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陇山军 » 第三十二章 宜君授命

第三十二章 宜君授命

    大燕朝堂的乱局对于远在关中的沈俊仁产生不了半分的影响,换句话说此时的大燕朝廷除了京畿重地外,也就只有奉圣军控制的州县有点作用,对于那些手握重兵已经事实上成为割据势力的军指挥使们而言,大燕朝廷此刻就是一个牌坊,为这些军头们的起兵找到一个好的由头。

    “黑风”驮着沈俊仁向北疾行,如果从空中俯瞰怎能看到一支长长的火龙沿着北洛水的传道向北而去,兵士们都很疲惫,但却都咬着牙坚持着。

    “来胥,通知深道,让队伍在宜君城外休息一个时辰,另你快马前往宜君面见宜君县令,希望他能准备些吃食、饮水之类的物资。”沈俊仁在马上望着自己的队伍,对沈俊宇说道,此刻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职了,对于这些地方官有了统辖之权,只能让沈俊宇派人前去商量。

    大燕虽然是在唐末藩镇之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没有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局,因此从整个大燕都有一股唐代遗风。没有如宋那样,有鉴于五代军阀混战的乱局,从而重文轻武。

    大燕早期在辽东一直与契丹相抗衡,在世宗时期终于控制了辽河领域,将契丹重新打回了原始状态。但随着契丹的覆亡,却让北方草原早已消失于史书之上的柔然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成为了大燕在北境最强大的敌手。

    在西北大燕则是将吐蕃击溃,收复了河西,却没能进入广阔的西域,因为那里突然有一个强大的西域帝国诞生,名叫夏。大燕建立的同时,鲜卑人拓跋思恭,也叫李思恭割据宥州,自称宥州刺史,后被燕太祖击败率部族逃亡西域,在那里征伐西域大小部族,等到燕军击破吐蕃打通河西走廊的时候,拓跋夏已经控制了整个西域。

    也是因为有了柔然和夏的威胁,大燕的武事一直很强盛,但大燕的历代帝王还是很担心武人拥兵自重上演燕太祖的故事,因此从立国之时便文武分别,军指挥使只有统兵权却无调兵权,并且不能干预地方政务。

    只是简单的区分并不能完全杜绝,拥有大军的将领,尤其是在军队中威望很高的那些人,就趁着中央的变局起来了,朝廷所封的那些管理地方的文臣要么服从,要么就成为了武人刀下的亡魂。

    就在沈俊仁胡思乱想的时候,宜君县城到了,只是黑漆漆的城墙上只点着几根火把,城门完全没有打开的意思,至于吃食那是连根毛都没见着。

    “兄长,我虽然禀明了身份,但宜君县令却让人回话说国朝文武有别,兄长不是他的上官,卯时开门,此乃定制,断不能时辰未到,夜开城门,因此无法为兵士提供吃食,让我们好自为之!”

    沈俊宇的话语让沈俊仁目眦欲裂,当初萧闯率兵而来时,这宜君县令一个闪现就把城门给开了,到了自己这里就是一堆推辞,分明是看不起自己。

    “深道,让弓手准备,我今天就要让这宜君县令知道知道什么叫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杨亢听到沈俊仁的话语眼见苏浚就要下去安排急忙开口道:“虞侯不可!”

    “兄长不必多言!这宜君县令分明就是瞧不起我,若是不给他点颜色看看,若是我军在前奋战,这混账行子断了我军粮饷该当何如?”

    杨亢见沈俊仁听不进去,又再说道:“伯友,我知你心中怒火冲日。但若你令大军攻击宜君,岂不违背‘本心’之言?况宜君目前乃毅帅治下,哪有攻伐自家的道理?”

    “呀……嚓!”

    沈俊仁一气之下拔出佩刀将身旁的树枝斩断,然后吩咐道:“全军就地歇息,待卯时城门开启再行出发!”

    宜君县内,知县谢嘉豪的居屋一片漆黑,只是屋内发出的靡靡之声让人知道这里面的人还在辗转反侧,不过这也说明谢知县是一个勤奋之人,都已经五十有余的年纪还不让自己如此整夜劳累,真替谢知县捏了一把汗。

    从金锁关到宜君五十多里的距离,靖安营士卒也是一路疾行至此,从子时出发到此刻已是寅时,所有的士卒刚一歇下便不管不顾的睡了起来,幸好此时天气还未转凉,若是再过半月,恐怕足有一半兵士得生疫病。

    “明日入城我必要见见这混账行子,虽不能知罪,但也要让他知道我靖安营不是可以轻侮的。”沈俊仁心中的火气还是不能消减,恐怕是自他来到这里一步步的走来,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点实力,却被一个降臣如此对待,这让他压抑多日的火性自此点燃。

    杨亢没有说话,苏浚却说道:“这鸟厮,明日必让其好看!俊仁,你先歇息会,士卒由我看着!”

