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九十章 徐辉祖的态度

第九十章 徐辉祖的态度

    朱柏在人群中最是显眼,这一次让他有了一种当明星的感觉了。

    这也多亏了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比较开明,对于结婚这种事情,大明是做得最好的,

    每一个普通人,在成亲的这一天都可以穿上锦衣玉服,女子都可以凤披霞冠,不能管是什么身份。

    一生中就这一次机会,所以普通的人可以穿上这种官服来娶亲,这就叫做新郎官。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大明和大清的区别,大清朝的时候满人就是高贵的,汉人看到他们就要跪倒行礼,想像大明这么开放,那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是大明初期,朱元璋又是平民出身的,所有对老百姓都是很不错的,因此皇子成婚,这些百姓是可以在道路两旁来观看的。

    所有朱柏自然是最亮的那一个人了,他身穿着红色礼服,骑着高头大马,在人群中穿过,前后都有王府的卫队,还有仪仗队来送行。

    这些人里面有锦衣卫的,有李善长等人的,有蓝玉这边的,还有一些专门从事这些工作的。

    加上皇子成婚,规模自然是要比其余的人要大很多,所以就看到在城西街道上面,一条如长龙一样的队伍,慢慢地朝着魏国公府走去。

    朱柏看着这一队人里面,他也不知道哪些人是自己人,哪些是别人派来的‘。

    好在他知道,这些人的目标不是自己,要不然他这一次要想成亲,或者是这么顺利还是不容易的;

    至少现在看来,这些是不会发难的,因为那个主要的人物现在不会出现,要等回到了湘王府的时候,举行拜堂仪式的时候,他才会来。

    这是大人物的谨慎,朱元璋也是很自觉的人,他可能也知道自己手上沾了太多的血了,因此他登基之后,基本上是不出宫的。

    就是怕有些亡命之徒要来取他的性命。

    就算是皇子的成婚,他也是看着时辰,要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到了。

    这些李善长是知道的,因为之前还有其余的皇子成婚,朱元璋也都是这样的。

    他来的比较晚,但走的却比较早,一般来说就是拜完堂,然后就开始吃酒,等到酒过三巡,歌舞节目开始的时候,他就走了。

    朱柏现在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但他要担心其他的了。

    朱棣现在也来了,按照他们之前商量好的计划,朱棣要等到接亲成功后,回去的路上才会去救徐达。

    所以他现在来,也是出于对朱柏的关心,毕竟这是一个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还有就是他和老十二虽然年龄相差挺多,但是有一种熟悉感,在一起就是比较舒服的。

    以后又是一家人了,这种一家人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儿子,这种关系可以说亲也可以说不亲,因为这些皇子这么多,能够走到一起的不多。

    再说了,从古到今很多时候帝王家的皇子还不都是互相残杀的,这哪里又有什么亲情呢。

    但是朱棣现在觉得他和朱柏的关系就有些不同了,因为他们都娶了徐达的女儿,这就更像是一家人了。

    以后双方的孩子还可以一起玩耍,一起照顾呢。

    这是朱棣现在的想法。

    朱柏看着朱棣这么紧要的时刻,还来送自己一程,还是很高兴的。

    他是皇子,结亲的时候,只能他自己去,不像其余的新郎有长辈去给他引路。

    他的父母身份太特殊了,所以没有办法来为他引路,就连大哥太子,也不可能。。

    但这个燕王朱棣却来了,他是以一个哥哥的身份来的,这让朱柏心里还是有些满意的,毕竟这是家事,有一个长兄的祝福还是很不错的。

    朱柏冲着朱棣笑了笑。

    朱棣也骑着马,跟了上来,然后和朱柏并排着一起往前走去。

    “多谢四哥!”

    “十二弟,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你是最大的,就不要客气了。”

    “嗯”

    这里人多眼杂,多余的话也就不再这里说了。

    两个皇子就这样一起穿过大街,前往魏国公府。

    朱棣也想起了自己当然娶徐妙云的时候,也是这样走了一程的。

    现在想想仿佛就是昨天一样。

    一群人吹拉弹唱,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魏国公府。

    此时,这里也已经是布置地喜庆非常了。

    门口也有女婆子,在那里热闹的说着:“哎哟,新郎官来了,快快快,请新娘子咯!”

