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烟波浩渺之石破天惊 » 第四回 暹罗僧作客北平 慕容侠远遁东海

第四回 暹罗僧作客北平 慕容侠远遁东海

    一个身材高大、两鬓斑白的老僧人带着两个中年僧人走了进来。

    沙净烟一看便知这三个僧人里没有“长发僧”摩智大师。摩智大师虽是暹罗国的的国师,但也是一代武学宗师,此人放荡不羁,虽是僧人却不剃度,留着一头长可过膝的头发,这在中土武林之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况且他又是沙净烟的儿子沙破天的师父,沙净烟的四弟沙净渺的结拜大哥,所以,沙净烟虽然没有见过摩智大师但对此人的外貌特征早就有了清楚的了解,这几个人一进来沙净烟就已经看出这三个僧人里面并没有“长发僧”摩智大师。

    三位僧人一见沙净烟便双手合十,高诵佛号。

    为首的老僧人问道:“施主可是沙净烟沙大侠,贫僧来自暹罗国,法号摩慧,贫僧身后这两位僧人也来自暹罗国,他们是暹罗卧佛寺(菩提寺)的两位僧人。”

    沙净烟闻听大惊,没想到这位老僧人竟然是暹罗国的副国师、人称‘落发僧’的摩慧大师。

    沙净烟急忙答道:“在下正是沙净烟,原来是摩慧大师到了,大师不远万里来到北平,真可算是贵客临门,净烟这厢有礼了,三位大师请坐。”

    沙净烟急忙让金府的家人上茶,并让家人立刻去请金巧莲。

    瞬间,金巧莲赶来和三位僧人见礼,然后众人分宾主落座。

    三位僧人落座后沙净烟才稍加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位声名赫赫的摩慧大师。沙净烟注意到这摩慧大师虽然是僧人但他耳轮以下及脑后的头发甚是浓密,与一般的僧人略有不同,沙净烟听人说过这他这‘落发僧’称号的由来。原来,摩慧大师也没有进行正式剃度,他的头发在剃度之前就已经掉光了,轮到他剃度时,庙里的僧人发现他的头发已经自然而然地脱落了,一问之下得知他自幼掉发,根本就不会再长了,庙里的僧人就说他不用再刻意剃度了,他应该算是自行剃度了,所以世人戏称他为“落发僧”。轮到摩智大师剃度时他却坚持不去掉头发,并声称:“佛祖已在心中,头发乃父母所赠,自然应该留下。”老方丈也没有坚持给他剃度,此后,他的头发越来越长,但从不剪除,所有的头发就都一直保留了下来,世人便戏称他为“长发僧”。

    众人坐定之后沙净烟便问起三人此行的目的,他想知道摩慧大师是不是带来了他的儿子沙破天的消息。

    摩慧大师说:“贫僧这次来北平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件事是去北平西山卧佛寺讲经并拜见北平西山卧佛寺的方丈一能大师,沙大侠可能不知道,暹罗国卧佛寺和北平西山卧佛寺有一个互相讲经的传统,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每两年进行一次,也就是说上一次暹罗国卧佛寺的僧人来北平西山卧佛寺讲经是四年前了,但贫僧没有想到这四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最让贫僧伤感的是北平西山卧佛寺的方丈一能大师去世了。贫僧身后这两位是暹罗国卧佛寺的高僧,他们是专程来北平西山卧佛寺讲经的,而贫僧我则是前往北平西山卧佛僧拜见一能大师的,当然,一能大师已经不在了,接待贫僧的是现任的方丈远清大师,这件事贫僧稍后再和沙大侠、金大侠细说。我们先说第二件事,这第二件事就是师兄摩智大师让贫僧来见沙大侠,告知沙大侠贵公子沙破天的近况。”

    沙净烟说:“犬子还在暹罗跟着摩智大师学艺吗?他这次为什么没有跟大师您一起来北平?”

    摩慧大师说:“阿弥陀佛!这正是贫僧要告知沙大侠的,贵公子在暹罗国学艺五年,两年前就已经学艺期满,离开暹罗国了。”

    沙净烟闻听大惊,七年前儿子沙破天去了暹罗国,“长发僧”摩智大师收他为徒。当时,摩智大师就对沙净渺说:“义弟,你的侄子沙破天我收下了,义兄我必将暹罗神功倾囊传授给他,十年之后他必将石破天惊、名震中土。”

    这件事沙净烟牢记在心,因为这就意味这儿子要在暹罗国呆上十年。今天摩慧大师却说儿子只在暹罗国学艺五年,两年前就离开了暹罗国,沙净烟怎能不吃惊呢?儿子去哪里了?发生了什么事?难道出现了什么变故?这一连串的疑问便瞬间涌进沙净烟的脑海里。

    沙净烟突然有些激动起来,高声说道:“在下不明白大师的意思,大师说犬子两年前就离开了暹罗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犬子现在究竟在哪里呢?”

    摩慧大师说:“沙大侠不要慌,贵公子现在很好,他现在正在南海的一个小岛上跟着一位人们以为早已离世的武学高人学习一门罕见的武功。贫僧之所以从万里之遥的暹罗国来到大明的北平城,历尽艰辛来见沙大侠,为的就是让沙大侠放心,贫僧一定把这段事情说清楚,请沙大侠不要着急,听贫僧慢慢道来。”

    以下就是摩慧大师的口述:

    “七年前,贵公子沙破天来暹罗国拜贫僧的师兄、暹罗国的国师摩智大师为师,学习暹罗派的武功,包括暹罗剑法和暹罗掌法以及摩智大师自己的独门绝技大力暹罗掌等。贵公子来了没有多久,人们就惊讶地发现由于贵公子从小在嵩山少林寺跟着远空大师学习少林硬气功、少林掌法和指法(尤其是少林金刚指)等少林派的武功,他的内力和武功的功底都比同年龄的孩子们深厚得多,基本相当于暹罗国准一流武师的水平(某些方面已达到一流的水平)。摩智大师对贫僧说用不了十年,估计也就五年左右的时间沙破天就能掌握自己的全部武功绝学,当然,师父传授招数,功力还要自己培养,要想完全达到摩智大师的水平那不是三五年就能达到的,但他能掌握所有的要领,剩下的修行就靠自己了。但是三年之后,摩智大师对我说他的这位徒弟聪明绝顶,再加上功底深厚,三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把暹罗剑法、暹罗掌法以及大力暹罗掌都传授给他了。他现在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打算让暹罗法师传授暹罗金刚指给贵公子。沙大侠可能不知道暹罗法师是何许人也,暹罗法师是我们的师父,也就是当年名声显赫的暹罗国国师,世人都以为他早已经去世了,其实他依然在世,他和他的三个师弟就住在暹罗卧佛寺(菩提寺)的后院,四个人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其中暹罗法师岁数最大,老人家已年近百岁了,四个耄耋老人每日练功不辍,虽然筋骨不比当年强壮但武功依然在身,都是武学宗师的水平,但他们四个人中真正会暹罗金刚指的只有暹罗法师一人。”

