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七十九章 准备回京

第七十九章 准备回京

    朱柏本来就在湘王府的时日不多了,他还要计算着回去的时间,想着赶快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完。

    他如约的去参加赴宴了。

    这一次的赴宴和上一次的接风不一样了,他们彼此都心照不宣,说起话来也是更加的恭敬。

    朱柏当然知道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了,因为他们的把柄都在自己的手上。

    朱柏为了防止他们反水,就暗中让涌泉寺的探马军司暗中将他们的底细查了一个水落石出,并还悄悄地将消息泄露给他们知道。

    这样一来,他们仅有的一点侥幸心理都没有了。

    想调走都不可能了,就算要调走也要经过朱柏的同意了。

    这一次的主角自然是朱柏了。

    朱柏也不客气,以后大家相处的时间还多的是,于是将他们纳入利益共同体是有好处的。

    朱柏就问道:“安排船只这些都完成了吗?”

    他们还是很快的,上次酒宴过后就去准备船只和有经验的船夫。

    董华清是他们这里面最大的官,所以他率先回答道:“回湘王,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明日就可以出发了。”

    朱柏还是很满意他们这个态度的,于是说道:“王大人,王府这边的冰库只是一些衙差,动作稍微慢了一些,不知道你能不能行个方便,用大牢里面的死囚犯人等,也来帮帮忙啊!”

    这个王大人就是之前被朱柏将了一军的王之品,他主管湘地刑案和大牢。

    王之品哪里还敢有什么话说,自然说是好的了。

    朱柏这也是充分学习了后世的监狱,监狱里面的人也要出来干活嘛!

    不然天天坐在里面吃牢饭,不创造价值可怎么行,

    朱柏继续说道:“我已经准备好了通关的书信,你们让人行船的人带着就是了。

    另外我现在还是锦衣卫指挥使,沿路有锦衣卫拦路他们也会给我面子的,这第一趟成功之后,后面的就好办了。

    等我回京了,如果有人上奏折,本王应该也能遇到了,到时候我会向父皇请罪的,这个事情你们不必担心。等我回了京城,这里的运输之事就讲给董大人了。

    至于食材等物,你们就看着自己收或者去自己入山去弄,就看你们怎么打算了。

    这都是物尽其用,也算是为地方的经济提供有些帮助吧!

    虽然读你们是读圣贤书的,不在乎做这些,但我想你们头脑还是都挺灵光的,你们要知道郭桓案一出,全国的粮食一定会卡得很严,到时候每一年都要如数上交,这就要靠天吃饭了,如果出现灾荒年呢。

    你们拿什么交呢,老百姓吃不起饭也要找你们闹对不。

    所以在有的时候,就学会合理的储蓄分配,用这些得天独厚的物产去换取银两,然后去购买粮食储蓄,等到出现情况的时候,也能保证交的上粮,百姓还能够吃得饱,到时候陛下一看咱们湘地做得很好。

    诸位大人是不是也前途无量了啊!”

    朱柏的这一番话,说的很明白,这些湘地的官员们,也知道郭桓案闹得有多厉害,还好他们都还比较干净,没有受到牵连。

    但湘地还是有一些员外地主被拉去关进了大牢了。

    所以粮食是很重要的,他们也是有敏感性的,这只要大军出征一次,全国的粮食就要危机一次。

    洪武年间也是出征北伐了几次了,作为比较富庶的湘地,自然也是重要的征粮地了,为了这个粮食,他们这些地方官,也是焦头烂额。

    不过,这靠天吃饭的压力还是很大,湘地最容易出现水灾,一场大水来了,全部的粮食就全部报废了,那还拿什么东西交给朝廷。

    要是交不上,陛下肯定又会发怒了,说这么富庶的地方都没有粮食,那他们的乌纱帽就一定是有危险了。

    以前他们在这里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他们只能靠着压榨百姓来解决。

    可是他们也知道,这样是很有问题的,百姓吃不饱,万一他们造反闹事呢,就算用武力镇压,那也是很冒险的事情。

    要知道当今的皇上就是吃不起饭造反来的,他自然是不会允许有人学习他。

    要是让他知道了哪里有百姓要造反,那肯定会把怒气怪在官员身上的。

    朱柏这一番言论,就达到了效果,他们也就从道义和利益上面,都要跟着朱柏干,而且是真心实意的干。

    他们认为湘王是在为他们着想。

    朱柏这一招贩卖焦虑对于这些聪明人还挺好用的。

    这些人是心服口服了。

    朱柏则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就是希望这些人去搞钱收集粮食,然后养成储蓄的习惯,这样一来,这些粮食就是暂时放在仓库里面的。

