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魂断铁李川 » 第3章:宏伟计划

第3章:宏伟计划

    铁李川村虽然依山旁水,环境很美丽,但不少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为了挣钱,每年村里都有一拨一拨的青壮年人出去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守留儿童很多。因此,自从我在油田上搞压裂挣到钱之后,我先后给家乡的几个学校和陕西的“红凤工程”等地捐款之外,从2004年起,还给全乡的3000多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每人发放500元慰问金。金额虽少,但我认为,人到了老年,多数人到了清静无为的人生阶段,有的人虽然衣食无忧,但寂寥、孤独、日暮西山的情绪肯定有。尤其那些家庭经济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给他们一点钱,表明除了家庭成员之外,社会也在关注、关心他们,让他们老年的生活中,能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因此,在家庭这个地方,不管谁家的日子好谁家的日子差,我要对所有老人一视同仁。

    各种捐款持续到了2008年。那年我回到铁李川过年时,六爷背搭着手过来窜门。我每次回来,六爷就来了,好像在他那个旮旯里偷窥着我,只要我的车一进村子,他总来跟我见个面。那天,六爷跟我见面时是刚吃了晚饭,因为到了腊月二十九,我的家人基本都聚齐了,准备过年。六爷带着一股冷风凉飕飕的进来了,当时我正在煮茯茶,我给他沏了杯,跟我聊,跟我父亲聊。话题不知不觉的聊到了这些年我捐款的事上。这时候,六爷朝我跟前挪了挪屁股,两眼看着我,郑重其事地说道:“你娃大方啊,听说这些年到处捐款,这是好事,爷佩服!但是有一点,爷还想说一说,话不好,估计你不爱听。”

    我忙微笑道:“没事没事,六爷,你说吧。”

    六爷说:“别的捐款多少我不清楚,光给咱们乡,我给你算了个账,每个老人500元,每年下来也得200多万吧?既然你拿出200多万关助老人哩,那你也应该给你的老人花一花吧?”

    六爷是老父亲的长辈,听他这么说,老人坐不住了,给六爷打了个招呼,离开了。房子里只剩下我俩时,六爷坐直了身子,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一点,说:“娃,你知道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两点是啥?除了吃,就是住。吃的再好,最终成了一泡屎,而住的好了,不仅自己舒服,对村里人和后辈儿孙都有影响。况且,现在老一点的东西又被重视了,按照你们读书人的说法,就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东西是啥?我这个老脑筋认为,就是庄基文化!东西能传世,一个庄子修好了,也能传世。咱们陇东的那些老庄子、老房院,不是没有,你也不是没见过!所以,同样给家乡人花钱哩,我建议你还是给你爹好好建一座像样的庄子吧,人要为别人好,首先要自己好。自己把庄子盖得好好,让老人住在里面,谁看见不喜欢?至于500元慰问金的事,我建议你还是改变一下,家里特别穷的,老弱病残的,你可以多给一点,家庭条件好的,就别给了。有到处撒的这些钱,你干个能养人眼、能动人心的事情。”

    当时,我看着这位皱纹满脸的年过七旬的老人,看着他眨巴着眼睛抽着烟的神态,感觉自己脑子灵光闪现,思维奔腾。那夜,也因与六爷说了好多话,喝了好多茶,我失眠了,围绕铁李川,围绕我的老人,想了很多。

    最后,一个宏伟计划在我的心里诞生了——

    我要建一座仿古庄园,供父亲和家人住!

    我要在村里建一片现代化的多功能住宅小区,每家一户,供全村人住,不让家人拿一分钱!

    我知道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在我这里,我要做到家家共享,人人平等!要在铁李川实现共同富裕!

    因为在我们铁李川,至今还有人居住在人老几辈子都住过的窑洞里,改变他们的居住环境,就等于改变铁李川的村貌!就等于自己干了件能养人眼、能动人心的事!

    自然,对于这个给我带了启发的老人,为了感谢他的点拨,我特意给他提了酒,拿了好烟好茶,把他视作我这个项目的一个顾问,让他监督和陪伴我来实施这个计划。

    过了年,仿古庄园和小康居民点项目很快就被我提上了日程。虽然学的是石油专业,但很喜欢传统的东西,尤其对古老的建筑物情有独钟。小时候,我见过一些地主庄园。成年后,看过陕西的唐家大院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和李家大院等。这些大院浓缩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凝聚着一个地方的智慧和人气,百年来,当地村民们引以为荣,成了一个地方标志性的文化产物。记得小时候,我站在一处地主庄园的残垣断壁前,心里想道:如果我今生能有挣到钱的这一天,我一定要建一个跟它们一样的仿古庄园。没想到,我这个隐藏在心底的梦想,在我40多岁对个年龄段,有条件能实现了,我怎能不重视呢?况且,建个仿古庄园,对铁李川来说,多少是个吸睛的亮点啊。我以前的家庭条件怎么样,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村里人很清楚。人没有榜样,就没有前行的动力。没有上百年前的乔家大院,就没有现在名胜古迹。尤其一个村子,没有名士、名居,就没有文化。现在有些条件较好的村子,为了记载和弘扬村里的风土人情、能人和村里的发展情况,专门撰写村志,以示后人。我若建个仿古庄园,对于正在发展的年轻人而言,在文化层面、精神层面方面,都是个影响和鼓励。若将来记入村史,更有感召力。所以,仿古庄园,不仅是对传统庄基文化的复现,更能体现一个村子的精气神,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不定百年之后,我的这个庄园,成了第二个“乔家大院”和“唐家大院”呢。

