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此乃天意 » 第七章我意已决

第七章我意已决

    但还未待苏卿多想,殿外突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玉清峰主可在?小僧不日后将离开此地,今日特地前来拜访施主。”

    来人正是弘忍和尚,此时的他眉目舒展,神情中自有一股洒脱之意,想来他已然释然,一念想通,心中再无枷锁。

    苏卿目睹弘忍和尚的到来,心生喜意,这和尚来得正是时候,自己此时心中尚有困惑,他人成师,说不定弘忍和尚能解决他眼前的难题。

    ……

    时已近暮,夕阳自远山处沉降,不经意间将玉清峰涂成了血红色,弘忍与苏卿相行在山间,彼此静默不语,任由暮色披落在他们的肩头。

    自北冥仙君魂魄离开建木之后,玉清峰灵气逐渐有复苏的征兆,石化的灵脉亦开始褪去石衣,自内迸发出无穷的生机,开始滋润灌溉荒土。

    弘忍眺望着这座灵气逐渐复苏的山峰,面容依旧宁和,他贯常平静,未带任何杂念的眼眸,不知何时落在苏卿身上。

    他望向苏卿的目光非常专注认真,好似要真正看透他的内心,看透他的大恐惧。

    弘忍微微阖目,先行开口,缓声说道:“破局之人不该是你。”

    “为何不是我?”苏卿应道,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

    弘忍静静看着他,摇头答道:“你今日承了这桩因果,福祸相倚,来日必将有所应报。”

    苏卿缺沉默片刻,说道:“我岂非不知?只是那人命数多坎,不该有此一劫,我若替他应劫,一子死,则满盘活。”

    弘忍持着慈悲怜悯的神色,微微颌首一礼,道:“施主此言大善,是小僧误会了。”

    苏卿点了点头,顺着溪边继续朝山下走去,细稠如纱的山雾弥漫在湿漉的玉阶之上,两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去,各有所思。

    到了山脚的迎客松处,弘忍长揖及地,行礼道:“施主请勿相送,小僧就此告辞。”

    苏卿回礼道:“一路保重。”

    弘忍略一沉忖后,正色说道:“临行前小僧欲送施主一句话,或能解施主心中所惑。”

    苏卿神情为之一振,拱手道:“愿闻其详。”

    弘忍满含深意看了苏卿一眼,缓声说道:“施主倘若移山不成,不妨换一条‘路’。”

    苏卿听闻此语,登时恍然大悟,他并非蠢人,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苦于无法移山,思绪始终困于一隅,却未曾想过移山不成,山不过来,我便过去,这般浅显易懂的道理。

    理清了思绪后,苏卿心头豁然开朗,他正欲向弘忍道谢,却发觉弘忍早已远去。

    他微微一笑,望着弘忍远去的背影,朗声道:“弘忍师父,就此别过,日后有缘再见。”

    苏卿踱步山间,思绪一通,连前方的道路也变得清澈明朗了几分,他心下琢磨,既然祖窍紧闭已成事实,无从改变,那索性反其道而行之,另辟蹊径,再造一个后天之窍。

    在他料想之中,此乃弄巧之法,此窍不同于祖窍,纵然破开此窍踏入练气境,也只是‘伪练气’境,并非正途。

    然此法妙就妙在,踏入‘伪练气’境后,体内自会衍生灵气,而灵气乃为元气与元精交汇相融而成,其凝练浑厚程度,自然高出元气一大截,若是以此等灵气冲击祖窍,必将事半功倍。

    甚至功行圆满之后,体内双窍相通,灵气储备亦是常人两倍以上。

    苏卿思来想去之后,推断下来,眼下只能如此,只是再造一个后天之窍,所需的代价也颇为不少,玉清峰一穷二白,身为峰主也无利可捞,现下最大倚仗无非是这个自己凭空杜撰的身份。

    修炼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王亦道修炼到了化丹这一步,更是如履薄冰,不敢贸然破境,以免伤了根基。

    午时初刻,他正在洞府静坐,他并未急于修炼,而是在心中揣度“玄黄三清剑录”的真意,此道法乃是北冥剑灵所传,晦涩难懂,经文似简实繁,意涵广大,玄妙无比。

    此时山间灵气也逐渐复苏,竟有一丝回溯本源的迹象,这让他的修行也得到了助力,速度比往常还快了几分。

    但还未待他凝神参悟下去,忽听得洞府外有人喊道:“悟空可在此处?”

    此人正是苏卿,王亦道将苏卿请到洞府内安坐,又奉上了一杯香茗,道:“洞府湿寒,还请师尊请勿见怪。”

    苏卿端起茶盏轻轻啜了一口,道:“这几日修行进展如何?”

    王亦道不敢隐瞒,道“北冥前辈指点有方,徒儿亦是苦练不辍,功行增进未有为难之处。”

    苏卿放下手中茶盏,点头道:“如此甚好,为师今日前来是想询问你一事,你可知须乾无定骨的下落?”

    王亦道讶然看了苏卿,随后缓缓说:“掌教真人手中是有此物,只不过为了今年外门大比,掌教真人早已将此物纳入名单,届时会将其赐予榜首,以作奖示。”

    苏卿不由一愣,旋即眼望王亦道,突然大有深意的一笑。

    王亦道瞥见苏卿的眼神,无奈道:“师尊莫要说笑,徒儿乃为内门弟子,怎能参与此事。”

    见王亦道毫不留情地拒绝,苏卿心中一动,脑海中突然升起一个大胆的念头。

    他实在有些心虚,弱弱对着王亦道说道:“徒儿,为师正欲参加大比,你看如何?”

