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九品县令:开局我把王爷家抄了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廷议

第一百一十七章 廷议

    “你要娶亲,说对不起我?我什么时候不准你娶亲了?”

    听着秦淮的责问,吴晓良的头更低了。

    “不是您说,女人影响我们拔剑的速度吗?”

    秦淮无语望天,他只是随口开玩笑的啊,正经人谁会当真。

    “这你也信?说起来你也二十好几了,是我疏忽了。不仅你,就连赵虎他们岁数也不小了,是该给你们操办婚姻大事了。”秦淮轻叹了一声,又好笑又无语。

    “真的可以吗?”吴晓良眼睛一亮的说道。

    “真的。”秦淮接着问道:“看上哪家的姑娘了,要不要我给你提亲去?”

    吴晓良摇了摇头,道:“不,不用,只是我想娶她,她还不知道我的心思呢?”

    “谁啊?我认识吗?”秦淮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吴晓良脸色涨红,又不敢编瞎话骗秦淮,一狠心的说道:“临夏。”

    “谁?”

    “陛下的贴身女官,临夏。”

    秦淮错愕的看着吴晓良,他身形高挑,面容算得上清秀。跟临夏站在一起,颜值勉勉强强能配得上那姑娘。

    吴晓良已经闭上了眼睛,生怕秦淮笑话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厉害啊你小子,你俩怎么认识的?”

    听到秦淮这么说,吴晓良松了口气,赶紧回道:

    “就是……上次您让我去宫门口给她送香皂的时候认识的。后来她知道我在管着报纸的事情,一出新的她就来找我拿,一来二去就熟了。”

    “那她是什么心思?乐意吗?”秦淮狐疑的问道。

    按照他这几次和那小姑娘的接触来看,那姑娘是个有心气儿的人,就算不看门第,至少也会找个文武全才……

    “一开始是不愿意的,可赵大哥说好女怕缠郎,我缠的久了……”

    “她说,要是我能打赢她,她就答应我。”

    吴晓良不好意的挠了挠头,看得出来,他很开心。

    “所以你这两天去学武了?”

    “嗯。”吴晓良神色严肃的点头,坚定道:“以前我只能撑三招,现在我能撑十招了,我一定会打赢她的。”

    秦淮沉默了一会道:“那你努力,明天也别往外跑了,我让金鸣有空就过来教你几招。”

    吴晓良脸上狂喜,道:“多谢主子。”

    “去吧。”

    秦淮叹了一声,那句“打赢了她就同意”多半是人家姑娘碍于情面的委婉拒绝之语,临夏从小贴身保护萧卿灵,身上的工夫都是打小练的,这小子平时挺精明的一个人,怕是被感情冲昏了头。

    次日一早,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街上的青石板被雨水浸润,透出一股泥土的味道,甚是好闻。

    秦淮坐在青色的软轿上,看着往来的百姓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自己的脸上也不自觉染了一些喜意。

    轿子停在宫门前,秦淮才下轿,就听见有人喊他。

    “怀北,来这里。”王植脸上也带着喜气。

    “大人早,童侍郎早。”

    “早。”

    二人先后回了一句,而后王植说道:“这是大酆朝今年第一场春雨,是个好兆头,今年必定会风调雨顺啊。”

    “我想也是。”秦淮认同的说道。

    春雨贵如油,的确是个好兆头。

    “你想好了吗?今天就要当朝发起廷议吗?都准备好了吗?”王植小声问道。

    “差不多了,我私下推演了好几次,这次廷议我们赢面很大。”

    所谓廷议,就是大酆朝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遇到关乎国运的重大决定无法分出高下,就由陛下亲自主持廷议,召集文武百官当面投票,投票少的一方服从投票多的一方。

    武举之事争论这么多天,书院是铁了心要维护自己的利益,秦淮见到事情越来越僵持,恐怕迟则生变,就决定发起廷议。

    只是书院到底根基深厚,他也没有全胜的把握,这两日已经动用所有关系拉票,就看今日了。

    萧卿灵坐在龙椅之上,一如往常一般面无表情。

    只是目光却不自觉的向着秦淮滑过,暴露了她不平静的内心。能不能摆脱旧时朝臣们的牵制,彻底建立将话事权揽到自己手中,成败在此一举。

    众人将日常的问题说完,秦淮心里渐渐紧张了一些,吸了口气,慢慢走出了百官队列。

    “陛下,臣有事启奏。”

    王喜回头,见到陛下颔首同意,用高昂的声音说道:“准奏!”

    秦淮停顿一瞬,平稳而低沉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响起。

    “武举之事已僵持多日,诸位大人都有自己的考量,所以迟迟无法达成一致,臣建议开廷议,准百官投票决定此事是否可行。”

    话音落下,文武百官都没出声,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萧卿灵双拳紧握,一颗心都提了起来,面上却看不出喜怒。

    “众卿家可有异议?若是没有,那么一个时辰之后,召集百官,开启廷议。”

    萧卿灵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睛扫视群臣。

    “陛下,臣有异议。”隋国龙站了出来。

    “隋祭酒请讲。”萧卿灵神色冷了下来。

    “开启廷议并非小事,从开国先祖至今上,廷议不过双手之数,且每一次廷议都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才开启。如今武举之事并不算急迫的大事,并不符合规矩,臣请陛下三思。”隋国龙躬身道。

    女帝冷冷的看着隋国龙,视线一并落在了书院之人的身上。

    她没有接话,也没让隋国龙起身。

    大酆书院把持朝廷官员晋升之路足足百年,武院的出现让书院感受到了威胁,所以才会百般阻挠。

    这些人,口口声声说着维护大酆朝的正统,其实私下里,无非是要继续维护手中的控制权。

    武举之事,本就是好事,就因为分了他们的权利,他们就百般阻挠,全无一点大局观念。

    现在的书院,根本就变了建立的初衷。

    萧卿灵看着隋国龙,心中升起了一丝恶感,若他们敢强行阻止,那她不在乎给他们一些教训。

    只是没等女帝开口,秦淮的声音就从下面传了过来。

    “隋祭酒,武举之事好坏与否,大家心知肚明。从议事到如今,你们打着和平发展的旗号,阻挠武举,是真心为了大酆,还是为了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