    至于小康居民点,这些年,由于市场经济活跃的缘故,村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造成了村里人口稀少、文化荒凉的现象。把他们集中到一个板块上,有利于相互关照,抱团取暖,激活村里的人气。这年头,文物都讲究活起来。我认为一个村子要活起来,必须要集中,首先,人口要集中。

    大家集中到一个片区,经济能力差的人,可以得到条件较好的左邻右舍的启发和关照;空巢老人,在七紧八慢处,可以得到邻居的照顾;一些种地有困难的人,可以把土地承包给那些搞养殖、搞种植的专业合作社。现在的合作社基本都有现代化的农耕种植设备,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比传统的耕种先进了许多。这对缺乏劳动力的人来说,仅在土地承包费方面,可以旱涝保收。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也能推动村里的发展。

    当我把这两个计划在公司的高管会上公布出来时,他们对仿古庄园的投资都基本支持,倒是对小康家园的投资有意见。特别听到每户不能低于260个面积,上下两层,并且是免费时,他们一下炸锅了,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说得很直接:“公司的总部在西安,你们全家都在城里生活,本身花这么的钱,在老家盖么个一处庄园都有点不划算,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你这些年搞压裂,挣了一些钱,在家建个仿古庄园,无非是为了彰显你的财富。既然你喜欢老庄子,想给老人提供个好一点的住处,那也能理解。但给村里人花这么大的血本盖别墅,我们就不能理解了。这些年,光在在陕西和甘肃两地,你捐出去了多少钱?仅仅给吉岘乡每个老人每年发500元的慰问金,光这笔开支,每年都过二百万了。还有给学校捐的,给妇女儿童基金会捐的,给有些贫困户给的,大致算起来,过了千万了吧?现在,你又想在铁李川搞这么大的动作,近百套房子,这么大的面积,扣得再紧,怎么着下来得三四千万吧?”

    我见大家的反应比较激烈,就解释道:“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尤其这些年,在三农方面,国家支持的力度也大,扶贫抓得有多紧?你们是知道的,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各种扶贫事业在兴起,政府的扶贫力度年年在加大。我受老天的眷顾,也经过自己多年的奋斗,才挣到了钱。既然老天让咱们这些年在油田压裂行业顺风顺水的,那咱们就应该有个回报的心,给村里人盖房子,就权当是回报社会。现在,好多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我本人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有些经历和感受,尤其寒冷给我带来的感觉,让我刻骨铭心。至今,有时候我晚上做梦,都梦见我在上学的路上,因为衣服单薄,因为没袜子穿,我的脚和腿好疼,全身很冷。多次,我都是从寒冷和疼痛中惊醒。由于对贫困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最能理解穷人心里最需要的是什么。靠捐助点现金,只是救了急,救不穷。我们铁李川村,有些人最需要的是居住环境的改变。因为住在山旮旯里,娶媳妇彩礼平原上人高了许多;因为住在窑洞里,生活有诸多不便,与现代化的生活脱节,所以我就从住房问题上着手,让他们与时俱进,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进步。况且,这些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全国好多村镇都有新农村示范点,或高楼,或多功能住宅群,规模和档次,并不比城里差,有的简直是一片村中花园小区,这个估计你们也看到了。你们有人不是跟我去看过江西江阴市的华西村吗?人家现在是共同富裕。咱们西北基础差,跟南方比不了,但不能不有华西村的观念啊。”

    有人立即说道:“看是看到了,但据我所知,仅咱们市,一些居民点都是政府操作,开发商基建,都是商业化的。谁要住进去,得要掏钱呀。在咱们整个陇东,还没有人像你这样做的。再说,一个地方,有穷人,肯定也有富人呀。咱们村里是有穷人,但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并不比你差呀,干嘛每户都要照顾呢?”

    我说:“之所以每户都有,是为了集中,为了聚集人气。一个地方人气旺了,那个地方就繁荣起来了。不然,盖那个仿古庄园有啥意思?要好,大家都好起来,才算好。至于条件好的家庭,他们要不要,是另外一回事。再说,有的人三个娃住在一个地方,也不方便。到时候,也可以给这些特别困难户照顾一下,多给一套。总之,我抱的态度是,对村里所有人要一视同仁,共同富裕。”

    有人说:“那就盖个四合院就行了,不用花这么大的代价呀。”

    我说:“对于盖房的事,有的人很期待,有的人不一定就放在心上。特别是有些老人,人老几辈子住在窑洞里,也习惯了,要搬离到一个新的地方,可能在心理上有点不舍。所以,要盖,就要盖得差不多,起码和城市看齐呀,要让他们看见新房就动心。因此,我才定位成多功能住宅区,面积要宽敞,院子、阳台、卫生间、储藏室等都要设计进去,包括地板砖和锅台,都要一次性建好,到时候,有条件的人,可以装修一下;没条件的人,直接搬进去就能住,不让他们花一分钱。”

    有人低声嘀咕,说眼下公司的资金周转本身就比较紧张,再抛出这么大的一个蛋糕让这么多人吃,多少有点伤公司的元气呀。咱们这个地方,在经济上和南方比起来,毕竟没有可比性呀。南方老板捐助上亿元,很轻松,咱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建议我还是推后几年再做这个事。

    我说:“困难是困难,但对我们来说,困难是暂时的。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做,马上做。仿古庄园先开工,小康家园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