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明星从龙套开始 » 第283章 票房大爆!存款翻倍!(二合一大章节)

第283章 票房大爆!存款翻倍!(二合一大章节)

    电影很快开始放映。

    杨严和秦海露挨着坐。

    秦海露看一眼电影,又看一眼坐在旁边座位的杨严,不由感慨年轻就是好。

    让一个年纪大的人去扮演小年轻,怎么样都会有违和感。

    但是如果一个年轻演员演技足够好的话,完全能够把握得住比演员本人本身要年长许多的角色。

    当然她还是秉持着一个想法:

    有的时候演技并不能够弥补一切,演员的职业技能中有一项比演技更为重要,那就是共情能力。

    而杨严无疑拥有这个能力。

    又看了一会儿电影,她又想起当时第一次和杨严见面时,两人讨论的关于剧本走向的问题。

    她当时坚持《钢的琴》里的男主人公是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似的人物。

    他人到中年,历经沧桑,原本平凡无奇,碌碌无为。但却为了自己的女儿,为了自己的人生热血了一把。

    他召集了一群同样人到中年的朋友,为自己的女儿打造了一架用“钢”制作的琴。

    在秦海露的设想中这一幕应该是鼓点飞扬、几个中年老男孩开心的哈哈大笑,一边大声唱着歌,一边齐心协力地敲打着钢铁……

    总之,应该是热血沸腾着的才对。

    然而在电影里,激昂的鼓点有了,众人的欢声笑语有了,主角唇角也是带着笑的。

    但他眼里却带着看透一切的清明。

    观影者瞬间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

    是啊!

    就算是这架钢琴完好的做出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原本男主人公和妻子的赌约能否完成,重点根本就不在这一架钢琴上。

    妻子只是冷冷地把现实横在了男主角眼前,责问他:

    你连一架钢琴都买不起,又怎么能有能力养我?

    你连我这个女人都养不起,又怎么养的起我的女儿?

    算了吧。

    你支撑不起这个家。

    这一幕其实让人对主角同情不起来。

    因为看到男主为了解决这件事情,前期去学校偷钢琴,后来又用木制钢琴,最后居然要造一架钢的琴——

    他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折腾不出钱去买一架真正的钢琴。

    没什么好同情的,但却足够让人觉得无奈。

    他的这种造钢琴的行为让观影者都知道了一件事:男主是真的穷,而且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能为力找不出解决之法。

    他这个年纪,拼不动,赚不到钱了。

    没有未来。

    连支撑他为一个美好未来奋斗的家都没了。

    是够惨的。

    听起来也十分无能。

    但观影者设身处地的站到男主的身份处境去代入、去思考,忽然又对男主有些敬佩起来。

    “一架钢琴”其实是足以让男主这种人不得不退却的。

    但他没有!

    他造了一架钢的琴。

    这是他对自己命运发出的微弱却又坚定的抗议。

    换一个其他人身处这样的境地,折腾的起来吗?

    秦海露叹口气,她得承认,电影按照杨严演的那样呈现给观众,确实比她所想的更加深刻,也更加贴合整部电影的基调。

    而且这一部电影的结局和大多数文艺片一模一样,清淡却现实。

    一般出现这种结局,观影者都不会想看第二遍。

    但如果在电影前期就提前把这种现实的东西摆到所有人面前,降低观众的预期,反而这结局还算不错了。

    ……

    对观影者来说这个“造钢的琴”的剧情确实深刻,让很多观影的年轻人一下子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无可奈何。

    命运真的很难琢磨。

    对那个时月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下岗”是多么可怕的一个词语啊。

    此刻坐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电影院,但是却都在观看这一部《钢的琴》电影的年轻人,忽然之间好像就有些理解了家中长辈提起“下岗潮”时,眼中的那点空落。

    那是忽然发现身后没了依靠,未来找不着方向的恐慌。

    原来“下岗”这么可怕啊。

    一些年轻人忽然将这个词联系到自身,发现自己或许曾经也有过这么一个时刻。

    那就是“毕业”。

    毕业意味着进入社会。

    意味着要自己去找一份工作,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意味着你忽然一下子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大人,甚至要开始承担赡养父母,支撑家庭的重担。

    没了依靠,看不到前路。

    还有一大家子的人等着依靠你。

    可怕吗?很可怕!

    年轻的观影者一下子就对主角感同身受起来。

    而已到中年的观影者,对这一部电影一下子就有些抗拒起来。

    年轻人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希望,因为他们还有长远而未知的未来。

    而中年人,能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和现实。

    心口尖锐地疼着,简直像是被冰箭扎了一个口子!

    ——不想看了,甚至想离场。

    但好在这部电影的后半段还算暖心。

    女儿的岁数其实已经能懂一些事情了,但她爱着自己的父亲,就像父亲爱她一样。

    她欣然的接受了那架钢的琴。

    并且奏了一首歌,问父亲:“爸爸,我弹的好吗?”

    “真好!”