    话说完,就是一阵鞭炮的声响,把气氛又增加了几分。

    此时的魏国公府已经解除了监视,李善长等人不再对徐达的儿女进行管了,因为这是一个末节,以前的时候还有点作用,看他们会不会因为待不住然后撞出去,这样就可以多给徐达按一个罪名。

    可是这徐达的儿女们,还是挺有点脑子的,没有去这样做,他们就在府中老老实实地呆着,就连一句重话也不曾说。

    李善长在这里实在是没有找到什么把柄。

    加上晚上就要行动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手了,所以这些没有必要的地方,就不要再多费力了。

    这里解除了监管,但是府里面的人却还是像往常一样,没有半丝异样。‘

    因为,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魏国公的任何消息,徐达有没有死,有没有被救,这些事情都不知道。

    但这个时候,朱柏却来了,来娶亲来了。

    这让徐辉祖很是不喜欢,他作为魏国公的大公子,没有办法救出徐达本来就不高兴,又不好向皇上汇报,但现在小妹都要成亲了,徐达都还没有出来,这还像话吗?

    不管怎么样,总要有一个说法把!

    因此他不顾徐妙锦和徐增寿的劝谏,依然出来拦住了接亲队伍。

    这个时候,朱柏和朱棣等人都是在外面等候的,他们是不能进门的,其余人的则是该敲锣的敲锣,该吹锁啦的吹锁啦。

    没有想到这居然出来了一个怒气冲冲地大舅哥,这可有些不妙了。

    一般在这种时候出来的人,都不会是出来祝福的,因为这是规矩,接亲的时候,就算要哭,那也是女人们的事情,一般也不会有男人什么事。

    而出现了一个大舅子,还一脸怒气,这就不妙的。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就是要搞砸婚礼的。

    还好徐辉祖是魏国公的大公子,大家都知道,不然还会认为这是皇子抢了人了呢。

    不过,徐辉祖这一出来,怒视着朱柏,还是有些不妥的。

    毕竟这个时候,朱柏还是皇子身份,还有朱棣在这里,这一天还是成亲的大日子,待会儿朱元璋还会在湘王府出现,来祝贺他们这对新人。

    这门婚事是陛下赐婚的,魏国公也是同意的,这要是闹出了一点什么事情来,那就会把婚礼变成一场屠杀了。

    朱元璋可是杀人不眨眼的人。

    徐辉祖这一站出来,气氛马上就变得紧张了起来。

    那些吹乐器的还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吹了。

    其余的接亲队伍也是随时准备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魏国公府的下人们,此刻也不知道这些嫁妆是搬还是不搬了。

    朱柏是能够看出徐辉祖这样是什么心情,徐达现在还没有消息,而皇子却要成亲了,要娶他的女儿,这合适吗?

    他是想知道徐达的消息。

    朱棣有些担心,因为他也知道这种时候,当着这么多人,要是出现了什么差错,那就真的不好收场了。

    首先自己和朱柏的计划不可能现在告诉他,否则就会引起这里的人的怀疑,这里面有李善长的人,朱棣也是知道的,

    然后,徐辉祖怎么说也是徐妙云的弟弟,这要是在这里闹了一场,那对于他以后的发展就会很不友好了。

    这徐辉祖可是以后要世袭魏国公的人,这要是被言官们抓住了把柄,那就不是那么容易收场的了。

    最后,徐辉祖也是军旅之人,他会不会自己去干傻事,然后搅乱了整个计划呢,

    朱棣看着徐辉祖这样看着朱柏,他知道这是因为朱柏是锦衣卫指挥使,而现在对于锦衣卫,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办案无所不能。

    那就是说徐辉祖是很明确的知道,朱柏知道徐达被抓的事情。

    但他没有想办法把徐达救出来,反而只想着来娶自己的小妹。

    他认为朱柏这样是没有担当的一个男人,他们魏国公府,虽然深受皇恩,但也不是不可以和朱元璋将讲条件的。

    他还是有些冲动的。

    朱棣现在作为旁观者,不是当事人,他出面去说话,比朱柏去说要好很多。

    于是朱棣让这些人不要停止奏乐,然后自己一人上前,来到了徐辉祖的面前。

    徐辉祖也不是一个傻子,他知道这个时候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那样会给魏国公府带来灾难。