    等到了天下动荡的时候,他作为本地的湘王是有兵权的,那个时候谁有兵权谁就是老大。

    这些粮食也就是朱柏的私量了。

    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放在古今皆准的。

    这样一来,大家各有好处,效果自然是好的了。

    朱柏这样为他们着想,没有去谈论自己的利益,这让他们感觉到了担心。

    朱柏也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于是说道:“本王以后就在湘地就藩了,大家都是一体的,你们有了利益,本王也就有了利益了,咱们这个地方大家和谐发展,大家一起过好日子,这不是很好吗?”

    “对对对,好好,以后有湘王坐镇荆州,咱们一定会过得更好的,来,我提议大家敬湘王!”

    这几位地方官,纷纷给朱柏敬酒。

    他们都是聪明人,王爷就藩其实有监视他们的作用,加上朱柏本来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出身,要整他们,他们是没有一点办法的。

    而且这个王爷还没有任何架子,一来就要和他们打成一片,这种好事自然是很好的。

    朱柏喝了几杯之后,就告辞了,然后拉冰块的事情,就交给了董华清他们了。

    这些官员见朱柏年纪尚轻,也就不多劝酒了,朱柏离席之后,他们也没有散,而是继续喝他们的。

    期间他们也是在说着这个湘王倒是不错,要是能够一直如此就好了。

    有些人就说道。

    湘王还年少,咱们可以多加指导,就不会变到哪里去了。

    是啊,咱们这是第一次和湘王合作,一定要完成好啊,我看湘王年纪虽轻,但见识很高。

    将来是怎么样还说不定呢?

    此话说来就有些敏感了,大家一下子就将酒杯停在了空中,过了一会儿才打破平静说道。

    “自古帝王家的事情都说不清楚的,咱们以后就靠着湘王这棵大树行不行啊!”

    几人端起酒杯,互相看了一眼,说道:“干!”

    朱柏刚才是故意离席的,他就是想听一听这些人在背后会怎么说他。

    他有锦衣卫的经验,所以很小心,么有人会发现他的。

    当他听到了这些话语,心里还是很欣慰的,证明这些官员是真正的信服于自己了。

    这样就好,自己的后方也就有了一个保障了。

    朱柏这才安心的回府去了。

    回到府里,周处就在解缙的引领下,前来报道了。

    朱柏还有些吃惊,这么快就将他收服了?

    解缙笑着说道:“湘王,周处已经同意跟您了!”

    周处也是单膝跪地:“多谢湘王救我母亲,周处愿做你的牛马,以此为报答!”

    朱柏有些疑惑,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缙就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原来这个周处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但他空有一身身板,想建功立业也不可得,家里有一个生病的老母,一直拖累着他。

    周处此人对人很仁厚,但说话办事却容易得罪人,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理会他。

    就连他去山上砍了柴来卖,自己去卖都卖不掉,还要托人去卖,这样一来收入就更少了。

    偏偏他母亲的病情有需要长期吃药,所以家里一直过得很艰难。

    后来听说湘王府要开府,也听说待遇不错,就想着来试一试。

    这才遇到了湘王朱柏。

    解缙就派人去见了他的老母,并给他的说了湘王府的好处,以及还有机会成家等事,周母自然是高兴得很。

    周母一直觉得自己拖累了周处,有她在没有哪家姑娘愿意嫁给周处。

    这让她一直很愧疚,解缙则是自作主张,负担了周母全部的医药费,还给她请去了湘王府最好的医生。

    这个医生手法独特,是解缙在当管家期间在民间去找到的,几针下去,当场就见到了效果。

    周处自然是千恩万谢的,周母也是非常感激,让周处一定要好好的护湘王的安全。

    这周处就是听他母亲的话,于是就跟着来了。

    朱柏听完了解缙的描述,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这解缙办事还是很靠谱的,知道去以礼相待,还知道去为湘王府找人才。

    朱柏对解缙表达了满意的意思,然后问道:“周处,以后你就做本王的贴身侍卫吧,孝顺的人本王放心,你还有什么本领呢?”