    “沙大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六十多年前,当时的金光祖师司马弘毅带着他的大弟子澹台淡泊去暹罗国拜访暹罗法师,正赶上暹罗法师举行收徒仪式,本来一切都正常进行,但是暹罗法师突然发现要收的徒弟中有两个人不是暹罗的土著,而是中土人的后裔(这两个人是大宋时期的梁山泊好汉童威、童猛的后代),就坚决不收,司马弘毅就给澹台淡泊使了个眼色。于是,澹台淡泊就对暹罗法师说:‘在下和师父都是中土人士,您和在下的师父不也是交情莫逆的好朋友吗?为什么您老人家的徒弟就不能是中土人的后代呢?而且他们的家族都已经在暹罗生活了好几代了,他们早已经是暹罗人了。’暹罗法师被澹台淡泊的一番话弄得无话可说,局面就有点僵住了,停了一下,暹罗法师对澹台淡泊说他有两个帮手,如果澹台淡泊能赢了这两个帮手,他就收他们为徒,赢一个收一个,赢两个收一双。原来,他所谓的两个帮手是一条凶猛无比的鲨鱼和一条阴柔狠毒的鳄鱼,鲨鱼在水里逞凶,鳄鱼在岸边发威。澹台淡泊同意了,就使出天山剑法和天山掌法,再加上金光祖师司马弘毅传授给他的金光内气功,最终制服了那条凶猛无比的鲨鱼和那条阴柔狠毒的鳄鱼,打得鲨鱼不敢浮出水面,鳄鱼也吓得躲了起来,但澹台淡泊并没有伤害它们,暹罗法师非常高兴,就收下了那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就是贫僧和贫僧的师兄、后来的暹罗国国师摩智大师。”

    “暹罗法师把他的武功都传授给了师兄和贫僧,但暹罗金刚指除外,这并非是师父不想传授给我们,而是因为师父那时候正在研习这套功夫,等他研习成功了,师兄和贫僧都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而且要学习暹罗金刚指必须要有少林硬气功在身,而师兄和贫僧都不具备,所以暹罗金刚指就没有传授给我们。暹罗法师曾经让师兄给他物色一个人,以便把‘暹罗金刚指’的功夫传授给此人,否则的话自己百年之后这套惊世骇俗的武功就失传了,暹罗法师告诉师兄这个人除了年轻和有少林硬气功在身之外必须为人正派,绝对不能把这样一套绝世武功传授给一个奸佞邪恶之徒。这时,师兄就想到了贵公子沙破天,贵公子血气方刚正在年轻,又有少林硬气功在身,而且品行极好,于是,师兄就带着贵公子来到暹罗卧佛寺(菩提寺)的后院见暹罗法师。”

    “暹罗法师见到贵公子后先让他练了一遍少林硬气功,贵公子练完之后,老人家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示意贵公子去打扫他们四位老人家居住的那个后院。你们可以想象,这后院从不许外人进去,平时只有他们四位老人家居住,长年无人打扫,所以院子非常脏,也非常乱,这时,师兄就退出去了,贵公子就开始打扫这个院子。就这样,贵公子每天都去卧佛寺的后院打扫,贵公子打扫时暹罗法师就在一旁看着,指指点点,告诉他哪里还脏,哪里还没有打扫干净,但并没有传授给他任何武功,就这样,贵公子打扫了一百天,暹罗法师依然没有传授武功的意思。一百零一天的时候,暹罗法师告诉贵公子他已经把暹罗金刚指的武功秘诀都传授完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每天贵公子打扫院子时他说的一些话串联起来,其中的奥妙就自然显露出来,贵公子本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其实,他早就有所察觉,但依然有些朦胧,经暹罗法师一提醒,他把这一百天中暹罗法师说过的话反复回忆、琢磨,终于把其中的要诀提炼出来了。贵公子又在卧佛寺的后院里呆了一年多的时间,每日反复研习并向暹罗法师请教,最终掌握了暹罗金刚指的全部要领并具备了一定的功力,暹罗法师说虽然贵公子在他这里学会了暹罗金刚指,但贵公子不能算他的正式弟子,因为他没有举行收徒仪式也从来没有正式传授武功给贵公子。暹罗法师大概考虑到贵公子是自己弟子的弟子,自己再将贵公子收为弟子,这辈份就不太好论了,所以老人家才这样说的,他虽然让贵公子学会了这套武功,但并没有正式进行传授,只是零零散散地把暹罗金刚指的武功秘诀都告诉他了。老人家又说贵公子虽然学了暹罗金刚指,但老人家觉得他应该再学一下金光内气功,如果贵公子具备了金光内气功的功力这套暹罗金刚指就会具备更大的威力。老人家说完这番话后就圆寂了,那一天恰好是老人家一百岁生日。”

    “既然暹罗法师临终前希望贵公子具备金光内气功的功力,贫僧的师兄摩智大师就带着贵公子去金光岛见金光大师司马良和你的四弟沙净渺。顺带说一下,司马良虽然与摩智大师和贫僧不是一个门派,但我们都生活在南海一带,来往甚密,我们之间都是以师兄弟相称的,司马良比我们两人大几岁,所以我们都称呼他为师兄。贫僧随摩智大师来到金光岛后才知道你的四弟沙净已经离开金光岛,前往北平参加西山擂来了。”

    “我们把来意对司马良说了,摩智大师说:‘师兄的金光内气功天下闻名,希望师兄能收这孩子为徒,传授他金光内气功。’”

    “司马良说:‘师兄我已入耄耋之年,本不打算再收徒弟了,但你们两位都和师兄我关系至厚,又有德高望重的暹罗法师的临终前托嘱,而且这孩子的四叔沙净渺又与我形同父子,别的孩子师兄不会收,但这个孩子师兄我是一定要收的。’”

    “就这样,司马良答应将贵公子作为他的关门弟子收下来,传授他金光内气功,一切安排好之后我们就回暹罗国去了,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这次贫僧来北平之前特意去了一趟金光岛,却没有见到贵公子,贫僧就问司马良沙破天到哪里去了,司马良告诉贫僧沙破天只在他那里学了一年就出徒了,然后他就把沙破天交给一个世外高人学习‘金光学之天地功’去了,但是到底是拜哪位高人以及到底去哪里了,司马良始终不说。后来,贫僧说我们这次去北平还要拜会沙破天的父亲沙净烟,沙大侠必然要问起儿子的情况,如果我们一概都不知道我们无法向沙大侠交待。司马良说:‘既然如此,那师兄就告知你实情吧,不过,此事只能你知,我知,金大侠知,不能再有旁人知道了,贫僧应允了,司马良就给贫僧讲了一段沙破天跟着一位世外高人学艺的事。”

    以下是金光大师司马良讲给摩慧大师的关于沙破天跟着一位世外高人学艺的事:

    “沙破天这孩子天资极为聪明,武功底子又很深厚,他在金光岛上只学了一年就达到了金光内气功的顶级功力,再往后我这个当师父的也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但这时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师父也是我的亲叔叔司马弘毅,司马弘毅是一代武学宗师,人称‘金光祖师’。我师父三十几年前就离开金光岛云游四海去了,他老人家走后就再也没回来,有人说他已经离世,有人说他依然还在世,他老人家如果依然在世也应该是个百岁老人了。”