    但是不说话可以,自己的态度总要表示一下,自己就这样看着你朱柏,看你好不好意思娶走徐妙锦。

    也正是他有点分寸,因此这才给了朱棣一次劝说的机会。

    他也看到朱棣过来了,对于朱棣他不是很有好感的。

    这要源于朱棣之前在大本堂读书的时候,经常打他姐姐徐妙云的主意。

    所以朱棣是出了名的调皮,因此他对于这个姐夫并没有什么好感。

    徐辉祖这人也是有些执着的,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喜欢朱棣,就算是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他也不会有半点留情,想的都是怎么打败他,可惜的是朱允炆不用他,而是用了李景隆。

    可是徐增寿就不一样了,他对于朱棣就是很喜欢的了,还跟着朱棣一起去打仗,就算是靖难的时候,徐增寿也是一个很好的队友,暗中给朱棣送情报,帮了很多的忙。

    徐辉祖看着朱棣过来了,他也依然无动于衷。

    朱棣对于徐辉祖的态度,他是见识过了,他和徐妙云结婚这么久了,这个小舅子,一直也是这样冷冰冰地对自己的。

    不过,朱棣可不是一个要看人眼色的人,大不了就不来往就是了,他是一个皇子,又不是普通人还存在什么回娘家之类的。

    这一次他要来,就是让徐辉祖不要犯傻,不要影响了朱柏的婚礼,耽误了良辰吉时,那就不是小事了。

    这个良辰吉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朱柏成亲的时间,古时候对于这个自然是很看重的,有时候为了一个好日子,要等上几个月或者一年。

    另一个时机就是他们去救徐达的时间,因为此时他们埋伏的人,都已经就位了,他们会按照之前约定好的时间进行,要是在这里耽误了很多时间,那么到时候,朱棣就不能亲自去指挥了。

    因为他是这次救援最重要的一环,他的身份特殊,将由他去五军都督府前门去闯门,其余的人去可能会被乱箭射死的。

    他们前面不闹起来,那么后面的人进去就会是送死的。

    所以他这一环就很关键,加上他现在突兀的离开,然后去闯五军都督府,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所以最后的办法是接亲的队伍照常回府,他在回去的路上顺路离去,然后去和锦衣卫的人汇合,去闯五军都督府。

    因为这个时候,距离成亲的时机更进,那就一定要见到徐达了。

    加上他的身份是徐达的女婿,这个要求是合理的。

    所以朱棣和朱柏已经把一切都计划好了,只要按照计划进行就能够成功了。

    这个时候,杀出来一个徐辉祖,就可能是这场计划的破坏者。

    当然他自己是不会知道的。

    所以朱棣还是要来解释,就算他也不是很喜欢徐辉祖,他还是要解释的。

    朱棣让音乐不要听,也就是让他们的说话不要被外人听见。

    朱棣走了过去,小声地说道:“辉祖,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放心,魏国公会在拜堂的时候,安全地坐在高堂之上的!”

    说完,朱棣拍了拍徐辉祖的肩膀,这是军人常用的一种礼仪,意思就是要你相信。

    徐辉祖也是军旅之人,自然是知道这些的,他转头看了看朱棣的眼睛。

    他的眼神透露着自信,不像是说谎的,不过这个事情不是小事,他们真的行吗?

    徐辉祖还是不愿意相信,不耐烦地说道:“让我凭什么信你?”

    朱棣无可奈何,他也一下子脾气来了,“本王以人头担保,另外你别以为你这种行为很伟大,其实傻得像头猪,你会影响我们的全盘的计划的!”

    徐辉祖听到了朱棣的谩骂,这下他反而安心了,证明朱棣不是再诓骗自己,于是他没有再还嘴了。

    而是冲着朱柏假装难过地说道:“哎呀,我的妙锦妹妹啊,你从小一直跟着我的,现在长大了要嫁人了,我怎么舍得啊!

    家中又不老母,父亲又有事不在,只能由我这不成器的兄长来送你了啊!”

    徐辉祖这一变化,现场的气氛也跟着变化了。

    原来这徐辉祖是在哭婚啊!

    虽然没有真的哭,但他的表情还是尽可能的难受。

    看热闹的人知道徐达很忙,知道的家中女主人也亡故了,有个姐姐也在北平,这兄长代劳也是说得过去的。

    朱柏和朱棣两人也是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