算放在信封里,如果在晚上用蜡烛靠近,在不打开信封的情况下,也能看到一些字。

    锦衣卫的职能特殊,多数时间信件往来里面都是重要消息,所以是绝对不能泄露给第三人的。

    朱柏的这个纸张改革是他刚上任的时候就采取了。

    那么现在这个人居然用这个纸来通敌,这可能是他不知道这个纸是锦衣卫专用的。

    或者就是说他不知道王敏已经被监视了。

    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个内奸的职位就不是很高。

    加上锦衣卫后进的人员有限,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查出来的。

    不过,就算是能够查不出来,但也要费很多的心力的。

    王敏毕竟是探马军司的上司,而探马军司也是很锦衣卫一样的部门,所以他们的鼻子也是很灵敏的。

    因此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还是要小心谨慎的。

    这一点蒋瓛是有体会的,他也知道该怎么做的。

    朱柏只是让蒋瓛抓到了之后,先审,其余的先不要着急。

    因为一切都还不适合打草惊蛇,要是把时机错过了,那纳哈出就不会来攻打大明了。

    这只老虎就还会在辽东盘旋。

    最好的是把他引进来,然后来一个关门打虎。

    蒋瓛虽然不知道朱柏到底是在想什么,什么事情都不准备汇报给陛下一样,这有点违背了锦衣卫的职责了,不过他作为朱柏的下属,而他朱柏又是陛下的十二子,所以蒋瓛也只能听命。

    谭明在西安也是随时准备着,只要朱柏的一声令下,就能马上将王敏捉拿归案。

    京城表面上还是平静的,太子妃吕氏,以及吏部尚书吕本,操办着朱柏和徐妙锦的婚礼。

    徐达的特殊情况,太子妃也是知道的,她也没有说什么,现在的她已经完全不去计较这些了。

    她只想好好地伺候好太子朱标,还有就是教育好朱允炆。

    等待朱允炆继承者的身份确立,她才真正能够松一口气。

    而这些自然是需要有人支持的,她的父亲吕本真是再为她去跑关系。

    而这李善长这一条线,就是最靠谱的一条线了。

    那个什么蓝玉和常茂,都是原太子妃常氏的娘家人,虽然朱雄英已死,可常氏难产死之前,还是诞下了一个朱允熥,这就是吕氏最担心的。

    她在朱标面前表现出很关爱和可怜朱允熥,其实暗地里的时候,对于朱允熥和朱允炆完全是两种教育方式。

    吕氏虽然不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但也知道继承人之事,向来不那么简单。

    现在东宫里面,她是太子妃,而朱允熥只是一个小孩,要弄死他那实在是太简单了。

    可是她的父亲告诉她,千万不能干这种傻事,要是朱允熥出了什么事,那所有人都会怀疑是她干的。

    到时候不止她太子妃不保,连朱允炆也不可能继承大位的。

    要是让太子或者陛下知道了她德行有亏,那一定会让太子重新选妃。

    毕竟现在太子朱标还是壮年,又不是不能生育。

    因此吕氏打消了杀害朱允熥的想法,可是她也不能允许朱允熥来和朱允炆抢位置。

    因此她的办法很绝,那就是教育。

    她对于朱允炆的教育很严格,很重视,但对于朱允熥那就是快乐教育了,他想干嘛干嘛。

    偏偏这个朱允熥又不是朱雄英那般聪慧,没有人管他,他反而乐得自在,整日就知道玩耍。

    被太子朱标都撞见了几次,让他背书,那是一个字都背不出来。

    反而朱允炆被他母亲教的极其会表现和察言观色。

    多次为朱允熥求情,而且学问也学得不错,很是让朱标满意。

    加上吕氏的房中秘术,吹着枕边风,朱允炆在朱标的心里已经是稳了。

    可是吕氏和吕本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这是庶嫡有别的,所以就算太子已经同意了,但还是要朝中的大臣同意才行。

    所以他们还要努力去朝中寻得帮助。、

    而李善长也有他自己的心思,他之前想和朱元璋共治天下,如今他想造反,这个吏部尚书吕本就是最佳的盟友。

    明朝朱元璋时期没有丞相,也没有内阁,所以这个主管人事的吏部就是六部之首了。

    这两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目的,也就互相利用了。

    所以徐达被关这个事情,李善长和吕本简单打了一个招呼,他也就不再过问了。

    太子妃自然也不会去管这个闲事,她知道太子对于这些兄弟都很热心,她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朱柏的婚礼办好,太子满意就行了。

    所以整个京城表面上都是一如既往的。

    一切的力量都在等着这场婚礼,这一次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夜晚,秦淮酒家依然灯火通明,来往的客人也是不少。

    这一晚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头戴斗笠,老鸨亲自去接待了他。

    两人见面不曾讲话,老鸨就在众人的视线下,将他引走了。

    他们绕过了几条巷子,坐了一个时辰的船后,来到了一处小岛。

    岛上有一片空地,这里还有许多人,正在翘首以盼。

    老鸨说道:“这是湘王安排下来的,这里有一万蒙民,都是身强体壮的勇猛之士。”

    这人将斗笠取下,说道:“诸位,时间紧迫咱们就开始吧!”

    此戴斗笠之人正是老黄。

    老鸨也就沿路回去了,老黄则是在这里要用这仅剩的时间,将他们训练成一支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