    “前几年,有一只前往安南做生意的商船经过白象岛南面的一个名叫‘岚山岛’的小岛时发现岛上有人,而且这人还往船舱里扔了一根长长的鱼骨刺,鱼骨刺居然挂着一块粗麻布,商人们发现麻布上居然还写着一首小诗,人们猜测是用野兽或野禽的血写的。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南海南,小岚山。

    金光顶,天赐泉。

    百岁翁,不老童。

    金光学,天地功。

    这些商人们觉得这首诗可能和师兄我有关,就把这块麻布送给了我,我马上意识到岚山岛上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师父金光祖师司马弘毅,想到他老人家居然还活着我特别高兴,就派庙里的两个僧人给他送去了很多食物、衣服等生活需用之物,这两个僧人把这些物品放在岛上后就回来了,过了几天他们再去岛上一看,那些东西都不见了,显然是被人取走了。以后,我就让这两个僧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一次岚山岛送物品,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好几年,只要每次送去的物品能被取走就说明师父他老人家还健在!我想到师父在那块麻布上写的‘金光学,天地功。’几个字就意识到在这些年里师父肯定又创立了一套新的武功绝学,从字面上看和金光内气功有关,但肯定要高于金光内气功,所以我就想何必不把沙破天送到岚山岛上让他跟着我师父学习‘金光学之天地功’(这是我后来给起的名)呢?我就亲自去了一趟岚山岛,但找遍了整个岚山岛都没有找到我师父,我猜想他老人家不愿意见我,我就将我想请他老人家收沙破天为徒学习‘金光学之天地功’的意思写在一块麻布上,并一再说明这个孩子的人品端正、是名门之后,而且是大师兄澹台淡泊推荐来的。然后我用石头将麻布压住,放在一个明显的位置上,然后,我就离开了。又过了几天,我再到岚山岛去看,发现麻布还在原地,但麻布上多了一个鲜红的‘好’字,这说明师父同意了,我就亲自给沙破天准备了很多日用物品,亲自把他送到了岚山岛,就这样,沙破天就留在了岚山岛上,跟着我师父学习‘金光学之天地功’了。”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带着一些生活的必须物品前往岚山岛,并将我想说的话写在麻布上,依旧放在那块石头下面,下一次再来时,我就会看到沙破天写在那块麻布上的答复,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进行联络,一晃就过了一年了。在最近的一次答复中,他告诉我金光祖师已经圆寂了,金光祖师临终前已经将‘金光学之天地功’的全部招法都传授给了他,但是金光祖师认为他的功力还不圆满,金光祖师要求他将岩洞中的一个石壁击穿之后再返回金光岛。他现在每天练功,等到石壁击穿后他就可以离开岚山岛了,但什么时候能击穿这石壁还不能确定,所以,师弟(摩慧)你现在还见不到沙破天,你先去北平吧,等你从北平回来时也许他已经回来了,到那时你就能见到他了。”

    金光大师司马良讲给摩慧大师讲的关于“沙破天跟着一位世外高人(其实就是金光祖师司马弘毅)学艺的事”到此就结束了。

    沙净烟说道:“非常感谢大师告知在下犬子这几年学艺的情况,也非常感谢摩智大师传授给犬子暹罗剑法、暹罗掌法以及大力暹罗掌,并且让百岁老人暹罗老法师传授暹罗金刚指给犬子,以及将犬子送往金光岛让金光大师司马良传授给他金光内气功,更感谢金光大师司马良传将犬子送往岚山岛跟着金光祖师司马弘毅学习金光学之天地功。听说暹罗老法师和金光祖师司马弘毅在传授给犬子武功后都先后离世了,在下心中十分难受,也深感这两位世外高人的人品高尚,不愧为一代武学大师。”

    听沙净烟如此说,摩慧大师说道:“阿弥陀佛!沙大侠不必过于难过,二位大师圆寂时都已是百岁高龄(实际上,金光祖师司马弘毅已年逾百岁),他们二人从幼年时期就皈依佛门,一生行善,佛学高深,每人还都自创了一派武学,堪称一代武学宗师,每人的弟子都遍布各地且誉满天下,如今去见佛祖,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沉吟了一下,摩慧大师说道:“阿弥陀佛!沙大侠,现在贫僧跟您说一下第二件事。贫僧不知道沙大侠在燕王手下身居何职,但贫僧知道沙大侠是北平武林人士中的执牛耳者(老大),在北平的武林人士中声望最高,也深受燕王千岁的器重,所以,贫僧觉得这件事有必要和沙大侠你说一下。贫僧刚才已经跟沙大侠说过了,贫僧这次来北平有两件事要做,除了拜见沙大侠您外还要拜见北平西山卧佛寺的方丈,暹罗国卧佛寺(菩提寺)的两位僧人还要在北平西山卧佛寺讲经,这是暹罗国卧佛寺(菩提寺)和北平西山卧佛寺多年来形成的一个传统。其实,在来之前贫僧就已经听说一能大师已经圆寂了,现在北平西山卧佛寺的方丈已经是远清大师了,但贫僧心里还是想着一能大师,一直不相信一能大师真的不在人世了,所以,我们在和人提起去北平西山卧佛寺的时候还是说去见一能大师。”

    “贫僧原来并没有见过这位新方丈远清大师,贫僧身后这两位暹罗国卧佛寺(菩提寺)的僧人已经来过北平多次了,但他们二位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位新方丈远清大师。恕贫僧直言,见到这位新方丈后贫僧感到很惊讶,因为这位新方丈不仅资历甚浅而且佛学上的造诣也很浅薄,不仅比不了原来的方丈一能大师就连寺内的另外几位僧人也比不了,贫僧所说的‘另外几位僧人’指的就是北平西山卧佛寺的远熙大师,远雍大师和远隆大师,这三位都是佛学高深的僧人,他们的佛学造诣都远远高于这位新方丈远清大师,而且他们三位都在北平西山卧佛寺出家多年了,不知道当初为何没有从他们当中选出一位来当北平西山卧佛寺的方丈,而却让远清和尚这样一位资历甚浅而且佛学造诣也很浅薄的僧人来当北平西山卧佛寺的方丈呢?更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位远清和尚原来就是轰动一时的西山擂的擂主,西山擂不仅在中土的武林人士中是一件大事,也震动了暹罗国的武林人士,但贫僧只知道西山擂是北平西山卧佛寺举办的,擂台设在西山卧佛寺前,最后的结果是中原武林人士攻擂成功,其他的的情况并不太清楚,并不知道这西山擂的擂主就是这位远清大师。”

