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武皇 » 良将

良将

    “臣兵部职方郎中孙元化参见!“青直冠服孙元化跪而拜。

    正东暖阁御案前批奏折的朱由检抬头打量着孙元化,缓声道:“平身罢!“”

    在由检拟定重用名单里,就孙元化此时适在京。

    既视事数日,由检即降旨召元化入觐。

    孙元化师从徐光启,不特开引西学要人,明末著名西洋火炮专家,有惊人天赋于火炮。

    此天异禀之技术型,人才得宜,固会大放异彩矣。

    亦正以孙元化天才火炮专家、铸炮大师乃使辽东坚城重炮战略施行,数创后金。但孙元化为崇祯所误耳。

    此纯粹技术型天才,用人从政及军事战术者,其短板也。

    明季叛将孔有德起吴桥之变,为登莱巡抚孙元化用耿仲明之旧,全军败绩,亦为所虏。

    亦以元化用人不明决策之失,致孔有德陷登州,尽掠元化所铸红夷大炮及西洋炮三百余门,大掠之。

    炮工终落后金之手,使有组养炮军之力。

    自是,明兵渐失遏金兵最杀手锏。

    故史以血教告,用人犹以才用。人才一失所在,非止正面,至有不测之灾难性。崇祯置孙元化登莱巡抚,总兵事即反例也。(使一信奉天主教动思以爱化敌之术男去统兵战不知事难.......)

    使孙元化间接为运金当运大队长,至于对明亡亦大速也。

    -------------------------------------

    由检颇有兴者,笑之曰:“朕闻卿于泰西学颇有研究否?“且师徐光启?”

    元化躬回禀曰:“回銮回驾,徐老正是臣恩师!“臣蒙恩师,幸接泰西之学,而获益匪浅焉。”

    唯,泰西之学确有其过人处。由点头:“泰西天文历算、水利、机械、数学学科皆有可取。”

    大明虽天朝上国,可与时俱进方不为时所弃。元化闻帝对西学乃有远见如此,立时感激曰:“皇上圣明!“如我大明可积引实用的泰西学定可为我朝来全新开拓之机。”

    由检视颇激孙元化,缓声曰:“天启六年宁远之战,我以十一门红夷炮击建奴,孙爱卿亦功不可没也。”

    当年正孙元化助袁崇焕建了宁远坚城,那十一门红夷大炮也是孙元化亲自从澳门采买而来。

    那也是明军初用红夷炮,并验红夷炮要效。

    提起其最专研西洋火炮,孙元化大开话匣子:“皇上,从佛郎机人所引红夷大炮实多过人,其炮管长,管壁厚,设准星照门,依抛物线计弹道,精远高于我军他炮。”

    “而红夷炮之最善者在其射程,其有效射程可达一里,其大射几三里!“

    “于乏火器之建奴,红夷炮实制敌之利器也。

    不然,此泰西诸国火炮,正是大明急引之物。由检笑道:“还有泰西舟楫,亦颇精妙。”

    “朕闻泰西有舰,船体外甲壁均用优质原木接叠,厚二尺,船体四周犹有铁钉罗列,每钉长约二尺,若遇敌船冲撞,必先自伤“。

    且帆叶设前后两组,每组帆叶错落,盘若蛛网,而八面受风,时得力故而无往不顺。

    由检见元化听得详审,续道:“然兵乃其最大杀手锏:前后左右各置铳、炮三层,共计五六十门有差,巨炮射程更可达十余里!“高中低铳炮三层,各有专用,既远且近。”

    “此舟傥为我用,四海岂不任所之!“

    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克假泰西之技于身,惟基是良,方是长道。“上于泰西之学乃有如此之远识,臣心钦之!“元化深感其言,即躬身言曰:“臣虽不亲见所述先进炮舰,然臣知泰西诸国好远洋航海,故其舟楫自有独得。”

    然陛下既有心引泰西之学取长补短,臣谓以我大明之国力必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至时,上所述泰西炮舰何患不得?“

    “孙爱卿所言甚得朕心!“由检量喜色之孙元化,正色道:“泰西炮舰所以纵横万国者,非本身计出之外,最倚重者犹舰上利炮也。”

    后来陆海,火炮都将是主宰战场的一大利器。

    “舟坚炮利方能横行四海,故朕决意为我大明造一炮舰为主强军“。

    朕知孙爱卿醉心火炮专研实我大明不可多得火炮宗师留兵部职方清吏司实大材小用也。“皇上谬赞,臣虽醉心火炮专研不虚,而此“宗师“二字实不敢当。”

    “爱卿勿谦,卿所著《西法神机》,朕叹为观止耳!“由检叹曰:“书中倍径、模铸及弹道皆为火炮之精髓,试问欲兴吾大明火炮之利,孰愈于孙爱卿者乎?“”

    元化惊曰:“上乃读《西法神机》乎?“”

    《西法神机》成书于天启三年,而未为朝廷所重。

    故孙元化不意久窝北阙帝乃自知数年前所著成《西法神机》如此!

    “此乃我大明学之经,朕岂不知!“由检起绕出御案,近身言:“孙爱卿精火炮之术,又长于泰西之学,造我大明第一支海强军之任依朕之见非尔莫属。”

    由检知孙元化长在铸炮练兵,欲速造强炮舰水师孙元化固其选也。

    此“书痴子“虽战不可,练兵则善手也!

    能铸炮、精西法、会练兵,投天津编练水师朱由检直俟阅兵而已。

    看孙元化,由检即下口谕:“归拟赴天津。”

    “朕当任汝为天津巡抚,全权负责铸炮造船事,所需银钱朝廷尽数拨付,即以天津为试为我大明打造第一支与时俱进新式!“