    “师尊,万万不可!”

    王亦道偷偷抹掉额头上的冷汗,这成何体统,堂堂一峰之主竟不顾身份参与小辈比斗,于情于理,此事都得作罢!

    “为师心意已决,切莫再行相劝。”

    苏卿这厮如此回道,他长身而起,甩了甩衣袖,面色坦然自若。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道理放在修行界亦然适用,在距少华山数里外的一处山谷中有一座面积颇大的坊市,此处坊市是距离长生道最近的坊市,因此时常有宗门弟子出没其间,熙熙攘攘,好生热闹。

    苏卿来到谷口之时已是戌时,此时修士不多,只有两三人往来。

    放眼望去,一块巍峨的青石牌坊立于谷口最显眼处,上面镌刻着“通宝坊市”四个大字,隐隐可见,亭台楼阁在其中若隐若现,赌坊酒楼鳞次栉比,商贾气息极其浓重。

    此处坊市门口设有一道甄别凡人与修士的迷阵,为了稳妥起见,苏卿将身份令牌佩戴在腰前,由着迷阵的接引,便跨入坊市之中。

    坊市之内,修士踏云飞驰,纵横往来,各种飞舟,仙禽穿梭云间,使得苏卿不免有些眼花缭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卿打定主意参加外门大比之后,就有添置符箓灵器的念头,他尚未练气,丁点修为也无,若是想胜过那些练气弟子,也只能借助外物。

    沿着宽敞整洁的主街道,苏卿在坊市偏东向一处挂有“白玉阁”牌匾白玉楼阁前停了下来,此处楼阁高十余丈,修缮得富丽堂皇,大门开启,摆出了一副请君入瓮的架势。

    “欢迎道友光临本阁。”

    一位笑意盈盈的美艳侍女从阁中迎了上来,她略微瞧了一眼苏卿腰前的令牌,脸上笑意变得更浓了。

    苏卿看向侍女,点头言道:“前方带路吧。”

    侍女对着苏卿欠身一礼,随即款步姗姗领着苏卿进了白玉阁,不多时,苏卿就被侍女带至大堂。

    到了大堂之中,立即有一笑容可掬的矮胖男子向苏卿走来,他上来拱手言道:“贫道乃白玉阁管事,敢问贵客前来所为何物?”

    说完,他当即摆手示意侍女退下,侍女点头,奉上茶水后,便告退下去。

    苏卿挑眉望着此处灵光湛湛,恢宏异常的大堂,随口称赞道:“不愧为九州八大商行之一,果然气派!”

    矮胖男子也颇为得意应道:“道友谬赞了,本阁海纳百川,包罗万象,自然会让道友不虚此行。”

    “哦?”苏卿神色略动,打量了矮胖男子两眼,便开口问道:“在下有一师侄尚未练气,此番前来,便是为他添购防身之物。”

    话音刚落,苏卿又补充了一句,“寻常之物莫要拿出来丢人现眼,在下只要珍品。”

    矮胖男子脸上敛了笑意,有些试探问道:“珍品亦有上下之分,贫道冒味问一句,不知道友可愿付出多大代价换取灵宝?”

    苏卿淡淡笑了笑,道:“倾囊而出,在所不惜。”

    矮胖男子当即面上一喜,然后客客气气说道:“还请道友稍等片刻,贫道去去就来。”

    苏卿含笑看着他离去,闲来无事之下拿起茶水随意品了一口,可就这一品,苏卿眼前顿时一亮,此茶先是无味,随即又有一缕甘香自喉下润透而来,香味留至肺腑,久久不散。

    他不禁感慨,这白玉阁处事待人的细节果真不负盛名,连随手奉上的茶水亦是讲究,乃为精挑细选的灵茶,不曾敷衍了事。

    大约等了一炷香功夫后,矮胖男子当先而行,领着三名清秀侍女走了进来。

    这三名侍女手中各自托有一只盖着锦帕的玉盒,玉盒其上皆是禁制,宝光内敛,显然不为凡品。

    矮胖男子微微一笑,拍了拍手,众侍女随即一摊手,便把手中玉盒缓缓打开,只见三道宝光瑞气映空而出,照得大堂之内一片霞光。

    不多时,一剑,一鼎,一袍自霞光中飞出,宝光冲霄,灵气涌动,三物各有异相,又生得器灵,直让苏卿眼现精光,暗自称奇。

    矮胖男子无需多说,自信之色溢于言表,他简单介绍道:“这三桩奇珍异宝,承运而生,乃是白玉阁镇阁之宝,福源深厚之人才能得其一,算得上是独一无二之物。”

    “此剑名曰“照渊”,昔日乃为昔日太白剑宗元婴真君千剑上人本命之剑“云溟”,幽溟沉铁所铸,千剑上人曾以此剑斩尽九州云溟兽,才在机缘巧合之下使此剑孕得云溟器灵,而后千剑上人应劫而亡,此剑也随之重创,被人束之高阁,后有高人重铸此剑,此剑因此重见天日,改名“照渊”。”

    “此鼎名曰“山水涤尘鼎”,山物奇珍,乃为云梦大泽木灵之精衍化而生,暗合天地至理,内蕴无穷灵精,即便是凡人,驱使此鼎,亦可于练气境内驭使照渊剑。”

    “而此袍名曰“大德厚土袍”,只要方圆百里尚有山岳存在,此袍便能驭使土行之气护主,土行之气极为精纯凝练,练气境内无人可破。”

    “这三桩奇珍异宝,有攻有守,相得益彰,不知贵客可堪入眼否?”

    矮胖男子嘿嘿一笑,一副奸商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