    朱柏只见识了周处的力气大,还没有见过他有没有武功。

    周处说道:“回湘王,周处曾经在山里打死过老虎,也和别人学过些拳脚!”

    说完,就在当地展开架势打了一套。

    朱柏一看,这哪里够啊,这只能算是三脚猫,武艺还不如自己呢。

    不过,朱柏并不担心,因为他看得出来,周处的基本功非常的不错,只要稍加练习,是可以练出来的。

    因此,朱柏还是说道:“嗯,还不错,不过,做本王的侍卫了,那就要在武艺上精益求精,府里有一些婢女武艺也很不错,回头解先生安排一个去教教周处!”

    解缙自然是明白了朱柏的意思了,这就是要给周处找媳妇的意思啊。

    朱柏给解缙闲聊的时候,就说了这些婢女之前可是江洋大盗的,现在甘心来当婢女,有时候杀了她们远没有让她们改邪归正有意思。

    她们也是可怜人嘛!

    解缙对于朱柏的这种菩萨心,很是感动。

    的确是这样的,百姓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能够吃饱,谁愿意去干掉脑袋的事情呢。

    解缙也是学圣人书成长起来的,自然心里有一种普世的态度,有一种平天下的胸怀。

    所以朱柏说这些给他听,他反而会更加的有干劲。

    解缙也是在慢慢地了解朱柏,对于朱柏做的事情,他也是有了解的。

    对于冰库和兵仗局的工匠等事,朱柏都给了他合理的解释,这让他都很满意,还有就是湘王府还没有正式开府,就已经在当地响有了一些声誉。

    这是难得的事情,所以解缙已经抛开了任何怀疑,对于湘王府的事情,就当是自己的事情一样来干。

    这位解缙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同时也有一些小聪明,历史上他给朱棣修《永乐大典》的时候,第一次他就是耍了个小聪明。

    认为朱棣只是一时头脑发热而已,所以几个月时间匆匆地就完成了一个稿子给朱棣,直接把朱棣气得不轻。

    后来朱棣表示了他的宏伟想法后,解缙这才认认真真的编撰,从此成就了一部伟大的《永乐大典》,解缙的名字也就跟着这个巨著,被世人所永世记住了。

    所以朱柏看清楚了他的特点,他对于解缙就要好好地引导。

    无论是信任,还是道义,都要一一讲清楚给他,免得他以自己的小聪明忽弄自己。

    现在朱柏从解缙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坚毅,他知道解缙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所以朱柏也就可以放心回京了。

    回京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就藩,这段时间就特别的关键了,无论是冰库还是兵器的打造,还有就是湘王府的竣工,都要在他不在这段时间完成。

    所以不能出现一点纰漏,比如谁去告发这种事情。

    朱柏想了想,这些地方官员们应该是不会出卖自己了,解缙也不会了,湘王府上下这些人更不可能了。

    不过,想归想,朱柏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最后还是去了一趟涌泉寺,将监视湘王府上下,以及荆州府大小官员等事,交给了探马军司,由朱乾负责指挥。

    朱柏现在自己算是体验到了,在上位有时候就是会有疑心的原因了。

    如今的他就是这种心境,因为他做的这些事情都是超纲的,只要出现纰漏,那就是彻底失败。

    直到这样布置了之后,他才心里踏实了下来。

    回府上,近几日他都不再出门了,而是好好地观察一下全府上下的日常,并去和罗贯中先生聊聊三国,就当是消遣了。

    随着回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朱柏和徐妙锦也要准备出发了。

    徐妙锦这段时间一直和尔雅处得非常好,因此她想让朱柏将尔雅带去京城,她要让尔雅这个干姐姐,看到她出嫁的样子。

    朱柏也没有说什么就答应了,谁知道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却在后面起到了比较关键的效果。

    正是因为那句‘徐增寿一见尔雅误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