    “其实,世人都知道西山擂就是北元向大明的一次挑战,幕后的主使人就是所谓的‘北地两黄龙’,也就是原来的北元国师、黄龙寺的方丈、人称‘北地神佛’的黄龙真人和瓦剌的军师、黄龙寺原来的方丈、人称‘北地神僧’的黄龙上人。北平西山卧佛寺的一位与贫僧交情至厚的僧人(贫僧不能说出此人的名姓,还望沙大侠原谅)告诉贫僧,这远清大师俗家的名字叫慕容侠,曾经是臭名昭著的莲花教的副教主,后来,慕容侠离开了莲花教,上了昆仑山,拜昆仑剑客楚江南为师学习昆仑派武功,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又离开了昆仑山,四海漂游,浪迹江湖。有一年,慕容侠病倒在北平(当时还是大元统治下,那时还叫大都)西山卧佛寺外面,被一能大师救下,病好之后他恳求一能大师收留他,他要在寺里出家,一能大师见他态度诚恳又无处可去就把他留下了,他就在卧佛寺出家当了僧人。”

    “有一天,当时的大元国师黄龙上人的大弟子金牙禅师来到卧佛寺,一能大师和众僧人都很惊讶,因为卧佛寺的僧人与黄龙上人和他的弟子很少来往,所以,都不知道这位黄龙上人的大弟子来卧佛寺到底要干什么。原来,金牙禅师来卧佛寺主要是来见这位新来的远清和尚的,金牙禅师说他的师父黄龙上人要请远清和尚去他的国师府坐客,他是特地前来接这位远清和尚的。众僧人都感到很惊异,你们可想而知,当时的黄龙上人和他的侄子黄龙真人都是大元的国师,位高权重,不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差不了多少,而那远清和尚不过就是西山卧佛寺的一个普通和尚,而且出家不久、资历甚浅,黄龙上人放着庙里这么多德高望重、佛学高深的僧人不请,却单单去请远清和尚这样一个刚入佛门的小僧人,众人自然都很吃惊。但更吃惊的还在后面,从此以后,每隔几天就有人来接远清和尚去国师府,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后来有消息慢慢传出来,原来黄龙上人已经收远清和尚为徒,传授给他‘北地神功之神鹰掌’和‘北地神剑之神鹰剑’了,而之所以传给远清和尚而不传给别人是因为黄龙上人知道这远清和尚是昆仑派的弟子,有一身昆仑派的正宗武学功夫,包括昆仑剑法和昆仑掌法,黄龙上人认为有了正宗武学功夫为基础,再去练习他的‘北地神功之神鹰掌’和‘北地神剑之神鹰剑’,其功力会成倍增长,也就是说远清和尚跟着黄龙上人学了两年功夫后他的武功比起黄龙上人的其他弟子来又要技高一筹了。”

    “此外,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就是远清和尚学完了北地神功和北地神剑后不久一能大师就突然圆寂了。一能大师圆寂后寺内的三位德高望重、佛学高深的僧人,也就是远熙大师,远雍大师和远隆大师都没有成为西山卧佛寺的方丈,反而却让这位资历甚浅而且佛学造诣也很浅薄的远清和尚当了西山卧佛寺的方丈,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其实,这一切都是黄龙上人在背后做祟。这位僧人还告诉贫僧,一能大师并非圆寂,而是吃了黄龙大补丸的结果,黄龙大补丸是黄龙上人送给一能大师的,说是可以充实精气、强壮身体,一能大师其实一直对黄龙上人存有戒心,自然不愿意服用这黄龙大补丸,所以一能大师将黄龙上人送的黄龙大补丸搁置一边,没有服用,但是一能大师不知道黄龙上人的这种药既可以做成药丸也可以做成粉末,人们虽然不能提供证据,但西山卧佛寺的僧人都认为是这位远清和尚在一能大师所吃的斋饭里撒了这种药粉,久而久之,药力发作,最后,一能大师一命归西。”

    “最后的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就是我们离开西山卧佛寺时远清大师并没有来送我们,这是一件极不正常的事情。过去这么多年,暹罗国的僧人多次来西山卧佛寺讲经,临走时西山卧佛寺的方丈(包括一能大师和一能大师之前的方丈们)都要举行一个送别仪式的,退一步讲即使不举行送别仪式方丈也应该出来送一下吧,不用说国与国之间,寺庙与寺庙之间,就是一般的家庭来往,客人走时主人也应该出来送客吧,这是最起码的礼节。但是,令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远清大师根本没有露面,庙里的僧人告诉贫僧说方丈远清大师突然病倒了,无法给我们送行,远清大师拜托远熙大师,远雍大师和远隆大师三位来给我们送行。本来贫僧想说去看望一下方丈,但贫僧发觉远熙大师一再给贫僧使眼色,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就没再说什么,后来,远熙大师乘人不备私下告诉了贫僧事情的经过。”

    “原来,那天清晨庙里的僧人去见方丈远清大师,却哪里都找不到他了,而且发觉屋内的一把昆仑派的宝剑(玉昆剑)也不见了,这把玉昆剑是远清大师在昆仑山学艺时他的师父、昆仑剑客楚江南送给他的,他极为爱惜此剑,视此剑为生命,既然这把剑不在了那就说明远清大师离开了西山卧佛寺,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远清大师显然是躲起来了。”

    最后,摩慧大师说:“贫僧知道四方台大擂开擂在即,贵公子学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正好派上用场,贫僧立刻动身去金光岛,告知金光大师司马良,让贵公子尽快来北平。”

    沙净烟送走了三位暹罗僧人,心中暗想:“但愿儿子能早日来北平,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既然儿子学成了暹罗金刚指和金光学之天地功等武功绝学,四方台大擂正是他的用武之地。此外,已经七年没见儿子了,真的是太想念他了。七年的时间,儿子已经长成大人了,自己可能都不认识他了。”

    沙净烟又想起摩慧大师说得第二件事,对于远清和尚慕容侠的失踪沙净烟并不感到意外,凭自己的直觉他认为慕容侠并不想和中原武林(大明)为敌,摆下西山擂挑战中原武林(大明)肯定是身不由己。其实,明白人都看得出来西山擂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慕容侠身上,黄龙上人也不一定就怪罪于他并因此暗下杀手,尚慕容侠的失踪恰恰说明这个老和尚良心未泯,他肯定是想找个僻静之处躲起来,不再被黄龙上人所利用,但这样一来反而会得罪黄龙上人,但愿慕容侠能躲在一个不为人知的隐蔽之处,但他又能去哪里呢?中原内地不好藏身,他肯定要在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远离中原的所在!

    一个疑问摆在沙净烟面前: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远清和尚慕容侠会去哪里?

    沙净烟心想:“远清和尚慕容侠会向西走吗?他已经背离了武林正宗,昆仑山他是回不去了,他已经无脸去见他的师父、昆仑剑客楚江南了,天山他更不敢去,天山派的剑客都对他恨之入骨,西山擂上白鹤真人在澹台志明已经明显败北的情况下还要痛下杀手是不是远清和尚授意?至少他脱不了干系,澹台志明的师父、人称‘雪山飞龙’的淳于木林知道后能饶得了他吗?西域碎叶城虽然遥远又适于隐匿藏身,但澹台兄弟的父亲和二伯父都在碎叶城,这二老被称作‘独臂双侠’,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在当地的名望甚高,可以说一呼百应,他要去了不用这二老动手,他们的朋友就不能放过他,他也不敢去。所以,远清和尚不会向西走!”