    所有的观影者此时此刻都如同老父亲一般,欣慰地笑了起来。

    父亲与女儿之间的脉脉温情让所有的观影者放松下来。

    可惜,到了故事的最后,女儿还是跟她妈妈走了。

    主角陈桂林选择了跟现实低头。

    《钢的琴》在就在这不算美好的结局中结束放映。

    看到结局,所有的观影者生出一种果然如此的感叹。

    但他们居然没有像在“造钢琴”的那一幕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冷冰冰的现实时那般难受。

    反而有一种一时的苦难过去,生活还要继续的平静感觉。

    所以当电影结束,所有剧组的主要人员上台时,台下参加首映礼的人内心极度平静,掌声迅速响起,但并不很热烈。

    这就给了杨严一种这影片怕不是要凉的感觉。

    而当天晚上统计出来的首映票房确实也并不高。

    五百万。

    这一个票房对任何一部文艺片来说,还算说得过去,甚至都能说得上惊喜。

    更何况《钢的琴》这一部电影的投资本身也仅是在500万上下。

    这说明这一部电影是赔不会赔了,甚至还能小赚。

    但杨严却还觉得不够。

    在他过往拍摄的所有电影中,还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的票房竟然这么低……

    尤其是当《四大名捕》首日票房出来时,让杨严更是觉得有些无奈。

    《四大名捕》的首日票房高达1800万,是《钢的琴》这部电影首日票房的3倍还多。

    杨严又想到这一部电影毕竟是自己投资的,票房里面也有他的一部分分成!

    所以他第一次发动朋友圈,让大家帮着给这部电影宣传。

    简直是能想到的圈内朋友都去找过了。

    好在演员的生物钟都不大规律,都已经过了12点也没几个睡觉,反而正精神着。

    于是当天晚上,大半夜的。

    在网上游荡的夜猫子们发现好多明星导演的微博都发了关于《钢的琴》这部电影的推送。

    王宝纲:“《钢的琴》这部电影还不错,接地气又有深度,我打算买下版权,把它改编成电视剧,你们觉得怎么样?”

    季爽:“《钢的琴》是杨严主演的,必须推荐。”

    王洛丹:“推一下《钢的琴》,一顿饭!”

    魏勋:“转发:《钢的琴》预告片。@杨严,嘿嘿嘿,你懂的吧?”

    杨密:“《钢的琴》了解一下,我弟的电影~”

    张云陇:“凑个热闹,《钢的琴》我舍友的电影,@杨严,什么时候聚一聚?”

    周冬鱼:“我忘了!哈哈哈!《钢的琴》推一下,因为这部电影的宣传,杨严都快秃了头,真哒!有图为证!”

    康弘雷:“转发:《钢的琴》预告片。有机会再合作。”

    陈贺:“好兄弟的电影,必须顶。@《钢的琴》剧组@杨严。”

    朱亚文:“《钢的琴》上映了,大家支持一下杨严的新电影!@刘亦茜”

    刘亦茜:“那我再发一次。《钢的琴》,一起去看!”

    邓超:“我也来凑个热闹,《四大名捕》上映了!!!刘亦茜居然不宣传《四大名捕》,跑去宣传《钢的琴》啦!重色轻友!!!@刘亦茜@杨严。”

    网友们一路往下看,差点没被邓超的操作给闪了腰。

    现在《钢的琴》瞬间变成热门词,邓超这是在想着法地蹭热度啊!

    还有一大群明星转发了杨严发的那条《钢的琴》预告片的微博,杨严为此许下了无数个人情,也是很拼了!

    第二天,也不知道是昨天晚上的明星微博攻势起效应了,还是《钢的琴》在豆瓣上的8.9高评分打动了大众,电影当天的票房翻了两倍!

    一千五百万!

    而《四大名捕》这部电影的当日票房是2500万。

    杨严就:emmmm………

    他深深地怀疑昨天他让众明星给《钢的琴》打广告的时候,顺便也给《四大名捕》打了个广告!

    但与《四大名捕》高票房截然相反,这部电影的评分可以算是这几年来商业电影中的最低。

    4.5分……

    这个评分吓倒了一大批冲着《四大名捕》里面众多明星想要去电影院看一看的人。

    这段期间电影院总共就这么两部电影,既然《四大名捕》的评分这么低,那不如就去看一看《钢的琴》好了,据说也没有一般的文艺片那么无聊。

    豆瓣上《钢的琴》的8.9分虽然在第二天电影上映之后有一些回落,到达了8.5分。

    但是大多数人观影之后的评价都比较中肯,总体都是好评。

    “经历过90年代东北大变迁的人估计感受会比较深。时代感很强,也很贴近生活。我觉得算不上特别好看,但是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了。”

    “演员的表演我特别喜欢,就是那种完全看不出在表演的表演。”

    “我觉得是演员的尺度拿捏的好。那些面瘫演员和木偶的唯一区别就是不用后期配音(如果他能记住台词的话),还有一些演员有一些表演的技巧,但是太强调技巧了,演戏演的太“用力”,说话挤眉弄眼的,如果是现实生活中,会让人觉得像精神病一样。”