    “睡不着!也不知伯温和伊武现在何处?虽然他们先行,但宜君县令如此对待我等,他们相比是绕城而上,士卒、马匹都已疲惫,我担心他们出事。”沈俊仁说道,“这次仓促北进,是我太冒险了。”

    杨亢说道:“伯友,不必过于担心!何都虞侯是老行伍了,行军之事定有计较,我想他们会平安到达!你歇息一会,由我和深道看着大伙,自不会有事。”

    “算了!我还是去看看弟兄们,虽然天气还未转冷,但人睡着之后这风吹下,容易生病。”沈俊仁说着就起身,走到一个个熟睡的士卒身旁,帮那个将身上的批盖弄好,又去给篝火添了些干柴。

    有士卒醒来看见沈俊仁想起身行礼,却被沈俊仁劝下:“多休息会,明日还得赶路!”然后沈俊仁又去另一伍跟前看顾,那士卒看了看沈俊仁,又想起了在下沈庄受伤后被刘老先生搭救的时候,眼中泛起了泪花。沈俊仁巡视一圈也找了一处空地眯起了眼睛,只是脑海中的思绪让他始终不能入睡。

    “吱、吱……”

    卯时,宜君县城的城门前的壕桥在城门丁的转动下缓缓落在了城前的壕沟之上。壕桥的声响也将梦中的靖安营士卒唤醒,众人揉了揉惺忪的眼眸。

    “都起来了!各都都尉立即收拢所部士卒,整理行装准备进城!”随着苏浚的连番命令,靖安营的都头们就开始招呼自己的什长、伍长,而这些什长、伍长们也都开始集合自己的什伍,不一会儿八百多人就集合完毕。

    沈俊仁、苏浚、杨亢三人坐在马上列于队前,沈俊宇作为亲兵队率也骑着一匹马护卫在沈俊仁身边,靖安营每排五人成纵队由各都都头在前统领,整支队伍在城门前的驿道上安静的等待着壕桥后瓮城城门的开启。

    也就在这时,身后突然想起了急促的马蹄声,沈俊仁回头望了一眼,只听苏浚在一旁说道:“戒备!”

    原本安静的队伍瞬间行动了起来,虽然步伐不是很整齐,但有多数老兵组成的靖安营还是有条不紊的展开。步都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其次,弓都居后,沈俊仁三人坐于马上也拔出了各自的佩刀,如果再有骑都的话,一个标准的千营阵势就形成了。

    随着马蹄声愈近,前排的刀盾兵已经模模糊糊可以看清来人的模样,只见一名骑手全副装备,并且身后似乎插着三面赤色三角小旗,居于刀盾手和长枪手之间的曾壮向来骑吼道:“来人止步!”

    “毅帅急令,靖安营统制沈俊仁大人何在?”马上的骑士闻听前方的吼声急忙将马匹勒住然后大声喊道。作为军旅之人,他可清楚军令如山,如果再敢向前恐怕自己就要成为弓弩下的亡魂了。

    沈俊仁听到了骑士的问话,不过他有些懵,统制?这是个什么官?不过既然是毅帅的军令前来,则必然是针对此次战事布置的,于是跃马来到队伍之前,而原来成戒备之势的靖安营众士卒随着沈俊仁上前让出一条通道,但是戒备的姿态依然存在。“我就是沈俊仁,你可上前来!”

    “标下神武军中军亲卫付能见过统制沈大人!”付能骑马来到沈俊仁面前,下马施礼后说道。然后又递上了一封书信“这是毅帅的军令,命标下快马来报!”

    沈俊仁接过书信打开来,这是沈俊宇左手举着火把来到沈俊仁身边,只是他的右手还握着没有归鞘的佩刀眼神死死的盯着面前的骑士。

    “以靖安营为五千营,我为统制?还有兵符、令旗?可节制坊、耀两州?还有两千整编的军卒正在来的路上?”沈俊仁借着微弱的火光看清了信纸上的内容,内容不少,除了正式的任命,还有五千营编制的方式和一些慰问和勉励之语,落款的神武军大印和王毅的私章,完全可以证明此信的证伪,“毅帅可还有什么话语?”

    付能恭敬的递上兵符,然后将背在身后的令旗取下,然后说道:“回沈统制,这是兵符和令旗。毅帅说此次北上只盼望沈统制能率兵解救出萧同知兵马,并配合萧同知控制关中北部诸州,待我大军整备完毕,将北上彻底荡平定难军。”

    “好,我省的了!烦请您回报毅帅,下官必竭力打通与北进军通道,生擒靳娉,为三川驿死伤将士报仇!”沈俊仁回道。

    付能接到沈俊仁的回话也不多耽搁,再次翻身上马,在马上向沈俊仁施礼后再次向西京返回。

    “虞侯,毅帅有何军令?”待付能走后,苏浚和杨亢也来到了沈俊仁身边,苏浚率先开口问道。

    沈俊仁说道:“毅帅以我营为五千营,我为统制,旗下一干任命安排均由我自行安排然后报帅府即可,此外赐我兵符和令旗,命我收拢沿途溃兵,并节制坊、耀两州一切军民事务,毅帅还给我们拍了两千整编后的军卒正在北上,大约两日便可抵达中部县城。”

    ——————

    感谢大家的支持,如果觉得还满意,请投本书张推荐票吧~苍蚺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