    沙净烟又想:“远清和尚慕容侠会向北走吗?如果一能大师真是吃了黄龙上人的黄龙大补丸而死,黄龙上人和他的弟子金牙禅师等人就是杀人凶手,而慕容侠就是帮凶和知情者,这种情况下黄龙上人还愿意让慕容侠活着吗?慕容侠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远清和尚慕容不会向北走!”

    沙净烟再想:“远清和尚慕容侠会向南走吗?西山卧佛寺的老方丈一能大师和暹罗僧人交情至厚,而暹罗僧人又和南海派的金光大师司马良以及法弘大师交情至厚,考虑到这一点,远清和尚不会往南走。但是,不要忘了远清大师俗家的名字叫慕容侠,南海的怪杰白象真人就是慕容侠的远房侄子慕容云通,二人可是叔侄关系。但沙净烟又转念一想,听落霞寺的老方丈、人称‘落霞大师’的慕容志讲过,当年他当莲花教的教主的时候慕容侠是副教主,但当时的慕容侠武功很一般,慕容侠之所以能当上莲花教的教的副教主是因为他把自己手中的家产都送给了莲花教,所以慕容志才给了他这个位置,为此他的两个侄子,也就是慕容云通和慕容云达都不服气,慕容云通一气之下去了南海,后来又流落到南洋和西洋,虽然学了一身武艺,但也吃尽了苦头,所以他对慕容侠充满了怨恨,慕容侠摆下西山擂,曾派人前往南海的白象岛请白象真人来西山擂守擂,但白象真人并没有来,只是派了他的师弟白鹤真人和白鹿真人来了。所以,远清和尚不会向南走!”

    最后,沙净烟想:“远清和尚慕容侠会向东走吗?东海三仙岛上有三个怪人,也就是长发仙姑,疯癫道士,长发道士,这三个人虽然表面上玩世不恭但实际上却是正人君子,长发仙姑的徒弟王天霞人称‘落花女侠’,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与‘天池侠女’铁木清齐名,人称‘南北双侠女’。疯癫道士貌似疯癫实际却忧国忧民,曾不顾个人安危痛斥他那个祸国殃民的徒弟韩金虎,希望他能走正道,而且多次假借疯癫做打油诗,暗示沙净烟应天府的动乱和江湖的风险。长发道士是自己的大舅哥柳春江的师父,也是一个行侠仗义之人,这三个人是不会接纳远清和尚的。但是,东海上还有一个去处,那里有三个诡异之人,这三个诡异之人就是金冠道人、金板道人和金盘道人,人称‘三金道人’(他们有三个徒弟,就是北元的国师铁冠道人,副国师铁板道人和铁盘道人),他们所在之地就是东海异人岛,这三个人肯定会接纳远清和尚的。为什么?因为落霞大师慕容志曾经说得很清楚,慕容侠曾帮助过这三位道人。当年,慕容侠加入莲花教时慕容志对他说要帮助三个人修建一座‘如宫殿般的道观’,因为这三个人是他的恩师,虽然后来他又创立了自己的独门武功,但在启蒙阶段是跟着这三个人学的功夫,但当时他手上并没有那么多银子,慕容侠知道后便慷慨解囊,花了很多银子在异人岛上建造了一座‘如宫殿般的道观’。现在,慕容侠落难了,他肯定会想到这三位道人,这三位道人也肯定会收留他。”

    所以,答案有了,远清和尚肯定会向东走!

    沙净烟的答案是对的,远清和尚慕容侠的确向东走了!

    其实,自从西山擂结束之后,西山卧佛寺的方丈、远清和尚慕容侠就一直在想自己应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在西山卧佛寺待下去还是一走了之、远遁他乡,找个地方隐藏起来?

    虽然他是这次西山擂的擂主,但背后的操纵者却是人称“北地神僧”的黄龙上人,但并非黄龙真人。实际上,黄龙真人是反对举办这次西山擂台赛的,因为黄龙真人知道以目前北元武林人士的实力绝不是中原武林人士以及天山、昆仑这些剑、侠客的对手,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北元必然以失败告终,但黄龙上人是黄龙真人的亲叔叔,他坚持要举办,黄龙真人也没有办法(因此,在世人的眼里西山擂的后台指使人还是黄龙真人和黄龙上人)。

    慕容侠知道人们对他有很多疑问,包括:

    原来的西山卧佛寺的方丈一能大师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他和黄龙上人害死的?

    为什么资历甚浅而且佛学上的造诣也很浅薄的他能够接替一能大师当了西山卧佛寺的方丈,而不是西山卧佛寺三位德高望重、佛学高深的僧人(即:远熙大师,远雍大师和远隆大师)中的一位?

    为什么在中原武林中名声不高的他居然当上了西山擂的擂主?

    虽然自己是西山擂的擂主但为什么实际的组织者和操办人却是北平的三位回教领袖(也就是马家三兄弟,马天英,马天雄和马天宝)?为什么这哥仨甘愿提供西山擂所需的全部物品和承担所有花费?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这些疑问勾起他对往事的回顾:

    想当年,慕容侠是昆仑派的弟子,但慕容侠的师父昆仑剑客楚江南发现他学武的动机不纯,便让他提前下山了。慕容侠流落到北平,病倒在西山卧佛寺前面的树林里,是庙里的方丈一能大师救了他,让人把他抬进庙里,给他灌下米汤和汤药,治好了他的病,身体也恢复了元气,他便央求一能大师,要求留在庙里当个僧人,一能大师同意了,他就在西山卧佛寺剃度出家了,法号远清。慕容侠对一能大师十分感激,把一能大师看成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同时,慕容侠一心向善,打算这辈子就做个虔诚的佛家弟子了。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慕容侠想做个安分守己、一心向善的僧人,但偏有人不让他安静。这一天,黄龙上人的弟子金牙禅师找上门来了,金牙禅师既不见方丈一能大师也不见庙里其他德高望重的僧人,却点名要见远清和尚慕容侠,慕容侠感到受宠若惊,连忙迎了出来,金牙禅师说黄龙上人要见他,特意让自己接他去国师府(那时北平还叫大都,处于大元的统治下,黄龙上人和黄龙真人都是大元的国师),面见黄龙上人。于是,慕容侠就跟着金牙禅师来到国师府见到了黄龙上人。

    黄龙上人说:“老衲听徒弟们讲你是昆仑剑客楚江南的弟子,老衲虽不是昆仑弟子,但老衲曾上过天山,跟着天山剑客楚雄飞和‘天山剑圣’学过天山剑法和天山掌法,也算是天山弟子,天山和昆仑本是近邻,因此老衲对你自当另眼想看,愿意和你做个朋友。”

    黄龙上人在上当时的大元身分极高,居然要和自己这样一个刚进佛门的小僧人交朋友,无疑是莫大的荣幸,慕容侠当然也不傻,他意识到这背后必有隐情。

    黄龙上人说:“老衲想将自己花了毕生精力创立的北地神功之神鹰掌和北地神剑之神鹰剑传授给你,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所谓好朋友就是能够在关键时刻伸出友谊之手,你明白吗?”