    “对,杨严作为男主,居然能把电影演到这个程度,我很意外。他在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自然,你会觉得演员就是戏里的本人。”

    “我觉得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但不是一部好的商业电影。我要去影院估计也不会选这样的片子看。受众群体有点偏窄了。”

    “作为东北人,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学钢琴孩子的家长,我都能在这部电影找到很多共鸣,我挺喜欢这部电影,但是不太敢推荐给大家,因为我不确定别人是否也会喜欢这样的题材。根据个人喜好给个7.5分吧。”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多灾多难的男人,他们除了要应付自己生理上的中年危机外,还要应酬苟延残喘的生活。为了挽留住离异男人的女儿,他们重新拣起了年轻时候的浪漫,用钢铁做了一架钢琴,而女儿终究是走了,就像难以挽留青春。”

    “我觉得吧,挽留女儿只是一个牵强的理由,他们这样一群庸庸碌碌的男人,走过了人生的黄金时代,已经懂得与生活和解,他们也明白:活,没有理由,却要进行下去。这个时候,钢琴不仅仅是钢琴,这是一群生活在中国,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恰至中年的男人的自我拯救。”

    ……

    第三天,《钢的琴》和《四大名捕》两部电影的票房持平了。

    一部小众文艺片和一部大投资的商业片,它们两个的票房居然齐平了。

    2000万。

    杂志新闻各种消息满天飞。

    大家都说《四大名捕》要赔死了。

    而《钢的琴》要赚死了。

    《四大名捕》真没赔,但《钢的琴》确实是真的赚钱了。

    杨严和秦海露都惊呆了。

    最近这段时间秦海露天天打电话给杨严,每一次都要就投资收益以及未来的票房走势激动的说个半天。

    秦海露在娱乐圈演了这么多年,一部戏接一部戏的,当然也赚了不少钱。

    但是她本人是很小心的那种,只接续赚钱,并不参与投资。

    这还是她第一次投资一部电影。

    本来也是为了情怀投资的,不求赚钱。

    没成想,一次性给她赚了笔大钱!

    按照现在的票房走势来说,等《钢的琴》这部电影下架了,保守估计能有一个亿。

    如果票房稳定、影院排片时间久一点地话,说不定能有1.5个亿!

    这部电影的成本是550万,她投资了200万,占比37%,票房如果是1亿,先扣除国家专项基金还有国家税收约10%,剩下的就是可分配利润大概九千万。

    再把制片和发行方等分红协议订好的比例扣除,而剩下投资方约占比40%,也就是3600万。

    这个是属于投资方的分账票房。

    而她的投资占比37%,最终收益则为1332万。

    如果《钢的琴》总票房为1.5亿,则最终收益为1998万,近两千万!

    翻了十倍!!!

    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杨严在秦海露算给他听的时候,把自己那份也算了算。

    他投资了三百三十万,占比60%。电影票房如果是一亿,他就能拿到2160万,如果是1.5亿,他就能够拿到3240万。

    这么一想,杨严简直牙疼。

    差得贼多!

    当时投的时候心惊胆战,想着能回本就行了,现在不但回本,他还想要更多。

    最好只能把《钢的琴》这部电影的票房推进到1.5个亿。

    多多益善!

    而且3000万啊!

    这是什么概念?

    2008年,他刚刚脱离群演的身份,去上了燕京电影学院。

    这一年他没赚钱。

    2009年拍摄了《山楂树之恋》、《雪豹》等影片,赚了大约200万。

    2010年拍摄《海洋天堂》《爱情公寓2》等赚了300万,这一年跑各种商演也赚了300万。一共600万。

    2011年《龙门飞甲》《甄嬛传》《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还接了一个德芙代言。赚了有1000万。

    2012年初,接了顶奢代言,2000万,但这个要分三年付。之后拍摄《同桌的你》,三百万。

    这样算下来,过去的三年,他赚了4千万,其中有1000万的代言费,还得两年才能到手。

    也就是说他现在账面上的钱只有3000万。

    以上都是由公司抽过过一层之后的利润。

    而《钢的琴》这一部电影就很有可能给他回报3000万!

    还不用和公司以及经纪人分!噢,除了梅落投资的十万块。

    他简直要惊呆了好吗!

    买房!全部买房!

    原本他的三千万就断断续续的买了房。

    小房换大房,偏远点的房子全换成了地铁房和学区房。

    他现在在燕京市中心有两套房,一套150平,一套350平两层复式,一共花了他2500万。

    剩下的500万又到商业区买了两间20平、三间30平的店铺。

    然后以每间5千到8千的月租租出去,一个月三万,攒起来刚好供他日常花销……

    平时他的出行用餐都是由公司或者剧组报销的,日常花销大概就是服装私人出行旅游之类的。

    而他大部分服装都是赞助的,各类奢侈品也很少让他剁手。

    毕竟,他身上没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