    慕容侠当然明白黄龙上人话的意思,那意思就是将来自己必须听命于他,事情到了这一步,自己只有服从的份儿了,如果不服从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能学到北地神功之神鹰掌和北地神剑之神鹰剑也是一件好事,自然也只能连连表示能和黄龙上人成为朋友是自己一生的荣幸(其实,结交黄龙上人是慕容侠一生的不幸)。

    后来,金牙禅师又来到卧佛寺见慕容侠和一能大师,金牙禅师给二人带来两大盒黄龙上人配制的黄龙大补丸,说是用老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配置的,吃后可以强壮身体。金牙禅师当着二人的面将一盒给了一能大师,另一盒给了慕容侠,慕容侠吃了之后确实感到精力充沛,一能大师吃了之后却有异样的感觉,后来就停了下来。但是,一年之后一能大师突然去世了,现在看来是和那盒黄龙大补丸有关,慕容侠的那盒的确是补药,而一能大师那盒一定是有问题,现在,民间传言是慕容侠害了一能大师,慕容侠感到很委屈,他怎么会害一能大师呢?

    北平的三位回教领袖(也就是马家三兄弟,马天英,马天雄和马天宝)之所以担当西山擂的的实际的组织者和操办人、甘愿提供西山擂所需的全部物品和承担所有花费是因为他们欠了两黄龙(黄龙上人和黄龙真人)和三铁道人(铁冠道人,铁板道人和铁盘到人)好大的人情。当年,就是两黄龙和三铁道人的几位朋友替他们哥仨除掉了他们的心头大患,也就是当时的北平回教领袖、人称“老洒海”的金鹏海和金鹏海的二儿子金虎,还捎带杀死了金家的一位武术教习金世利,金鹏海死后,哥仨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北平的回教领袖。这件事和慕容侠并无直接关系。

    有了对往事的回顾就可以回答人们的疑问了:

    毫无疑问,害死一能大师的是黄龙上人,但慕容侠冷静下来一想也觉得这事不能说和自己无关,正是自己和黄龙上人结交才引狼入室,让他们用黄龙大补丸害死了自己的恩人一能大师,想到这里慕容侠客深感内疚,觉得自己对不起一能大师。

    慕容侠既然投靠了黄龙上人,一能大师死后由慕容侠来当西山卧佛寺的方丈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卧佛寺那三位大师佛学再深他们也当不了卧佛寺的方丈,因为谁来当这个方丈不过就是取决于黄龙上人的一句话而已,普通百姓和普通僧人不明就里,他们肯定要为那三位高僧鸣不平。其实,慕容侠也并不想当这个方丈,这全都是黄龙上人的意思,他又怎敢不服从,这件事也只能如此了。

    慕容侠虽然在中原武林中名声不高,但他学了北地神功之神鹰掌和北地神剑之神鹰剑,再加上自己原来的昆仑剑法和昆仑掌法(其实还有莲花派的阴阳莲花掌等阴柔的功夫),其武功早已在一流武功高手之列了,因此,由慕容侠来做西山擂的擂主也并非没有道理。

    北平的三位回教领袖既然欠了两黄龙和三铁道人的人情自然是要还的,虽然在这之前已经还过了,但既然设摆西山擂是两黄龙和三铁道人的主意那这三位肯定要表示一下,虽然他们都是暗中操作,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但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的所作所为还是被北平的武林人士发现了,当然,这些人里也有沙净烟和金巧莲。

    回顾归回顾,话还得说回来,西山擂没有守住,“扬北元之威风,灭大明之锐气”的目的没有达到,慕容侠就有点儿呆不住了,虽然西山擂的失败并不都赖他,但毕竟他是擂主,黄龙上人真要想怪罪自己也不是找不到把柄。慕容侠知道这老僧人心狠手辣,他要想干掉自己是不会心慈手软的,但西山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并没有任何异常的事情发生,一切都和以往一样,他依然太平无事地呆在西山卧佛寺里,依然当他的方丈。虽然如此,他的心里并不踏实,每天都像在热锅里煎熬一样,他觉得黄龙上人的魔爪随时都可能伸向自己,他不能再这样呆下去了,继续呆下去他会变疯!他必须离开西山卧佛寺,离开北平,甚至离开中原,到某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躲起来,隐姓埋名,度过自己的余生。于是,慕容侠下定了决心,离开北平,前往东海异人岛。

    慕容侠来到了东海异人岛,见到了那三位异人,也就是金冠道人、金板道人和金盘道人(也称“三金道人”),现在他们就住在当年慕容侠出资为他们修建的那座“如宫殿般的道观”里。

    慕容侠说:“阿弥陀佛!三位大师,贫僧陷入了一场灾难之中不能自拔,想找个清静的地方过几天清静的日子,希望三位大师能帮我。”

    三金道人面对这位曾经帮助过他们的昔日的莲花教副教主非常热情,但他们觉得慕容侠住在另外一个地方要比住在异人岛上更适合。

    金冠道人说:“无量天尊!既然大师想找个清静的地方过几天清静的日子,贫道觉得这里还有一个更适合大师您的去处,这是位于我们异人岛东面的一个小岛,小岛的名字叫‘佛缘岛’。其实,这本是一个无名的小岛,有一年,海面上飘来一个人,开始我们以为那是个死人,等那个人飘到近前我们发觉这人的眼珠还在转动,就知道这人并没死,我们就把他拉上了岸,给他弄了点吃的,没想到他居然活了下来。我们发觉这是个年老的僧人,岁数已经很大了,脸上有两道长长的刀痕,非常吓人,已经看不出他的本来面貌了,而且这个僧人还是个哑巴,说不了话,但是耳朵不聋,说什么他都能听懂。老僧人做手势表示他很感谢我们把他救活了,但是他不想和我们住在一起,他打算一个人独住,我们本来也不愿意和他住在一起,就在异人岛东面的一个小岛上给他盖了一个小院,院子里有几间房子,我们给他运过去一些生活必需品,老僧人就在这个小岛上住下了。老僧人虽然不能说话但是能写字,他找来一块木板,在上面用刀刻了‘佛缘寺’三个大字,钉在院门的上方(老僧人把这个小院当成了一座庙宇),他还写了一副对子:

    上联是波涛千顷涛声含鼓瑟

    下联是孤岛一座岛上有真经

    横批是仙岛佛缘

    老僧人将其刻在了屋里的立柱和横梁上。我们发觉他的字写得非常好,显然是有很好的书法功底,对联也做得很有才气,我们估计这个老僧人原来是哪家寺庙里的高僧,大概是被仇家所害,就成了现在这个丑陋的模样。我们几个就想既然这个小院叫‘佛缘寺’那这个岛就叫‘佛缘岛’吧,这就是佛缘岛的由来。大师您要不嫌弃的话就住在这个岛上吧,那里的条件当然不如我们这里,但贫道觉得你们都是僧人,住在一起生活可能更方便,而且如果是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那里绝对是一个理想的所在。当然,我们会让徒弟们经常送一些东西过去,吃穿您都不用发愁。”

    慕容侠本来就想离中土内地越远越好,现在听金冠道人这么一说正和他的心意,变一迭连声地说:“如此甚好,一切听道长的安排。”

    金冠道人、金板道人和金盘道人为什么愿意收留一个年老丑陋的僧人和失魂落魄的西山卧佛僧慕容侠?仅仅是出于对那个年老丑陋的僧人的怜悯和对慕容侠的报恩吗?当然,这里有怜悯和报恩的成分,但不完全是!虽然他们不知道那个年老丑陋的僧人的来历,但他们发现老僧人上岛歇息了两天后就如同换成了另外一个人,只见他两眼放光、太阳穴上数根青筋暴跳,一望便知这老僧人内力深湛,显然是个不可多得的武功高手,而这位昔日的西山卧佛寺方丈慕容侠身怀昆仑派武功和北地神功,招法神奇,武功怪异,早已是人所共知(能当上西山擂台赛的擂主就绝非一般人),现在他们哥仨正需要这样的武功高手的帮助,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筹划多年的计划未曾实现,他们有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此人灭绝人性,仇人众多)未曾拿获,而这个仇人已经练成了一身世所罕见的武功,光凭他们哥仨已经不是这个人的对手了,他们需要联合天下武林人士共同对付这个人。

    而且,这里远离中原内地,没有人到这里来,留下他们两位老僧人不会惹来麻烦,不过就是包管他们的吃喝、居住而已,这对于三金道人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就这样,慕容侠来到了佛缘岛,和那位又丑又老的僧人住在一起。

    其实,从来到佛缘岛见到那位又丑又老的僧人的那一刻慕容侠就已经认出他是谁了,他断定老僧人也已经知道他是谁了,因为他既没有化妆也没有易容,十几年的光阴只是让他更加苍老而已,熟悉他的人应该能一眼认出他是谁。在这个荒凉的小岛上与这个老僧人的不期而遇令慕容侠感到惊讶,因为当年正是自己为这位老僧人的亡灵进行超度并亲眼看见老僧人的灵柩被安葬,但没想到他居然还活着!慕容侠什么也没有说,其实他也曾想过这个老僧人可能没有死,但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上。老僧人见到慕容侠后虽然面部表情并没有变化,但老僧人的手指却瞬间颤动了一下,虽然是一个很轻微的动作但还是被慕容侠发现了,慕容侠知道老僧人手指的颤动说明他的内心也在颤动。

    不错,这个又丑又老的僧人不是别人,正是北平西山卧佛寺原来的方丈一能大师!

    一能大师居然还活着!当年西山卧佛寺的僧人可都是眼看着一能大师入土为安的,隆重的葬礼的背后难道还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吗?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当年,黄龙上人分别送给慕容侠和一能大师每人一盒黄龙大补丸,说是让他们二位补养身体,在这之前一能大师就知道黄龙上人配置过一种黄龙大补丸,都是用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配成的,对于身体较弱和因习武体力消耗过大的人黄龙大补丸是一种非常好的补药,据说黄龙上人和他的弟子们也都在服用这种补药。所以,那一天,当金牙禅师拿出两大盒黄龙大补丸送给他们二人时一能大师是很感激黄龙上人的,尽管如此,一能大师还是心存疑惑,他没有立即服用,当慕容侠服用了一段时间并安然无恙后一能大师才开始服用。但是没有多久,一能大师就感到身体出现不适,便立刻停止了服用,凭借自己深厚的内力进行调整,调整了一段之后,一能大师发觉自己的性命虽然暂无大忧但内力基本上丧失殆尽,此时,如有个武功极其一般的人来暗害自己恐怕也抵挡不住,便心生一计,准备施展“闭气功”假装死去。由于内力基本上丧失殆尽,一能大师担心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施展“闭气功”了。那天早上,一能大师尝试了一下,居然成功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庙里的一位僧人过来呼唤他,发觉他已经没有了气息,就惊呼起来,惊动了庙里的三位高僧,还有慕容侠等人,众人确认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就认为他已经圆寂了,于是就对外宣布一能大师圆寂了。黄龙上人听到消息就立刻派金牙禅师过来查看,金牙禅师看后确认一能大师已死无疑,就回去告知黄龙上人了,黄龙上人也就放心了。后来,一能大师便被装进棺椁里下葬了,卧佛寺的僧人为他举行了安葬仪式,做了法事,一切都符合一能大师的身份。但人们不知道,下葬的当天,一能大师就被他的一位极为亲近的弟子救了出来,而埋在地下的不过是一套空棺椁而已。

    一能大师逃出来之后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现在的功力十分低微,如果有人来害他,他根本没有抵抗能力,为了不让人认出他来一能大师就采用易容术将自己的脸上弄出两道很长的伤痕,而且装成一个可怜巴巴的老哑巴,平时只以手势表达意思,一句话也不说了,就这样,当他行走在街上时没有人能认出他就是当年西山卧佛寺佛学高深的一能大师了。尽管如此,一能大师觉得还是不能继续在北平(当时还是元大都)待下去了,毕竟黄龙上人的耳目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人认出来,所以,必须找一个偏僻之地隐藏起来,隐姓埋名躲过自己的余生,如果可能的话再恢复一下功力,寻找机会为自己报仇。当然,报仇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当时黄龙上人的势力太大,自己即便恢复了功力也未必能报的了仇,最要紧的事就是要先活下去,所有的事只能以后再说了。那么,到底去哪里呢?天山和昆仑显然不是理想的去处,因为前去拜师学艺的人太多,自己呆在那里太显眼。去北地(辽东,漠北,黄龙府)又太不安全,那里本来就是黄龙上人的地盘,极易被人发现。他曾想去九江,找他的弟弟、九江铁罐寺的方丈远明大师(一明大师居然是远明大师的哥哥),但他又不愿意给弟弟带来麻烦,也不愿意让弟弟看到自己的这副悲惨模样。九江不能去,南海自然也就不能去了,自己早年曾去过暹罗国(原来,一明大师也是从暹罗国回来的高僧),很多南海人士都认识他,所以南海也不能去了。他想来想去决定去东海,开始他想到了三仙岛,他知道三仙岛上的三位岛主为人正直且古道热肠,他如果去投奔肯定会被收留,但又一想,众人皆知三仙岛,此处虽然离中原内地较远,但不时有人来三仙岛拜师学艺,自己呆在岛上也还是不方便。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东海异人岛,东海异人岛上有三位道士,他们和中原内地来往甚少,也很少有人投奔东海异人岛的,不如就去那里。当然,最好不能让岛上的三位道士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意投奔他们的,因为那样他们就有可能追查自己的身份,那样一来又容易暴露了。于是,他就来到东海异人岛西边的一个有人居住的岛上,花了些银子让人把自己带到东海异人岛的海滩上,他让船老大回去了,自己假扮船只失事后被海水冲上岛的,他在在海滩上躺了两天后被三位道士救了。三位道士看出这位又丑又老的僧人绝非一般人,就把他留了下来,在附近找了一个小岛,也就是这个佛缘岛,让他在佛缘岛上住了下来。

    至于一明大师的身世很少有人知道,西山卧佛寺的僧人也只知道他在西山卧佛寺当了多年方丈,但没少有人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没有人知道他在来西山卧佛寺之前是在哪个寺庙出家,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武功派别(很多人只知道一明大师是一个佛学高深的僧人,并不知道一能大师还有武功在身)。一明大师为人极为低调,从不当众演示他的功夫(他都是在半夜练习,这一点和他的弟弟远明大师很倒很一致),而且他也不收弟子(佛学弟子当然有很多,这里指的是武学方面)。慕容侠是昆仑弟子,也算是武功高手,他在西山卧佛寺出家后虽然看出一能大师内力深湛,但一能大师从不当众演示自己的功夫,一天到晚就是研究佛学,所以,一能大师的功夫究竟如何,水深水浅,慕容侠也说不太清楚。慕容侠来到佛缘岛后发现老和尚每天很早就起来,在海边或小岛中部的小山顶上练功。开始,老和尚练功时总是有意躲避慕容侠,不愿意让慕容侠看到自己在练什么,慕容侠看出了这一点,就离得远远的,老和尚在海边练,他就去小山顶上练,老和尚在小山顶上练,他就去海边练,总之,每当练功时两个人总是各练各的,互相不见面。但有一次,老和尚特意来找慕容侠,示意慕容侠过去和他一起练。慕容侠过去之后发现老和尚既没有练剑术也没有练拳术(掌法),而是在练一种特殊的近身肉搏之术,而练这种近身肉搏之术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个人一起练,一个人反而练不好,这种特殊的近身肉搏之术有个大名叫“相扑”。

    原来,一能大师本名叫李醒龙,他的弟弟也就是九江铁罐寺的方丈远明大师李梦龙,这兄弟二人年轻时都出了家,弟弟李梦龙是在杭州灵隐寺出的家,而哥哥李醒龙则去了嵩山少林寺,法号“远能”,人称“远能和尚”。远能和尚跟着少林寺的老方丈学了多种少林功夫,包括少林硬气功,少林棍法、掌法和剑法(也学了部分少林金刚指和少林达摩剑法),远能和尚的一位师兄就是当今的嵩山少林寺方丈、人称“旷世如来”的远空大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缘他又和弟弟李梦龙走到了一起,二人与其他几位中土的僧人一起去了暹罗国,但兄弟二人并没有在同一个寺庙里修行,而是各奔东西了,此后,音空信渺、日月如梭,兄弟二人再无来往。后来,李醒龙又回到中土,来到北平(当时还是元大都)的西山卧佛寺,将法号改为“一能”,人称“一能和尚”,多年之后一能和尚当上了西山卧佛寺的方丈,人称“一能大师”。

    再后来,他听说弟弟李梦龙回到了老家九江,当上了九江铁罐寺的方丈,但兄弟二人依然没有来往,一能大师没有去过九江铁罐寺,远明大师也没有到过北平的西山卧佛寺。至于一能大师所练的“相扑”其实也是来自那本《卢燕秘笈》,《卢燕秘笈》记录了梁山好汉卢俊义和燕青的武功招数,这本秘籍分上、下册,上册是以卢俊义为主,但也有燕青的部分招数,下册则是以燕青为主,也含有卢俊义的武功招数,世人都知道卢俊义虽然也有拳脚功夫,但他是以马上的功夫为主的,而燕青正好相反,燕青是以拳脚功夫为主,马上功夫是第二位的,燕青的拳脚功夫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相扑”。宋徽宗年间,号称“擎天柱”的相扑高手任原在泰山脚下设擂,打遍天下武功高手,气焰十分嚣张,后来,燕青赶往泰山,与任原大战,靠着自己绝世的相扑之术将任原击败,从此燕青的名声大震,普天之下,都知道燕青是一位身怀绝技的相扑高手。

    后来,这部《卢燕秘笈》到了李醒龙和李梦龙的父亲李清手里时老人家已经身患绝症了,所以老人没有来得及练这部秘籍中的功夫,也没能及早把这部秘籍交给这哥俩。直到临终之前,老人家才将《卢燕秘笈》的上册给了弟弟李梦龙,将下册给了哥哥李醒龙,老人家本来的意思是希望他们二人练完了各自手中的秘籍之后再互相交换,然后每个人都练完秘籍中的全部招数,但老人家没来的说清楚就咽气了。李梦龙以为《卢燕秘笈》只有一本,就是他手中的那本,本来想练完之后交给哥哥李醒龙,但后来哥俩失去了联系,这本秘籍也就一直保存在他的手中,没能交给哥哥,而李醒龙虽然知道这部秘籍分上、下册,自己手中的是下册,而弟弟手中的是上册,但由于一直没有和弟弟见面,所以也就没能交换。

    一能大师没想到慕容侠也来到了佛缘岛,虽然自己落到这个地步和慕容侠有关,但他知道慕容侠并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害他的人是黄龙上人和金牙禅师,所以,他并不怨恨慕容侠。慕容侠刚来时他正在研习《卢燕秘笈》中一招多年来尚未琢磨透彻的独门绝技“悬空掌”(这是一种能在与高手激战时空手夺白刃尤其是空手夺宝剑的功夫,一能大师在后来的四方台大擂上与金牙禅师和银牙禅师交手时使用了此招,引诱金牙禅师刺死了银牙禅师),便不想被人打扰,研习时便尽量避开慕容侠。后来,一能大师打算改练《卢燕秘笈》中的相扑之术,而练习相扑之术最好的方法是两个人对练,于是他就把慕容侠叫过来了,两个老僧人就在这荒岛上对打起来。后来,就不仅仅限于相扑之术了,两个人又练了其他的各种武功招数,也包括剑法在内。慕容侠在西山擂上露出了一身“昆仑剑法+北地神剑”的诡异功夫,没想到一能大师的剑法也十分诡异,比起慕容侠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剑法乃是“少林达摩剑法+暹罗神剑”,二人各自亮出自己的剑法,练完之后,二老相对大笑,都说二人能在佛缘岛相遇的确是有缘,就连剑法的诡异程度都惊人的相似。

    二人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每天在一起专门研究武学的奥妙,这二人本来都是当代出类拔萃的武功高手,哪一位都不比三金道人差,这样练下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二人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居然成了一对世所罕见的武功搭档。

    日后二人重返中原,驰骋江湖,一个本就武功高强(少林及暹罗剑法)又身怀梁山好汉燕青的相扑绝技,另一个兼具昆仑派的剑法(掌法)和北地神功(北地神剑),还有一套阴阳莲花掌在身,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自然威力大增,令中原北地所有的江湖人士都刮目相看,世人称二人为“佛岛双侠”或“佛缘二老”,这是三金道人所没有预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